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华工院孙一民工作室新作:华中科技大学游泳馆,“精明叠放”

华工院孙一民工作室新作:华中科技大学游泳馆,“精明叠放”
编辑:宋诗雨 | 审校:宋诗雨 | 2025.10.22 10:37
华中科技大学游泳馆与光谷体育馆整体鸟瞰  ©谭刚毅

华中科技大学游泳馆  ©邹林

设计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孙一民工作室

合作设计单位  武汉华中科大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  湖北武汉

建成时间  2023年3月

建筑面积  32000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孙一民工作室提供。

 

华中科技大学游泳馆选址于华中科技大学南门东侧,西接绿树成荫的坡地,东临校园湖泊,项目同20年前落成的光谷体育馆隔湖相望,南临车流繁忙的城市主干道—珞喻路。

游泳馆顶视  ©邹林

游泳馆旨在为高校师生拓展体育教学与锻炼空间,地上一层建有一个10泳道国际标准比赛池、一个6泳道热身训练池,游泳馆配置300个固定坐席,二层为大空间多功能球类场馆,地下配置室内跑道、功能训练房及地下车库等功能。

 

游泳馆鸟瞰  ©邹林

 

红线范围内存有大量珍贵的香樟树,项目实际用地非常紧张,而用地东边则是校园南四门入口及20年前落成的光谷体育馆。规划设计通过尽量压缩建筑轮廓,以求最大限度保留了基地西侧的现状绿植,并嵌入校园规划网格之中。

 

同时,通过建筑出入口优化与建筑局部退让,在游泳馆、学校南四门及光谷体育馆之间规划了一体化的广场空间,新旧两个体育建筑积极对话,在时间与空间维度延续提升了高校体育场所营建的脉络。

 

总平面布局与校园环境关系  ©孙一民工作室

区域内游泳馆、香樟树林、光谷体育馆以及设计保留的湖泊形成有机的整体,不仅赋予校园愈加浓厚的运动氛围,作为珞喻路的重要公共节点,也为城市创造了积极的城市空间。

 

城市、校园与游泳馆整体鸟瞰  ©邹林

 

面对项目复杂的功能要求,受限的建筑轮廓,不断加大的校园停车缺口及建筑高度的控制条件。设计根据各功能的特点,将功能进行了垂直叠放,各功能高效布局并有独立的出入口。设计还对未来功能往东扩展提前规划,预留了生长条件。

 

剖透视图  ©孙一民工作室
球类馆内部  ©邹林

 

立面设计呼应华中科技大学“森林大学”的景观特色,还原基地原有树林的“场所气质”。东西贯穿式的结构单元似一束光纤,隐喻学校光学学科的密切关联,结构单元拼合形成的建筑立面朝东西两侧打开,“林景”与“湖景”在建筑交汇,朝向城市道路的南立面则以雕塑感形象展示予城市。

 

游泳馆西立面  ©邹林
从光谷体育馆隔湖望向游泳馆  ©谭刚毅

建筑的GRC外墙板立面,形成水波纹效果,契合游泳馆“水”的主题。

 

结构单元组合形成有韵律的建筑立面  ©邹林

 

项目中游泳馆与球类馆两层大空间叠合,基于两种功能不同使用特点,结构设计采用了不同的体系。

 

游泳馆屋面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单向密肋大跨梁结构,均匀规律的外露结构梁,保证了潮湿的环境下的使用寿命与低维护成本。球类馆屋面采用张弦立体钢桁架轻型结构,结构尽量利用了起伏屋面,有效提升了室内空间高度与视觉高度。

 

泳池馆屋面的预应力混凝土单向密肋大跨梁结构  ©邹林
球类馆张弦立体桁架结构与屋面采光天窗  ©邹林

 

机电管线、尤其是暖通空调管线因其截面较大,一直是保证建筑空间纯净的难点。

 

本项目有效利用了游泳池池岸下方的贯通廊道空间,将“综合管廊”理念引入项目中,廊道内既布置游泳池水循环等管线,同时将暖通空调主管等集成布置于其中,通过隐藏在夹墙中的垂直支管连接侧墙末端空调喷口,满足两层大空间的空调要求。即便两层大空间不布置吊顶,也很好的保证了空间的纯净效果。

 

泳池厅内部,送风口设置于侧墙  ©邹林
空调支管从负一层“综合管廊”通过夹层到球类馆,风管风口与结构一体化设计  ©谭启钧

 

项目设计充分利用落地窗,高低侧窗,天窗等,保证对自然光的最大化利用,通过打造檐廊空间,设置遮阳百叶等方式避免了直射光及眩光的影响。在挑檐下方等不容易被雨水侵入的部位设置了侧向开启扇,充分利用热压、风压进行自然通风。自然通风采光降低项目的照明能耗与过渡季节的暖通能耗。

 

立面高、低侧窗与屋顶天窗采光下的球类馆内部  ©邹林
挑檐下方高侧窗上不受雨水影响的自然通风开启扇  ©谭启钧

另外,在游泳馆泳池配置上,任务书要求设置一个8泳道比赛池,一个8泳道热身池,考虑到学校游泳馆使用的周期性特点,设计建议采用“6泳道热身池+10泳道比赛池”的大小池模式,增加开放模式以更加精准匹配使用工况,并在两池之间设置活动隔断,如此将能大大降低游泳馆使用过程中的净水、暖通及恒温能耗。多种措施打造低能耗运营。

 

游泳馆开放模式对比分析  ©孙一民工作室

 

 

设计图纸 ▽

 

总平面图  ©孙一民工作室
首、二层平面图  ©孙一民工作室
三层、屋顶层平面图  ©孙一民工作室
剖面图  ©孙一民工作室
立面图  ©孙一民工作室
局部剖面图  ©孙一民工作室
节点大样图  ©孙一民工作室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华中科技大学游泳馆

项目类型:体育建筑

项目地点:湖北武汉

建成状态:建成

设计时间:2018年9月—2019年11月

建设时间:2020年9月—2023年3月

用地面积:21300平方米

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

 

设计团队: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孙一民工作室(主创设计、建筑专业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

主创建筑师:孙一民

建筑:陈辉镇、陶亮、章艺昕、陆仪韦、叶伟康、申永刚、柳庆、彭帆、邹林、李海全、潘雯珣、冷天翔、郭晓、聂昌东

结构(咨询):孙文波

 

武汉华中科大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项目协调、结构与机电专业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

建筑:王斯波、潘家亮

结构:陈海忠、王天宇、卢雪来、张华

给排水:申安付、金铃、程杨

暖通空调:王华鹏、姚江波

电气:甘文霞、王玉、陈敏利

绿建:马文婧

经济:何建宏

摄影师:谭刚毅、邹林(阿尔法摄影)、谭启钧


 

版权声明:本文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孙一民工作室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华中科技大学游泳馆
华工设计院
孙一民工作室
湖北武汉
综合体育馆
项目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