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校园跑酷+线上看展:足不出户逛同济建筑城规学院!

校园跑酷+线上看展:足不出户逛同济建筑城规学院!
编辑:崔婧 | 2021.07.10 13:03

 

又是一年毕业季。在大家忙着毕设、答辩之际,一个关于同济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小游戏”悄然诞生:小红人在玩家指尖奔跑跳跃,带领屏幕外的人畅游学院;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之下诞生的学生作品设展其间,在转角处带来惊喜。

 

这就是三维“同济建筑城规学院”智能化模拟展示系统:用数字技术消融物理世界的距离,将全国乃至全球最知名的建筑学院之一在线上重构,试图还原学院现有状态。大家足不出户,即可游览学院、欣赏设计作品。

 

参与本系统制作的代表学生(从左至右,自然换行):刘子瑜、杨雁容、张晚欣、王祥、洪正彦、侯苗苗、张惠民、刘至善

 

一、操作攻略

本系统分为手机端和网页端两种。内容相同,页面设计与操作方式略有不同。

 

 

手机端攻略

 

1. 手机端链接:

http://103.73.119.71:8888/mobile/index.html

可复制到手机浏览器查看,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

*手机端需加载时间较长,请耐心等待,建议连接WIFI打开。

 

手机端有苹果与安卓系统应用可供下载。苹果应用商店应用名:TJCAUPDisplay。华为应用商店应用名:TJCAUP_2021。

 

安卓APK安装包可通过百度网盘链接下载:

https://pan.baidu.com/s/1N5ayH4D0Q_EygLKg_GQJbw(提取码:caup)

 

详细获取渠道见文末“系统获取方式”。

 

 

2. 手机端页面与操作方式:

屏幕下方的圆圈控制人物运动、旋转,中间的小圆圈控制人物跳跃(可以试试跳到平时难以到达的地方)。在菜单界面中点击不同数字,可直接传送到相应的地点。

 

 

整个学院在不同角落分布了一些设计作品,走近展板可以放大观看图纸。

 

场景中还散布了许多NPC,有的是作品的作者,他们会和大家交流学院信息、作品简介,或者跟大家聊天唠嗑。跟三个NPC交流后会触发神秘特效。 

 

 

 

网页端攻略

 

1. 网页端链接:

http://103.73.119.71:8888/web/index.html 

请直接复制链接到电脑浏览器打开,相比手机版更为流畅,体验更佳。

 

2. 网页端页面与操作方式

键盘WASD控制人物运动,按住鼠标左键旋转人物,空格控制人物跳跃。

 

 

二、学院漫游

 

可能你还没有去过同济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本系统中,你可以自由地穿梭于学院的每个角落,了解每栋建筑的特色,熟悉展览和讲座的地点;

 

或许,你正在这里学习知识技能,平日埋头画图,熟悉的环境中也有许多未曾注意的风景,许多角落还未踏足;

 

也许你已离开学院多年,只剩下零星的记忆。置身场景,看看学院有了哪些新的变化,也许会想起那些拼搏奋斗的夜晚,青春的梦想已经实现了吗?

 

 

文远楼

 

 

文远楼于1953年建成,由黄毓麟、哈雄文设计。静静地横卧在同济大学东北部葱茏草木间的文远楼,可以说是同济最具历史意义与深远影响的建筑之一。虽然它外表朴实无华,却是中国现代建筑中的一座丰碑。文远楼属包豪斯风格,平面布局自由流畅,功能分布以及流线安排合理,立面设计简洁有力,可以说是“中国第一栋现代主义建筑”。

 

 

明成楼

 

 

明成楼建于1985年,主要由戴复东院士设计。外墙装饰采用由废铁屑和陶土烧制而成的深红色面砖,所以该建筑也被称为红楼。图书馆上方的钟庭是整个学院的核心,这里经常开展学术讲座、交流活动,用于作品展览。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楼

 

 

C楼的主设计者是学院原教师张斌。C楼的核心是居中贯穿东西的连廊系统,其中包含了一部贯穿二至七层所有工作楼面的直跑楼梯。地下一层的展览空间做了地下空间地面化处理。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D楼

 

 

D楼原为同济大学能源楼,由学院教师张建龙与谢振宇进行建筑改造设计,学院教师戚广平进行内部空间设计。D楼的改造是老建筑再利用、再思考以及再建造的一次实践。设计尊重原有建筑,以环境策略重新组织建筑的内外空间。

 

 

三、作品欣赏

本系统目前共展出8组学生作品,分布在学院的不同展示空间中。有的设计在展板上展示,有的则结合校园环境1:1建模。快去把它们找出来吧~

 

01

超级校园

2019年同济大学建筑学本科毕业设计

 

设计成员:华心宁、杨学舟、薛钰瑾、黄景溢、金青琳、蒋征玲、胡立群、张梓烁、罗西若、刘子瑜、佟帅、马晓然、蒋妤婷

指导老师:董屹、王桢栋

助教:白一江、夏亦然

 

这将是一个可以满足各种幻想、高密度、高丰富度的超级校园。在设计方法上,以社团为线索创造新世界。通过社团将兴趣相仿的学生聚集在一起,以最原始的部落来组织学生自治,通过社团空间作为媒介与社区接驳,连接城市。

 

“超级校园”的“超级”不仅体现在建筑本身高容积率、功能复合、模式创新的特点上,也体现在以教师引导、学生主导、协作推进设计的课程组织方式上。对外,设计者将底部空间还给城市,通过与城市分时共享来缓解高密度背景下空间资源紧缺问题;对内,设计者通过一套全新的平行世界系统模式来满足校园管理、学生自治、对外互动等多重需求。最终方案充满疯狂构想又不失可能性,兼具浪漫与现实的双重属性。

 

02

EYES ON YOU

虚拟的具象表达:大数据式巴别塔

2020年UCLA建筑学研究生课程作业

 

设计成员:杨雁容、张雨思

指导老师:Nathan Su

 

在这个大数据领导的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是创造者和参与者。人在享受获取身外信息的便利性的同时,自身信息也无意识地填充着这个无形的系统。现在的我们究竟还有没有绝对的隐私?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该项目将互联网世界具象化成一座图书馆,每个人的信息像档案一样以空间的形式陈列。每个人都是监视者,每个人也被窥视着。我们以为自己绝对安全,其实早已暴露无遗。

 

 

03

艺术扎仓-西藏美术馆建筑设计研究

2019年同济大学建筑学本科毕业设计

 

设计成员:张晚欣

指导老师:李立

 

西藏美术馆建筑设计研究项目是在原拉萨水泥厂厂址进行西藏美术馆的改扩建。设计以“扎仓”为概念,引入“扎仓”中合院的空间形态,在最大程度保留老建筑的基础上,形成一个以院落为组织方式的新艺术园区。园区中分为四个功能区,功能区之间植入了步行系统、街巷系统和公共空间节点,从而使园区成为一个真正有城市活力的艺术聚落。

 

美术馆主展区结合原主厂房、筒仓和搅拌池,以及新建建筑,为观众创造了新老空间交错和内外空间互动的观展体验。此外,设计中还提取了西藏传统建筑中的空间形式,用空间的感受和氛围回应了西藏的地域性问题,从而形成一个在地性的美术馆设计。

 

 

04

同济大学综合楼区域更新

2021年同济大学建筑学研究生毕业设计

 

设计成员:张惠民

指导老师:谢振宇

 

同济大学综合楼区域位于四平校园转角,是区位优越的校园边界空间。既有的综合楼塔楼主要功能是教学和科研办公,校史馆则展示了同济大学的历史文化。但封闭式校园模式使得该区域与城市之间被围墙割裂,削弱了校园与城市间界面的活力。


更新设计提升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了复合化、社会化的校园设施。新增的文化展馆和会议中心两大功能使得该项目成为同济大学对外展示、对外交流的中心,在适应同济大学自身发展需要、满足封闭式校园安全管理的同时,促进了校园与城市的互动与融合。

 

 

05

裂变-未来博物馆

2014年同济大学建筑学本科课程作业

 

设计成员:王祥

指导老师:袁烽

 

未来博物馆设计理念来源于中国古代建筑的冰裂纹窗花。冰裂纹是中国古代窗花艺术的代表,起源于人们对冰块破碎后产生的自然裂痕的模仿,并改进为美丽的碎裂图案。

 

冰裂纹图案不仅仅应用于博物馆建筑的表皮上进行采光与通风,它所具有的碎裂感也蔓延到了建筑的内部。四处裂痕是博物馆的出入口,同时也是建筑内部采光的通道,光线赋予展示的文物活力和生气。由碎裂产生的内部公共空间变化丰富,活泼有趣,给参观者带来层出不穷的惊奇体验。博物馆将塑造出城市的崭新形象——展示过去,代表现在并憧憬未来。

 

 

06

ROBOTICS CARPENTRY

2018年同济大学建筑学本科课程作业

 

设计成员:朱承哲、金青琳、李延煜、苏俊邦、金沛沛、胡海宁、王达仁、徐纯、黄桢翔

指导老师:袁烽、柴华、Dario Marino

 

 

本方案在数字化设计和建造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建筑形制与木构榫卯节点做法进行了研究与演绎。方案中塔的形态以《营造法式》中的屋顶举折形制为造型来源,充分利用中庭的通高空间,向上逐渐收缩结构构件的尺度,在减轻自重的同时,通过对比来凸显结构的力量感与纵向的延伸感。

 

在对《营造法式》中记载的多种榫卯结构进行参数化记录和实体模型测试后,最终选择以形态自由且结构可靠的双杆交叉相交的通心榫口为基础,对基本结构单元进行深化设计。在获得了每个杆件的空间位置关系和材料截面等数据后,再通过算法将其转化为机械臂的加工路径,对共计840根构件、2600余个节点进行了模拟和加工。在为期数月的展览后,木塔得以在不破坏零件的前提下进行拆解、运输、储存和重新搭建。

 

 

07

机器人金属空间打印桥

2018年同济大学建筑学本科课程作业

 

设计成员:洪正彦、姚奕婕、刘至善

指导老师:袁烽 

助教:张立名、陈哲文、王祥、周轶凡

技术支持: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数字设计研究中心、上海一造建筑智能工程有限公司

 

相较于过去以塑料为主要材料的三维打印,本设计基于传统三维打印原理,结合机器人的多维运动和金属三维打印技术,使用更坚固、耐久的金属材料,并且结合结构生形设计方法与特殊的建造工艺技术,在两周时间内完成了一件大尺度金属三维打印桥。

 

在设计概念阶段,尝试将传统拱桥的⼒学形式和空间⽹架结构体系结合起来,设计⼀座具有良好⼒学性能、跨度⼤、重量轻的桥。整个设计过程经历了计算机结构找形、结构形式优化、杆件提取和生成、BESO双向渐进结构优化法优化杆件体系、结构材料性能核算、机器人空间金属打印等步骤。最终呈现了一座自重660千克,可载重1000千克(约13人),跨度11.6米的金属打印桥。

 

 

08

动漫博物馆

2016年同济大学建筑学本科课程作业

 

设计成员:侯苗苗

指导老师:袁烽 

 

动漫博物馆基地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华亭宾馆北侧的一块空地,原为废弃停车场。基地周围有万人体育馆等著名地标以及正在兴起的文化商业产业园区,处于激活城市公共空间的关键位置。本设计从城市声源出发,从动漫和城市中提取声音生成空间原型,探讨激活基地的一种方式。


对街区而言,声音是行为活动的一种指引。将声音作为一种公共空间的激活因子,让整个街区通过构造的特性形成声音的峡谷。街区成为集展览、商业、休闲、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新型基础设施,其中面向未来的动漫博物馆具有自由的有机形态,关注空间“内”与“外”的联系,探索功能“复合”与“效率”的可能。漫步于自由曲面包围的空间中,在视觉和听觉上都是一种奇妙的体验。

 

 

四、小结:技术与建筑的关系

本系统中,体验者以人的尺度与设计发生关联,并且通过交互等方式与设计师和设计本身进行对话。这既可以帮助设计者更加深入直观地了解设计,进行优化迭代;同时,也可以帮助设计者与大众、客户、设计同行等更好地交流探讨设计想法。

 

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将频繁地接触越来越虚拟的、移动端的环境;建筑逐渐被视为技术生态系统,而不仅是材料的构造组合;建筑体验正在转向非静态和非物理形式。同时,技术也不断地协助设计进步。我们相信,在未来,建筑学与科技会擦出更为绚烂的火花。

 

 


 

三维“同济建筑城规学院”智能化模拟展示系统

 

展览作品

01:超级校园

以社团为组织线索的超高容积率教育综合体设计

02:EYES ON YOU

03:艺术扎仓-西藏美术馆建筑设计研究

04:同济大学综合楼区域更新

05:裂变-未来博物馆

06:ROBOTICS CARPENTRY

07:机器人金属空间打印桥

08:动漫博物馆

 

设计作品参与

刘子瑜、杨雁容、张晚欣、张惠民、王祥、侯苗苗、朱承哲、洪正彦、姚奕婕、刘至善、刘典傲、李一丹、王志文、高思捷

 

软件制作

刘至善、杨雁容

 

创意顾问

惠无央、方勤

 

软件顾问

赵海丰

 

特别推广

上海加禾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特别感谢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研工办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生会

 

策展人

惠无央、杜鹏

 

 

撰文

 

刘至善

 

同济大学2019届建筑学本科毕业生

UCLA 2020届建筑学专业研究毕业生

2017深港建筑双年展知乎项目组长

2018 Digital Future机器人金属空间打印桥组长

同济大学虚拟现实协会会长

致力于研究数字化设计、VR、AR、

建筑实时渲染和机器学习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系统获取方式

 

华为应用商店TJCAUP_2021应用链接

(可长按识别二维码)

https://appgallery.huawei.com/#/app/C104460721

 

苹果应用商店TJCAUPDisplay应用链接

(可长按识别二维码)

https://apps.apple.com/us/app/tjcaupdisplay/id1573124210

 

安卓系统APK安装包

(可长按识别小程序码)

https://pan.baidu.com/s/1N5ayH4D0Q_EygLKg_GQJbw

(提取码:caup)

 

手机端备用链接

https://studio.zhishan-liu.com/Unity_Publish/CAUP-MOBILE/index.html

 

网页端备用链接

http://studio.zhishan-liu.com/Unity_Publish/CAUP-WEB/index.html

 

其他说明

本次活动为同济校友和毕业生自发组织的

公益展览活动

不涉及任何商业目的和行为

 

 

撰文 / 刘至善

编辑 / 崔婧

视觉 / 李茜雅

校对 / 崔婧

 


 

本文为开发者推广文章,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关键词:
刘至善
同济大学
惠无央
资讯
0
参与评论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