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单位 青亭建筑、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奥雅纳工程顾问
项目地点 中国重庆
项目状态 国际竞赛第一名
建筑面积 306150.0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设计单位提供。
重庆,山水之城,其魅力和气魄,来自于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西部(重庆)科学城金凤学校场地伸展起伏、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孕育了丰富有机的栖息结构,未来这里将建造一个162班规模的12年一贯制中小学。
我们希望未来的校园能在这个山野中找到一种更温柔、更亲切的存在方式,即使人造的介入无法消隐,原有场地的秩序和个性、人与自然息息相通的状态也能被继承。我们希望场地既往浪漫的环境记忆能激发独特的校园气质和教育理念,鼓励学生们在拘谨的课堂和书本之外探知、在自然中学习,创造一个根植于重庆地貌、气候和历史脉络的、记忆与想象共存的未来校园。
方案以场地原始地貌、地势为起点,判断不同区域最合理和便捷的建造方式:已有的低洼、平坦区域用于布置运动场地;缓坡区域设置体量较大的建筑空间;坡度较陡的位置设置尺度相对更小、更容易灵活应对场地地势的教学空间。
其次,通过界定场地上最有价值的微地貌,例如岩壁、山林、水塘、农田,并对其进行保留和强化,让它们成为校园重要的一部分,校园的空间结构得以自然形成一个自然与人造有机融合的梯田聚落式校园。
场地最北侧用地为小学,南侧较大地块为中学,共享的文体中心位于中小学之间。南北地块之间在西侧最高点由生态廊桥横跨道路连接,在东侧地势平坦处由地下隧道连通,确保中小学之间可全天候无障碍通行。
校园建筑整体形态由南至北随地势起伏,在有效缓和噪音的同时,多样的建筑类型和高低错落的山地建筑体态也与周围的景观融为一体。
小学利用北侧地势较为平缓的区域布置教学楼和运动场地,自然形成以操场为中心的梯田小学。
中学分为北侧教学区和南侧宿舍生活区,两者之间的运动场也成为教学与生活区之间的缓冲过渡和学校通往西南角限制用地教育农田的通道。运动场位于场地最低处,实现最小化土方开挖的同时,也得以结合低洼地势与城市道路之间的起坡形成自然的空间围合。
文体中心是隐藏于山顶树林间的穹顶聚落,既承载了学校礼堂、体育馆、游泳馆等功能,也是整体校园高地上的精神归宿。聚落式的分散布局不但改善了各个空间的自然采光和通风,也允许建筑更好地顺应地势、与自然融合。
学校教学空间的组织也试图营造多样独特的空间生态。普通教室与选修课教室组团、各专题教室组团,集中形成各有独特氛围和性格的科学基地、艺术聚落、手工作坊等等。
小学的每个普通教室外都有自己一处室外空间,可按需要作为花园平台、实验农田、室外课堂使用。教学空间聚落让教室不再只是走廊和毫无个性的房间,而是让整个教学区成为一个能激发师生们想象力和好奇心的环境。
自然地貌不仅决定了场地宏观的空间结构,微观上也是校园个性的核心。原有的山脊和林地被保留强化,曾经的梯田被移植到屋面,岩壁围合空间,地势低洼处保留现有的水塘生态。森林小径、梯田教室、岩壁剧场、水塘湿地,这些承载着自然记忆的景观改善着校园的微环境、微气候、场地雨水径流与生物多样性。它们是校园教育理念的启蒙,赋予学校以质感、色彩、性格,讲述着关于山、水、土、木的故事。
建筑本体的形态结构疏松多孔,不但保证了建筑内部的舒适性,在重庆闷热多雨的气候中也提供了最佳的透气且避雨的场所。充足的“灰”空间也保证了师生们充足的全天候活动,和学校未来潜在的灵活扩建。错落的梯田确保了建筑之间采光条件的最优化,阳光板墙体、雨棚、和地面天窗像棱镜一样捕捉阳光,并将其放大/折射至室内。
面对复杂的场地和可观的校园规模,我们试图将自然与人造的关系从对立博弈转变为共存借力,通过将场地地理脉络引入建筑中,创造一个与自然融合,能最大化山水之城气质的校园,让未来学校能够从一个高度重复、人造、自闭的课本场所,变成一个丰富多元、开放活泼、迎风、纳光、接天地的学习环境。我们希望“山野校园”能够为未来的金凤学校赋予独一无二的意义,它包容的场地精神和浪漫开放的教育理念将历久弥新。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山野校园 | 西部(重庆)科学城未来校园设计国际竞赛第一季(金凤学校)
项目类型:教育建筑
项目位置:西部(重庆)科学城
设计单位:青亭建筑、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奥雅纳工程顾问
主创建筑师:叶青、周亭婷
设计团队完整名单:
青亭建筑:叶青、周亭婷、李杰(实习生)、梅炜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方云飞、陈青、万瑶、庞吉炜、张伟、张葵、梁增贤
奥雅纳工程顾问:刘鹏、闻松、赵旭、周龙杰
项目状态:国际竞赛第一名
设计时间:2022年7月
用地面积:230235.0平方米
建筑面积:306150.0平方米
本文由青亭建筑授权有方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上一篇:重庆两江新区明月湖协同创新馆
下一篇:Dezeen Awards 2022入围短名单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