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籍日裔摄影师石元泰博的黑白摄影里,桂离宫被分割成只由灰色色调组成的平面图案,其身上被一代代日本建筑师所津津乐道的“现代性”却似乎更加明显了。
空间,线条,材料,质感,光影,氛围……石元泰博镜头下的桂离宫,冷静而美。
这些影像脱离了传统建筑摄影的标准,没有试图去刻画具有代表性的特征。而是通过表达细节,通常是抽象的组合——线条组织表面结构,纹理填充结构之间的空间。但照片的主题始终可以辨认。
石元泰博充分利用了黑白摄影的技术,其浓重的黑色色调,似乎很适合用来表达桂离宫。
1960年代开始,石元泰博拍摄的桂离宫影像被广泛用于陶特、格罗皮乌斯、丹下健三、矶崎新等建筑师的著作中,两者的名字由此被紧紧联系起来。桂离宫系列摄影,让石元泰博登上职业生涯的顶峰;桂离宫之美,也借由石元泰博的镜头被更广大的受众了解。
石元泰博(Yasuhiro Ishimoto,1912-2012)出生于美国旧金山,3岁与家人一同返回日本,在高知县长大。1939年返回美国,两年后前往芝加哥设计学院(由拉兹洛-·莫霍利-纳吉创立的“新包豪斯”学校),跟随两位美国摄影大师Harry Callahan和Aaron Siskind学习摄影。毕业后的代表作有“芝加哥,芝加哥”等。
石元泰博的摄影作品第一次进入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是在Edward Steichen策划的 “Always the Young Strangers” 展览上,那场展览展出了25位美国年轻摄影师的作品。后经由MoMA委托拍摄,1953年石元泰博返回日本,第一次参访了桂离宫。在那之后的30年间,石元泰博几次参访桂离宫,拍下不同系列的作品。1974年,等他第二次出现在MoMA的展览上时,已经恢复日本身份,作为日本现代摄影进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员参展“New Japanese Photography”,展览展出了10张他所拍摄的桂离宫黑白影像。
1996年,石元泰博被日本政府授予文化功勋奖章;2004年,他将自己的档案与7000张摄影作品赠予家乡的高知艺术博物馆;2012年,石元泰博去世,享年90年。
桂离宫建造于日本历史上的宽永时期(1624-1644),被公认为日本传统美学典范。
桂离宫内有4座风格各不相同的茶室建筑,主体建筑——书院,也是由不同时期建造、形式上有差别的3部分(古书院、中书院、乐器之间和新御殿)组合而成。不同空间和时间的建筑语言相互并置,使得桂离宫成为了一个充满多义性的文本,也使得桂离宫成为了一个被反复解读并历久弥新的对象:从1930年代开始,首先是陶特通过桂离宫重新发现了日本传统的现代意义。堀口舍己则一直致力于将对传统的研究完善、理论化。最终则由丹下健三在战后将传统转换为可行的设计方法,通过作品实现了现代建筑与日本传统建筑的结合。之后,矶崎新等学者也都留下了关于桂离宫的论著。可以说,对桂离宫的解读在不断修正与发展,其内涵远丰富于早期现代主义者的解读——这一过程也是日本建筑师对传统不断“再发现”的过程。[1]
上文提及的石元泰博摄影出现在:
1.格罗皮乌斯与丹下健三合著,石元泰博摄影的《桂离宫:日本建筑的传统与创新》(Katsura: Tradition and Creation in Japanese Architecture),1961
2.丹下健三著,石元泰博摄影的《桂 日本建築における伝統と創造》,1971
3.矶崎新译著,石元泰博摄影的《桂离宫:空间与形》(Katsura Villa: Space and Form),1983
4.石元泰博摄影集《桂離宮》,2010
参考资料:
[1]作为现代主义宣言的东方传统:3位西方建筑师与桂离宫,《建筑学报》2017年9期,总第588期。
本文版权归有方空间所有,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联系电话:0755-86148369;邮箱info@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镜龛中的山水:日本古典庭园
下一篇:MAD建筑事务所落户浙江嘉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