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2018又过去了,我们在此按照惯例分享来自香港大学建筑系副教授、有方创始合伙人、朱涛建筑工作室(深圳)主持建筑师朱涛的年终画作总结。
辞别2018,我们会不会滑入一个人文思想熄灭、技术全面管控我们的时代?
2018,很可能是,套用海明威的话,“The End of Something”。
什么在终结?对不同的思想、政体、族群的理解和宽容,对人类所犯的愚蠢错误——从体制对人的戕害到技术所引发的灾难——的批判反思能力,对人与人之间通过理性交流,能共建一个更好社会的信念等等。似乎所有这些思想都在暗淡下去。
辞别2018,我们很可能滑入一个人文思想熄灭的时代。
什么在兴盛?原教旨主义、国族主义、民粹主义、垄断资本主义等等,甚嚣尘上。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动机上,它们仅从维护集团权利出发,拒绝反观自身的偏狭性,拒绝接受异己,拒绝在更广、更综合的意义上共建人类共识和未来。在手段上,它们无一例外地拥抱高新技术。从工具理性出发,靠高科技管控社会,以实现集团权利的最大化,是它们的共同信仰。
这就不奇怪, 为什么AI、人脸识别、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在今天如此被热衷。通过这些管控技术,昔日阿伦特所憧憬的公民们在公共空间中实现 “公共显现”(public appearance)的政治理想 ,正在迅速变成福柯所描绘的“全方位监视”(omnipotent surveillance)的社会现实。每个人在“老大哥”的监视中,成为官僚统治下、生产-消费无尽循环中的幸福顺民。
技术永远与时俱进,但人对技术的盲目热衷却不是新话题。它是不是人类自工业革命之后,形成的永远无法摆脱、周而复始的冲动,就像一代代青年无法摆脱力比多冲动一样?
1908年,距今110年了,意大利的马里内蒂(Filippo Tommaso Marinetti )写下《未来主义宣言》,成为二十世纪艺术运动中首篇全方位拥抱技术的宣言,狂热相信机器文明将会为人类缔造全新、完美的社会。
马里内蒂在宣言中给他们那帮“还不到三十岁”哥们儿立下一个deadline:要在十年内完成一代人的历史使命。在文化上,捣毁“墓园般的”博物馆和图书馆,讴歌运动、速度、危险和暴力;在政治上,推崇“军国主义、爱国主义、有破坏姿态的无政府主义、美丽的杀人的思想、对妇女的鄙视”。马里内蒂倡导由精英调动群众运动,以实现国族利益最大化。他赞美战争,断定它是“拯救世界的唯一药方”。
《未来主义宣言》是以一场飚车和车祸开始的,预言了二十世纪人类的典型历程:狂热之后紧随的就是毁灭性灾难。
马里内蒂给自己布置了十年作业,但实际上没用那么久,历史就见分晓了。极端的国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在西欧迅速升温,于1914年——宣言写就的六年后,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未来主义者们曾梦想的可带给人类美好未来的技术,被首次在世界范围内运用到大规模杀人的武器上。几位未来主义艺术团体成员也葬身战场。紧接着,欧洲的战后创伤尚未完全愈合,极右政治思潮又驱动了法西斯主义和国家社会主义的兴盛,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次,技术不但被用以更大的威力杀人,更向人类展示出一种全新可能:人创造了一种技术,如今可以将本物种在地球上彻底抹除——核武器。
阿多诺说:“奥斯维辛之后,不再有诗歌。”他的意思是,经历了“二战”这如此深重灾难的人类,如还继续用传统的诗歌语言进行浪漫抒情,就是幼稚、孱弱,甚至无耻。
1908年写出的《未来主义宣言》,在1948年读起来,其夸饰的文体、盲目拥抱技术和极端政治的激情,难道不显得过于浅薄和过时吗? 人在跌倒受伤爬起来之后,总得长大点,变成熟点吧?总得学会以更厚重的语言表述自己的复杂经验,以更综合的思想评估自己的作为吧?人类不光应该对艺术语言,也应对社会制度和技术有更具批判性、均衡的反思和操作能力。
然而,人真的会这样吗?多么讽刺,2018年的今天,我们不是再一次被极端的国族主义和技术至上的思潮所裹挟?
一个有趣的行业内例子是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自2005 -2017年起,它的主题分别是“城市开门”“城市再生”“城市动员”“城市创造”“城市边缘”“城市原点”“城市共生”。这些主题多少有宽泛的人文情怀,有探索和理解城市复杂性的热望,有对城市应该宽容接纳不同阶层和族群的倡导。而到了2019年,主题则被定为“城市空间+科技创新”。可以想象,新的双年展中一定会充斥着各种“未来主义”产品,每样产品都许诺技术可缔造更美好的社会等等。
但是,能不能在双年展中嵌入对技术的批判性反思——技术从来就不是中性的,如果技术被少数几个利益集团操纵,失去公共监督和人文主义限定,最终一定会伤害公众?能不能警示市民,现在我们面临巨大危险,利益集团正在借助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垄断性地占有关于我们的行为、喜好、情感和思想的数据,它们变得如此强大,有可能会彻底瓦解我们所有关于平等、自由的社会契约和机构?
辞别2018,我们会不会迅速滑入一个技术全面管控我们的时代?
本文由朱涛建筑工作室授权有方发布,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上一篇:为排队而做的设计:喜茶静安嘉里中心店 / nota建筑设计工作室
下一篇:展讯 | 从BIG改造的垃圾场到米兰三年展,2019年的10个看展妙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