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 ARCHIS(如是)建筑设计事务所
项目地点 浙江宁波
建成时间 2023年
建筑面积 80,000平方米
——
现实世界的背景预设
少年与城市
学校空间设计的本质是教育模式的探讨。启发性的教育模式旨在给学生提供鼓励创造力的环境,这就体现在学生对校园空间的使用并非局限于传统的教学空间,那些没有明确界定功能的空间与正式教学空间同样重要。
▲ 项目视频 ©黑像素
我们想创造一个兼具“沉浸”与“互动”体验的校园,一个身处其中就可以体会到人生各种可能性的校园。在校园里,学生作为观众进入时并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的故事或看到的场景,所有的故事线和内容都是需要靠学生自我探索的。故事有着开放式结局,不被限定地开始或结束。
我们把城市的概念引进到校园空间中,希望用城市设计的方法来看待校园的设计。相较于把校园理解为一栋建筑或一组建筑群,我们认为更应关注的是,它是否混杂了一种更为复杂的“城市性”在其中。因此,这座校园也是我们对城市理解的一种表达。
——
项目概况
宁波市古林职业高级中学创办于1956年,是一所省级重点、全寄宿制公立学校。项目位于宁波市海曙区,学校总用地面积约96851平方米,学校规模75个班,共3000个学生。
——
挑战与机遇
设计一所面对未来的职业高中存在着许多挑战与机遇。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存在差异。相对于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的教育模式和需求更加多样化,不同的专业和功能之间需要建立紧密的联系和相对的独立。因此,学校的交通空间需要被重新思考,以此减轻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交通流量压力,同时促进各个专业的独立性和跨学科的开放性。考虑到未来教学模式的转变,设计时我们也考虑到如何将灵活性设计到学校的4D框架里。
——
“千层糕”
毯式建筑的重组叠加
通常校园空间的组织模式采用相互孤立的教学单元围合出开敞空间。这样的空间组织方式经济,但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且其空间形式单调乏味。在这个项目里,我们通过采用毯式建筑的组织方式,将所有教学单元打散后相互组合叠加,满足职业高中相对普通高中更复合的功能性需求。复合的功能组织方式和连通的交通能够让师生快速到达他们的目的地,享受便捷有趣的步行体验。
在地面层,我们将对采光要求较小的实训教室布置在一个开放式的网络中,以适应多种活动类型,并能够根据未来学校的使用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在二楼和三楼,我们将普通教室模块化地布置在不同的内庭周边,以获得更好的采光和视野。此外,在普通教室和实训用房之间,非正式教学空间的灵活布局将各种活动空间连接在一起,以此促进不同专业之间的交流和不同内庭之间的联系。
——
“升级通关LOOPS”
非正交体系下的庭院拓扑
在满足产学融合的复杂功能性与学校设计相关规范的前提下,我们试图将建筑与场地的正交体系扭转,使建筑更好地跟场地融合,增加其内部非正式教学空间,并提高整体采光质量。其中工艺美术专业、烹饪专业、园林景观专业、幼儿教育专业、通用教学区、图书馆等多个不同教学空间的内庭,使用了独特的地面铺设、色彩搭配、材料选择、垂直设计元素和空间布局。这些元素就像视觉标识,有助于创造不同的空间体验,帮助学生在校园中自如导航。
除了庭院本身具有不同特点和功能,非正交的庭院拓扑也提供了多线性的漫游体系和不同主题的教学空间,从而使学校成为容纳多重事件、多重空间、多重场景的载体。
——
“漫游地图”
共享路径体系
学校的二楼(从景观大台阶到报告厅,再到图书馆及各个教学楼和庭院)由一个共享漫游系统连通。不同的公共空间和室内外空间立体的串联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了便捷且风雨无阻的交通。半开放的共享长廊和景观内庭使得学生在上下课之余也能感受到季节与天气的变化。
——
“皮肤设定”
立面设计中的秩序与变化
毯式建筑连续统一的特点同样体现在了建筑立面上,空间中的关联性与差异性通过建筑立面得以强化。报告厅的波浪穿孔板与教学楼的GRC面板分别都采用了三种相同样式但不同弧度的单元,以可控的随机组合的方式搭建出整体的外墙立面。横向的同材质连续性外立面暗示了内部功能空间的连续,但其中因不同弧度的单元带来的光线反射角度不同,从而产生有着节奏变化的光影律动,如非正式学习空间不同的情境空间的变化。
施工现场 ▽
设计图纸 ▽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宁波市古林职业高级中学
项目地点:中国宁波
阶段:建成
项目时间:2020-2023年
建筑面积:80,000平方米
用地面积:96,851平方米
甲方:宁波市古林职业高级中学、宁波市教育局
功能:图书馆、教学实训楼、综合行政楼、报告厅、食堂、学生宿舍、风雨操场以及田径场、运动场、校门、辅助用房等
项目团队:
建筑设计:ARCHIS(如是)建筑设计事务所
主持建筑师:孙诗宁
主创设计团队:孙诗宁、庞子锐、Yotam Ben-Hur、彭禹州、吴逸青
设计团队:陆迅、李雅伦、任广为、范立鼎、史佳豪、肖馨瑶
合作设计院:
欣捷设计院:张浩、陈良君、罗旻、潘一飞、罗鑫、朱田钱、梁慧丽、李凌航、朱远望
庭院内廊共同设计+室内设计:
蘑菇云设计工作室:徐迅君、甘若蓓、张智斌、尤优、薛萌、杨育青
宿舍及体育馆室内部分:沈康X工作室(沈康懿、熊焯之、曾玺锦)
室内施工图:陈伟、何莉媛
景观设计:刘丰、曹聖
幕墙顾问:蒋传星、王军
照明顾问:庞磊
标识设计:张烁设计文化传播(深圳)有限公司
材料:木纹碳镁板、波纹铝板、木纹冲孔铝格栅、吸音涂料、麦卡伦大理石、塑胶地板
摄影:夏至、朱润资
视频摄制:黑像素
LED显示:洲明科技
监控:大华技术
本文由ARCHIS(如是)建筑设计事务所授权有方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砖石筑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 /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下一篇:Heatherwick Studio在建方案:华润置地西安CCBD商业购物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