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招募|意大利:类型学之旅(2025年7月23日—29日)
旅行招募|意大利:类型学之旅(2025年7月23日—29日)
2025.04.16 10:00
本线路由学术导师葛明策划,版权归有方空间国际旅行(深圳)有限公司所有。严禁门户网站、自媒体平台等未经授权复制、抄袭或抓取,侵权必究。
圣卡塔多公墓,阿尔多·罗西 摄影:杨天周
为何要讨论类型学?
当代讨论类型学的思想与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关于设计的学科意义。首先,类型学追问了建筑学的本质,意义问题;与柯布、密斯的核心思想一起,构成了现代建筑学的文化源泉。其次,以类型学为基础讨论形式,始终是当代最重要的设计命题之一。如何有效连接物体、室内、建筑、城市形式的内在逻辑,是类型学的又一重要意义。
圣卡塔多公墓设计总平面,阿尔多·罗西为何要去意大利看类型学?
人们常称带有历史原型的提取工作为类型学,实则忽略了类型学的本质含义。而意大利设计,自古罗马,至理性主义与新理性主义时期;通过形形色色的作品,向我们充分诠释了类型学的当代意义。
首先,意大利类型学不断推动着城市建筑学的发展。当代,城市建筑体的概念已不再是各种类型公共空间的简单集合,它意味着可以通过建筑的有效甚至微小的动作形成建筑和城市的微妙平衡,这是当代意大利设计试图揭示的重要一点。例如罗西的加拉拉特西公寓,以突显建筑的部件开始,让重复的元素从建筑中突显出来,从而构成了特殊的城市建筑体,进而让周边的空间具有城市的意义。
其次,意大利类型学面向历史,同时面向日常化议题。在当代,甚至死亡都已经不再具有经验、记忆、纪念化的标识,日常生活就是我们周围的生活。因此,当代的类型学必须面对日常生活和城市不断更新的挑战,而意大利类型学的重要特征就是不断赋予无形式的日常生活以空间特征和形式价值,这些充分体现在意大利的产品、室内、建筑、城市、景观设计之中。
其三,意大利类型学发展了对于空间、时间的认识,体现了类型学的设计哲学价值,建立了一系列新的名词和物体交织的方式。由于中国对于名物及虚构的研究均可以和类型学找到关系,因此研究意大利类型学对寻找中国自身的设计哲学也具有重大的价值。
慈悲之母教堂,Mangiarotti、Morassutti、Favini在人类漫长的设计史中,暗藏了众多脉络。而类型学作为其中一条神秘的脉络,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时间和记忆的线索;建立场所的线索,包括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热那亚、米兰迥异的城市空间的线索;建立现代建筑以来,尤其是意大利杰出的工艺、室内、建筑、城市、景观设计之间的关联。
以意大利为载体的类型学,展现了设计史的一个重要剖面。而本次意大利之旅,就将在对时间和记忆、场所与空间、历史与日常的探索和讨论中展开。
行程信息
时间 | 2025年7月23日—29日 |
集合 | 二选一:7月23日10:00罗马菲乌米奇诺机场到达厅(机场代码FCO)或10:45罗马斗兽场入口 |
解散 | 7月29日18:30,当日参观项目结束后米兰市区解散 |
名额 | 全国限定25人 |
价格 | 人民币38300元(12人成团) *如实际成团人数不足12人,按实际确认人数的价格调整或取消行程。 *价格含税;含全程酒店住宿,含佛罗伦萨—威尼斯单程高铁,含行程所列参观项目第一道门票及预约费、大巴、保险和行程所列部分餐饮等费用;不含国际段往返机票,不含签证费;如需单房,请补足单房差价。 |
学术领队 | 葛明 /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专题讲座

学术导师葛明近期将于线上带来一场以“意大利类型学”为主题的学术讲座,具体时间待定。敬请关注有方空间直播预告。
行程精华
行程概览有方2025暑期新线路:首次以“类型学”为主题进行建筑考察;
落地7天6晚,全程安排干货满满:25个考察项目,从古典到现代,以类型学为线索,跨越时代领略意大利建筑精华,在行程中学习设计方法;
特邀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葛明担任学术领队,全程深入讲解,机会非常难得;
梵蒂冈圣彼得广场及大教堂
首次到访意大利著名建筑师、普利兹克奖得主阿尔多·罗西的代表作:圣卡塔多公墓、加拉拉特西公寓;
已成功预约参观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举世闻名的杰作:《最后的晚餐》;
跟着葛明老师看“威双”:留足时间游览2025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花园中央展馆
全套有方品牌文化产品(T恤颜色随机发) 旅行手册
出行配备一本有方编著旅行手册:
《意大利:类型学之旅》

考察项目
圣卡塔多公墓
Cimitero di San Cataldo,阿尔多·罗西,1978年(部分建成)
圣卡塔多公墓是后现代主义对死亡诗学的解构宣言。混凝土立方体与锥形穹顶构成几何化的集体记忆容器,蓝色钢骨框架与橙墙的冷暧对撞,消解传统墓园的哀伤叙事。骨灰龛矩阵以重复性构建生命序列的永恒韵律,回廊切割的光影长卷凝固时间的褶皱。建筑以极简的理性主义语法,在抽象形体中注入集体无意识的仪式感。
加拉拉特西公寓
Gallaratese 2 Housing,阿尔多·罗西、卡洛·艾莫尼诺,1973年
加拉拉特西公寓是理性主义对集体居住的乌托邦解构,混凝土巨构以重复的柱廊构建出城市建筑体。底层的柱廊是重要的公共空间,以纪念性的方式与居住的日常形成反差。建筑以绝对轴线的仪式感重写居住伦理,让集体记忆与私密性在混凝土网格中达成辩证共生。
热那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Dipartimento Architettura e Design,伊格纳齐奥·加得拉,1975—1989年
项目地块非常复杂,集中了热那亚各个时期的历史遗迹。因此建筑师的第一步就是进行城市肌理的修补。建筑学院的主入口让人产生了进城的联想,建筑师想要表达综合体曾经是不同历史时期散落的建筑遗存,使得建筑如同小城市,城市如同大建筑。
圣洛伦佐主教座堂珍宝馆
Museo del Tesoro di San Lorenzo,弗兰克·阿尔比尼,1956年
这座建筑是阿尔托在战后最重要的作品,也是他在“红色时期”最引以为豪的作品。建筑平面呈方形,其中有一个方形内院。内院东面是一个方形议会厅,西面是一处自由式大阶梯,上边铺满草皮,引导路人进入内院。
新公社办公楼
Nuovi Uffici Comunali,弗兰克·阿尔比尼,1964年(外观)
整个加建建筑以U字型嵌入山体,被压缩得近乎椭圆形的大会堂位于底层。建筑总高10层,形成6个退台,建筑庞大的身躯隐于山体之中,消减体量的同时降低建筑高度。退台花园也能够俯瞰热那亚老城和远处的港口,在视觉上形成空间上的通达。
圣奥古斯丁修道院博物馆
Museo di Sant'Agostino,弗兰克·阿尔比尼,1979年
博物馆主要设在重建的修道院中。为了与既有城市历史环境产生联系,阿尔比尼首先为新建筑设置了一条城市穿越路径。进入博物馆大门,城市路径就延续到了建筑物中。建筑只留下最底部一层用作储藏室。阿尔比尼在外立面上以实墙来表现上部均需重建,使用黑色钢框架结构将整个建筑包裹起来,大面积的玻璃镶嵌其中,鲜明地表达出这是一个当代加建产物。
贫穷者圣母教堂
Chiesa della Madonna dei Poveri,Luigi Figini, Gino Pollini,1954年(预约中,具体以实际批复为准)
建筑师们用混凝土浇铸了这座教堂,用砖块密集的纹理取代了菲纳莱乡村的料石,赋予空间难以置信的力量和感染力。粗糙质感让建筑成为粗野主义的象征:在雷纳·班纳姆(Reyner Banham)1966年出版的关于粗野主义的关键著作中,只有两座意大利建筑被描绘,这就是其中之一。
慈悲之母教堂
Chiesa di Nostra Signora della Misercordia,Angelo Mangiarotti, Bruno Morassutti, Aldo Favini,1957年
教堂以混凝土的理性重构战后精神信仰。预制混凝土的屋顶与幕墙的交接与分离,把世俗的景色连同光线一起带进了神圣的空间之中,粗野主义的物质性与神性之光在混凝土中达成融合,成为功能主义与精神性对话的里程碑。
奎里尼·斯坦帕利亚基金会
Fondazione Querini Stampalia,卡洛·斯卡帕,1963年
建筑的主体部分建造于1513—1523年,斯卡帕对这座博物馆进行了修复更新。由于威尼斯的特殊地势,基金会在翻修前时常水患成灾,斯卡帕没有把水拒之门外,反而让它在建筑里流动得更加自由,赋予建筑动感和戏剧性。
万神庙
Pantheon,始建于公元前27年,重建于118—128年
哈德良皇帝在罗马新建的万神庙,堪与众神在奥林匹斯山的居所相媲美。高大深远的门廊为人们进入内殿的心理期待作了戏剧性铺垫,迈进巨大的铜门之后,呈现于眼前的景象是如此不可思议,即使看过很多次,那种震撼依然新鲜。
罗马斗兽场
Colosseum,公元70—80年
罗马斗兽场是史上最大的圆形露天竞技场,堪称古代剧场建筑的经典。除了尺度之外,斗兽场在形式上并无创新,但这反而使得它无可挑剔。功能、形式和结构上的完美,可谓集百年剧场建筑之大成。
圣天使城堡
Castel Sant'Angelo,始建于123—139年;14—18世纪改造为城堡
罗马台伯河畔的地标,哈德良皇帝建造的陵墓,后于公元5世纪改建为军事要塞。中世纪时,城堡通过密道与梵蒂冈相连,成为教皇的紧急避难所。内部保留着古代陵墓甬道、文艺复兴时期的教皇居所和监狱遗迹。登顶可俯瞰圣天使桥与罗马全景,历史与艺术的交融在此生生不息。
圣彼得大教堂及广场
Basilica e Piazza di San Pietro,多纳托·伯拉孟特、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等,1506—1626年
站在罗马的任何一个山丘上向城内眺望,都会看到这个世界上最大天主教堂高耸的拱顶。当其建造之时,圣彼得工场是一个庞大的团队,规模不亚于任何现代大型建筑事务所,聚集了来自亚平宁半岛各个角落的艺术家和工匠。
梵蒂冈博物馆
Musei Vaticani,多纳托·伯拉孟特,始建于1506年
梵蒂冈博物馆集建筑、雕塑、绘画和装饰之大成,是一座浩瀚的艺术宝库。文艺复兴盛期建筑的宏大叙事,在梵蒂冈观景楼得到了充分展现。伯拉孟特在这个三层递进的长方庭院里重新诠释了古罗马建筑的内涵。
西斯廷礼拜堂
Cappella Sistina,乔瓦尼·德·多尔奇,1481年
西斯廷礼拜堂由教宗西斯都四世委托,建筑师乔瓦尼·德·多尔奇以《旧约》所罗门圣殿比例为蓝本设计。矩形平面长40.9米,宽13.4米,穹顶以轻质火山岩构筑,拱肋与弦月窗强化纵向仪式感。刻意压低侧窗高度,将视觉焦点引向祭坛——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天顶(1508—1512)与《最后的审判》(1536—1541)在此形成压迫力。拱顶曲面使湿壁画透视随观者移动产生动态体验,建筑至此与叙事融为一体。
圣母百花大教堂
Cattedrale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阿诺尔福·迪·坎比奥、菲利波·布鲁乃列斯基,1296—1884年
圣母百花大教堂的建造历史在哥特式与哥特复兴之间画了一个长长的破折号。它与大教堂广场和广场对面的洗礼堂一起构成了佛罗伦萨的宗教核心,与不远处的旧宫及领主广场统领的市政中心彼此制衡。高114.5米的中央穹顶为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建筑的第一个作品。
帕齐礼拜堂
Pazzi Chapel,菲利波·布鲁乃列斯基,1478年
布鲁乃列斯基以古希腊神庙为原型,将方形主厅与柱廊门廊嵌套于矩形平面。穹顶以轻质陶罐减负,12肋拱呼应十二使徒,中央采光孔投射神圣光锥。灰色砂岩与白色灰泥的几何拼贴,强化比例韵律。柱式、檐壁与浮雕构成的古典语汇,在此被重构为基督教空间的精神坐标。
圣洛伦佐图书馆
Biblioteca Medicea Laurenziana,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1534年
圣洛伦佐图书馆由米开朗基罗于1524年受美第奇家族委托设计,是文艺复兴盛期空间美学的典范之作。入口大厅以戏剧性的竖向构图打破古典范式;弧形阶梯如雕塑般从地面涌出,赋予静态空间流动的诗意。阅览厅以严谨模数统御细部,长窗侧光精准控制阅读氛围。建筑以空间张力调和人文主义精神与神性尺度,重塑了文艺复兴图书馆的范式。
乌菲齐美术馆
Galleria degli Uffizi,乔尔乔·瓦萨里,始建于1560年
凉廊从旧宫延伸到阿诺河北岸,形成了街道和广场双重属性的特殊空间,并与河对岸相连,几乎贯穿半个佛罗伦萨。瓦萨里无愧为一名优秀的舞台设计师,他以佛罗伦萨的历史为素材,以一点透视为工具,用建筑搭起一个时空隧道。
圣马可广场
Piazza San Marco,雅各布·桑索维诺,始建于1537年
圣马可广场是欧洲城市设计史上的成功案例。桑索维诺清理了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拥挤不堪、藏污纳垢的窝棚、货摊和勾栏,将南侧建筑后移,凸显整座钟楼,令视线畅通无阻。在他的努力下,圣马可广场焕然一新。他从罗马教廷建筑师那里博采众长,把罗马文艺复兴盛期的建筑思想带到威尼斯,形成自己的宏大风格,并藉此名标青史。
威尼斯总督府
Palazzo Ducale,始建于1340年
威尼斯总督府是亚得里亚海畔的哥特式丰碑,其立面以透雕屏墙的轻盈,颠覆重力法则,形成虚实交错的力学诗篇。白色伊斯特拉石与粉色维罗纳大理石的编织肌理,将拜占庭的华彩注入北意大利砖石语法。内部黄金穹顶统领的议会厅,通过丁托列托壁画将权力叙事升华为光之戏剧。
米兰大教堂
Duomo di Milano,始建于1386年
米兰大教堂是哥特精神的极致演绎,135座尖塔如石笋刺破天际,3400尊圣像凝固中世纪神学剧场。石灰华骨架以飞扶臂体系编织垂直性叙事,双层拱券与透雕玫瑰窗将光线解构为神圣色谱,白色大理石随日光流转演绎材质诗学。建筑师Cesare Cesariano的几何密码在肋拱交叉点迸发,600年营造史镌刻着人类对垂直性的终极迷恋,以石造森林重定义信仰与重力的永恒对话。
圣玛丽亚感恩教堂
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le Grazie,多纳托·伯拉孟特,1493
由伯拉孟特重塑于15世纪末,是文艺复兴几何原型的觉醒时刻。其希腊十字平面以绝对对称性统御空间,侧廊光瀑透过圆拱窗切割壁面,与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构成时空叠奏的剧场。建筑以正交轴线凝固基督教宇宙观,让米兰的世俗血脉与神性之光在透视法则中永续共生。
埃马努埃莱二世拱廊街
Galleria Vittorio Emanuele II,朱塞佩·门戈尼,1877年
由朱塞佩·门戈尼于1877年完成,埃马努埃莱二世拱廊街以钢铁骨架编织工业时代的巴洛克诗篇。56米跨度的中央拱廊以新文艺复兴语法重构公共空间原型。彩色马赛克地坪镶刻都灵公牛图腾,铸铁花饰与威尼斯镶嵌玻璃共构19世纪消费主义圣殿。四向轴线缝合大教堂与斯卡拉剧院,拱肋交错的几何秩序下,形成了现代都市廊街的原型。
2025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Biennale Achitettura di Venezia 2025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于1980年首次举行,现已成为世界建筑艺术和学术界最具影响力的盛事。2025年第19届建筑双年展由意大利建筑师、工程师卡洛·拉蒂(Carlo Ratti)担任总策展人,主题为“智能、自然、人工、集体”(Intelligens. Natural. Artificial. Collective.)。
精选食宿
罗马查士丁尼NH系列酒店
(四星或同级)

佛罗伦萨英美资源集团酒店
(五星或同级)

威尼斯英迪格酒店或同级
(四星或同级)

摩德纳精品米兰皇宫贝斯特韦斯特酒店
(四星或同级)

热那亚布里斯托宫殿酒店
(五星或同级)

米兰美利亚酒店
(五星或同级)

报名方式
1.点击右侧报名键提交报名信息;
2.写明自己的姓名、年龄、职业、公司或学校、电话、EMAIL,发邮件至travel@archiposition.com报名。
3.电话报名:杨小姐 18617159032
4.微信报名:youfangtravel(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添加)

优惠方案
1.会员:参加有方旅行一次后自动成为会员,第二至五次参加,出行可减500元;第六次起,出行可减1000元。
2.会员推荐优惠:会员推荐新客户首次参加,新客户优惠500元。
3.团队:首次参加5人及以上同时报名,每人优惠500元。
特别提醒
年龄及身体条件:
1.因学术性和行程考察密度等原因,本行程暂不接受15周岁以下,65周岁以上客人报名。
2.在购买、接受旅游服务时,如有与本次旅游活动相关的个人健康问题请如实告知有方;健康状况欠佳,不宜参加旅游活动。参加旅游活动应量力而行,体力不支者不应勉强撑持。如因未如实告知而在行程中出现人身损害的,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3.行程中请遵守现场有关规定,服从安全人员管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如因个人行为导致危害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的,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签证须知:
1.护照必须在行程结束后仍持有至少6个月的有效期,同时需预留2页空白签证页(备注页不算),这是顺利出入境的基本保障,请出发前仔细核对。
2.中国大陆因私护照需要办理有效的欧洲申根签证(签证费用不含在行程报价中)。办理方式有:1)有方代办:具体条件及材料要求请咨询客服;2)自行办理。
3.外籍及港澳台地区护照,请自行确认是否属于意大利使领馆规定的免签国或地区;如不在免签范围内,请务必在出行前自行完成签证申请。
交通备注:
1.行程报价不含国际段往返机票。
1)代订服务:如需委托有方代订机票,请提前联系客服确认航班方案及附加费用。
2)自行预订:选择自理机票的客户,需自行承担机票预订全流程。
3)自理机票需注意:若因航班取消导致行程延误,需自行承担改签费用及时间损失、后续行程中断等风险,有方仅提供必要协助,不承担任何责任。
2.行程报价包含7月25日佛罗伦萨—威尼斯高铁单程散客票,所有高铁票须统一预订,不可自行安排,出票后不可更名或退改。
酒店备注:
1.境外酒店遵循环保理念,普遍不提供一次性洗漱用品、拖鞋及热水壶等物品。为确保旅途舒适便捷,可依据个人需求提前自行准备携带。
2.本行程价格已涵盖所列酒店标准间客房住宿,默认每2人入住一间,房间分配将依照报名先后顺序随机安排。若睡眠质量欠佳、对声音较为敏感,建议升级至单人间入住,或自行准备助眠用品;若选择升级房间,由此产生的差价需自行承担。
3.行程部分酒店为欧式双床房型,配备不可拆分的固定床架;入住双床房的客人将分别提供两套独立床品;若有意申请升级为单人大床房,由于房间数量有限,需先向酒店查询实时房态确认后才能落实安排,具体能否升级以实际查询结果为准。
4.入住酒店期间如产生房间杂费,以及行李搬运、客房服务等小费支出,请在退房时自行前往前台结算。
行程所含餐饮:
早餐:6个酒店早餐
午餐:6个当地午餐(餐标35欧元/人)
晚餐:2个当地晚餐(餐标40欧元/人)
项目参观:
此次出行期间逢当地旺季,或碰上交通堵塞,可能会出现延长车程时间等情况;如遇项目方临时关闭或罢工、暴动等通知关闭的,有方保留根据实际情况对具体行程适当调整的权利。
旅行保险:
本次行程所含保险仅针对从中国大陆出发、持中国大陆签发护照的客人。
1.自理机票的客人,请出行前将机票信息发给有方客服,以便购买保险。
2.持非中国大陆护照的客人,需自行购买保险(赠送部分不予退回)。
3.如客人放弃投保,产生的风险和损失将由客人自行承担。
其他备注:
1.本行程限招25人,报名成功以完成全款支付并签署合同为准,席位按实际到款顺序确认。
2.为保证专业交流深度,参团人员中建筑/规划/景观/室内领域从业者及专业学生占比不低于2/3。
上一篇:旅行招募|手泽与年轮:阿尔瓦·阿尔托的平常建筑·第8期( 2025年7月6日—12日)
下一篇:旅行招募 限时优惠|杂糅的现代性:巴西现当代建筑·第4期(2025年7月30日—8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