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单位 南京系园设计研究室
建成时间 2019
项目地址 中国 南京
建筑面积 18平方米
该设计是对住宅既有附属空间进行的一次微改造实验。在这个只有18平方米的小世界里,首先是一个私人场所,可以满足设计师夫妻二人居家办公的需要,又要在特定的时间具备一定的社交性与拓展性。因此取了个有趣的名字叫“有求必应屋”。
设计要求尝试使用尽量少的材料种类,尽量低的造价,尽量短的时间。从设计到施工完成共两周时间。
布局上南北两端是工作区,供人独坐,设计师夫妻二人各据一方,互不打扰。
景观最好的中心空间是会客区,通过家具可以灵活改变空间配置,承担会客、起居、观影和临时留宿等拓展性功能。
阶段一:这里就是个被棚顶覆盖的储藏间,南北进深六米,东西面宽三米。不见光,也不过风。
阶段二:四年前初次改造之时,侧院以面宽为基准,被一分为三,东侧一米留给天井,西侧两份用作茶棚。
阶段三:此次居家办公微改造。不砌砖头,不抹水泥,不刷油漆,只寻木工做家具,用OSB耐候板材和成品构件,造个“家具屋”。
“多宝格”
设计操作上把很多件小家具合在一起,做成一件房间尺度的“大家具”。
设计灵感来源于清代中后期书房家具——“多宝格”,也叫博古架。多宝格的精髓在于随物赋形,内分多格,横竖不等,高低不齐,各种古器文玩分置其中。
“有求必应屋”里的这件大家具,便被做成了一个整屋大小的“多宝格”。有人有书有自然,这格子里便给人坐卧,摆放书册,借景自然。
东临天井,留出通行的小门,以及看竹子的大窗,其余等分成格,不设背板而用玻璃,格内可置物,亦可框景。沿纵墙两侧全部用作储物,储物量满满。
室外一米的天井被保留了下来,考虑到冬天保温,夏季隔热,屋子得有气候边界,朝着天井的一边,为了尽量通透,选择使用玻璃界面。巨大的玻璃将室外别致的景色引入室内,室内外成为一个整体。“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设计想给这个一米天井下的最佳注解。
玄关
入口玄关处茶水吧台的转角处各连着一张边桌,嵌入西侧格中,水具茶器放于其中,随手取用。
办公累了泡杯咖啡还是很惬意的事情。杯子供常来的朋友固定使用,让到来的朋友们和“有求必应屋”有了别样的连接。
工作区
西靠外墙,下面四格放书,尺寸以最常用的十六开本为准。顶层的格子大些,也深些,用于摆放工作模型,上下深度相差处,恰好藏入投影幕布。手拉幕布卷起露出背后的书架。
大格子被用来收纳一些设计工作中的大模型。空间里每一个物件都有它自己的故事。
工作区墙面挂穿孔板和毛毡垫,可吸可粘,可钉可挂,用以辅助收纳。
为了防止潮湿霉变,下方立砌玻璃砖两皮,格架出挑其上,仍是遵循着朝向自然尽量通透的初衷。
会客区
白天起居模式:朝着竹子的大窗下是会客围坐区,经典的沙发加茶几,可以接待白天的访客。降下幕布,可以看电影。
夜晚睡眠模式:座位和几案下加装万向轮,白天夜晚无缝对接,沙发茶几旋转合并,拼成窗前卧榻,方便午间小睡。
局部装饰:原始的结构墙体,以及金砖铺地,一概不动,只在会客区中央顶棚上,用粗线绳连成网格。
储物格预留了足够多,等待主人慢慢填满喜欢的藏书,茶具,与旅行带回的纪念物。或人、或物、或自然的景致,都在这小世界里,寻到了自己的容身之所,各安其事,却又互依为伴。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 “有求必应屋”——宅家办公微改造
项目类型:室内
设计单位:南京系园设计研究室
项目完成年份:2019
主创及设计团队:吉星帅、殷奕
项目地址:南京,中国
建筑面积:18平方米
摄影版权:黄瑞
造价:3万元
版权声明:本文由南京系园设计研究室授权有方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塞维利亚大学科学教育学院:用复杂多样的体量把握空间的尺度 / Cruz y Ortiz Arquitectos
下一篇:金普顿大安酒店:“室内庇护所” / Neri&Hu Design and Research Off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