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中标方案 | 深圳红树林湿地博物馆 / 迹·建筑事务所(TAO)+AECOM

中标方案 | 深圳红树林湿地博物馆 / 迹·建筑事务所(TAO)+AECOM
编辑:原源 | 2021.02.23 14:59

△ 总体鸟瞰效果图 ©迹·建筑事务所(TAO)

 

建筑设计  迹·建筑事务所(TAO)

景观设计  艾奕康环境规划设计(上海)有限公司(AECOM)

项目地点  广东深圳

建筑面积 3.95万平方米

方案状态  中标方案

 


 

近日,迹·建筑事务所(TAO)和艾奕康环境规划设计(上海)有限公司(AECOM)联合参加深圳红树林湿地博物馆项目国际竞赛,在国内外众多参赛设计单位中脱颖而出,赢得竞赛,成功中标。

 

△ 项目视频  ©迹·建筑事务所(TAO)+AECOM

 

 

场 所

深圳红树林湿地博物馆的场地位于地铁9号线侨城东车辆段上盖,其下方为不对外开放的城市基础设施,东侧紧邻福田水质净化厂,南侧面向深圳湾与红树林湿地保护区。

 

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周边单一的城市功能,让此处成为一座孤岛,其相对消极的城市属性决定了博物馆既需要有引人注目的建筑形式,又需要创造多元复合的功能,来串联原本割裂的周边地区,激活此处的城市生活,成为让整个片区形成完整网格化绿色生态系统与城市文化公共空间的重要一环。

 

△ 场地鸟瞰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场地景观  ©张学涛

 

从更大范围来看,红树林博物馆处于福田、南山两个中心区的交汇处,也是深圳规划中的东西向深圳湾滨海休闲带与南北向山海连廊的交界点。在深圳的城市蓝图中,这里是被鳞次栉比的高楼环抱着的城市中心,同时也是面向珍贵的红树林湿地与广阔的深圳湾风光的观景据点,其介于城市与自然之间的独一无二的场地气质,也让我们沉思,应如何面对场地中并存的原始生态景观与充满未来感的城市景观。

 

△ 概念草图  ©华黎

 

△ 1:1000手工模型  ©迹·建筑事务所(TAO)

 

 

意 象

因应场地周边的自然,建筑在形式上受“飞鸟”和“红树”的姿态启发而展开想象,轻质的结构体系结合舒展的屋面形态,以轻盈优雅的姿态落于厚重的上盖平台上,尽量减少新建建筑体量对场地产生的压迫感。远观时,建筑四周被高大的绿树遮蔽,只有飞扬的屋面从树丛上方显露,仿若一群白色飞鸟掠过树梢。

 

△ 概念拼贴  ©迹·建筑事务所(TAO)

 

△ 看向主体建筑  ©迹·建筑事务所(TAO)

 

极具动感的形态在原本笨拙呆板的地铁车辆段之上,塑造了灵动自然的建筑形式,从周边环境中脱颖而出,在沿滨海大道方向形成独特的流线型视觉体验,也同时打造了朝向南山、福田方向极具识别度的城市轮廓线。

 

△ 滨海大道看向主体建筑  ©迹·建筑事务所(TAO)

 

 

空 间

舒展的半拱形屋顶出挑深远,形成了错落丰富、可遮荫挡雨的檐下灰空间,回应当地气候,为人们提供了大量舒适宜人的户外公共空间。

 

△ 东南侧建筑局部突出体量  ©迹·建筑事务所(TAO)

 

△ 半室外连廊看向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迹·建筑事务所(TAO)

 

连续的弧形屋面形式秩序中富有变化,结合不同的柱跨,呈现不同的空间尺度与自然采光方式,提供流畅丰富的空间游走体验。同时,大量的弧面可将自然光线柔化,在室内营造沉静柔和的空间效果,并且通过室内智能可控全遮光设施,实现自然光与人工光结合的多种光环境,以适应不同展品及展陈形式的需要。

 

△ 门厅  ©迹·建筑事务所(TAO)

 

△ 展陈空间  ©迹·建筑事务所(TAO)

 

高低起伏的大屋檐形成独具特色的框景,将自然和城市引入建筑内部。游走于律动的“画框”背后,人们可远眺东西两侧令人振奋的城市天际线。

 

△ 展陈空间独特框景  ©迹·建筑事务所(TAO)

 

△ 半室外空间远眺城市天际线  ©迹·建筑事务所(TAO)

 

而在面向大海的方向,建筑被拉长,形成水平向展开的半室外空间,提供了观察红树林湿地公园的绝佳观景平台,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对话。

 

△ 瞭望台  ©迹·建筑事务所(TAO)

 

 

建 构

如同中国传统建筑,基座生长于地面,屋盖架起于空中。我们将服务性空间如仓储库房、设备用房等置于主体建筑一层,被服务空间如展览、办公等设置于二层——即悬浮的屋盖与作为实体的基座之间,在此处,空间自由地展开。

 

 

△ 概念草图  ©华黎

 

△ 鸟瞰效果图  ©迹·建筑事务所(TAO)

 

对应三段式的建构概念,建筑一层立面采用装配式GRC幕墙,在视觉上给人以实体感形成累叠(Stereotomic)。屋盖采用钢制弧形壳体结构高高架起,屋面采用视觉上更轻薄的哑光浅色陶瓷砖,成为架构(Tectonic)。而主体建筑的钢结构系统和原有城市基础设施共构,柱网与下方一一对应,呈均匀网格排布。平稳的基座、林立的柱阵和漂浮的屋顶,形成了建构逻辑清晰的可生长式空间单元。

 

△ 构造分析图  ©迹·建筑事务所(TAO)

 

 

在此框架内,平面布局随之呈单元式生长,呈现出高度的灵活性及可延展性,能够适应博物馆未来可能的展陈方式的变化,并为分期建设及远期拓展提供可能。

 

△ 剖透视  ©迹·建筑事务所(TAO)

 

 

城 市

在今天的城市生活中,博物馆早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实现展陈功能的建筑,而是包含了展示、教育、休闲、娱乐等多样功能的体验场所。之于博物馆建筑,重要的不仅仅是其纪念性,更是其城市性。我们理解的红树林博物馆,应该像一个复合的微型城市,呈现出通达、开放、多元、混合的特征。

 

△ 概念拼贴  ©迹·建筑事务所(TAO)

 

基地因处于二层平台上方,可达性低。我们重新布局场地,通过连桥、坡道、扶梯等方式,在不同高度与方向上,实现与周边地块的便捷连接,以形成连续的城市空间节点。

 

△ 场地爆炸轴测图  ©迹·建筑事务所(TAO)

 

 

设计打破博物馆固有的边界,与城市形成更具渗透性的空间组织方式,我们引入多条公共路径穿过建筑,形成街道式的空间体验。文创、临展、多媒体、餐厅等功能分散布置,且可以独立运营,即使在博物馆常设展览闭馆时,也能为片区提供全时段的城市生活。

 

我们希望通过设计这样一个文化与自然体验高度复合的城市聚落,将一个原本消极的城市边缘地带转化为具备持久活力与多元吸引力的城市公共生活目的地。

 

△ 半室外连廊  ©迹·建筑事务所(TAO)

 

 

生态和景观

基地位于城市山海通廊和深圳湾交汇处。景观设计尊重平台的结构条件,构建不同的生态斑块及栖息地,作为越冬候鸟和过境鸟的“驿站”,为生态廊道上的生物们,提供一个可以通行,繁殖,庇护的场所,同时注重生态多样性和创新可持续设计。

 

按海陆自然生态过渡,基地分为西部生态走廊带、中部城市生态区和东部生态过渡区。设计分别对三个区域进行生态修复、强化场地生态价值。生态复育基础设施,提升生态环境,发挥候鸟驿站踏脚石生态功能,南北向连接竹子林山廊和滨海公园带。

 

通过“弹性生长式”景观与“生长式”建筑群落相互呼应,在不同的时间维度下,设计旨在创造有机多变的生态风貌。

 

△ 生态斑块  ©AECOM

 

△ 红树林展示区  ©AECOM

 

福田水质净化厂的西侧绿地,靠近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作为陆地和海洋的交接,是最佳的户外红树标本互动展示区域。设计将双层地下车库设置在东侧绿地的北侧,释放出宝贵的近海绿地,在这条东部生态过渡带上,通过模拟“红树林-近岸伴生红树林-次生红树林”的自然过渡,帮助访客了解深圳海岸线自然生长的模式。

 

△ 东部生态过渡绿地剖面图  ©AECOM

 

△ 湿地植物园  ©AECOM

 

在主入口东西向的生态廊桥上,设计通过模拟自然海浪在主入口的廊桥上涌动,来呼应场地海陆过渡的空间位置,唤醒人们对大海和红树林栖息地的向往。在博物馆入口,以滨海礁石,与展馆内的红树林展示进行对话。

 

△ 东入口  ©AECOM

 

花海公园既是红树林博物馆的户外延展空间,也是重要的城市生态区。设计上,在博物馆周边预留可举办户外展示的草坪区。场地中,依据小动物的生活习惯,增设饮水槽、庇护小屋以及授粉墙等,让花海成为动植物的乐园,在不同的时间维度下,创造有机多变的生态风貌。

 

△ 湿地植物园  ©AECOM

 

 

写在最后

当我们再次回到对场地的凝视,快速繁忙的滨海大道与潮汐冲刷的红树林的并置,正是深圳40年建设的一个写照。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深圳的过去与未来,城市对自然造成的深刻改变引导我们思索:在一个高速发展的城市中,我们如何与自然相处?在一个信息碎片化的消费时代,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红树林博物馆?

 

我们相信动人的建筑自有无法仅用理性抵达的力量,我们也非常期待未来当人们想到深圳,脑海中浮现的不只是林立的高楼与繁华的综合体,也有一群展翅的“飞鸟”,也有一片葱郁的“红树林”,在快速奔向未来的城市之中,还有一幕让人能够停下来,为之驻足片刻的诗意景象。

 

△ 1:1000手工模型  ©迹·建筑事务所(TAO)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深圳红树林湿地博物馆项目国际竞赛

委托方: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项目地点:广东深圳

项目功能:博物馆、教育与公共服务设施等

设计单位:

建筑 – 迹·建筑事务所(TAO)

景观 – 艾奕康环境规划设计(上海)有限公司(AECOM)

主持建筑师:华黎

主持景观师:沈同生

设计团队:

迹·建筑事务所(TAO):华黎、谢依澄、刘羽、孙昊楠、吴嘉慧、李文杰、许挺、冷雪霜、汪浪欢、杜靖宜、肖威、钟升、韦楠、顾悦

项目统筹:吕建军、范爱芳

结构工程师:马智刚

结构顾问:张准

机电顾问:吕建军及kcalin卡林机电团队:孙晶、李鑫、赵紫瑞、刘明旺

艾奕康环境规划设计(上海)有限公司 (AECOM):

AECOM团队总负责:钟兵

景观团队:沈同生、余少娜、胡睿珏、梁丽、黄家恒、胡梦宇、叶琪安、范菲、邵明哲、朱倩倩、梁锦霞

战略统筹:陈莉峰

规划、交通团队:魏然、岳鹏

生态团队:  David Gallacher博士、Cesar Rocha、唐雄飞、李璐希、黃靖洁

建筑团队:彭晓明、游雁翔、向烨、林璐芊、桂斌

结构团队:谭农超、任凯

总建筑面积:3.95万平方米

设计时间:2020.8-2020.11

 

注:

此文章经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授权同意发布。

道迹建筑设计事务所(北京)有限公司,简称迹·建筑事务所(TAO)。

 

 


 

本文由迹·建筑事务所(TAO)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关键词:
博物馆
方案
深圳
项目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