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 A. Mono甜品店
项目地点 浙江省杭州市
主案设计 刘敏杰、李汶翰、常可
完工时间 2018年
摄 影 UNITU、小皇叔
“我这个项目没什么特殊的地方,简单来说,就是个甜品店,百十平米。但是我又不普通,因为我长在一片美好的景区,在杭州市满陇桂雨景区那条赫赫有名的满觉陇路上。西湖九溪十八涧、于谦墓、三竺寺还有宋城......都是我的好邻居。所以,在这里我不需要突出自己,周围的环境已让我底气十足。”
“虽然我的前身是一栋农民自建房以及房前沿街的棚架加建,但我也没多么想通过设计改头换面,而是依旧气定神闲,保持住淡定克制的态势,在这个景区内,继续好好的做个安静的好房子。”
——A. Mono甜品店的自述
业主给这个法式甜品店主取了一个神秘的名字:A. Mono (Arrival to Mono)。
其中,“mono”来源于日本物派艺术(Mono-ha),强调物与物之间关系的存在。比如在这里,人可以是物,可以是自然,而自然也可以成为物,亦或拥有灵魂,成为另一种意义上的人。所以人—物—自然,成了可以互为转换的三个元素。
言而总之,这种物我自然的三重境界,成了我们在这个设计中最想传达出,也最想被人感知到的重点。
这栋小建筑其实可以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面是原始农民房和棚架加建的。顺着山路,人们首先抵达的就是临时性的门面棚架。
我们原本想做个半透的东西把外部的棚架包一包,可惜没搞成。但也没关系,不如就这么爽快地,让玻璃棚连接着城市界面,通向建筑内部,也通向下层。放弃了之前复杂的各种建构想法,我们就铺了点水磨石,弄了点石阶,以限定空间。人们可以很轻松地被导入到一个灰空间中,进而再进入室内。
建筑就好像山中的驿站,接待的不仅仅是光鲜的时尚男女,也对周围的大伯大妈,以及猫猫狗狗们热烈欢迎。
每次回访,我们都可以看到远道而来的游客和周围的居民相交融,一起在门口这块的小灰空间里和谐、自在地纳凉,休憩。
说完了外面,就再说说屋里。
我们在不大的室内空间里摆了一个处于绝对核心位置的开放式操作台。虽然操作区的内外有物理边界,但它在视觉上是通畅的,客人可以对甜品和饮品的制作过程一览无余,他们与咖啡师、甜品师的距离也因此被悄悄拉近。
核心操作区的外围布置了几组座位。大飘窗将远山的景色引了进来。天气好的时候,你把拉门和窗户都打开,似乎不再能分清哪里是室内,哪里是室外。
相较于楼上的开放流动,下层建筑和露台则处于绿树环绕之中,形成了更安静且亲密的氛围。
顺着棚架向下走,则是开阔的露台。靠着景观的方向,上下层露台通过楼梯连成一体,而扶手又稍稍拓宽,既是扶手,也是连续的吧台。
通往楼梯和吧台的必经之路上,有四棵大树。我们当然不能动它们,而让大树们与楼梯和吧台长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于是树干和枝丫穿过楼梯,穿出露台地面,钻出栏杆,冲向太阳。
最后要说的是楼下室内。在这里,我们自然而然地想到了穴居。
采用弧形的吊顶和水泥质感,设计营造出洞穴般的空间感受。室内稍稍压暗的颜色和灯光,配合室内外连通的白色水磨石地面与通高的落地玻璃,使外面的景色不动声色地流入内部空间。
在自然中,我们希望能更妥帖地安排一些形式和功能,希望就算经过设计,房子也依旧可以融入自然,融入周围的秩序,融入美好生活。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项目性质:改造、餐饮
设计周期:2017.7—2017.10
建造周期:2017.10—2018.10
设计单位:普罗建筑
主持设计师:刘敏杰,李汶翰,常可
设计团队:王珂一,陈妍,冯诗涵,张昊
摄影:UNITU、小皇叔
版权声明:本文由普罗建筑授权有方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展讯 | 与里伯斯金、卒姆托合作密切的摄影师Hélène Binet中国首展在上海开幕
下一篇:一人,一狗,在马德里蜗居:46平方米公寓改造 / Husos Arquitect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