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单位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 湖北宜昌
方案状态 概念设计方案
建筑面积 21000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设计单位提供。
峡尽峰开城景入,山平水阔楚天浮。
江清日暖春风煦,万里轻波送行舟。
项目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东站片区,所在地块处于求索广场东北侧南侧临近已经建成的规划展览馆,北侧临近公共室外停车场,区位十分重要。
项目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不仅是一处纯粹的城市文化建筑,还是一座装载宜昌历史和文化的场所。因此,寄望于“让城市承载建筑,使建筑包含城市”,项目的设计体现出“共享、气韵、实用、绿色”几大理念。
▲ 方案多媒体演示 ©CSADI
共享
当今文化建筑领域,无不将“开放共享”奉为信条。开放共享不仅是一种空间态度,更是城市精神的体现。
档案馆位于求索广场核心区域,建筑轴向遵循广场关系。其以最简约的方形退让出最多的城市地面空间,建筑犹如一颗CPU核心镶嵌于用地之中。无明显主次方向属性的设计,兼顾三个方向的城市人群,使得建筑各个方向体现均等的大气之美。
建筑底层中部位置,设有两层通高服务大厅,通过四个角部的基座,形成恢弘大气的开放空间。结构设置跨层桁架系统,实现了大厅完全开敞无柱,为多元化的公共活动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气韵
宜昌历史悠久,环境优美,底蕴深厚。设计团队以宜昌代表性的“山、水、城、峡”为起点,希望彰显宜昌市档案馆的独特气韵。
塑山见形:建筑采用连续的起伏的曲面屋顶,勾勒出灵动丰富的天际线。陶板与玻璃虚实相生,其所产生的流动界面,令人联想到三峡两岸绵延的山峦。
引水为画:立面陶板幕墙通过参数化设计而带来凹凸变化,光影之下,犹如一片倒映山体的潺潺碧波。在交织舞动之间,建筑幻化成一幅延绵的山水画卷。
筑院营城:结合宜昌古代城市的格局,将顶部研究办公展示空间切分成“外城内院”的模式,连续的围合界面与聚落式的方盒共同组成了“街、巷、院、厅、室”多元空间,犹如一座“研究之城”。
凿峡借光:建筑内部设置带状通高中庭,将柔和的阳光由天窗洒向地面。两侧采用斑驳肌理的墙面,各层廊道穿插交错,再现“重岩叠嶂,峥嵘崔嵬”。
实用
宜昌市档案馆秉持合理高效的实用性原则,集约的建筑形态中采用了叠合的组织模式,与城市关系密切的对外服务区布置在建筑底层,便于外界建立便捷的联系;库房位于建筑中部;顶部为办公及业务用房,分区清晰互不干扰,利于库房保温防渗。
建筑二至四层围绕“峡谷空间”两侧,布置不同权属的库房,确保使用独立。五层设置办公用房、技术服务用房、部分活动展厅及预留空间,通过庭院实现了各部分的相对独立。小尺度室内空间和屋面庭院营造出亲切安静的氛围,内外交融的研究中心模式为内部人员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极大提升建筑的体验性和趣味性。
绿色
“绿色节能、智慧馆藏”是本馆设计的立足方向。建筑采用较小的体型系数、双层外墙保温维护系统、合适的空调系统,将建筑使用能耗控制在最低程度。库房采用双环式设计,外侧设置普通库房、内侧设置温度控制要求高的珍藏库房。库内主要采用智能密集架,提高存储效率。
广场地面景观展现了数字化的母题,以建筑底座为中心,景观以像素化的形式蔓延开来,象征一种数字信息流的引入,突出了对外入口关系,既与求索广场原本的景观相互呼应,也和建筑立面语言相辅相成。
同时设计引入屋面绿化系统、雨水收集系统、透水地面等绿色建筑技术,在满足形象和功能要求的同时,做到节能环保,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结
绝壁耸万仞,长波射千里。
宜昌市档案馆建筑设计方案,将功能需求与内涵特色并重,以灵动飘逸的姿态,庄重典雅的气韵、以匠心独运的设计,诠释了宜昌的城市精神及历史文化,希望为宜昌奉献一张城市新名片。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宜昌市档案馆新馆
项目类型:建筑
项目地点:湖北宜昌
方案状态:概念设计方案
设计时间:2022年
用地面积:10043.52平方米
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
设计单位: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zhuchunmei2783@csadi.cn
主创建筑师:雷伟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细腻的粗犷:UC San Diego应用物理与数学系大楼 / Robert Mosher
下一篇:经典再读222 | 鹿特丹当代美术馆:非常O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