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华工设计院新作:月之塔,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科研观测塔

华工设计院新作:月之塔,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科研观测塔
编辑:王子怡 | 校对:王子怡 | 2025.11.18 18:45

月之塔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科研观测塔  摄影:吴嗣铭

设计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  海南海口

建成时间  2023年

建筑面积 205.97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设计单位提供。

 

概况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海口市东部,是我国第一个以红树林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持着我国红树林连片面积最大、树种最多、保育最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领先地位,具有重要的生态、科研、科普价值。为发挥红树林生态资源的优势,海口市正在开展红树林生态修复、红树林旅游等工作,观测塔的建成兼具科研、观测、游赏、防灾等多重功能。

 

▲ 项目视频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观测塔位于红树林生态园区的东端,近入海口,是观测红树林生态区的制高点,站在塔的最高处观景平台,可远眺琼州海峡。

 

观测塔取名“月之塔”,充分反映了设计“梢间明月”的设计意境。

 

月之塔清晨  摄影:吴嗣铭

 

标识 · 节制而微妙的标识性

 

由于观测塔位于红树林生态保护区,需要在不影响环境生态的同时,又能成为自然保护区的标识。塔体采用了简洁的竖向圆柱体造型,尽量减少对生态的干扰和湿地的占用,并能成为生态区具有高度意义的场所空间。

 

融入红树林自然环境  摄影:吴嗣铭

顶部的圆形观景窗口,意在“月亮”的造型,随着天色渐暗,月亮慢慢显现,与树林、海面相互映衬。团队希望营造一种静谧、自然的场所意境。

 

夜景照片  摄影:吴嗣铭

 

肌理 · 与环境相契合的肌理

 

立面设计提取当地特色红树林树叶形态,以富有动态的排布方式散布于整个塔身,模仿自然向上的生长趋势,融入场地环境之中。表皮于楼梯之间留有适宜的间距,作为生态缓冲层,能减弱人类活动对鸟类的影响。

 

沿水照片  摄影:吴嗣铭

材质采用穿孔少反光的白色铝板,顶部眺望平台选用木色不锈钢,尽量减少对鸟群的影响,为候鸟提供一个安全、绿色的场所空间。力求塔身更加通透,在不同标高观景平台进行细微的肌理变化处理,提供尽量大的观景面。

 

生态表皮肌理  摄影:吴嗣铭

 

空间 · 丰富有趣的观景平台

 

塔首层设计为门厅,贴临海面的最高涨潮位。并在12米、24米、27米处设置观景休息平台,通过旋转楼梯串联。人们攀爬的过程中,可以从不同标高对周边环境进行观赏与感知。不同的平台具有不同意义:12米标高的平台面向西侧的大片红树林,成为青少年科普研学、观察红树林生态和候鸟的重要场所;长条形的开窗则将红树林一览无余地展现出来。

 

顶部观海平台照片  摄影:吴嗣铭

24米平台透过设计特意稀疏的肌理和可开启外窗面向旅游区和城市村庄;27米达到塔体顶部,圆形的观景窗口将远处的海面纳入,景观豁然开朗。内部空间的设计,力求为游客观景、专业摄影等不同功能需求提供多样的视角与体验,同时也能营造出一种步移景异的效果。

 

室内采用白色结构和木色地板的搭配,更显轻盈与舒适感。阳光撒入塔内地面,仿若置身于一片斑驳的树影之中,与红树林相得益彰。

 

室内光影  摄影:吴嗣铭

 

灯光 · 星空与大海的映衬

 

塔体灯光设计的要求是不影响候鸟活动的同时展现出自身的特点。设计通过降低塔体内部的光源,在外表面设计了随机的点灯,同时照亮顶部空间,实现了星空月梢的意境,展现了塔体自身挺拔空灵的特点,也将塔融入在了大海和红树林之中。

 

 

建造 · 结构与造型间的契合

 

“月之塔”地处海口市红树林景区入海口处的离岸地带,结构高度33.5米,外径约6.5米,含旅游观光及科研观测的建筑使用功能。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团队需要考虑抵抗巨大的风荷载和结构轻盈性之间的矛盾,通过对抗风能力、使用舒适度、工程造价、耐久性及施工便捷性等技术问题的权衡考虑,最终决定采用空间环向直立细柱的高耸钢框架结构和外覆菱形渐变造型穿孔铝板的处理方式,同时采用围堰、桩船等措施进行钻孔灌注桩的施工。

 

全景照片  摄影:吴嗣铭

环向平行布置的18个直立细钢管柱截面为D194×12,利用休息平台处的环梁及螺旋楼梯肋板把直立细柱连结到一起,约束并协调各柱之间的受力和变形,形成有效的整体空间刚度,满足七级以下大风天气时的旅游观光功能。同时在12米标高休息平台以下的钢管柱内填C40混凝土,整体结构可抗15级强台风。此外,本工程结构构件按实际空间效应精细化分析,构件截面尺寸均较小。对称的直立细柱、“内藏”的螺旋楼梯肋板梁和休息平台环梁,也最大限度弱化了结构的笨重感。

 

沿水照片  摄影:吴嗣铭
室内螺旋楼梯  摄影:吴嗣铭

 

结语

 

月之塔设计之初的构想就是达到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之间的互动连接。海上树影、梢间明月,设计的成果很好地映衬了这一目的。

 

夜景航拍照片  摄影:吴嗣铭

 

设计图纸 ▽

 

总平面图  ©华工设计院
首层平面图  ©华工设计院
12米标高平面图  ©华工设计院
24米标高平面图  ©华工设计院
27米标高平面图  ©华工设计院
立面图  ©华工设计院
剖面图  ©华工设计院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科研观测塔项目

项目类型:景观建筑

项目地点:海南省海口市

建成状态:建成

设计时间:2022年—2023年

建成时间:2023年

用地面积:46平方米

建筑面积:205.97平方米

 

设计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设计团队完整名单:

主创设计师:何镜堂、包莹、裴越

建筑设计:陈牧琪、黄雪英、吴森林、裴泽骏、李恺欣、韩韵、陈思翰、卢玉洁

 

结构设计:周越洲、杨慎银、秦柏源、黄勇、林泽锴

给排水设计:岑洪金、黄士华

电气设计:俞洋、陈华坚

智能化设计:吴浠、黄光伟

幕墙设计:深圳市中装科技幕墙工程有限公司

泛光设计:深圳市光艺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业主:海南红树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施工:海南国准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视频版权: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版权声明:本文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筑
海口
观测塔
项目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