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单位 HPP Architects
项目地点 德国杜塞尔多夫
建成时间 2023年
建筑面积 11400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HPP Architects提供。
摇篮大楼(The Cradle)坐落于德国杜塞尔多夫莱茵河畔著名的媒体港,由HPP和德国开发商INTERBODEN共同合作设计建造。在设计之初,“摒弃旧有惯例”便是摇篮大楼整体规划团队的目标——开辟新的建筑路径,通过循环思维,设计出为人、社区和环境带来附加值的解决方案。
这座办公楼是一个可循环建筑的试点项目,在现代多样化的城市发展格局中,形成了一种独立的建筑语言。这种语言源于设计中三大支柱理念的协同:一体式立面、混合木结构以及Cradle to Cradle®(从摇篮到摇篮®)。
注:“Cradle to Cradle®”(简写C2C)的概念于2002年首次被美国生态建筑师William McDonough和德国化学家Michael Braungart共同提出,意指“万物皆为养分,没有废弃物”的概念。通过C2C的设计可使材料与产品在生产、使用以及循环过程中,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益,最后进入生态或工业循环系统,还原具有高等品质的材料和产品。与其他可持续性概念或认证的根本区别在于C2C原则的内在积极性:重新思考积极影响,而不是减少消极影响。
该大楼除地下室层、地面层和核心筒外,几乎所有的主要建筑构件均采用木材制成。独特的菱形立面根据场地条件而开发,实现了多种功能:作为外部承重结构,提供支撑和遮阳,形成凉廊,并框选出周围环境的景致。
“V”形柱的不同深度和朝向创造了开放与封闭之间引人入胜的互动,并结合起到棱镜作用的玻璃挡板,根据视角和一天中的时间产生光影变化。
从循环经济的角度来看,该建筑被视为一个原材料库。与数字孪生模型相关联的循环通行证®(Circularity Passport®)提供了关于可拆卸性、材料纯度、材料健康性和可回收性等参数的信息,所有材料和产品都是根据这些参数选择的。
与传统建筑相比,摇篮大楼的材料健康性提高了56%,碳足迹减少了50%。超过90%的材料是可回收利用的。“摇篮大楼”是德国目前首个在Madaster平台上注册的新建项目。
注:Madaster平台是一个注册材料和建筑产品的全球化线上平台,旨在建立与原材料的连接,让建筑成为储存有价值原材料的仓库。
基于此,该建筑所使用的材料数据被记录在案,并且通过与原材料交易所的链接,该建筑可以被货币化,并以其组成部分的残值显示为一个有价值的原材料库。根据可拆卸设计原则采用插接和螺钉连接的结构、有意决定不使用覆层、木结构公司的木材回收义务,以及租赁合同中关于使用C2C认证的家具和室内装置设备的绿色租赁条款等,多项策略确保了循环理念在项目落地过程中的始终贯彻。
通过对循环经济设计理念的贯彻,该建筑整体增值方式远不止于材料循环,还有光伏系统、带有巢箱和昆虫旅馆的可滞留绿色屋顶、电动共享交通枢纽服务、首层公共共享空间,以及室内粘土墙和绿化,这些都完善了可持续理念,并为人、环境和社区创造了附加价值。
设计图纸 ▽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杜塞尔多夫摇篮大楼
建筑面积:11400平方米
建成时间:2023年
项目地点:德国杜塞尔多夫
项目业主:INTERBODEN
设计单位:HPP Architects
服务内容:建筑设计
结构:Knippers Helbig GmbH
环境可持续性:TRANSSOLAR Energietechnik GmbH
机电(MEP):Bähr Engineering GmbH
其他参与方:nees Ingenieure GmbH、Drees+Sommer Advanced Building Technologies GmbH
项目获奖情况:
2018年MIPIM未来项目奖之最佳未来办公项目
2018年ICONIC 设计大奖创新建筑奖
2024年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木结构建筑奖
版权声明:本文由HPP Architects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景德镇坯房插件家:老房新构,旧院再生 / 众建筑+刘克成设计工作室
下一篇:星火761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LLLab.叙向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