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TBB社区建筑与文化季邀请建筑师们在河南省信阳市羊山新区及附近设计了二十座社区书屋。这些带有复合功能的书屋是社区活动的容器和社区活力的激发器,给城市中不同的人创造了相遇的机会。
通过对不同建筑师的不同书屋的探讨,我们期望和大家一起探索建筑设计的多种思考方式和社区建筑的意义。
受访人
—
徐甜甜
DnA_Design and Architecture
创始人
策划、采访、撰稿
—
谢舒婕
建筑师
谢舒婕 您觉得建筑和社区的关系是什么呢?
徐甜甜 建筑实践实际上是一种介入社会和参与社区的契机。在建筑实践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用专业技能去做建筑设计,另一方面我们也身处在一种社会关系中。建筑师的工作不仅仅是提供专业上的设计,实际上也要做“社会设计”。我们事务所的实践有很多在乡村。我们的实践不仅仅只是专业上狭义的建筑设计,实际上是把建筑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介入到一种社会机制中重新调整的过程。首先,我们捕捉一个场地或者一个社区的历史文化,借助建筑创造契机,重新调整“在地”的社会机制。因此,我们不仅仅是通过单体设计,还借助特定的建筑功能,针对当地乡村产业的特点进行调整。比如在松阳做的红糖工坊和豆腐工坊,这些都是通过产业和建筑将文化和非文化的内容做一个提升和推广,我们把这称作为“重续文脉”。这样的建筑也会提升当地社区的参与度,最开始是村民自发组织活动,后续就会有创业者返乡创业,这些返乡的年轻人再通过互联网把家乡文化重新介绍给外面的人,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变化。
我希望可以把建筑从建筑专业的手法和技巧的讨论上扩展出去。我们之前做的红糖工坊和豆腐工坊的设计都需要当地特有的传统工匠参与进来,介绍具体做法和空间排列。而且,我们找场地特点的过程不是只在山里逛逛这么简单,实际上是需要与当地的文化部门和农业部门一起讨论。当需要了解用地属性时,我们向自然资源局和住建局了解相关信息,我们还会和村里的老人交流每个村子自身的特点和当地的民俗风物,这是一个合作的过程。一般在建筑师的工作中,建筑师经常和其他相关专业合作,比如结构、水暖电等等。但是,我前面说的合作和这个合作不一样,我前面说的合作是专业和非专业的合作,或者说是与地方智慧的合作。乡村的营造工作其实上是一个社会多方参与、多方协作的过程。
我很认同TBB里的社区建筑的概念,而且书屋的设计过程也是一个多方合作的过程。我和策展人左靖讨论的时候,正好在耶鲁大学教书,身处在另外一个文化氛围里的感受给了我启发。我想到,是否可以不是策展人邀请我参加这么简单?我们能不能拓展边界,邀请更多人来参与呢?所以,我邀请了Christoph Hesse和Tei Carpenter,他们在另一个文化环境里生活,有着自身文化背景带来的思考。作为这个项目的支持者和合作者,我与他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那么这其实也是一种文化上的联系和沟通,会给他们带去中国文化的碰撞。Christoph和Tei对场地的选择也不同,他们希望通过建筑与地方产生对话。Tei选择了一个城市里的场地,而Christoph选择了羊山公园里的偏自然的场地。我觉得这个选择和他们的成长背景有关,Christoph的家乡是德国中部的乡村,他的实践里有很多在乡村的项目,这些项目偏向于和自然对话,因此Christoph在信阳做的书屋就是和周边的自然环境对话。而Tei在纽约长大,会敏锐地捕捉到城市的活力,这也反应在了她的设计中,她认为这个书屋应该是城市的一个发酵剂,如城市灯塔一样的存在。
谢舒婕 您在松阳和缙云做的实践让我印象深刻。我觉得您已经不仅仅是以点带面了,而是把点连成网来带动整个面,以提升当地的品质。那对于信阳的这些书屋点位,您觉得这些混合功能的书屋可以给信阳带去什么呢?
徐甜甜 我们当下处在一个社会反思的过程中,反思过度的消费主义,以及我们面临的生态危机和气候变暖的危机。城市里的很多公共功能都被清晰地划分,比如电影院就是为了看电影而设计,其实一般大家周末才会去看电影。这样的划分导致维护成本偏高,而使用率较低、不环保。而在乡村,公共空间往往是祠堂,它既是博物馆和纪念馆,也是办红白喜事的地方,还是议事大厅,似乎所有功能都可以放在这里。这样,整个的维护成本相对较低,而这些建筑往往服务于一个小型社区,利用率肯定比较高。在乡村实践中,我们都在讨论复合功能,这些功能有社区活动中心、文化空间、展示空间、茶歇休闲和对外交流的空间等等。TBB的书屋建筑也有着多样化的复合功能,它不仅是一个服务于社区的空间,同时也是一个城市空间。TBB这样对城市的有机更新是一个类似于15分钟城市生活圈的概念。我们不会经常去国家大剧院这样的大型公共建筑,但会频繁地使用家附近的小型建筑。可惜的是,我们的城市不断地在扩张,公共设施不断地集中化。那些大型的文化综合体、几十万平方米的建筑群缺少人的尺度,事实上这些建筑是在大城市里建构了一个小城市,这其实是一种浪费。而TBB这样分散式的小型社区建筑的想法是城市形态的再分布,是一个可持续的人性化发展模式。
谢舒婕 您怎么看可持续设计呢?
徐甜甜 我们现在探讨的可持续设计其实很多还是停留在技能技巧方面的讨论,实际上可持续性还体现在文化的可持续、经济的可持续和社会的可持续。这些也是我们在乡村实践中深刻体验到的。我觉得建筑一定是一种社会介入的过程,建筑实际上是在储蓄文脉和延续一种文化上的可持续。尤其是在乡村,现在很多当地文化已经慢慢消失或者说被湮没了,那么这时候新的建筑的介入就是文脉重新恢复的契机。建筑本身也是一个经济过程。在一些项目中,建造是由当地社区或者村民共同协作完成的,而且我们想在经济上控制成本,这个建筑又可以推动地方产业的发展。这里的产业,不是那种外来的投资人来建造,然后找村民来打工的模式。实际上我们讨论的产业是通过乡村的集体经济的模式,村民可以入股成为股东来参与其中,通过村民合作社,也就是集体经济的方式来带动乡村自身发展。这些都和经济的可持续有关。
我们希望以建筑师的角度去看待社会,有独立的思考,参与其中,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我现在对乡村的社会实践很感兴趣,这里有很多新的空间和可能,会推动我们建筑师的转型。我们需要社会角色的转换,不能只是帮人画图,不能把所有思考都停留在技能型的思考上,我们要有社会性的思考,要有一些带着历史深度的思考,理解过去的文化,思考未来该往哪里走。就像现在大家似乎都不太讨论气候危机,但是它的确是正在对我们和我们的后代产生影响的问题,我们应该重视。其实气候危机是在过去五六十年的集中破坏造成的后果,离我们都不远。
谢舒婕 当您面对一个完整的乡村着手做设计,对于介入已经成熟的乡村系统的方式,您是如何思考的呢?
徐甜甜 即使是特别破的乡村,也是有自身文化和环境的。我们一直在做的是“针灸式”的设计,也就是以点位去更新空间,不做大规模建设。大规模的建设对村子的干预很大,而且需要的资金也会更多。建筑师要能够在精准的地方做点位的提升,然后串点连线。
谢舒婕 您在缙云石宕做的改造设计很打动我,看似轻巧的设计,仔细看能看到背后的很多思考。我对您在松阳做的竹林剧场也是印象深刻,我都不知道该把它归类为建筑,还是说应该归类为自然。
徐甜甜 在缙云石宕改造中,我们做了很多设计调整,可能后来看起来没有做什么。我们在这个改造设计中不是想展现建筑师的风格手法,而是想让大家把所有聚焦点都放在石窟自身的空间上,建筑师在这里只是一个配角。
谢舒婕 您未来会一直继续扎根于乡村做实践吗?
徐甜甜 对的。建筑其实是一个工具或者说媒介,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学习不同地方的生活、生产和生态。虽然每个项目都会有磕磕绊绊,但是我们觉得非常有意思。
本文由作者谢舒婕授权有方发布,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上一篇:Heatherwick Studio在建方案:上海“西岸漩心”
下一篇:东京“宇宙飞船”:中银胶囊大厦拆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