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中标方案 | 微型“社会城市”:深圳市龙岗区清林小学改扩建 / 朱涛建筑

中标方案 | 微型“社会城市”:深圳市龙岗区清林小学改扩建 / 朱涛建筑
编辑:楼樱 | 校对:李博超 | 2022.11.23 13:48
裙房纵向通廊:贯通东西的“公民街”  ©朱涛建筑

设计单位  朱涛建筑设计(深圳)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  深圳龙岗

方案状态  中标方案

建筑面积  45053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设计单位提供。

 

清林小学改扩建将是朱涛工作室为深圳奉献的第四所校园设计。在过去五年中,工作室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深圳高密度“新校园”的设计探索,我们逐渐发展出一个校园设计理念:学校即社会。这至少有两重含义:

 

空间组织:校园是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场所。在有限的土地内、极高的密度下,如何为多样化的空间和活动找到一套既有效、又有更高愿景的组织关系?我们将每所校园都当作一个微型城市去设计。

 

社会愿景:学生在校园里日复一日地学习、演练,最终成长为合格公民。一所好学校,不光要有良好教学品质,还应能通过空间传递出进步的社会愿景,更积极地培养出未来的主人翁。针对每所学校设计我们都会自问:理想社会是什么?此校园如何体现社会理想?

 

几年下来,校园设计成了我们工作室施展职业抱负的重要平台。我们是个小型工作室,却有一堆不合时宜的综合性“空间-社会”愿景。而在急速变化的从业环境中,“空间-社会”愿景似乎越来越难在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尺度上实现。

 

于是我们发现,将“空间-社会”愿景向内“折叠”进校园,打造一个个微观社会,是一件开心且有意义的事。校园设计给我们的空间实践一个宝贵机会:无法“外爆”,我们就正能量“内卷”。

 

▲ 项目视频  ©朱涛建筑

 

校园东侧鸟瞰效果图  ©朱涛建筑

一所学校,对外应是一个好“市民”,尊重、呼应城市的整体空间秩序,弘扬其潜在的特质,以自身的呈现为城市添彩;

 

校园北侧鸟瞰效果图  ©朱涛建筑

对内则是一个微缩社会,创造出生机勃勃的教学活动和公共生活,从小培养学生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帮助他们成长为有社会意识的公民,最终参与到外部公共社会的建设中去。

 

校园轴测示意图局部  ©朱涛建筑

校园的高密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空间潜力。体育运动、知识传播和公共交流等多种活动垂直叠加、横向贯通,彰显全新的教育愿景:21世纪的人才,将是运动员型的学者和学者型的运动员。

 

裙房横向通廊剖面  ©朱涛建筑

 

用地和体量

新旧、内外的对话

 

清林小学位于深圳龙岗区中心高度城市化的环境中。场地呈东西向,为237×77米的狭长矩形。基地内最显著的特征,是南侧一栋217米的超长板式教学楼和北侧一棵冠幅达20米的大榕树,校方希望将这两者保留。此外,我们注意到基地内还有其它漂亮的平行树列和丛林,基地北面市政绿化带中更有一片高大茂密的桉树林,堪称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希望新校园能更好地与之配合。

 

场地特征:超长板楼+超大榕树  ©朱涛建筑
场地现状鸟瞰 ©朱涛建筑
校园北侧的一片桉树林  ©朱涛建筑

我们的用地策略,首先是将新建筑与旧建筑拉开距离,让新旧用地呈“阴阳咬合”的格局,使两者间形成一道连续空隙,一个有厚度的对话界面,既保证新建筑的结构和空间搭接有一定灵活性,也能有效保留空隙中的现有树列。

 

用地策略:拉开间距、新旧咬合  ©朱涛建筑

在新建筑体量上,我们费了很大劲,才克服了建筑师追求“完形”的本能冲动。我们说服自己,新建筑不可再复制南侧教学楼的超长板式,与旧建筑形成封闭围合,导致校园内部过于幽闭。新建筑应该尽量空透,让校园向北边城市风景开放。

 

新体量不应封堵围合  ©朱涛建筑

我们最终的体量策略是:尽可能将所有公共设施放在新建筑的水平裙房内,形成一片完整地景;并在其上部摆放三栋板楼,守住基地边角,与旧建筑灵活配合,共同完成与城市环境的对话。

 

新体量策略:守住边角、避让通透  ©朱涛建筑
新旧校园体量分布轴测示意图  ©朱涛建筑

 

空间秩序

经纬交织

 

基地还有另一个重要特征:校园内的超长板楼与校园南部居住区中的众多板式住宅,一道构成了片区中鲜明的、东西向的线性空间秩序。住宅区内还有一条中央廊道,向南可抵达龙岗中心区的龙潭公园,向北可通往学校的南校门,是居住区内众多学生上下学的主要通道。

 

场地特征:线性、行列式空间秩序  ©朱涛建筑

我们以此为基础,在基地内让新旧建筑编织出一系列三维“街道网”。让东西、南北向的廊道和天桥共同在校园内构成更细密的“经纬交织”的空间秩序。

 

策略:经纬交织的“街道网”  ©朱涛建筑

 

流线重组

网络流通+中心集散

 

但校园本身并不是向城市空间全面开放的。即使清林校园内有均匀细密的街道网,仍不能全面改善人流组织。场地最大的问题是东西向过于狭长,如仅靠现状的东、南两个校门引入人流,仍然会导致流线冗长、组织低效、校园西部可达性差的问题。

 

场地特征:用地狭长,仅在东、南部设入口,导致校园内流线冗长、西北部可达性差  ©朱涛建筑

我们建议在细密的街道网的基础上,于校园中部创造一个新集散中心:在基地北部市政绿化带中、桉树林的东边,结合地铁站出入口,开设一个新人行校门;进门后以大榕树为核心,形成一个校园中心广场,连接各层流线,集散所有方向的人流,也包括向南、向东连通现有校门;在西边再设置一个直达宿舍、食堂的后勤入口。我们相信这种“网络流通+中心集散”的模式,将彻底提升校园人流的组织效率。

 

策略:网络流通+中心集散  ©朱涛建筑
参考案例:贝聿铭改造卢浮宫博物馆的核心创举,是在中心庭院设一个由玻璃金字塔笼罩的地下中央大厅,形成一个人流中央集散地,来改善原博物馆的线性、冗长、低效的人流组织  图源网络
大榕树广场南侧鸟瞰效果图  ©朱涛建筑
北校门入口人视效果图  ©朱涛建筑

 

衍生空间的活跃因素

 

经仔细调研,我们发现基地内外至少有八种树木,形成树列、丛林等特色景观,它们原本由道路、原校舍和田径场建设衍生出来,是空间的附属品。我们决定尽量保留它们,让所有建筑体量和院落与之密切配合——树由空间衍生,反过来又衍生出新空间。

 

场地特征:平行树列  ©朱涛建筑
保留的树衍生新空间  ©朱涛建筑
校园南侧的榕树,呵护着艺术教室群落  ©朱涛建筑
中部的洋紫荆,是新旧建筑的对话界面  ©朱涛建筑
北侧的杉树紧邻校外的桉树林,让校园和城市风景融为一体  ©朱涛建筑
清林小学-树空间场景  ©朱涛建筑

 

功能布局

社会+家园

 

在功能布局上,我们针对旧教学楼采取两个策略:一是维持项目建议书的主要指标,将其在旧楼内部消化,而不与新楼发生“交叉腾挪”,以保证项目立项和实施程序的顺畅;二是通过内部微改造,提升普通教室的面积标准和使用品质(详细改造措施见后文)。

 

旧楼与新楼功能布局示意  ©朱涛建筑

 

新楼则由两大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为裙房——“社会”:将所有公共设施(风雨操场、报告厅、图书馆、科创组团、艺术组团、餐厅等)纳入一个三层的水平基座(地下1层+地上2层),构成校园的“公共社会”,鼓励学生从小对公共生活的积极参与。

 

第二部分为板楼——“家园”将普通教室、专业教室和宿舍各布置在三栋板楼中,提供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场所,鼓励师生交流,强化学生对班级的家园归属感。

 

“社会裙房-家园主楼”的组织关系,是我们这五年发展出来的关于校园的“空间-社会”愿景的思考结晶。本质上,我们认为学校最重要的,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应鼓励学生建立起独立个体与各层级社群之间的积极互动,而校园的空间组织则可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裙房构成

多样空间培育多样人才

 

我们对近几年在深圳出现的一批高密度校园有所反思:常常在高密度压力下,田径场被抬到空中,下部放置体积庞大的风雨操场。这往往导致大平板裙房内部功能单一,外部人流难以穿行的问题,使周边形成一圈静态消极的空间界面。

 

本方案试图在剖面上有所突破:将体育运动、知识传播、公共交流等多种空间和廊道、天桥等交通设施垂直叠加、纵横贯通。如此营造出的高能量的校园生活,也彰显一种教育愿景:21世纪的人才,将是运动员型的学者和学者型的运动员。

 

裙房构成示意  ©朱涛建筑

 

裙房通廊

校园中的“公民空间”

 

沿着裙房纵剖面看,从地面到负一层,所有公共设施(报告厅、风雨操场、餐厅)都可打开,它们灵活隔断、一路联通,形成一条贯通校园东西的“公民街”,便于全校开展多种公共活动。

 

裙房纵向通廊:贯通东西的“公民街”  ©朱涛建筑

沿着“公民街”东西向行走,可时刻体会到南边旧校舍到北边新校舍之间、校园与城市风景之间的贯通交汇。

 

裙房横向通廊:新-旧校舍、校园内-外贯通  ©朱涛建筑
清林小学-新建筑“公民街‍”效果图  ©朱涛建筑

 

建筑形态

大与小、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协调

 

新建筑充分呼应旧建筑的超长板式,并形成自身统一丰富的形态。裙房形成一片完整地景,其上摆放三栋板楼,其形式相互呼应,但又基于不同功能和位置有微妙变化。裙房内,廊桥和“图书馆-科创”组团悬浮、悬挂在大屋盖下,与下方深入大地的报告厅、风雨操场和餐厅形成建构和形态的生动对比。

 

新建筑建筑形态示意  ©朱涛建筑‍

 

结构

内在的连贯和统一

 

针对新校舍丰富的空间形态,我们采用一套连续、柔韧的框架体系,如同哥特教堂的树状有机结构,通过局部扭转、分叉、生长将项目中多样空间和体量连为一体,达成建筑内在的连贯性。

 

新校舍结构体系示意图  ©朱涛建筑

 

旧楼改造

维持指标、内部微改

 

首先,我们通过改造现状的架空底层,使其容纳原本在旧楼上部的艺术教室,一系列朝南、有流线形玻璃墙的艺术教室和舞蹈教室,掩映在南面庭院的榕树列中,形成一条艺术长廊。

 

旧楼改造:底层形成艺术群落  ©朱涛建筑

这样,上部空间得以释放,普通教室便可以得到优化:每四个教室为一组,通过改变隔墙布置合并为三个教室,使得普通教室面积从70平方米扩大至80-85平方米,达到规范标准。

 

旧楼改造:普通教室提升标准  ©朱涛建筑

对于旧楼南立面,我们一方面配合内部教室隔墙进行改造,在南立面设置一系列复合设备墙,系统地安放空调室外机;另一方面,南墙间或打开,形成空透立面,形成配置给各教室组团的起居室(容纳老师工作站和学生休憩设施)。

 

旧楼南立面改造:新旧穿插  ©朱涛建筑

清林小学是一个位于市中区的改扩建项目,它有着众多具体问题需要被解答,我们的期待是,这些最终都汇向一个综合愿景:学校是一个浓缩的公共社会。

 

 

模型照片 ▽

 

方案结构模型  ©朱涛建筑
方案整体模型(北侧鸟瞰)©朱涛建筑
整体和结构模型(东侧鸟瞰)©朱涛建筑

 

设计图纸 ▽

 

总平面图  ©朱涛建筑
一层平面图  ©朱涛建筑
二层平面图  ©朱涛建筑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龙城街道清林小学改扩建

项目类型:建筑

项目地点:深圳市龙岗区

设计单位:朱涛建筑设计(深圳)有限公司

主创建筑师:朱涛、苏立国

设计团队完整名单:陈诺子、池锦鹏、古秋琳、香佩仪、叶栋樑、张宇、赵星言

业主:深圳市龙岗区建筑工务署

建成状态:竞赛中标方案

设计时间:2022年8月至今

用地面积:20157.16平方米

建筑面积:45053平方米

 

注:文中效果图仅为概念方案阶段效果图,仅供参考,最终以实际实施方案为准。

 


 

版权声明:本文由朱涛建筑设计(深圳)有限公司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中标方案
广东
教育建筑
朱涛建筑
深圳
项目
0
参与评论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