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杭州天华副总建筑师方华:以公建经验助力人居产品升级

杭州天华副总建筑师方华:以公建经验助力人居产品升级
编辑:原源 | 2021.06.23 10:12

城市空间开发不断迭代,建筑师可以如何参与?

行业对人居环境的设计诉求,近年有哪些变化?

公建项目设计经验,如何与人居产品进行嫁接?

本期专访走近杭州天华

对话团队副总建筑师、方案一所所长,方华

方华,浙江大学建筑学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浙大城市学院兼任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会员,美国建筑师学会国际会员。2005到2018年,曾任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项目总监。现任杭州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方案一所所长。设计作品获得多项国家级奖项。

专访Q&A

Q  你如何理解杭州天华的企业及设计特色?

A  借用年初时天华集团董事、总建筑师黄向明的总结:天华是一个综合型的、技术与创意结合的设计平台。以客户价值、社会价值为导向,有国际标准的品质追求,强调建筑业的整体发展,且在整个行业领域产生影响。

作为天华集团的子公司,杭州天华的价值判断无疑与集团导向一致,但同时会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杭州是有高度文化品位和生活品质要求的“新一线”,其设计人才密度、建筑行业规模都极具竞争力;基于此,杭州天华也将始终秉持追求高标准、高品质的设计态度,在方案和施工图等各板块业务上不断努力和求索。此外,浙江省的很多政策导向走在全国前列,特色小镇、未来社区等经验可以在全国推广,我们希望杭州天华能结合浙江地域及政策特色,打造出对全国有引领意义的建筑设计。

Q  你带领的杭州天华方案一所,其发展历程及擅长项目为何?一般会同时推进多少个设计?

A  方案一所是杭州天华自2018年4月成立之初即有的团队,3年后已发展到25人的规模。目前由5位主创有序高效地带领项目,在人居、办公、公建等领域有多元的设计能力。每个项目组大概4人,运行高效紧密,对客户采取精准化开发计划,战略发展目标清晰。

人居版块作为主营业务,与华润、万科、龙湖、融创、旭辉、融信、中南、新希望、招商等一线开发商都建立了紧密合作,此外也有城市展馆、人才公寓等政府项目。此外,文体、会展中心等大型公建也是我们计划深耕的领域。服务于政府和科技企业,以竞赛投标的方式,近年赢得了之江文体中心、萧山信息港文体中心、温州瑞安MAP展示中心等文体展览建筑,以及德州腾讯云产业园、杭州优捷特总部大厦等企业总部和商办项目。这些政府和非传统开发商的项目,大多以设计总包的形式承接,对于团队综合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方案一所的能力是非常综合化的。

现阶段我们工作的饱和度较高,4月有3个落地项目,同时在运作的总建筑面积约在100万方;又因杭州、宁波“集中供地”的新政策,我们也相应调整了市场定位、为以后争取项目进行铺垫工作,两条路线同时并进。

温州瑞安MAP展示中心、德州腾讯云产业园、杭州优捷特总部大厦

Q  住宅人居是方案一所的强劲版块之一,项目地域覆盖全国。基于实践,你近年对此版块有哪些更新的设计思考?

A  我习惯用“人居版块”指代传统意义上的住宅项目,这更符合当下的行业现状。自1997年成立起,天华在人居住宅领域一直“领跑”,而居住作为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几十年来也在不停地随城市化进程迭代,其设计逻辑、表现手法都不断更新。今日的住宅已从“提供居住空间”的单一维度,提升为功能复合化、产品多元化、更新迭代有机化的复合空间。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城市拓展对人居及社区的影响,提升居住环境——不仅是住宅空间里的环境,更包括社区及其中发生的社会行为。

从横向的空间维度,新的人居理念必须引入地域、文化、精神的要求。我们近三年设计的居住建筑,南到福建、江西、浙江,北到山东和辽宁,纬度变化让我们认识到居住文化、生活习惯、审美习惯、城市传承等精神层面的差异,而设计必须通过形式、材质和空间表达,回应差异化的需求。

以福州龙湖江宸府为例,我们吸取了福建居住传统的形制,通过色彩提取、建筑符号的抽象和引入等手法,呈现出南方建筑的气质,是以建筑表达地域文化的尝试。而沈阳龙湖千山新屿,则是一次对城市精神的回应:项目位于沈阳一个老工业区,周边留存有大量红砖厂房、工业遗址;经过现场调研,我们发现红砖是沈阳市民的一种精神寄托,它提示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北方重工业的辉煌历史。由此我们设计了精致的红砖拼接肌理,在立面上通过多种拼法变化,创作了有工业感、形体感、色彩感、构成感的建筑形态,并结合金属装饰线条等现代构造,以新旧材质、精致和粗犷肌理的对比,将老工业基地历史传承和现代工业技术融合。这是一次将地域和城市精神文化,引入建筑的“皮”与“骨”的创作。

福州龙湖江宸府

沈阳龙湖千山新屿设计手稿  ©方华

沈阳龙湖千山新屿

从纵向的时间维度,新人居必须融合居住体验、传承历史、依托科技、开拓创新。当下城市人居已对社区生活提出更多新的要求,比如新的家庭构成、生活方式、交通出行方式、消费模式等,都是建筑设计在时间维度中创新的现实基础。

一个成功案例是温州旭辉瓯江口。基地紧邻轻轨,周边教育、办公配套便利,在这样一个新开发区建设美好人居环境,对当下中国的大多数城市开发都具有参考价值。我们在街角设置了一个具有公共性的城市舞台,这个开放的空间能提供给居民、市民更多的交流和游走体验;我们想打造一个有多种可能性发生的场所,让这样一个城市客厅、一个大型“城市家具”容纳社会生活,触发邻里交往,进而带来属于这个场所的美好记忆。这样的空间,我想是对城市整体价值提升、环境融合共生、居住者邻里需求的较好解答。

旭辉·未来海岸

Q  在人居大类中的“未来社区”里,“未来性”具体如何体现?

A  对人居环境中时间维度的探索,浙江无疑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未来社区版块,这也是杭州天华希望在理论、实践两方面深耕的领域。温州旭辉瓯江口就是非常典型的未来社区单元模块。一个完整的未来城市理想单元,由底盘、核心、场景三部分构成:“底盘”是城市实体数字化的基础设施,是硬件方面的要求;“核心”是共建共享的基本制度框架、文化、精神;“场景”则包括了生活场景、生产场景、生态场景。

之江未来社区位于杭州主城西南侧,地处临江之滨,根植于杭州历史文脉与山水格局,是之江板块的重要综合公共中心和城市发展轴上的重要节点。集创意办公、人才居住、生活配套等功能于一体,目标客群主要是面向青年、创艺群体的社群聚落。天华在之江未来社区里对于“未来性”的表达,是兼顾全民友好,提供完善的教育、医疗、邻里交往等服务,引领未来生活方式的变革,打造具有归属感、舒适感和未来感的新型生态社区。

△ 之江未来社区概念设计

Q  一个与人居相关的项目类型是示范区,而从业者对其的看法似乎有些分化。则什么是你在此类设计中着重考虑的原则?

A  商品房对销售场所的高标准需求,衍生出示范区这一项目类型。示范区往往是开发商价值观的表达,并成为展示建造技术、大区实景体验、项目品质和产品力的空间。我不认同“示范区就没有学术价值”,建筑不应被其功能属性定义,一个好的建筑应该从很多方面都可以被评价。

我理解中好的示范区必须有几个要素:精准的项目定位,明确的体验主题,有趣的游走空间,极致的构造细节,精准的尺度把握,整体设计的景观、精装体系。设计师要有非常全面的能力,才能呈现一个完整的效果,其实现在很多示范区的设计难度不亚于小型的博物馆。

以丽水大家灵山未来社区示范区为例,设计化解了场地与道路之间的高差,利用架空层创造了更多的室外活动空间。全场景观结合草坡和水池形成有趣的序列,强化了游走的趣味性,让人能在游览中体验空间的变化。室外竖向交通围绕核心景观,突出未来社区架空层、立体交通、垂直绿化等特有的空间主题;室内展示空间呈现了线性的延展,有节奏地结合天窗的光影变化,在游走的过程中,人仿佛是在美术馆中穿行。最后一个下沉式的阶梯空间是面向城市的界面,在静谧水面前,人能够静下心来,有所畅想。这是我们以叙述性主题线索展开空间序列的典型案例。

丽水大家灵山未来社区示范区设计手稿  ©方华

丽水大家灵山未来社区示范区

而金科的博翠未来示范区是在重庆山地,主路口和大区的标高相差了4米左右,我们抓取重庆老城区里巷道拾级而上、常年雨雾蒙蒙的地理和气候特征,在艺术抽象后形成建筑整体造型。这种抽象实现了设计里常说的“通感”,人们可由抽象化的造型,联想到山城的生活记忆,触发想象和共鸣。

建筑物出入口高差的解决方式,非常符合山地的空间关系,帮助我们赢得了这个竞赛。这也成为金科集团的示范区标准化推广案例,目前已在两三个项目中复制。这是一个建筑形体与地域相关、围绕特殊场地展开的设计,具有其地域代表性。

博翠未来示范区设计手稿  ©方华

博翠未来示范区

Q  从主流开发商到政府部门,方案一所对接的业主类型广泛。在你的观察中,各类甲方对于人居环境的设计诉求,近年是否有变化?

A  主流开发商的变化呈两种趋势:一是由限制地产过热的政策引起,一二线城市广泛推行限价销售,大大压缩了地产商的利润,因此除了合理控制建安成本之外,还要“向时间要空间”,快周转成为常态;二是深耕三四线城市,开发商与政府联动进行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空间开发,通过提升城市功能和形象,实现整个版块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平台的开发商则更加注重公平性和社会效应,责任心有非常明显的提高。以地方城建开发公司为主要的运行主体,开发服务客群往往是城市更新的引起的拆迁安置居民,这一类设计要求产品的公平性、交付后运营维护的便捷性、避免出现工程质量风险和投诉。这往往是政府平台的诉求,不同的产品逻辑、开发商逻辑之间,有很大区别。

Q  以上变化背后的社会动因是什么,天华可以如何提供相应产品支持?

A  这些愈发明显的变化趋势,是因开发区域、开发模式、开发服务客群不同而引起的设计需求的变化。我认为这种差异的加剧是因城市化发展进入成熟稳定期,人们对更高层次人居环境有了需求。

天华一直以“引领生活方式、助力城市发展“为使命,人居版块作为我们的传统强项,具备非常强的竞争力和品牌价值,引领城市和产业发展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今后的人居产品必将向消费升级、产品升级所带来的空间升级、功能复合、灵活多变的建筑设计方向进一步发展,而我们可为这个发展提供很多的技术支撑。

Q  过往的公建项目经验,是否可嫁接到人居版块的设计里?

A  我曾在浙大院工作13年,浙大院是产学研结合的高校设计院,其市场定位有院校内的学术性追求,具备自由的创作空间、高素质的团队成员、紧密的专业配合、多学科的互动。那13年培养了我作为职业建筑师的基本素养和能力,特别是在公共建筑版块

公建的公共性主要包含五个层面:第一是综合性,以我在浙大院工作期间配合SOM完成方案设计的杭州国际中心为例,综合性表现在:垂直功能叠加的复杂性,竖向交通组织的系统性,地铁商业接驳的高效性,结构与建筑的统一性,机电系统集成性。

第二是市民性,公共建筑的很多功能是为市民设置、为市民服务。像金华体育中心、丽水体育中心等大型公共文体文化设施,应是城市活力的展示窗口、城市价值提升的良好引擎。我在工作第4年就有机会作为主创参与了金华体育中心的全过程设计,市民性的含义就是要有高大的空间来容纳多种城市活动,同时向市民开放。

杭州国际中心  ©SOM

金华体育中心  ©UAD

第三是聚集性,这种类型的项目周边往往有较大的城市活动空间,会举办大型集会。比如我参与设计的2020杭州亚运会射击射箭馆,是杭州亚运会四个新建场馆里最大的一个,承办赛事类型多、赛事时间长、到访人数多,多种功能会在短时间内产生复杂的聚集效应。通过化解不同功能需求,合理布局交通组织,利用比赛时间的错峰对空间做了有组织的规划和叠加,实现了功能空间可变、集约的效果,是应对瞬时聚集性的好案例。

第四是地域性,以之江文体中心为例。项目是杭州西湖风景区转塘镇的标志性建筑,在建筑的形体表达中我们汲取了地域特征,用参数化渐变的幕墙肌理来模拟江水的氤氲涟漪,建筑的色彩和气质呼应了江南与西湖的山水文化。

第五是消费性,以萧山信息港文体中心为例。作为产城融合的典范,萧山信息港小镇需要一个集会展、运动、餐饮、商业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周边人才的大型公建。我们在设计中引入综合体概念,把多种功能有机安置于空间中,实现了多层次空间需求,创造了多样化的消费体验。满足人们的消费体验升级,是现在很多公建的大趋势。

△ 萧山信息港文体中心

之江文体中心

我希望将自己的公建经验融合到人居设计版块:未来人居会更加注重传统住宅微观尺度的设计,作为与人的行为最贴近的空间,尺度要做到非常细致;但同时要将视点放大,融合上述综合性、市民性、聚集性、地域性、消费性等宏观尺度的建筑设计理念。未来的人居环境将是多种功能空间组合、多种业态共存、多种人群共用、多项价值共享的广义空间,而不是局限在建筑物内部,地块、建筑、管理的边界都将愈发模糊或者说开放。住宅设计要树立以个人和家庭为单元的空间领域,更要创造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社会的互联互通,我想这会是将来人居设计发展的新方向。

Q  最后,对于当下中国城市空间开发及运营,有什么整体的思考希望分享吗?建筑师在这个迭代历程中,可以扮演怎样的角色?

 

A  我认为未来中国城市的开发运营有三个方向。一是土地集约化,现阶段最突出的变化就是城市土地供给的有限性,以浙江省为例,政府大规模出台了集中供地的措施,供给侧的收紧决定了土地必须集约利用,而城市发展的历程就是聚集与分散不断交替的过程。

二是消费升级。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拥有更多闲暇去购物和消费,城市居住加商业综合体扮演的角色将日渐重要。消费体验心理学者施密特把体验分为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思考体验、行动体验和关联体验等五种形式,而今日的消费需求已转变为对消费过程中各种生活体验的需求。因此,针对社区生活空间进行研究、全面提升消费者活动空间质量、使消费者获得更丰富的情感体验,是当代城市空间运营和建筑设计需要探讨的。

三是产业升级。在住宅市场宏观调控持续、商业地产竞争日渐激烈的当下,传统意义的地产开发必须要摒弃单纯的“居住区”思路,将产业、就业、消费、教育、社会事业和居住统筹规划,把地产、产业、城市三方面有机结合。

之于房地产行业,产业地产无疑是很多企业未来战略转型、拓展新空间的重要方向。建筑师在这样的迭代中,需要跳出建筑设计领域的束缚,把视野放大到产业城市、环境和社会学领域;从营造单个地块的空间环境,到关注地块之间、社区之间、社区和其他功能区之间的更大范围,进行多元价值思考、复合应用场景搭建,对城市空间开发及运营有更全面的考量。

杭州天华在做很多类似尝试。通过实际项目,把居住建筑和社区及其他功能版块联动,在城市的界面上加以研究。我们希望找到设计领域里适合未来居住区发展的空间场景模式,并将这个模式在不同的区域进行差异化空间迭代。


视觉 / 李茜雅  校对 / 原源

本文为杭州天华推广文章,图片由受访建筑师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关键词:
推广
资讯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