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一座建筑与一个审美事件:红石山房 / 百子甲壹建筑工作室

一座建筑与一个审美事件:红石山房 / 百子甲壹建筑工作室
撰文:栗宪庭 | 编辑:王曲荷(实习生);校对:鲍思琪 | 2018.10.10 15:34

百子甲壹建筑工作室

群山下的红石山房  摄影:夏至

设计单位  百子甲壹建筑工作室

项目地点  内蒙古,包头市

竣工时间  2016年

占地面积  732平方米


 

建筑师彭乐乐,在包头设计了一座一千平方米的建筑,坐落在显然是被挖掘得残破的荒山,与干涸了的河滩林场上。这个建筑的甲方是当地农民张建,他也是承包这块林场的主人。建筑将被用作民宿,以及被张建命名为“慢生活”的满足吃喝玩乐等功用的场地。说起这个农民选择彭乐乐来设计这个建筑,可以写成一篇有关建筑和审美观念变化的奇异新闻。

 

因为,彭乐乐以往多是给艺术家设计房子,而这次甲方与乙方、农民与建筑师的关系,对此前惯常的甲乙双方身份的设定是一次颠覆。但这件事情就是在建筑师各种设计理念的坚持下完成了,且一经完成,就被所有喜欢去创意民宿住一住的“有心人”们找到,在这些“有心人”的圈子里有了口碑,并已成为当地年轻人召开各种会议和派对的热门场所。于是,这些“有心人”中的好事者,开始在网上搜索这个建筑的甲方张建的“真实身份”,即怀疑张建不是一个真实的农民,而是一个有留学背景的“海归”——然而,张建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当地农民。

 

山与河滩林场中的红石山房  摄影:夏至

我说这段话的意思是,这座私人定制的小型建筑,从甲方数次邀请这个设计过许多美术馆和艺术家工作室的建筑师开始,到这个建筑的落成和实际造成的影响,整个过程事实上已成为了一个社会审美事件,关乎人们在何种意义上欣赏并接受了一种“接地气”且有创造性的当代建筑。换言之,一座建筑,无论大小,它的创造性常与其能否成为一个社会的审美事件关联着。

 

施工过程  ©百子甲壹建筑工作室

创造性与“接地气”有关,中国古话叫做“天时地利人和”。对于这座被彭乐乐自己称作“红石山房”的低成本小型建筑,它的创造性得益于此时(天时)此地(地利)此心(人和)。所谓此时,就是中国所有的现当代文化和建筑,是经历了一百多年向西方现当代文化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处在借西方文化重新认识、转换中国传统文化和建筑因素的历史交结点上——它意味着,当我们面对近三十多年来大规模城市化过程中积累的建筑上的弊病,如随处可见的水泥森林模式,耀眼的玻璃和金属光芒,以及对欧美现当代建筑模式的抄袭和拼接所形成的审美“疲劳”,人们希望看到“接地气”并有创造性的当代建筑。

 

事实上,近年来诸如日本建筑师西泽立卫、隈研吾等人转换东方传统建筑的创造性试验;今年获得普利兹克奖的印度建筑师巴克里希纳·多西对自身西方学习背景和本土文化的结合;中国建筑师如张永和等较早试尝试做夯墙建筑的试验成果以及王澍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和实践等等,都表明在现当代建筑的全球化过程中,在接受欧美现当代建筑文化营养的同时,注意在建筑与研究中转换传统文化和建筑因素,强调因地制宜,在中国以至整个欧美之外的地区,已经蔚然成风。

 

丰富的材质与空间对比  摄影:夏至

此时或者天时,是彭乐乐在近几年的建筑实践中形成的某种可以描述的经验,也是处理空间和选择建筑材质的语言脉络。红石山房项目的甲方虽是一个地道的农民,但是有着不随大流的审美诉求,居然在建筑杂志和建筑网络上,认可了这个独特的建筑师及其建筑风格,数次来到宋庄彭乐乐的工作室,真诚地恳请彭乐乐接受这个建筑设计的委托,并促成了后来一系列相同审美的“口碑”现象。这就是“人和”,即我说的“此心”——某个社会阶层的审美认同——所形成的社会审美事件。

 

建筑材质的语言脉络  摄影:夏至

地利或者此地,可以大到指中国这个环境,包括自然的、社会的,甚至是历史传统的此地,我这里主要说的是彭乐乐红石山房的环境。目前我们看到彭乐乐的“红石山房”以及她的其他建筑,其显而易见的语言方式就是“因地制宜”。比如在宋庄,她设计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她自己的工作室百子甲壹[1],贵点艺术空间[2]和向京和瞿广慈工作室[3]

 

空间设计自然是第一步的,但生成空间的建筑墙体各具特点,所以彭乐乐在设计空间的过程中,不断地考察最适合也是最能与“此地”的环境——有时是自然、有时是社会历史——相关联的建筑材料。如贵点艺术空间外墙体,选择了七十年代流行,至今仍然在当地民居中可以看到的“水泥花墙砌块”。这个选择让贵点艺术空间这座当代建筑,与“此地”的历史产生了一种审美趣味上的关联。这是一种有创意的材料转换,因为原来的水泥砌块只是零星装饰在墙体中,现在却采用整个墙体的外砌方式,让这个现在几乎消失了的建筑材料,变成了一种具有当代感觉的“新材料”。

 

建筑与远山的关系  摄影:夏至
建筑入口空间  摄影:夏至

在红石山房项目中,答应了甲方张建的邀请之后,彭乐乐没有带任何的预设,就去包头项目现场仔细考察了周围环境——包括当地民居、自然环境、当地风俗。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当地盛产各种石头,颜色、密度、硬度均不同,都是砌石堰最普通最常用的材料。她经过一番考察并做试墙之后,决定使用当地大量生产花岗岩板所剩余的红石废料,来作为主要建筑材料。这样做的优点有两个,第一是便宜;第二是使用这种废料会产生远近两种不同的观感:远看大块石头有厚重的砌筑质感,而在近处观看时,每一块石头取完石板后留下的丰富痕迹,又形成另一种细腻的肌理。这和贵点艺术空间的取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材料确定下来了,甲方就地请了十几个本村的农民,采用最原始的砌筑方式,断断续续用了一年的时间,砌出高高低低十几个方形的功能“盒子”。当这些整体造型方整简洁,但质感粗粝的土红色“盒子”嵌入河滩林场的时候,红石山房在林场绿荫的包裹下,与残缺的荒山、干涸的河滩相互呼应,简直像天造地设般地从这块自然环境中生长出来。

 

玻璃与石材之间的虚实对比  摄影:夏至
石头房子之间的庭院  摄影:夏至
水池庭院局部  摄影:夏至

红石山房属于这个自然环境,就像彭乐乐的每一个作品都属于特定的环境那样。当然红石山房更属于彭乐乐的设计理念——与她这些年的设计语言脉络密切相关:她总是从最主要的功能空间着手,并综合甲方的要求、地块的优劣势、地势、日照朝向等自然环境,以及社会风俗、周边建筑等条件,形成一个主要思路。

 

思路一旦产生,她总是善于抓住围棋布局中的“眼”[4]那样,首先把主要的功能空间布局在合适的位置,然后采用类似传统建筑中连廊的方式,串联起这些主要的功能空间,由此形成一个复杂有序并可灵活使用的连接空间。这些连接空间有时呈带状,有时似廊非廊,似厅非厅,或者既廊既厅,窄似廊,宽即厅。它们曲折回转,曲径通幽,连接着各个主要的功能空间。

 

早期彭乐乐设计的艺术家祁志龙工作室,其中“盒子”与“盒子”之间的“连廊”还只是连廊,短、窄、矮,很有效率。一路实践下来,到了红石山房,“盒子”与“盒子”之间的“连廊”已非连廊,而是通过扩大尺度让连廊感消失。

 

红石山房一共有三组功能盒子,每组盒子的数量不同。第一组:客房,有六个“盒子”。第二组:娱乐,有四个“盒子”。第三组:餐饮,有两个“盒子”。还有一个入口独立的公共“盒子”。所有“盒子”的大小、高矮都不同,她用“连廊”来连接这些“盒子”,让所有的“盒子”与“盒子”之间形成类似“连廊”的公共空间,然后用玻璃封住“连廊”,形成多样并可以灵活使用的透明空间。

 

“连接空间”围合的水池  摄影:夏至
透明“连接空间”与庭院的关系  摄影:夏至
建筑内部的庭院与外部的自然景色  摄影:夏至

从大堂看石头房子与“连接空间”的层叠关系  摄影:夏至

无论是空间还是材质,红石山房都凸显出强烈的对比效果:粗粝封闭的红石“盒子”与透明的玻璃空间,既突出了原始毛石与现代玻璃在材质上的强烈对比,又突出了空间的封闭与透明、内和外的对比——进入功能空间的封闭感觉,走出功能空间,就是“连廊”的透明空间。在透明空间里,人们既可以感受“连廊”的曲折回转,又可以看到外面的树荫、大山、河滩,乃至于细细体味不同尺度的红石“盒子”,以及“盒子”与“盒子”之间的小庭院、天井、水池、各种有趣的过道……仅一千平方米的建筑,却蕴藏了如此多样的趣味空间。

 

室内空间  摄影:夏至

红石山房还有一些值得称道的细节,比如我在现场看到玻璃窗户上下有一个倾斜度,很明显包头风沙大,向内倾斜的窗户,可以避免风沙在窗户上存积,当然这都得益于彭乐乐“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把窗户从外墙面凸出来的设计,也是为了避免风沙存积,同时这个玻璃窗户设计在两面粗粝红毛石的夹缝中,格外强调了对比效果,如此等等。更多有趣、独特又“接地气”的设计细节还需要那些喜欢这个建筑的人去发现。

 

原始毛石与现代玻璃材质的强烈对比  摄影:夏至
近看砌筑石块的肌理  摄影:夏至

无论阳光灿烂,或是夕阳西下,甚至阴雨绵绵,由于包头郊外的蓝天白云,天空格外透亮,室外光线异常明亮,这时红毛石墙与玻璃明亮的反光相互衬托,同时周围的山光树影又映照在大面积玻璃上,此时,你甚至怀疑:周围山光树影是建筑的一部分?还是红毛石墙体的建筑就是山光树影的一部分?红石山房已经完全融入到周围自然环境中了。

 

融入自然环境中的红石山房  摄影:夏至

 

场地平面图  ©百子甲壹建筑工作室
首层平面图  ©百子甲壹建筑工作室
二层平面图  ©百子甲壹建筑工作室
屋顶平面图  ©百子甲壹建筑工作室
南立面图  ©百子甲壹建筑工作室
剖面图  ©百子甲壹建筑工作室
窗过梁详图  ©百子甲壹建筑工作室

 

注释和参考文献:

[1]百子甲壹,2011年竣工,百子甲壹建筑工作室以及自宅。参见《时代建筑》2012年第一期,深圳何香凝美术馆收藏设计。

[2]贵点艺术空间,2009年竣工,美术馆空间。参见《城市环境设计》2009年第12期,《Domus》2010年第9期。

[3]向京和瞿广慈工作室,2013年竣工,艺术家工作室。参见《时代建筑》2014年第一期,《世界建筑》2016年09期第106页。

[4]“眼”:围棋中的术语。是己方棋子围成的“内气”,它既是己方获得的“空”,即地盘,同时也是己方棋子赖以生存的一种特殊条件。围棋中的“眼”有大有小,有多有少。大“眼”可容十几至几十口“气”,最小的“眼”也有一口“气”。一般情况下,孤立的一块棋有了两个眼,就彼此呼应,让对方再也无从攻击,从而确保了自己在棋盘上的绝对生存条件。本文借用围棋的“眼”,来比喻彭乐乐在整个建筑布局中,善于把每一个小的建筑空间,按照它在整体空间中的不同位置和要求,布局成灵活转换的空间“内气”或曰“有机整体”。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红石山房

项目类型:建筑

项目功能:休闲,民宿

项目地点:内蒙古,包头市

设计单位:百子甲壹建筑工作室

项目建筑师: 彭乐乐,曹翼

业主:张建

建成状态:建成

设计时间:2013年12月

竣工时间:2016年

基地面积:1875平方米

占地面积:732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916平方米

撰文:栗宪庭

摄影师:夏至

 


 

版权声明:本文由百子甲壹建筑工作室授权有方发布,欢迎转发,禁止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彭乐乐
百子甲壹建筑工作室
红石山房
项目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