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龙山四村研究 |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21(附)

龙山四村研究 |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21(附)
有方 | 2016.08.20 17:34

本文为中国空间研究计划《新兴藏佛坑区域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1.广府梳式与四村落布局

四村总平面图

在陆元鼎与魏彦钧1990年所著《广东民居》一书中,广东地区农村的布局形式被总结为大致有梳式、密集式、围垅式、自由散点式或排列式四种布局系统。其中,梳式布局较为普遍,是广东平原地区农村中最典型的村落布局形式。村中的住宅占90%以上,平面单元大多是三合院,外观和平面都一样,整齐划一,像梳子一样南北向排列成行,前后建筑之间空隙很小。两列建筑之间有一小巷,宽1.2至2.0米,也是村内的主要交通道。每列建筑横向并排为两家,大门侧面开,大门外就是巷道。纵向建筑安排,少则四、五家,多则七、八家。前沿建筑排列整齐,后沿则不规则,因前后距离太长,一般在中间设一横巷,以联系东西交通。

《广府地区民居三间两廊形制研究》(未刊稿)一文中,作者李海波根据实际情况,把梳式布局系统的定义做了扩展,即实例中存在另一种巷道组织形式:房屋的前后间距加大,入口从两侧改为正面中间,四方形的住宅四面都临巷,呈棋盘状。

不论称其为梳式或棋盘,这种村落布局的最大特点是,通风良好,用地紧凑,适合于南方的地理气候条件。

建筑群前多有一小广场,称为禾坪或埕,作晒谷用。坪前为池塘,半圆形,或不规则长圆形,用于蓄水、养鱼、排水、灌溉、取肥、防洪、防火,面积一般为20至30亩。在山区,村落近小河、小溪,则不再辟池塘。村后村侧结合生产植树、栽竹、种篱,既可防台风,又可挡寒风,还有美化环境的效果。这种布局无街道,也无边界,村前禾坪也兼作交通道路。

梳式布局系统的村落,建筑物顺坡而建,前低后高,地高气爽,利于排水。它座北向南,朝向好,有阳光,通风也好。这种村落前面有广阔的田野和大面积的池塘,东、西和背面则围以树林,村落的主要巷道与夏季主导风向平行。在正常情况下,越过田野和池塘的凉风就能通过天井或敞开的大门吹入室内。

当夏日骄阳当头无风情况下,民居将充分利用巷道和天井内空气的对流作用。由于村内巷道窄,建筑物较高,巷道常处于建筑物遮影下,巷内温度较低,当村内屋面和天井由于受太阳灼晒后造成气流上升时,田野和山林的气流就通过巷道变为冷巷风,源源不断补充入村,形成微小气候的调整,使民居仍然得到一个舒适的环境。

因此,梳式系统布局的村落虽然密度高、间距小,每家又有围墙,独立成户,封闭性很强,但因户内天井小院起着空间组织作用,故具有外封闭、内开敞的明显特色。同时,这种布局通风良好,用地紧凑,很适应南方的地理气候条件,成为我国南方的一种独特的村落布局系统。

藏佛坑以西、以南的上流、龙山塘、寺田、高洞4个自然村共453户2196人(2015年数据),有耕地1270亩,林地6000多亩,分布在山、水、田之间,基本上都有上述梳式系统布局的特点。

 

上流村航拍
上流村村庄肌理图

上流村的规模最大,民居在大片平地中为弧形道路挟裹,呈团状分布,可分为三、四个不同巷道方向的梳式布局组团。从房屋建造年代来看,中心区的十数幢青砖住宅为建设最早的村落核心区,其他房屋围绕而建。

 

龙山塘村航拍
龙山塘村村庄肌理

与上流村毗邻的龙山塘村民居以现有道路为界,北侧为老宅,南侧为新区。老民居群为典型的梳式布局。住宅单元都朝向西北,与朝向一致的巷道较长,与朝向垂直的巷道较短,整体近乎矩形,地面高度从村前往村后缓缓上升。村前有一不规则长圆形的水塘,与老宅群整体宽度一致。新住宅区虽然是近年来新规划而成的,建筑结构、形式、高度等变化极大,已经完全脱离了村中传统民居的语系,但布局模式与老民居群几乎一样。房屋朝向一致,也是棋盘格系统。

 

寺田村航拍
寺田村村庄肌理

上流村北边的寺田村,背靠东侧的庵山,分为南北两部分。建造较早的北区有二十余幢住宅,由于处于山窝中,各家宅基地蜂拥交错且历经改建、重修,仅中间的几幢老房子能略见梳式布局的意向。较晚建设的南区房屋数量更多,棋盘状布局更为明显。

 

高洞村航拍
高洞村村庄肌理

去东南1公里的高洞村处于海拔较高的山地上,沿山路就山势建了数十幢住宅,被道路分为三个组群。房屋朝向都是朝西偏北。也许是由于地处山区,因布局受地形和水源的限制,以梳式布局原则结合地形为主,住宅群边界并不取齐,巷道长度也参差不一。因地制宜,布局较为自由。

各村的村落布局是否经过刻意规划已无从考证,但各村中都有两到三家大姓,宗族内部的规定和要求显然起到了控制作用。

 

 

2.三间两廊屋与四村落传统民居

在聚族而居的地方,执行这种严整、秩序井然的梳式村落布局,出现重复的、程式化的民居单元也就成了必然结果。在明清及近代的广府地区,一种广泛的、典型的住宅形制称作“三间两廊”。

 

三间两廊屋典型平面示意图

《广东民居》中总结道,三间两廊屋即三开间主座建筑,前带两廊和天井组成的三合院住宅,是广府地区最主要的民居平面形式。平面内,厅堂居中,房在两侧。厅堂前为天井,天井两旁称为廊的分别用作厨房和杂物房。

从藏佛坑附近四村现存的传统民居来看,基本上都属于“三间两廊”的平面形式。

四个村落的三间两廊屋的大门基本上布置在正面。大门一般凹入30~50厘米,作凹斗状。

 

寺田村某民居正厅

一般正中的厅开间和面积最大。厅与天井之间一般由墙间隔,正中开门,即厅门,也有的不设墙,为全开敞式,这种方式通风采光好。厅后墙面不开窗,两廊的屋坡也要斜向内天井。据说是出于迷信原因,怕“漏财”,财“水”要“内流”。

卧房在厅的两旁,房门一般由厅出入。卧房后半部上面,都置阁楼,作储存稻谷和堆放农具、杂物用。卧房后部也不开窗,只在东、西侧面开一小高窗,用来采光和通风。

原来四村的厕所都在室外,比如龙山塘村就在东头和西头各设了一个公用的厕所。南方天热,居民要洗澡,则在厨房一角分隔一小间作冲凉房。

由于历年来的建造活动层叠交错,各村的三间两廊屋的形制和构造并不一致。从建筑材料上看,从旧到新分别有青砖、泥砖、红砖等。普遍的农村空心化问题在本地也存在,四个村都有或多或少的传统民居闲置、荒废、破败。而且由于宗族聚居的传统仍然存在,习惯在老宅居住的老一辈村民会做维护、修缮,但力量有限;新一代村民则倾向于将老宅留作柴房甚至牛圈,另择基址,再建新居,渐渐形成新的住区。

 

寺田村新老民居

 


 

版权声明:本版权归有方所有,转载请通过邮件或电话与有方媒体中心取得授权。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2015
中国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史建
广东
深度
龙山四村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