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单位 URBANUS都市实践建筑设计事务所
项目地点 山西芮城
建成时间 2024年
建筑面积 3808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设计单位提供。
在山西芮城永乐镇黄河岸边的田野里,六十余年前搬迁走的宫殿群已找不到痕迹。这里是吕洞宾(号纯阳子)出生地,金元时期把祭祀他的祠堂“吕公祠”扩建为道观,元代封吕祖为帝,再升格为宫观,成为道教全真派三大祖庭之一。
这种辉煌却在近代湮没于荒野,直到1950年代初永乐宫重新出现在大众视野,并于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而好景不长,因其处于下游将修建的三门峡水电站淹没区,1957年起就开始筹划历时10年的搬迁。可悲的是虽然最后的水位并没有达到设计高度,但永乐宫已被整体搬迁到20余公里的芮城县城北。
永乐镇的整体腾空给返乡农民提供了大量自由耕种的田地。中国古建本就是建在台明之上,经不起六十年的精耕细作,搬迁后剩余的土台痕迹已被完全抹去。除了农田以外,原址一部分区域又被一次次后续的建设搞得面目全非。
2022年,山西省贯通了各县已有的沿黄河公路,形成全长1238公里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与永乐宫旧址擦肩而过。虽然历史在这里是个没有明显物质痕迹的传说,但再没有理由让这段历史沉没在遗忘之中了。如何用空间的语言将历史地段加以标记、将历史文化加以体验,成为吕祖故里景区设计的挑战。
在传说中的永乐宫旧址上去辨认宫殿位置,还得靠几位老人不可靠的口述。现有垄亩与村路的走向和通过考古猜测出的永乐宫平面也不太平行。
大部分旧址已被农田削平,在原纯阳殿和重阳殿的区位现在是一大块场院,除了羊圈、粮仓等设施,还有1980年代民间道士修建的吕公祠及附属用房,虽然与原永乐宫毫无关联,但多少延续了本地奄奄一息的香火。这个场院最大的价值是在一片不能触动的基本农田中留出了一块宝贵的可建设用地,虽然只覆盖了永乐宫旧址的一小部分,但仍可能标记出整个宫殿群。
考古探测到的永乐宫旧址平面精确度有限,准确数据还要通过测绘现有的永乐宫来弥补。借鉴位于芮城县城北的永乐宫的空间体验,似乎可以很容易这样展示遗址:用农耕的方法在田野里一目了然地呈现一条从南到北的轴线,甬道和大殿的位置留白,宫墙内的作物和外面的种植分开。然而现实不允许:衔接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的村路把旧址拦腰斩断,入口只能从中间进入;基本农田的种植种类不能随意;可建设用地只在场院范围。
设计理念是用最小干预的方法留出永乐宫主轴线和主宫殿的区域,并用这个区域之外的空间资源来使“留白”可见,也使“留白”可感。
景区用“西祠东宫”的二元格局,来实现“吕祖故里”与吕祖故里“宫观遗址”两个主题:西部升级现有的吕公祠打造“再生”场景,东部以永乐宫遗址为核心构建“再现”空间。景区流线是从西区“吕公祠再生”部分进入,去寻觅东侧“永乐宫再现”,用“宫市共生”的辩证传统,恢复了原永乐镇无序的民间烟火与有序的皇家宫殿并存的地气。
王重阳创立全真教时主张的“茅庵草舍”简朴修行观,而现有的永乐宫是元代全真教从民间教派变成国教后,四代掌教潘德冲采用“法天象地”的语言,把建筑空间从个体修道载体升华为权力话语符号。二元格局活化设计利用西区的杂糅对冲了中央主轴的庄严,更好地解释了场所的道教精神。
“吕公祠再生”的设计逻辑是如何利用既有的无历史价值的元素来营造进入永乐宫旧址前的情绪价值。设计的支点是在现有房屋无序的肌理上,以中央环廊为媒介重构景区的开场。
环廊保留了12棵原生树,巧合了道教文化中数字12丰富的象征意义。例如“十二重楼”在吕洞宾所创的内丹学中是指人体咽喉部位的十二节软骨,连接下丹田与中上丹田,象征气机上升的通道。这一内气运行的关键路径,也隐喻着环廊对引流的关键作用。
环廊有三重空间作用:
首先,作为历史碎片的整合器,将离散落的门房、谷仓、袇房、吕公祠等建筑与12棵原生树木编织成以“洞天福地”园林为核心的共同体。其平面形态顺应现状树木,重点部位还点睛了“榆报合欢”等保留树木,并通过雾喷系统营造仙境氛围。
其次,作为功能序列的组织者,以逆时针动线串联倒座房(整合门房/厕所/宿舍)、袇房雅居(旧管理用房改造为客房)、修葺后的吕公祠及遗址过渡区。外侧墙面形成四个独立意境场所,内侧围合出中心园林,构建“五方自组织”的漫游体系。
第三,作为时空逻辑的转译者,通过迷宫般的引导,将道家“有无相生”的宇宙观转化为空间体验。这个区域重心是原吕公祠发展出的南北轴线,轴线南端头是环廊墙上镶嵌的玻璃画“钟吕论道图”,这张纯阳殿神龛背面的核心壁画描绘了道教仙人钟离权度化吕洞宾的故事。
环廊在此又弯曲出一处圆形庭院,地中央隆起的八边形石块上刻着“天人合一内经图”,这个道教内丹修炼的秘传图像与此处北起九峰山、南至永乐宫旧址的12处元代道教宫观遗址高度吻合,既是道教的符号,又是一张迷人的本地道观主题文旅路线图。这个主题化的景点强化了吕公祠的南北中轴线。
环廊东西轴线指向东侧的“永乐宫再现”。因为可建设用地处于纯阳殿和重阳殿部位,如何拦腰出入遗址区是个难题。通过竹林障景的方式,用层层拱券造成的洞天福地意境把人从西区接引到遗址核心区。
引道端头北侧是游客中心,南侧是进入遗址区前的展陈空间。这部分构成了中央主轴笔直简单的西边界,并用坡屋顶种植池的重复线条来强调。
展陈空间序厅环绕原生双树而建,主厅是原粮仓三分之二空间,斩断其东侧伸进了永乐宫的界域部分,保留了南北两侧部分残垣断壁,用开放的东端将观众导流进遗址区。粮仓拆除部分设几道迂回的玻璃墙,玻璃上的线描神仙图让游客进入遗址场域前先和神仙相识。
针对地表无遗存的困境,“永乐宫再现”采用“虚空显影”策略:两侧坡向中轴的建筑体量界定中间50米宽的宫墙边界,东西两厢在宫殿区以外用实体内容勾勒出作为墟空的中轴区,空中视角的条状种植池强化其空间感知。
中轴的宫殿区是文物的本体所在。虽然地表已没有文物痕迹,地下还是有考古价值。地表展示不做实体,为未来考古留出了宽容度并用种植留白来表达四大殿的轮廓。由于可建设用地之外是基本农田,只能用堆土抬高地坪来表述龙虎殿、三清殿及两者之间的甬道。
纯阳殿和重阳殿处于可建设区,把它们藏在密林中,并用纤细的钢筋勾勒出与原壁画墙等高的墙体,使观众对壁画的体量有个感性的认识。纯阳殿所在位置原先是场院,已有一层厚厚的混凝土垫层,垫层上竖起用钢筋笼围合成的树池,没有破坏地下层。
重阳殿北端是一个高坎,为了达到那个标高,重阳殿的台基轮廓用了架高钢格栅的方式,彻底脱离了场地,以减少对基地的干预。
整个设计的制高点作为“空间之眼”,设在东北侧建筑屋顶,选择了一个能够体会永乐宫与天地山川环境关系的全景视角,北望中条山和峨眉岭,南朓黄河,可以回答现在的永乐宫所无法回答的选址问题。这个瞭望台实现了风水堪舆的现代转译——悬挑楼梯隐喻“青龙”升腾,与西区“卧虎”园林形成天地呼应,用俯瞰揭示中轴线与周边山脉的空间关联,直观地解答永乐宫选址的地理密码。
遗址东界设置百米长壁画体验厅,内部拱廊强化了三个体验区所形成的递进式空间叙事。北部的与神仙共舞体验区,是在地面铺装上与三清殿东壁壁画等大的大块印刷瓷板,再用与地面相夹45度角的不锈钢镜面,把地面的壁画反射成直立的镜像,游客躺在地面可看到自己在垂直的墙面上与镜中神仙相邻,仿佛置身于壁画中。
中部是点亮壁画体验区。永乐宫壁画是隐藏在殿内的昏暗光线中,但在这里,三清殿西壁壁画1:1地丝网印刷在玻璃上,在阳光的背光下,神仙们“个个发光”,为游客带来全面的壁画观看体验。
南部是迷离的仙境体验区,观众穿行在一个镜面迷宫,寻找自己在永乐宫壁画中的生肖图像。整个互动长亭提供了现代游客与古老壁画零距离的对话。
用“西祠东宫”的二元格局打造吕祖故里景区,因地制宜地再现了永乐宫旧址。这个设计本身是个空间装置,用增强现实的方法来叙述已无痕迹的历史。由于工程本身不包含展陈内容,现在的设计只是遗址展示的开端,为后续深度运营提出引导性的方向。这个向未来开放的平台,还会累积出更厚的展示层次。
永乐宫旧址的活化也为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提供了一处景点。未来的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将串联起整个黄河文明带上的国家公园。在这个预设下,把历史废墟点作为“文化磁场”,用增强现实的方式去放大和显影黄河流域上一个个消失的文明点,让人们更多地实地体验历史的层积,中华文明的图像才会更清晰。这也是芮城县把一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活化为一个景区的做法所具有的历史合法性、当下有效性和未来可持续性。这是一个符合国家整体文化利益的地方文旅战略。
设计图纸与模型 ▽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吕祖故里:永乐宫旧址活化设计
项目类型:文化建筑、景观
项目地点:山西芮城
设计时间:2022—2024
建设时间:2023—2024
用地面积:11941平方米
建筑面积:3808平方米
建设单位:芮城县永乐镇人民政府
设计单位:URBANUS都市实践建筑设计事务所(建筑、景观设计)
主持建筑师:王辉
技术总监:姚咏梅
项目经理:郑娜
设计团队:张富军、赵萍、卢勇、豆勇辉、张书岩、陈宇、王竞飞、周彦邦、李晓烨、罗惟宁、孙凡奇、王敬宇、汪蕾、何静涵、柴秉江、胡家铭、温一阳、张婷 、杨梦汀(实习生)
施工图合作:澳创国际工程设计(深圳)有限公司
建筑:刘旭、李东
结构:白国元
给排水:许荣
暖通:张开
电气:王谦
钢结构咨询:HJI/荷捷顾问(李永明、赵艳国)
施工单位:山西随易生态建设有限公司
摄影:TAL
版权声明:本文由URBANUS都市实践建筑设计事务所授权有方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上一篇:同济院+HPP: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最新室内外照片展现“未来式”校园
下一篇:新加坡滨海湾金沙超豪华度假胜地|萨夫迪建筑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