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美国马萨诸塞州州府,新英格兰地区最大城市;不仅居民受教育程度高,健康评分也高。美国“景观设计之父”奥姆斯特德为这座城市留下了令人艳羡的绿道/公园系统;战后重要建筑师保罗·鲁道夫职业生涯作品总数不算多,波士顿就独占三座。
坐落于剑桥地区的两所世界名校——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更是集中留存着一批珍贵的20世纪建筑遗产;从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阿尔瓦·阿尔托,到埃罗·沙里宁、何塞普·路易·塞尔特,这些来自欧洲的建筑师,在20世纪的美国高校里掀起了一阵现代设计新风。
本篇地图聚焦于波士顿的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均于2000年以前建成。2000年之后建成的优秀当代建筑,会在下篇呈现。欢迎留言讨论波士顿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房子:)
波士顿现代建筑漫游地图(编者绘)
01
波士顿市政厅
Boston City Hall
Kallmann, McKinnell & Knowles,1968
波士顿市政厅是波士顿市政府所在地,市长办公室与市议会皆位于此。现在的市政厅修建于1968年,是一座典型的粗野主义建筑;关于是否保留这座建筑,曾一度引起争议。
作为1962年波士顿市政厅设计国际竞赛的一部分,哥伦比亚大学的三位教授Kallmann, McKinnell & Knowles使用粗糙的混凝土,一改当时流行的“光滑玻璃+钢结构”设计风格。他们宣称自己的设计不是基于材料美学,而是强调政府建筑与公共领域的联系。市政厅分为三个主要实体,它们构成了整个系统。它实体之间的划分,无论是在体量上还是在程序上,本质上是公共空间和私有空间的区分与连接。
美国建筑事务所Sasaki将负责市政厅前广场翻新计划,工程已于2020年7月动工。
02
政府服务中心
Boston Government Services Center
保罗·鲁道夫,1971
政府服务中心大楼是保罗·鲁道夫设计的,一个未完成、有争议、长久以来都被忽视的粗野主义建筑作品。它分为两个相连的部分:Charles F. Hurley大楼和Erich Lindemann祷告中心,前者是失业援助司和州政府其他办公室的所在地。建筑群外观呈鲁道夫标志性的灯芯绒混凝土形式,立面有着瀑布般的视觉效果。原计划中的三座建筑中只有两座完工,未建造的部分是一座塔楼。建筑群还包括一个两层的停车场,其中大部分隐藏在庭院下面。
03
蓝盾保险公司大厦
Blue Cross Blue Shield Building(133 Federal St)
保罗·鲁道夫,1961
蓝盾大厦是一栋12层高的方形办公大楼,由美国建筑师、时任耶鲁建院院长的保罗·鲁道夫设计。它具有创新的外部结构,既隐藏了加热和通风系统,也解放了内部的柱子。鲁道夫选择用砖石建造大厦,以更好地与周围的建筑融为一体。在玻璃幕墙时代,鲁道夫选择用他标志性的混凝土建筑,将波士顿带入了20世纪。建筑完工时,波士顿市中心已经几十年没有出现如此引人注目的建筑了。为什么选择混凝土而不是玻璃?鲁道夫一直在关注建筑的规模——对人类、对街景、对城市的规模。波士顿是一座砖石建筑的城市,他认为玻璃盒子在砖石建筑的环境中看起来很奇怪。此外,他认为与光和影共舞的建筑立面比全是反射的建筑更有趣。
04
波士顿第一教会
First Church Boston
保罗·鲁道夫,1972
这是一栋隐藏在砂石外表皮中的混凝土建筑。教堂始建于1867年,但在1968年的一场大火中大部分被烧毁。鲁道夫被教区居民选中重建教堂。他的重新设计保留了石塔和东墙。受到赖特的启发,鲁道夫曾称罗森鲍姆之家是“美国建筑中最崇高的空间之一”。当你走进教堂的那一刻,这种影响就很明显了。休息室看起来就像是赖特的客厅,灯芯绒混凝土引导着人们的眼睛望向天空,鲁道夫称之为“巨大的光万花筒”。教堂会众还精心地在窗帘和家具上重现了鲁道夫红色和紫色的纺织品。
05
麻省理工学院礼拜堂
MIT Chapel
埃罗·沙里宁,1955
与小沙里宁大部分作品不同,麻省理工学院礼拜堂并没有舒展、充满力学美感的外观,一眼望去只是一个简单朴实的红砖圆柱体,但是进入内部后,人们会发现其内里空间的复杂神秘。
礼拜堂位于麻省理工学院校园中心的一片大草坪上,对面是同样由小沙里宁设计的流线形克瑞斯基礼堂。从外面的道路进入礼拜堂的过程中,最先感受到的是围绕在教堂周围的水面,紧接着便是由玻璃砖围合的明亮斜坡,通向教堂室内。走在这个斜坡上感受到经由玻璃砖扭曲框选过的自然景色,就像一幅幅笔触狂野的油画。最后进入到教堂内,昏暗的室内空间中部是从天窗至上而下的由哈里·伯托埃(Harry Bertoia)设计的金属雕塑,在白色大理石祭坛上闪闪发亮,而弯曲的内侧砖墙上是外部水池反射的光线在不停地变化,这种交相辉映充满戏剧化的光影效果,营造出来的是难以言说的感官体验,让人不由自主地陷入沉思。
06
麻省理工学院贝克公寓
MIT Baker House
阿尔瓦·阿尔托,1948
芬兰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曾于20世纪40年代执教于麻省理工学院。1946年他接受了校方的委托,为高年级学生设计宿舍楼。项目的基地位于查尔斯河畔,是一块面对河岸的东西向的狭长地块,其间有一条交通繁忙的街道穿插而过。
在满足校方宿舍的数量需求的基础上,同时为了最大化各个住房的河景视野并获得最好的南向日照,阿尔托选择在东西向条形基地上做一个弧形曲线的集中式体量。通过这种方式,除了能够获得最多的南向房间外,同时也能弱化条形板楼对河岸空间的影响,而每个房间因角度的不同,人在其间所看到的河景也不尽相同。
在公寓里阿尔托设计了开放式的学习空间、休息厅,以及面向查尔斯河的明亮的餐厅,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公共交流空间的面积也随着层数的递增而有所增加。北向的外挂楼梯使用了格板结构,使得面对校园绿地的折线直梯有着极佳的视野,从最低处开始,整个楼梯行进过程中的视线都不受阻碍,随着楼梯一路向上,可以看到愈发壮观的景色。楼梯在此不再是简单的交通空间,而是结合平台的交流空间,具备了更多超越功能的公共意义。
07
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
Harvard Graduate Center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TAC,1950
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是哈佛大学校园里的第一栋现代建筑,它被视作美国接受现代主义美学的一个转折点。对于一向传统的哈佛大学来说,在当时,任用格罗皮乌斯和7个年轻建筑师组成的设计团队(The Architects’ Collaborative, TAC)无疑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
格罗皮乌斯并非该建筑群的唯一设计者,但整个团队都忠实地贯彻了他的设计理念。在这里,开放的庭院空间将8栋不超过四层的建筑体量组织起来,配合着适宜的人居尺度,创造出良好的社区氛围。其中7栋宿舍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墙是米色砖或石灰石,平面依照传统的中心走廊式布局,两侧分别为单人间和双人间,在每个居住楼层中,配以厨房和带有户外阳台的公共空间,为住宿学生提供一个交流休憩的场所。建筑群的楼层高低、面宽、体量富于变化,院落与院落之间或分离或相连,形成多样的空间。同时架空层、天桥等配合着玻璃和石材的运用,强化了建筑的虚实关系。整个建筑群在遵循哈佛大学校园自17世纪以来形成的基本纹理和空间布局方式的基础上,融入了大窗、连廊、底层架空等格罗皮乌斯的标志性手 法,将现代建筑的实用性和古典建筑的群落空间优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08
Peabody公寓
Peabody Terrace
Josep Lluís Sert,1964
由时任GSD院长、西班牙建筑师何塞普·路易·塞尔特(Josep Lluís Sert)设计,该公寓项目一方面被建筑界誉为进步现代理想的典范,另一方面也曾遭受被邻居和普通公众批评,他们认为建筑给人留下的是冷漠的印象。
项目位于查尔斯河畔,与塞尔特在哈佛的其他项目如霍利约克中心和科学中心一样,该公寓被视为校园总体规划的一部分。较低的体量组成被三座22层的塔楼打断,高度的渐变与邻近的低层住宅环境有关,同时也为大学的住房需求提供了更大的密度。低层建筑和塔楼都是三层模块的集合,内部通过楼梯,以及柯布在集合公寓中常用的跃停式电梯连接。较高的塔楼在第四层和第六层与较低的建筑相连。
塞尔特认为建筑具有社会使命,他推广了这样一种态度:建筑师应该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而不是只考虑单个建筑。在哈佛,他发起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城市设计学位项目,还邀请了柯布来设计视觉艺术中心,结果成为柯布在美国的唯一项目。
09
卡彭特视觉艺术中心
Carpenter Center for the Visual Arts
勒·柯布西耶,1963
卡彭特视觉艺术中心柯布在美国唯一的建筑作品。项目坐落在哈佛园东侧昆西街和普雷斯科特街间的一块狭小的基地上,周围多为砖造乔治亚风格的建筑。柯布希望营造出一处场所,使视觉艺术中心内的活动能够和校园有更多的接触,而它必须表现出创新和创造力。
混凝土和玻璃的建造是柯布对理论的表达,他许多独到的思想在此得以呈现:相互渗透的内外空间、裸露的混凝土、通过第三层将两侧道路连接起来的坡道、各个楼层的独立支柱及“遮阳板”(brise-soleil),视觉艺术中心可以说是勒·柯布西耶在职业生涯中建立的具体形式和设计原则的汇编。进入视觉中心除了通过街面层的下沉步道外,直达中心的坡道是联结两个分开的三层体量的重要策略;在柯布原先的构想中,这条混凝土坡道是校园步行道的一部分,它连接了两条学生活动的街道。
10
哈佛大学冈德堂
Gund Hall, Harvard University
约翰·安德鲁斯,1972
冈德堂是哈佛大学设计学院的第三座系馆,由该学院的毕业生——澳大利亚建筑师约翰·安德鲁斯(John Andrews)所设计,当时设计学院的院长何塞普·路易-塞特(Josep Lluis-Sert)也曾参与项目的合作。1969年这座建筑破土动工时,设计学院由于不断扩大而被迫分散在4处不同的地方。而1972年新馆的落成,终于将建筑学、景观建筑学、城市设计、规划等不同专业集中在了一起,共享教学资源。
建筑采用了退台式开放教室的形式,在一个跨越5个楼层的采光通透的大坡顶下,分布着所有班级的工作平台,强调了跨学科的合作、交流。这个倾斜的屋顶由桁架和竖向的玻璃窗构成,引入了自然光的同时,也使室内与室外产生了视觉联系。
2018年,GSD公布消息,瑞士建筑事务所赫尔佐格与德梅隆将负责改扩建冈德堂,以满足学院不断扩大的教学空间需求。
11
哈佛大学科学中心
Harvard Science Center
Josep Lluís Sert,1972;Leers Weinzapfel Associates,2004(翻新)
同样由塞尔特设计的哈佛科学中心,建成于1972年,1973年开放。为实现快速建造,建筑所有的柱、梁、外墙和楼板都是在现场工厂浇筑和组装的。实验室的双柱和双穿孔梁系统允许机械服务的自由流通,并允许在未来轻松地重新安排这些服务。礼堂的屋顶,悬挂在耐候钢和船用钢索构成的开放空间之上。尽管体块的重复是考虑到经济需求后的效果,但建筑的形式也被仔细地调整以适应其基地;向南逐步下降,以满足和匹配哈佛园老建筑的规模。
参考资料:
[1] 徐千禾,《兼容的现代:芝加哥和美东现代建筑》,2016,有方
本文编排版权归有方所有。图片版权归摄影师或来源机构所有。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联系邮箱:info@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平衡的多重状态 | “强结构”系列讲座实录
下一篇:Farrells作品:深圳京基100,城市中心区包容再生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