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上海新发展怡福荟康养小镇,从“老人乌托邦”到“所有人的社区” / GN栖城设计

上海新发展怡福荟康养小镇,从“老人乌托邦”到“所有人的社区” / GN栖城设计
编辑:王子怡 | 校对:王子萱 | 2025.09.09 16:51

上海新发展怡福荟康养小镇  ©GN栖城设计

设计单位  GN栖城设计

项目地点  上海奉贤

建成时间  2022年

建筑面积  270000平方米

撰文  管轶群


 

本文文字由GN栖城设计提供。

 

在中国许多大城市的边缘,在近十年间“生长”出了一批面向老年人生活的社区。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它们不一而同地散发出一种温情与悲情交织的乌托邦气质。

 

一群从现实生活中“脱嵌”出来的人,他们年龄相仿,或许有着类似的生活际遇,抑或对未来的想象模糊;他们接受压缩的私人空间,却也享受着完善的公共设施,过着一种“集体化的家庭生活”;他们努力在这四墙之内重新建立社交圈,参加组织良好的活动,将陌生的生活变成熟悉的日常。

 

▲ 项目视频  ©GN栖城设计

 

2017年新发展怡福荟项目启动,设计团队所做的第一步,便是对这种“乌托邦情结”发起了讨论:社区是否必须封闭?老人是否是唯一住户?配套设施到底服务何人?我是否愿意常住其中?……随着方案的深入,设计团队与业主找到了共同的信念:不要一个内向的“老年乌托邦”,而是面向“所有人”开放的社区。

 

面向“所有人”的社区  ©GN栖城设计

 

01. 边缘的风景   / Urban Fringe Landscape

 

项目位于距离上海市中心约30公里的奉贤区奉城镇,周边是由分散的村庄,大面积农田及大尺度路网组成的典型中国式“城市边缘风景”。

 

项目周边是分散的村庄、农田,典型中国式城市边缘风景  ©GN栖城设计

项目占地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地块原为工业用地,在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转型成为社会福利,医疗及文化设施的混合用地,这从侧面反映出政府部门对设计提出的开放型多元社区想法的支持与政策响应。

 

小镇中心鸟瞰  ©GN栖城设计

于是,设计的讨论进一步演变成为:如何让社区变得更加具有吸引力,不仅为未来的住户提供便利,也能为更大范围的周边村民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从而为这片城市边缘区创造一个中心。这个让“养老社区”成为“区域活力中心”的想法让设计团队兴奋不已。

 

22个盒子组成的“小镇中心”成为“区域活力中心”的关键所在  ©GN栖城设计

 

02. 名称的改变   / Name Changing

 

项目建成前不久,项目名称经运营团队确认,从“怡福荟社区”改成了“新发展怡福荟康养小镇”。这个看似微小的变化让大家感慨不已:运营理念与规划理念在不断靠近。

 

“村落”思维引导下形成的“小镇”格局  ©GN栖城设计

设计阶段团队用了“小镇”这个词,简单的目的是希望能从“居住区”设计的思路中跳出来,用城市的视角来观察问题。与之相应的,是更加丰富的建筑尺度与公共空间的形态,更加开放的交通组织以及灵活的组团划分。它应该是一个兼顾生活、社交、文化、居住等等功能的多元化空间,甚至是区域范围内的一个“新地标”。

 

原始功能的解构与重组,创造积极的城市生活场景  ©GN栖城设计

设计团队持续和运营方探讨从“社区型管理”向“城市化服务”转变的可能,思考如何让空间和服务支持丰富的社群发展。由此给运营带来的的挑战是不言而喻的,所幸的是,项目“多元+开放”的内核始终是团队深信不疑的共识。

 

多元、开放、面向所有人的社区  ©GN栖城设计

 

03. INSIDE OUT

 

传统配套的空间落位不外乎位于社区中心的“内向型”或者贴临城市的“外向型”。我们的想法是尝试一种“Inside out”内外穿插的办法。

 

配套用地呈横向的“T”型,面向城市界面展开,同时深入社区内部,从而获得对外和对内最大的接触面,吸引外部市民和社区居民在此处汇聚。

 

俯瞰  ©GN栖城设计
T型配套面向城市界面的同时深入社区内部  ©GN栖城设计

由此带来的另一个效应,是各个居住组团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公共性,同时也变得更加独立。

 

我们设想的状态是未来生活区的管理边界收缩至每一个居住组团,让剩余的空间都具有面向公众开放的可能性。这种对于“公”与“私”的边界的讨论也是项目推进中一个持续的议题,相信也将伴随着社区的发展被不断重新提起。

 

城市界面的文体综合楼与深入内部街区的小镇中心  ©GN栖城设计

 

04. 独立与连接   / Connectivity

 

无论是直接面向城市的“文体综合服务楼”,还是深入内部的“小镇客厅”,我们尽可能将各种功能模块从建筑的“整体性”中解放出来,让它们拥有相对独立的形体并直接面向公共空间(广场、街巷、庭院)。设计的初衷是希望它们成为拥有独立“地址”的场所,并在未来具备独立发展变化的可能。

 

文体综合楼作为主入口,以敞开姿态面向城市及区域人流  ©GN栖城设计

与此同时,设计还加入了三个环形动线将它们相互连接:“综合服务楼”的“运动环”、“小镇中心”二楼的“兴趣环”,以及一楼的“探索环”。这些具有不同的空间形态特征的“环”不仅仅是高效的交通空间,也是重要的活动及交流场所。

 

位于项目入口的综合服务楼内有一条“运动环”  ©GN栖城设计

综合服务楼各楼层功能及运动环分析图  ©GN栖城设计
综合服务楼立面  ©GN栖城设计

位于综合服务楼屋面的“运动环”跑道  ©GN栖城设计

位于主入口的综合服务楼面向城市人流开放,承载了大量文体类功能业态。其通透的玻璃连廊以极大的横向跨度连接了左右两侧综合楼主体建筑,实现功能和空间上“无障碍”贯通,进而构成“运动环”。

 

小镇中心一层的"隐藏式”风雨连廊构成了一条“探索环”  ©GN栖城设计
二层的玻璃连廊和走廊阳台体系构成“兴趣环”  ©GN栖城设计

位于小镇中心22个盒子二层的玻璃连廊和走廊阳台体系,共同构成了一条贯穿整个区域的环线。同样是这22个盒子,由二层建筑楼板和连廊巧妙构成的“风雨连廊”,位于小镇中心配套场地的一层,构建出一条贯穿在各个大小院子中的有趣环线。

 

在二层的连廊和阳台体系,一些有趣的活动经常在发生  ©GN栖城设计
因二层连廊而创造出一层的“隐藏式”风雨连廊穿梭在各类大小院子间  ©GN栖城设计

新发展怡福荟康养小镇内,位于小镇中心内的下沉式广场  ©GN栖城设计

 

05. 非正式交流 / Informal Spaces

 

友好舒适的社交活动往往是“非正式”的,它们时常发生在“之间”(Inbetween)或者空间的边缘。它们是闲逛与无聊的产物,同时也因人、因时而异。

 

项目里的“小镇中心”,由一系列上下错位叠合的院落组成。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一方面想要努力做到“精准”控制场景,一方面又希望能够留出一定的设计“容差”。

 

如此,最终在场地内产生了众多令人感到意外和惊喜的零散小空间:它们或是转角处的露台,或是过街楼上方的天井,或是被小径穿越的院落……许多有趣的角落、视线关系,直到建成后才被发现,而设计也希望这份对空间的好奇心,能够传递给未来的住户和访客们。

 

小镇中心体块推敲  ©GN栖城设计
叠合关系形成的院落  ©GN栖城设计
坐落在主轴线上的工作坊入口廊  ©GN栖城设计
小镇中心由一系列上下错位叠合的院落组成  ©GN栖城设计
一条玻璃坡道通廊架空连接综合服务楼左右两侧的2—3层  ©GN栖城设计

 

06. 成长的可能   / Growth Potential

 

就在撰文前不久,运营团队传来新消息:项目北侧的亲子农场已经开放了,接下来还准备在图书馆办敦煌与当代艺术展;与此同时,他们希望设计团队也能尽快入驻小镇中心的艺术家工作室……

 

从设计者的角度,设计团队一直希望这是一个可成长的社区,在众多使用者的共同参与下实现功能上的“新陈代谢”。

 

“小镇中心”的一楼散落了一批“未定义”的空间,包括22个内向型的庭院式“工作室”以及透明外向的“玻璃盒”。它们可以是花店或咖啡厅,也可以是俱乐部或沙龙,甚至可以是亲属来探访时临时入住的客房。

 

庭院分析  ©GN栖城设计
院子  ©GN栖城设计
工作室  ©GN栖城设计

“综合服务楼”四米多宽的连廊同样未被定义,最初的想法是作为邻近功能空间的延伸,而现在,运营者们对此已经有了更多有趣的想法:空中画廊,健身环道……我们也乐于看到使用者们能够对空间进行进一步的创作。

 

 

07. 结尾

 

我们设计的起点源自一种“反乌托邦”情结,最后似乎又进入了另外一种“乌托邦”的理想:一个面向所有人的多元、开放、成长的社区。而这个理想的实现,从项目建成的那一刻才真正开始。

 

用餐中的长者  ©GN栖城设计

 

设计图纸 ▽

 

总平面图  ©GN栖城设计
小镇中心地面层平面图  ©GN栖城设计
小镇中心二层平面图  ©GN栖城设计
小镇中心屋面层平面图  ©GN栖城设计
综合楼地面层平面图  ©GN栖城设计
综合楼9.5米标高位置平面图  ©GN栖城设计
综合楼屋面层平面图  ©GN栖城设计
小镇院子竖向分析图  ©GN栖城设计

小镇中心剖面图  ©GN栖城设计

 

综合楼剖面图  ©GN栖城设计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上海新发展怡福荟康养小镇

业主单位:新发展集团

运营单位:上海信养养老服务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上海奉贤区

用地种类: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用地

策划/建筑设计:GN栖城设计

主创建筑师:管轶群、史梁

设计团队:丛燕飞、施政磊、袁呈翔、尹桂林

施工图设计: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

设计时间:2017年

建成时间:2022年

项目规模:270000平方米

摄影:梁文军

 


 

版权声明:本文由GN栖城设计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GN栖城设计
上海
康养建筑
建筑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