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湘湖未来学校,第四代学校 / 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湘湖未来学校,第四代学校 / 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编辑:王子怡 | 校对:王子萱 | 2025.08.26 15:43
西侧鸟瞰  摄影:奥观建筑视觉
南入口  摄影:奥观建筑视觉
建筑教室  摄影:陈琢

设计单位  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  浙江杭州

建成时间  2022年9月

建筑面积  66786.7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引言故事:当建筑师遇见教育家

 

未来的学校应该是什么样子?在杭州湘湖之畔,一座江南韵味的校园给出了它的答案。它不止是建筑,是学校功能体系化创新的呈现,更是一次教育理想与功能创新的深度对话。

 

故事始于当代教育名家、原杭二中校长、湘湖未来学校总校长叶翠微清晰而高远的教育愿景:“办一所名校,成一片森林,树一面旗帜”。这一教育理想,与浙江省勘察设计大师、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姜传鉷多年潜心研究的“第三、第四代未来中小学校设计理论”高度契合。双方的理念是“儿童本位,未来至上”,前者寻求教育的内核突破,后者探索学校功能的系统性变革,两者的碰撞,为湘湖未来学校注入了独一无二的灵魂。

 

南立面  摄影:奥观建筑视觉

一、项目概况:国内首个4.0代未来学校

 

湘湖未来学校位于杭州市萧山区,南临湘师路,西濒河道及规划支路,北靠湘湖壹号,东接滨江盛元湘湖里。地块南侧紧邻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依山傍湖,景色优美。项目是一所36班九年一贯制学校,用地面积约2.7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68万平方米,其中地下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

 

夜景鸟瞰  摄影:奥观建筑视觉

 

二、总体布局:在局限中重塑可能

 

项目面临的首要挑战是用地紧张。在仅有2.8万平方米的土地上,要容纳一座功能全面、面向未来的36班九年一贯制学校,挑战巨大。其难度在于4.0代未来学校由于体系化功能的要求,其所需建筑面积远大于传统学校,设计团队并未选择提高密度、提高层数的常规路径,而是通过一系列巧妙的布局策略,化挑战为机遇,实现了空间价值的最大化。

 

水主题庭院夜景  摄影:奥观建筑视觉

01 向下扎根,消弥地上地下边界

 

因项目基地紧邻湘湖4A级国家旅游度假区,建筑师深知,对环境最大的尊重便是谦逊,建筑高度不宜太高。即便用地紧张,团队依然坚持将建筑主体控制在四层,避免过高的建筑体量对湘湖景区天际线的压迫。建筑师将学校需要的大量建筑体量设置在地下,并对近3万平方米的地下空间进行了巧妙利用。通过设置多处开敞明亮的下沉庭院,成功将阳光与自然风引入地下两层,实现了“地下空间地上化”的空间效果,为学生的快乐成长拓展了全新的维度。

 

水主题庭院夜景  摄影:奥观建筑视觉

02 跑道穿楼,建构多重庭院空间

 

在用地紧张的情况下,庭院是解决建筑通风采光的重要手段,设计的关键性策略在于对运动场的处理。建筑师打破常规,没有将运动场单独置于场地一侧,而是大胆地让跑道穿过建筑的架空层。这一尝试,不仅极大地节约了宝贵的地面空间,让建筑布局得以舒展,使得校园规划布局形成了从南向北、从东向西依次展开的重重庭院格局,塑造了层次递进的序列空间,庭院布局更加均衡,更具江南书院的空间形态。

 

跑道穿过架空层  摄影:奥观建筑视觉

 

三、文化转译:根植传统文化的“江南书院”

 

湘湖未来学校不仅是教育的载体,更是一座文化的殿堂。由于学校坐落于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湘湖,其发掘的8000多年前的跨湖桥文化遗址和作为唐代大诗人贺知章故里的文化标签,无不昭示着厚重的人文历史文化气息。设计如何体现在地传统文化便是很关键的一环。湘湖未来学校对江南传统文化的现代转译主要体现在“庭院叙事”和“造型雕琢”两个方面。

 

西立面  摄影:奥观建筑视觉

01 庭院叙事——“五行”与“多维”的诗意交织

 

庭院是湘湖未来学校的灵魂,是孩子们嬉戏探索、快乐交流的天然舞台。设计以“江南书院”为主题,构建了多元、多维的庭院体系。

 

水主题庭院日景  摄影:奥观建筑视觉

多元主题:引入中国传统文化“五行”哲思,将庭院分别赋予“金、木、水、火、土”的主题。位于西南方位的金主题为艺术庭院,代表修养,寓意牧身勉行;位于西北方位的水主题为知识庭院,代表智慧,寓意乐水见智;其余如东侧的木主题为运动庭院;南侧的火主题为礼仪庭院;北侧的土主题为敬贤庭院。各庭院空间、景观、周边功能配置均围绕“五行”主题展开,居于中心的未来主题庭院则见天见地见未来,这些主题将抽象的文化理念,转化为可感、可触的实体空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

 

金主题庭院  摄影:奥观建筑视觉


多维空间:庭院的设计不止于平面,更在垂直维度上展开。全校共六个庭院:有结合校门、通透半围合的庭院;有标高在地下二层、内设X形连廊穿插的庭院;有标高在地面、设局部下沉星云剧场的庭院;有向两侧架空层延伸渗透的庭院;有下沉两层、中间镶嵌钻石剧场的庭院。


其中最为独特的是位于入口大堂后侧未来主题庭院,地面采用透明亚克力材质,浅浅的水池始终晶莹剔透,水院上种植的桂花,树影婆娑,在微风吹拂下涟漪层层,仿佛无数个微笑在镜子般的水面上绽放。阳光的掠影,如同调皮的孩子,将金色的彩带抛向水面,瞬间化为闪闪发光的光斑,随波舞动,同时穿透表面薄薄的蓄水层洒向地下展厅。实现室内外空间交融渗透,是主题庭院,也是空间的高潮。这些不同形态、不同维度、形态各异、各具性格的庭院空间,极大地丰富了校园的空间趣味性,激发着孩子们的探索欲和想象力。

 

未来主题庭院  摄影:奥观建筑视觉
水下艺术展厅  摄影:奥观建筑视觉

02 造型雕琢——江南韵味的现代表达

 

设计以“体现在地性”为理念,从江南传统文脉中汲取灵感。受吴冠中先生表达江南意境的画作启发,将绘画语言转译为建筑语言,采用简洁灵动的手法表达地域特征,塑造了一座兼具传统风骨与现代气息的典雅江南书院。

 

未来主题庭院  摄影:奥观建筑视觉

具体的设计并未简单复刻单一的江南民居传统符号,而是提炼了江南民居建筑的五大核心组件——坡顶、墙、廊、庭院与色彩,并以新材料、新手法进行重塑。学校错落起伏的屋面、舒缓优美的屋脊线条、半透的游廊光影,共同定义了湘湖未来学校的“粉墙黛瓦”。

 

南入口细部  摄影:奥观建筑视觉
“鱼鳞”铝板墙细部  摄影:奥观建筑视觉

教学楼与宿舍楼立面萃取了传统建筑三段式精髓,以现代手法重构:一至三层以白色铝板为框,以仿木铝板柱为骨,镶嵌木色格栅,山墙面镶嵌鱼鳞状铝板,虚实相生,层次分明。四层立面采用通透玻璃窗系统,双屋脊四坡顶翩然覆盖,曲线对称均衡,呈现出轻盈飘逸的视觉效果。

 

东立面细部  摄影:奥观建筑视觉

南入口校门以“简笔江南” 为设计灵感,三条曲线婉转交汇,凝练层叠掩映的江南民居坡顶神韵,成为校园入口的精神标识。

 

建筑东侧毗邻住宅区,东立面以铝板景墙为“屏”,取山峦起伏之势,呈屏风典雅之姿。片片白色铝板似透非透,层叠掩映间光影流转,既保障私密又引景入室,构筑成一幅流动的江南画卷。

 

西侧立面标志性的“浮瓦”设计尤为引人注目,鱼鳞状的铝合金构件如同一层新的肌肤,从屋顶向立面延伸覆盖。“浮瓦”构件分为多种折角,在阳光下呈现出变化的光影。瓦片为“帘”,局部轻轻撩起,室内外景观得以相互渗透,营造出“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诗意与朦胧美。

 

东立面  摄影:奥观建筑视觉
西立面  摄影:奥观建筑视觉

 

四、功能重构:为“快乐成长"定制空间

 

如果说文化意蕴是学校的“魂”,那么前瞻性的功能体系则是其“骨”。基于“第三、第四代未来中小学校设计理论”,设计对传统校园功能进行了体系化的创新与重构,构建了一套为未来教育和学生快乐成长而生的空间矩阵,共有15项体系化的功能创新。以下列举部分功能要素进行说明。

 

图书馆  摄影:奥观建筑视觉
餐厅  摄影:奥观建筑视觉

01 个性化的教学空间——促进灵活学习、交流

 

传统的教室已无法满足个性化教学的需求。每个班级的普通教室内设置休息区,可以课间休憩交流,也为随课程模式改变座位布局提供条件,同时避免了南侧的眩光;普通教室配备了专属的小教室,采用“一大带一小”的模式,满足小班教学、个性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需求;结合公共空间设置大量师生融合区,使得交流分享随处可以发生。

 

师生融合区  摄影:奥观建筑视觉
小教室(可分可合)  摄影:奥观建筑视觉

02 多样化的室内外体育运动设施——实现全天候运动

 

针对杭州地区阴雨、炎热、雾霾天气多,较多的时间不适宜户外运动的现实问题,学校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全天候运动设施。地上有穿楼而过的跑道,架空层方便学生活动,其上架设综合体育馆;地下则构建了丰富的运动空间:恒温游泳馆、室内百米直跑道、篮球场、排球场、射箭场……总计15个运动场地,室内外运动设施极大丰富。地下配套了规模较大的更衣淋浴设施,让运动成为成长的一部分。

 

篮球馆  摄影:奥观建筑视觉
游泳馆  摄影:奥观建筑视觉

03 充裕的文化艺术设施——提高人文素养

 

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学校配置了丰富的文化艺术设施。拥有高标准的钻石剧场、黑箱剧场、大型艺术展厅、18间单间琴房和乐器排练室;学校还设置了全国首个智能化校园电视台演播室,可以实现三维实时虚拟渲染,为学生提供了培养艺术修养、展示自我的舞台。

 

音乐教室  摄影:奥观建筑视觉
图书共享区  摄影:奥观建筑视觉
图书馆  摄影:奥观建筑视觉
黑箱剧场  摄影:奥观建筑视觉
钻石剧院  摄影:陈琢

04 大量的科创设施——激发创造潜能

 

在常规的学校中,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培养并未被真正重视,本项目设有大量的学生个性化创新空间,如STEM科创中心、航空航天实验室、无人机实验室、航模实验室、陶艺实验室、机械实验室、建筑实验室、城市交通实验室、3D打印实验室等拓展实验室,甚至国内中小学首个C919模拟驾驶舱的引入,则将前沿科技融入教学实践,让他们养成从“学习科学”转向“用科学解决真实问题”的习惯,在创造中体验成长的快乐。

 

创意工作室  摄影:奥观建筑视觉
航空航天教室  摄影:陈琢
交通教室  摄影:陈琢
无人机实验室  摄影:陈琢

05 对教职工的关怀——保障高效教学

 

一所好的学校,不仅关爱学生,也关怀教师。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教师的需求,设置了大量的教研空间、教师沙龙、教师休闲书吧。教学楼每层均设置教师独立卫生间、供教师短暂休憩的“冥想舱”。办公空间较大,可以解决老师午休,使教师在紧张的工作间隙“充电续航”,舒缓教师工作压力,为高质量工作、高效教学提供保障。

 

图书馆  摄影:陈琢
教师休闲减压区  摄影:奥观建筑视觉
教工沙龙  摄影:奥观建筑视觉

 

五、空间韧性:学校的“成长性”

 

湘湖未来学校的意义不仅在于建筑实体,我们认为“未来只是部分已来”,应为未来的发展预留了充满哲思的灵活性。

 

建筑设计并未试图定义一切。相反,建筑师在设计中注重“留白”的重要性,为学校未来发展留有空间,可以结合需求增加新领域的教学场所;建筑师也在设计中考虑了兼容性、灵活性。实验室、专业教室与普通教室同跨度、同柱网,可以根据学科趋势的变更进行功能灵活转换;这种设计的谦逊与远见,为学校未来5年、10年的教育变革和使用者的二次创造,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让建筑拥有了超越当下的生命力。

 

建筑教室  摄影:陈琢
图书馆  摄影:陈琢

 

结语:构筑一个快乐成长的乐园

 

湘湖未来学校是⼀次对未来教育建筑的重要探索。它通过体系化的功能重构、在地化的文化转译和面向未来的弹性设计,系统性地回应了时代对教育建筑的呼唤。

 

钻石剧院  摄影:奥观建筑视觉

湘湖未来学校荣获2023WA中国建筑奖优胜奖(最高奖)时,评委评价:“湘湖未来学校的设计面向教育的多元化变革,进行了体系化的功能和空间创新,为学生提供了多类型的文史艺术教育空间,特别是体现多元文化的系列庭院设计,充分体现了文化意蕴与当代技术的有机结合。设计融合多学科的创意需求,为教育的多元化变革在建筑功能上提供体系化的支持。在建筑外形上汲取江南建筑特点,结合学校功能和建筑布局设置庭院,也体现了江南书院的气质。”这一评价,精准的点出了设计的意义。

 

我们希望,在当今社会较多的学生存在心理亚健康状态的背景下,学校建筑不应是冰冷的容器,而是激发潜能、承载欢笑、见证成长的乐园。借此项目,设计团队期望能将“儿童本位、未来至上”的设计理念,更好地体现在中国未来中小学的设计探索之中,为更多孩子的成长构筑美好的校园。

 

土主题庭院  摄影:奥观建筑视觉

 

设计图纸 ▽

 

总平面图  ©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一层平面图  ©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二层平面图  ©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西立面  ©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1-1剖面图  ©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2-2剖面图  ©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项目完整信息

项目名称:湘湖未来学校

项目类型:教育建筑

项目地点:浙江杭州

设计单位: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主创建筑师:姜传鉷、汪洁

设计团队完整名单:

项目设总:姜传鉷、汪洁

建筑设计负责:

汪洁团队:汪洁、林鹏、张炎喜、张宗兰、钟渊庭

结构设计负责:

方小军团队:方小军、钟峥、莫盛浩、王开、武虎、端木雪峰

机电设计负责:夏重重(暖通)、周涛(强电)、陶丽娟(给排水)、吕高宁(弱电)团队:夏重重、周涛、陶丽娟、吕高宁、吴纯金、何君、涂有霞、郭健捷、沈嘉辰

景观团队:李立、曾容

精装团队:应婷婷

经营经理:潘昌强、孙科文

 

业主:浙江湘旅绿色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建成状态:建成

设计时间:2019年9月

建设时间:2022年8月

用地面积:27644.5平方米

建筑面积:66786.7平方米

办学规模:36班九年一贯制(小学24班,初中12班)

 

摄影师:奥观建筑视觉、陈琢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学校
建筑
教育建筑
杭州
项目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