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单位 礽建筑
项目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甲27号中扬大厦
建设时间 2019.3-2019.5
建筑面积 953.9平方米
“情動於中而行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引自中国古代诗歌理论
舞蹈如同人的另外一种语言,进而抒发情感。作为学习与交流民族民间舞蹈的空间,我们希望空间语言与舞蹈语言产生某种共鸣。项目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空间功能综合了舞蹈教学、课堂讲座、休闲交流和会议办公等,设计中需考虑学生、家长、老师、办公者、宾客等不同需求。
一 延伸的身体
接待空间作为入口区域是最开始看到的视觉点,具有一定空间引导性和文化展示性,在有限空间格局中,设计中考虑放大空间视觉感受。舞蹈中关于身体伸展的动作给予了启发,在做某些伸展动作时,舞者会将自己的手臂及双腿伸到最远处。
设计中,我们将前台区域纳入到L型墙中进行整体考虑。顶部软膜天花吊顶通过斜向处理和倾斜的形式打开上部的张力,完成向不同方向的伸展。前台与右侧台阶连为一体放大了底部的伸展张力,台阶在这里暗示了一个舞蹈跳跃可能性的场所。底部粗糙肌理的美岩板饰面增强了其重量感,与顶面吊顶的延展覆盖构建相互平衡关系。同时表达出“更靠近地面,更接近天空”的舞蹈意象。
二 被拉长的舞裙
展示空间作为空间第二幕,设计中考虑以流动性的方式进行过渡。舞蹈中关于动作的过渡给予了启发,连贯、旋转、弧线、延时让舞蹈动作与动作之间呈现出流动感。
通过一个弧墙开始过渡,弧线的转角似乎意味着光线和轨迹在未知面的不确定性,主体的线条造型由木质层板组合而成从而形成水平的横向肌理。展示空间中,镀锌钢板墙面作为日常教学中的公告栏,电子屏幕输出动态的视频内容供参观者观赏。
弧形转角后即公共休闲区域,我们将流动的弧形线条墙体作为组织语言,将学生休息,家长等候,教学及聚会等多种功能板块舒展整合于轨迹中。墙体下端设置座位平台,中段设置展示界面,界面中聚碳酸酯板的使用将实体的空间片段模糊处理,同时也在片刻映像了“即时舞蹈”的人群。
三 空间中的眼睛
现场中,展示区域与公共休闲区域中的一棵圆柱子给我们增加了难题,从平面图上看,它处在一个相对中间的位置。我们尝试为中间的柱子赋予空间属性,同时产生与整体形式及内容上的连接。
设计中,柱子被弧墙包裹。再次反观平面,如同在整体的空间中心置入一个“眼睛”的构成。让我们联想到儿童画中对于物体的想象以及立体派绘画作品中分解、重组和并置的形式。将整个平面看作画面,此处的“眼睛”与弧线木质墙体、前台吊顶的多边形体块形成某种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关联。
中国古典舞以手、眼、身法、步为技巧要素,需要相互的关联与配合。
关于对柱子的包裹,从四周不同方向上看有所差别。从展示区域看,我们对柱子进行遮挡,对休闲区域起到一定隔挡作用。而从休闲区域看,柱子被显露出来,在这里,“眼睛”成为了休闲区域的置物与展示空间。
由于功能需求,休闲空间与会议空间需在不同场景下相互转化,形成开放共用以及独立分隔的两种空间模式。舞蹈教室区域包括一个200平方米大教室,两个130平方米中型教室以及一个小教室。空间中采用多种色彩的墙面,呼应了民族民间舞蹈艺术中丰富的色彩意象。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北京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家协会空间设计
项目类型:室内
项目地点: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甲27号中扬大厦
设计单位:礽建筑
主创建筑师:章礽然、施新桐
设计团队完整名单:章礽然、施新桐、谌辰睿
业主:北京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家协会
造价:135万
建成状态:建成
设计时间:2019.3-2019.5
建设时间:2019.3-2019.5
用地面积:953.9平方米
建筑面积:953.9平方米
施工:北京标诺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参数化制作工厂
材料:美岩板-北京永沛实业有限公司;聚碳酸酯板-北京华辰阳光板材有限公司
摄影师:张斌
本文由礽建筑授权有方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上一篇:面向田野的住宅:非典型性反乌托邦乡建 / 空格建筑
下一篇:如何在成千上万条道路中有效地规划自行车骑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