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方电台于2019春季特别播出“一言一吾”栏目,以音频提供趣味性、有价值、有启发的新知。
节目邀请当代来自不同领域、具有创造力、思想力和启迪力的代表者,以自述呈现自己的灵感来源。节目第一季锁定当代建筑师,本篇为Vol.16 刘宇扬:人生何处不相逢。
一言一吾第一季 中国当代建筑师
Vol.15 刘宇扬
人生何处不相逢
春日,在上海五原路的安静里弄
建筑师刘宇扬正在工作室和团队开会
这是2007年他在上海开业之后的第五个工作室
工作室有适度的采光,映入户外的绿植,呈现冷色调的理性感
两本由他发起和主编的,不断增补的内部资料《办公室日常管理指南》
显著地被摆放在图书室里
呼应着他早年理科的学业背景和多年的教学经历
刘宇扬以管理学的范式建立他的日常运营
空间的陈列和摆设整齐有序,犹如一台精密的仪器
他曾主修理科,后转修文科,最后选择了工科体系的建筑设计专业
他身具教学者的儒雅、设计师的敏感和城市观察者的细致
他的建筑实践贯穿对城市和乡村建设的多维思考及人文关怀
他和我们聊起他人生中两位亦师亦友的教授
跨专业的思考者和通识教育的实践者——
人文学者李欧梵和建筑大师库哈斯
他被库哈斯百里挑一,成为年轻建筑师们羡慕的对象
他被学贯中西的李欧梵称作自己的建筑老师
然而他始终谦逊知礼,只言感恩人生的相逢
李欧梵生于河南,父母都是毕业于中央大学音乐系的音乐教育家。他早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大学期间曾与同学白先勇等人创办《现代文学》杂志。后前往美国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深造。 毕业后,先后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印第安纳大学、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哈佛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
19世纪是小说家的世纪,20世纪是电影导演的世纪,21世纪是建筑师的世纪。
——李欧梵
这是一本关于上海的“颓废加放荡”的小说、一本“鸳鸯蝴蝶”笔法写就的散文、一本时空错落,充斥着声光魅影华丽的文化地形图。另外,它还是一部极其严肃的文学批评专著。在研究上海的著作中,本书具有无可比拟的成就。
2009年秋天,受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之邀,李欧梵在香港大学做了六场公开演讲,采用非学术性的、较易懂的学术著作,用较浅显的英语把几个最关心的课题——文学、电影、音乐、建筑作了逐一探讨,全面论述了当代人文精神和人文学科的危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继而以非凡的才情和广博的学识,分享了既有关于艺术本身的美学思考,又有针对其当下社会意义的议论。
1968年的学生运动,使库哈斯从记者和剧作家的身份转变为一个建筑师。这个转型是一个传奇,他拥有记者特有的敏感和对社会的高度关注,而建筑成为他发现世界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另一种方式。
2000年,库哈斯获得全球建筑界的最高奖——普利兹克奖。建筑代表作品:北京的中央电视台新楼,西雅图中央图书馆,荷兰驻德国大使馆等。
《珠江三角洲》(The Delta region of Zhujiang River)是1996年库哈斯在哈佛大学任教期间,带领哈佛城市计划研究小组(Harvard Project on the city)的6个学生,对中国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澳门等几个城市进行研究并撰文。
我是从96年开始额跟随库哈斯研究珠江三角洲当代城市,第一次的从西方建筑和城市专业的这个角度去研究中国当代的城市发展。当时库哈斯在选择研究团队的时候,他关注的并不是我们的作品,甚至也不是我们对建筑的理解程度,他首要问的是我们本科是否有一些跨专业学习背景,第二他会问我们的家庭的构成。这说明了他对于建筑的一个观点,肯定是要结合整个社会、经济各方面的一些背景,不仅仅是人文方面,可能更多的是从整个当代商业社会的运作、城市的治理、政策的制定。
1996年,刘宇扬和他的几位建筑系同学一起合作参与“香港回顾纪念碑国际竞赛”,并获奖。
他说:“香港不像是以前的巴黎,或者伦敦这种传统欧洲城市从一个中低密度发展起来这种城市。香港是这样的高密度的这样的一种的混杂的城市状态。当时我们提出的一个非常反纪念碑的一个方案,是从它的填海、地铁这两条线索去思考这个纪念碑,所以这个纪念碑是长在地下,它并不是地上的一个建筑,我们用这样一个切入点,所以里面有影像,有历史。”
我曾经学习城市研究,更像是从一个社会学和政策的角度去理解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应该关注整个社会、经济和人文的背景。
——刘宇扬
本期音乐:
1. Leon Lai – Try to remember
2. Claude Debussy – Clair de lune
出品人:朱丽康、Irene Qian
图片:来源于网络、刘宇扬建筑事务所 提供
第一季特别鸣谢 : 李翔宁
本文由一言一吾授权有方发布,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上一篇:潜山市万涧村儿童公益书屋 / 土上建筑工作室
下一篇:有方 x 一言一吾 | 马岩松:上帝托我给大家带个话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