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南美双城记|你看到规划,我们看到雄安与通州

南美双城记|你看到规划,我们看到雄安与通州
裴钊 | 林楚杰 | 2017.04.20 11:30

——2015年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了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加快规划建设北京市行政副中心,有序推动北京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或部分向副中心转移。

——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

 

作为世界上的超大城市,目前北京的常住人口已经超过了2000万,这个数字尚不包含无法统计的流动人口。在如此重荷之下,近些年来北京呈现出了超大城市的一些通病:交通堵塞和环境污染。为了缓解北京巨大的城市化压力和优化区域结构,政府在短短两年内推出以上两项重大决策。一时间,通州和雄安新区成为热点中的热点。跳出热点,我们不妨思考,在城市规划历史中有着哪些供借鉴和参考的案例?

 

任何国家与都城相关的迁移、分散和整合变化都会对国家和所在地区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影响到世界范围内城市规划思想和实践的走向,诸如美国的华盛顿、澳大利亚的堪培拉和巴西的巴西利亚等。

 

latin american city plan 01
堪培拉鸟瞰

近代随着现代民族和现代国家管理模式的逐渐成形, 首都在现代国家中行政组织和象征方面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也正因为如此,与普通城市相比,都城规划具有不同的特点:强烈的政治和纪念碑性诉求、自上而下的规划建设体系、资源高度集中投入以及高效的建造实施过程。这些特性又使都城规划成为检验理想(或空想)城市理论的最佳试验场;其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又会刺激和推动新思想的出现。历史上每一次都城规划皆是对过去城市传统的延续,对当下的规划思想的检验,对未来城市发展的探索。

 

在过去一个多世纪的城市化历程中,那些处于城市规划思想重要发展阶段、承前启后的都城规划,或许能为当下国内的快速城市化带来启示和参照。阿根廷的拉普拉塔和巴西的巴西利亚,便是这样的两座城市。从现有的资料来看,通州的情况与拉普拉塔的情况相近,而雄安则更类似于巴西利亚。

 

 

拉普拉塔,阿根廷

latin american city plan 02
拉普拉塔鸟瞰

1882年,布宜诺斯艾利斯总督(Dardo Rocha)宣布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南部60公里外建立拉普拉塔市(La Plata),以此作为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的省会;而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则是扮演阿根廷首都的特区角色。拉普拉塔的城市规划由兼具建筑师和工程师双重身份的Pedro Benoit主持,其借鉴了当时欧洲最先进的理性规划和卫生城市理论。

 

latin american city plan 03
拉普拉塔城市总平面

城市总平面是一个完美的正方形,以正交网格形成城市骨架,中轴线上布置了政府和公共建筑,主轴的一端指向拉普拉塔港方向的城市公园和保留绿地,两翼分布着住宅和其他国内建筑;正方形每边被分为36个街区,每6个街区形成一个小的正方形组团;沿正方形的对角线再进行切分,使得每个组团中间都留有空间作为市民公园或者广场。建成后的拉普拉塔新城,成为拉美第一个按照规划建成的城市;同时它也是拉美第一个使用电力照明的城市。在当时的欧洲备受赞誉的拉普拉塔,1889年获得了巴黎世界博览会的最高奖,并被称为儒勒·凡尔纳之城(Jules Vee未来之城)。

 

latin american city plan 04
拉普拉塔大教堂
latin american city plan 05
拉普拉塔城市街景(左),拉普拉塔中心广场(右)
latin american city plan 06
火车站,拉普拉塔

站在今日的视角观望,拉普拉塔或许已经了无新意,但在19世纪末,世界上其他首都城市中的大部分人还生活在黑暗不见阳光、缺乏基本设施的历史背景下,也就不难理解拉普拉塔给人带来的震撼。拉普拉塔的规划,一方面借鉴历史上的城市规划传统,例如,西班牙殖民城市布局、巴洛克城市规划中的大轴线,以及文艺复兴城市规划等;另一方面,在前者的基础上将当时最先进的规划理念“卫生城市”导入,对角斜线被用做城市风道,公共公园和广场兼做社区安全、隔离和净化场所。然而,无论当时的规划多么具有前瞻性,飞速发展的各种技术和交通工具使得拉普拉塔只能成为城市巨变时期的一种过渡性产物。在后来的时间里,拉普拉塔落后的基础设施、低层开发下的街区尺度,以及汽车的普及,使得其城市发展受到很大限制。最终,拉普拉塔既无法保持最初设想的城市形态,也无法满足现代城市的需求,没有如人们期望的那样成为一个20世纪的城市典范。

 

这个时期城市规划真正的转折点是发生于拉普拉塔建成后,1898年在其著作《明日·通往改革的和平之路》中提出了田园城市概念。

 

 

巴西利亚,巴西

latin american city plan 07
巴西利亚鸟瞰

巴西利亚地处平均海拔1000米的巴西中部,和汇合处的三角地带。1956年,新当选的巴西总统Juscelino Kubitschek决定在这里修建新首都,以此方式展示一个现代巴西国家和民族的形象,同时拉动巴西内陆发展。

 

latin american city plan 08
巴西利亚修建前的场地状况

1957年巴西政府举办了新首都的竞赛,最终科斯塔的方案胜出。科斯塔的规划设计方案里,变形的十字架构图象征了巴西的发现者对土地的主权,以及这片大陆上新文明的开始。沿着城市行政主轴,整个城市呈现出一个巨大的飞机形状,城市被主轴分为南北两翼。政府各部门建筑和公共建筑沿中心纪念轴布置,轴线的尽端是巴西这个国家的中心——三权广场;中心轴的两翼则规划了超级街区,容纳居住区和社区服务设施;两条轴线的交叉处是一个立体的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这一模式与柯布西耶光辉都市的设想十分类似。科斯塔并没有规划传统的街道和步行道路,因为他认为象征着未来的汽车将是巴西利亚的唯一交通工具。

 

latin american city plan 09
科斯塔草图

科斯塔的规划、尼迈耶的建筑、Joaquim Cardoso的结构计算、Roberto Burle Marx的景观设计,以及巴西最优秀艺术家的雕塑和壁画,巴西利亚确实拥有着一个堪称完美的工作团队。他们将城市设计、建筑、景观、雕塑和绘画完美无缝地融合于巴西利亚的设计之中。1987年,世界遗产组织在评定语中写到: 1956年巴西利亚被确立为巴西的中心,这是城市设计史上的里程碑…从规划到建筑设计展现了一种和谐的城市设计思想,其政府和公共建筑表现出惊人的想象力。

 

latin american city plan 10
巴西利亚平面

在20世纪建成的都市中,巴西利亚是唯一被授予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的项目。

 

尽管整体遵循了几何化的布局,但巴西利亚规划中的一些自然和曲线要素,依然体现出与葡萄牙殖民城市规划的某种联系。与西班牙殖民城市的形态不同,葡萄牙殖民城市一般选择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因山势而建,因此城市格局呈有机变化,没有严格的几何格网控制体系。

 

latin american city plan 11
在建的工地,巴西利亚
latin american city plan 12
在建的议会大厦,巴西利亚

在巴西利亚之前,采用现代主义原则规划的城市只有柯布西耶设计的昌加迪尔,但昌加迪尔后续并未严格按照柯布西耶的规划设计建设;而巴西利亚则是一个真正严格遵照国际现代主义建筑协会(CIAM)原则建设的城市。它以一种极致的方式实现了建筑师的乌托邦城市理想,同时也暴露了现代主义中潜在的问题。

 

latin american city plan 13
建成后的中轴线,巴西利亚

巴西利亚建成不久,批评之声随之而来——认为其缺乏对人和步行生活的考虑,理性而纯粹的设计却毁掉了城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巴西利亚之后,就很少再有这种追求宏大的“整体设计”项目,1968年时知识界更是喊出了“乌托邦已死”的口号。

 

 

结语

拉美这两个相距半个世纪的都城规划,毫无疑问是一种理想化产物。尽管规划设计师投入最真诚的努力和尝试,但在现实运行中,这两个都城都遭遇到了很多始料未及的问题。以今日的观念去裁定两者的价值属于不可取的超历史做法,因为每个人都受到时代的制约;正如Pedro Benoit不会想到仅仅过了几十年,汽车就成为了影响城市形态的第一要素。

 

作为后来者的我们,得以借助这些不同时空的案例来获取一丝经验,将视线拉远来审视今日之事。

 

就个人的理解而言,拉美双城对于当下中国这两个重要城市事件最重要的启示或许是:无论一个国家抑或是一座城市,或者一个专业人员都需要一点点乌托邦的精神;即便脚可能站在现实的泥潭之中,双眼却不应只是往下看。目前通州新规划尚未发布,但从网上零碎的信息来看,我们看不到任何企图心和尝试,只有浓浓的商业气息扑面而来。

 

其次,在专业前提下简化城市模型的同时,规划师需要从个体的角度反思这种操作的结果是否合乎情理。事实上,拉普拉塔建成后,大部分政府工作人员依然居住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及其郊区;特别是在汽车价格下降到普通家庭可以接受的标准后,两个城市之间40分钟以内的车程距离基本对人的生活不造成任何影响。这一现象也发生在相距千里的巴西利亚和里约之间,直到今天很多在巴西利亚工作的人员都在周末乘飞机回里约,而非留在巴西利亚。批评者将巴西利亚的问题归咎于缺乏商业服务设施和步行生活空间,那么如何解释拉普拉塔这样一个和平宁静、绿树成排、拥有最佳步行空间体验的城市为何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呢?

 

拉美双城规划背后隐藏着这样一个的假设前提:城市如同一个机器一样,各种职能可以像机器部件一样独立地进行切割操作。“以疏解北京主城压力”为目的建立通州北京行政副中心和“以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为目的成立雄安特区的背后,是否也隐藏着同样的假设前提呢?

 

这样的假设前提是规划师在分析宏观问题时必要的手段。然而,当普通市民在面临选择的时候,他们会考虑老人看病、小孩上学、出门坐车,下楼吃饭等这些永远无法归入专业讨论的事情,而这些恰恰就是前者为了分析而简化掉的生活琐碎。

 

在拉普拉塔建成一个多世纪后、巴西利亚建成半个世纪后的今天,通州和雄安会提交一份什么样的答卷?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有方所有。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brasilia
laplata
南美
巴西利亚
拉普拉塔
新城规划
深度
雄安新区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