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8月9日下午两点半,接力反响热烈的首期建筑讲座,聚焦人文艺术话题的公益活动系列“尚上讲堂”又迎来第二期——“西方音乐巡礼:从文艺复兴到21世纪”。本场讲座特别邀请了独立乐评人苏立华担任主讲人。苏立华是国家大剧院音乐欣赏讲座特邀主讲,也为国内外多家报刊杂志撰写音乐评论。在他深入浅出而又生动活泼的讲演中,全场观众在近3小时的讲座中始终全神贯注,笑声与掌声不断。
讲座伊始,苏立华便为大家解释举办以“西方音乐”为主题的讲座的原因。他说,“我想用一种生活的语言把平常在音乐学院讲课的内容在这里表达出来。我不会和大家讲学术上的东西,但今天所讲内容全是有关学术的。”随后的讲座也印证了这一点。
▎从文化出发,梳理西方音乐脉络
在讲座的第一部分中,苏立华梳理了西方音乐文化的发展脉络,在追溯历史的脚步中找到西方音乐的规律,从而引领大家逐渐懂得如何欣赏西方音乐。苏立华谈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是西方音乐的摇篮,从西方音乐诞生起到今天,宗教音乐和世俗音乐两个部分就一直并行着。而且,西方音乐是围绕着人与上帝、自然的关系为主题展开的。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音乐等艺术创作,都是通过回顾历史文化精髓来开拓未来的文化。之后进入讲究声音建筑结构的巴洛克时期,音乐开始有了节奏和旋律,唱歌的声音必须稳定,形成一种空的效果。在这个时期有完整严格的音乐体系,音乐作为一种艺术不仅是表达上帝的意志与人的情感,更是把声音作为一种艺术。到了巴洛克后期,音乐的表现形式随着乐器的不断改良、增多而日渐精细。
▲苏立华
早期的古典主义,音乐比较简单,而真正进入古典主义时期,音乐从巴赫的复杂开始进入主调音乐,即有一个旋律声部,其他声部来衬托它。古典主义对形式、和声都有严格的要求,非常教条。奏鸣曲一开始快,中间慢,到最后再很欢快的结束。进入浪漫主义时期,出现“集古典之大成,开浪漫之先河”的作曲家贝多芬。他让音乐不再受到形式和技术的约束,自由的抒发情感。他的音乐不仅是对情感的表达,更是带有对人生经历的思考。舒伯特、舒曼等著名作曲家也都建立了带有自己浪漫主义风格的音乐。浪漫主义后期出现的印象派,受到当时绘画的影响,出现了像李斯特这样注重感觉的音乐。20世纪的音乐打破所有的旋律,既不表达上帝的意志,也不抒发群体的感情,音乐变成作曲家表达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对情感的个人体验。在逐渐走出群体情感表达后,听者更多地通过对旋律的感知而获得只属于自身的情感体验。
▎现场聆听,立体感受西方音乐
在讲座的下半场,苏立华就第一部分讲到的不同西方音乐时期划分而现场播放了不同的音乐片段,从远古时期、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到现当代各家流派,跟随着不同的律动和音乐,使观众对各个时期的西方音乐也有了更立体和深入的认识。无论是远古乐器阿夫洛斯管、巴赫的复调音乐还是斯特拉文斯基的异域节奏,苏立华精心挑选了一批高质量录音,令现场观众一饱耳福。
▲讲座中播放用世界上最古老乐器奥洛斯吹奏的音乐
“不了解的东西不一定不好,你可以试着去认识它。一旦你打开了音乐细胞,便会函授到音乐的魅力。欣赏音乐的最终目的是对声音有讲究,让耳朵变成一个‘美食家’。当审美不仅仅是感官上的生理反应,那你就是生活的艺术家。”苏立华的完场致辞,赢得了深圳观众的热情掌声。
编辑:王箫
摄影:孟陆唯
视频:孟陆唯 黄芷莹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有方所有,如需转载本文,请通过有方空间微信订阅号(youfang502)与有方媒体中心取得联系,并主动告知媒体名称以及真实用户数,以获得授权。
转载要求:请务必尊重本文版权与作者权益。请于文章开头和结尾加入转载按钮(具体操作方法:申请原创-是否公众平台首发-否-填写原文链接、转载平台名称、作者),同时在开头显著位置注明:“本文来自有方空间(微信号:youfang502),作者(包含文字、摄影和编辑等):XXX。”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苏立华:《西方音乐巡礼:从文艺复兴到21世纪》|尚上讲堂第一期02介绍
下一篇:给母亲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