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建筑地图189 | 陕西:朴实的建造

建筑地图189 | 陕西:朴实的建造
编辑:李菁琳;校对:李菁琳 | 2022.11.17 11:53

陕西是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西周、秦、汉、唐等14个政权在陕西建都。陕西地势呈南北高、中间低,由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种地貌构成,其中黄土高原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0%,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横跨三个气候带。

 

历史、传统、生活、自然,都是理解当代陕西建筑的关键词。从博物馆到乡村住宅,不同类型的建筑亦有不同的特点及魅力。

 

结合“建筑地图 | 西安:在历史与日常之间”,一起来看看陕西的房子吧。

 

陕西建筑漫游地图(编者绘)

 

 

 

01

西安秦始皇帝陵铜车马博物馆

设计:上海中森止境设计工作室,2021

坐标: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陵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丽山园

 

©叁山影像
©陈旸

博物馆参观路径的组织是设计的核心,也是解读和诠释帝陵历史环境独一无二的机会。如何处理建筑与场地的关系,甚至比建筑本身更为重要:与骊山的对话,与帝陵封土堆的交流,使建筑能够真正锚固在场地上,融为陵区不可割裂的一部分。

 

博物馆的参观体验由馆外开始,回到馆外结束。进馆、馆内、出馆三个环节都有各自的空间组织方式和视觉规划用意,将场地独有的环境资源提高到与文物本身同等重视的程度。进馆须由景区地面到达建筑入口门廊,下行坡道须经过两次转折。由于路面高度逐步降到冲沟坎顶之下,周遭的干扰因素被屏蔽在外,参观者会渐趋沉静和专注,但在折行面向南时,远处横亘天际的骊山会扑面而来。横向展开的巍峨山形与收束的坡道形成强烈反差,给观者第一轮的心理冲击,也将骊山与帝陵的关联印在脑海。

 

馆内参观路径的组织方式,力图“一步到底,直面真身”。观众从入口一路下行不做停留,经过约200米长的坡道直达中央展厅,在神秘幽暗的环境中能够看到的第一件展品,就是这件特别光照下的“彩绘铜车马”本尊,给参观者以强有力的视觉震撼。

 

 

02

西安曲江旅游观光轻轨站点改造

设计:DDB秉仁设计,2022

坐标:陕西省西安市

 

亮宝楼站 ©吴清山

西安曲江观光轻轨线是一条全长6.8千米、贯穿了大唐芙蓉园及曲江池遗址公园周边的观光线路。沿线分布9个站点及1个维修站点,上部是站体,下部是辅助商业及便民设施等。2020年,轻轨线路启动了沿线站点的更新改造工程。改造除了满足轻轨本身的观光功能外,还需要重塑业态,活化城市空间。

 

项目引入TOD模式进行综合设计,以小型轻轨公共交通为导向,混合多用途的功能开发模型,在站点的基本交通功能之外提供不同的城市服务功能,与站点的人居活动共生,打造具有城市昭示性且富含生命力的都市驿站。

 

依据站体外部的风貌肌理、自然环境、社会活动等不同属性,将站点分为四大类型——乐活·亭:包括唐城墙遗址公园西站、曲江池站、亮宝楼站以及大雁塔北广场站,设计采用双层坡屋顶的形式,以大小屋面来化解3层的站体高度带来的尺度问题,使站点空间与周边空旷的环境相互协调。

 

畅观楼站 ©吴清山
寒窑站 ©吴清山
唐城墙遗址公园东站 ©吴清山

绿野·屋:类型的站点置身于公园景区中,畅观楼站是典型的代表。设计因势而为,提供了不同标高的休憩场所和充足的外摆空间。建筑呈现出森林小屋的外观,采用石瓦屋面,砌石墙面以及接近自然的立面木质材料,回应身处公园的“真实”。

 

水岸·特:类型包含寒窑站和唐城墙遗址公园东站两个站点。改造重点利用临水的环境优势,打造易于观景的空间,以及与水岸相协调的建筑形式。

 

风貌·存:包含大唐芙蓉园东站、维修厂站及阅江楼站这三个站点。由于这三个站点位置、风貌的特殊性,改造以适度更新为主,在尊重原风貌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的建筑设计元素,实现轻改造。

 

 

03

渭河观景台

设计:PLAT ASIA,2022

坐标: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沣渭景区内

 

©PLAT ASIA ndn lab

渭河西咸新区段近年经疏浚修复,形成风貌宜人的城市滨河生态区,秦风悠悠,蒹葭依依。观景台位于渭河南岸,上林桥西侧的旧防洪堤上,作为公共服务用房,承担观景休憩等功能,服务于市民的休闲生活。

 

建筑包括三个功能,两层的开放式观景台、微型商店,以及独立的公共卫生间,让人们在河滨运动游憩之余可歇留赏景。观景台南北通透,东西格栅为界,向北观渭河滔滔,向南赏农田景观、远处的高铁高架桥及城市的轮廓。花坛作为观景台的一部分与河岸的林木相映。

 

建筑师以原始性的空间原型为出发点打造遮蔽风雪的观景台:首先对传统双坡屋面进行变形,下压屋面至地面,将其转化为结构性立面;再对墙体进行切割,内表皮向外翻折成自然孔洞,翻折板面作为屋檐、露台、座椅、花坛,使整个体量则保持统一和自述性。

 

简约异质的造型在生态区极具标志感,自成风景。建筑外表皮采用夯土纹理板,呼应当地风土文脉和具历史质感的建筑肌理。内表皮则以不锈钢铜板为面,一则保持与夯土的统一色调;二则以这一现代的材料作为空间感知上的反差;三则藉其金属的光泽,将景观引入内部,以“波光涟漪”呼应渭水东流和风中幻景。内表皮统一的铜板随着屋檐伸出,虚化建筑的内外界面,消融古今沧桑。

 

 

04

咸阳·莪子村红砖房

设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设计研究总院,2021

坐标:陕西省咸阳市莪子村

 

©张晓明

聚焦乡村振兴中陕西关中地区量大面广民居的更新问题,项目植根乡村禀赋与特色,借鉴当地传统民居“窄厅方屋”的空间模式,以及闷顶、共墙、硬山排水等技术原型。在此基础上,设计融入阳光间、采光通风井、墙体内保温、太阳能光伏发电、三格式化粪池等现代通用技术;利用当地匠人、传统材料与工艺,建造低成本、符合本土文化并适应现代居住需求的关中新民居。

 

宅门置于基地东南角,结合现代居住模式,门房为一层,设卫生间、储物区等辅助功能。正房为两层,一脊两坡,采用集中对称三开间的纵轴布局,中间为入户门,南侧两边设置阳光间,毗邻室内设有卧室、起居厅等主要居住功能;厨房、餐厅、卫生间等服务功能居中布置。

 

正中窄厅空间整体通高,内设空中连廊;二层北面设置露台,营造出多层次的空间体验。正房与门房之间形成完整的院落空间,满足晾晒小麦、玉米与日常活动需求。正房北面为后院,设有直跑楼梯,与二层露台相连。

 

应对四季气候的变化,设计团队运用了通风、采光、保温、隔热、雨污分离等被动式设计策略来提升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同时联合当地匠人、材料与传统工艺,从红砖的十字形砌筑、“梅花桩”砌筑到人字形砌筑,院落铺装的条形密铺与灌沙法、湿接缝法等,凸显红砖材料工艺的功能性与艺术性。

 

 

05

陕西富平国际陶艺博物馆

设计:刘克成设计工作室,2004

坐标: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乔山路

 

图源网络

©李昊阳

陕西富平国际陶艺博物馆设计之初有两点基本设定。一、建筑必须属于这片土地。二、建筑本身就应当是一个现代陶艺作品。

 

博物馆设计为一个变径长拱。砖拱厚49厘米,每49厘米一道,一端对齐,另一端沿长轴变径。砖拱的最大跨度10米,最小3.6米。这样两条长72米的变形“长虫”就出现了。

 

主馆是以一种当地成熟、简单技术为基础,进行的一次现代试验。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工人经验不足,或放线不准,或砌筑有出入,但这个方案均予以包容。变径砖拱所形成的强烈的韵律,使材料的粗糙、工艺的简陋、施工的错误得以合法化,并丰富了建筑的整体艺术感染力。

 

建筑在节能方面也作了很多考虑。富平地区夏季闷热,冬季寒冷,建筑的整个建筑形体设计的象窑炉一样,成为一个良好的风道,门窗风量可以调节,建筑墙体采用半掩土厚墙。从实际使用情况检测,热工性能良好,节能效果显著。

 

 

06

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

设计: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2014

坐标: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车雷街与三贤路交叉路口

 

©姚力

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是由三栋建筑组成的聚落。设计团队在不设置整体集散大厅的设计思路下,研究建筑的在地性问题,以非对称布局方式,弱化了所在行政中心区主轴线带来的呆板感,并加强了建筑的群体感。

 

三座建筑的外墙材料分别采用关中传统的青砖、石材,以及当代的玻璃幕墙。青砖墙面做凸凹肌理变化,玻璃幕墙采用开缝构造,强调两种不同时代材料的质感对比。青砖立面上有2厘米、6厘米和10厘米三种凸出尺寸,以砖的光影变化为建筑增添生气。型钢的斜线手法实际是与文化行政中心区的大绿地肌理有所呼应,由墙面延伸下来和地面融合,与绿地景观形成一种同质关系。

 

南立面窗檐部分进行多重的叠涩处理,延续关中传统建筑的特质。建筑的场地规整,通过不规则的地景和水池设计,以及丰富的建筑形体关系和表皮肌理,活化并激发出独特的场所氛围。整个文化艺术中心根据调研结果还配了约1万平米的商业配套设施,以商养文。小剧场不设固定座椅便于商业会议、派对等租赁。考虑到周边社区群众活动问题,小剧场北侧设置了室外舞台,专业的舞台后台因此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中心景观水景可供作亲子活动场所,退坡景观下还设置了供户外活动的卫生间以及更衣间。

 

 

07

榆林大剧院

设计:Gensler,2018

坐标:陕西省榆林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明珠大道

 

©Gensler

榆林大剧院是榆林市的重点文化工程,建筑面积41500平方米,拥有1200个观众席,是一座集文艺演出与会议功能为一体的文化艺术中心。

 

项目设计灵感源于榆林市秀丽的自然风光和富有文化底蕴的历史街区,旨在打造一处具有城市文化内涵的文化景观。剧院周边环绕着充满活力的混合型社区和绿意盎然的开放式绿地。

 

整座建筑以蜿蜒的造型,呈现出坚若磐石的外观,同时引入硬朗的水平线条,打造错落有致的层叠结构。立面设计采用节能型设计,尤为注重自然通风和采光,让内外空间悄然融为一体,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得益彰。大剧院和零售中心通过一座下沉式景观广场连接在一起,建成一处人们理想的聚会和活动场所。

 

 

08

枣园驿站

设计:原本营造,2019

坐标:陕西省佳县泥河沟村

 

@林艺苹

随着近代黄河水运交通的没落,陕北沿黄崖壁间曾经辉煌的窑洞村落沦为偏远之境。而近年沿黄公路的建设为这些古老的村落带来了转机。沿路建设驿站可以为道路交通提供便利,也使其成为老村对外交流的“触角”以及城乡生活的“聚集地”。

 

佳县的枣园驿站,功能包括餐饮、茶室、戏台广场、红白喜事甚至临时的红枣市集等。设计师的首要目标是将建筑自然地置入村口参差的枣林间。设计从相地立基开始:避开南侧村入口枣林密集区及观音庙保护区域,将驿站建筑群主体置于枣林北侧林木稀疏处,狮山崖壁下;同时利用路、林、河堤间高差广狭,定其间进、因树就屋,随曲合方,将建筑大部分分散在枣林间,局部因为功能而聚合。

 

@陈瑜
@唐勇
©原本营造
@杨秉鑫

驿站戏台广场在原本枣林凹地的基础上转化为阶梯场地,将建筑单体空间聚拢,迎合金狮山围而成院。所有房间均向内院戏台敞开,因功能不同形成差异的内外空间氛围:主厅连接厨房,南开天窗,光线明亮;抬高的茶室正对戏台广场,林木围绕,最为幽暗;管理用房的小窗保证了办公空间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建筑以本地木石为主料,将轻钢框架与当地特色的石墙、柳编工艺相结合,嵌于枣林与防洪石堤之间。设计师压低墙体高度,上留高窗以便采光通风,同时可以纳入树林景观。

 

 

 


本文编排版权归有方所有。图片版权归摄影师或来源机构所有。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联系邮箱:info@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建筑地图
陕西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