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悼念|巴克里斯纳·多西1月24日去世,“建筑是生命的庆典”

悼念|巴克里斯纳·多西1月24日去世,“建筑是生命的庆典”
编辑:王曲荷(实习生);校对:李菁琳 | 2023.01.24 19:58

B. V. Doshi, 1927—2023

 

巴克里斯纳·多西  ©VSF

2023年1月24日,据《印度快报》(Indian Express)等媒体报道,印度著名建筑师、规划师、建筑教育家、2018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巴克里斯纳·多西(Dr Balkrishna Vithaldas Doshi)逝世,享年95岁。

 

多西曾说过:“如果房间里有一个孩子,你给他拿出点玩具,这个孩子一定会很开心,会停止哭泣,开始微笑,这个孩子的生命就成了庆典。而当你处于建筑师创造的某个空间里,突然产生一种奇妙的感觉,也可以算是一种生命的庆典。”多西就像是一位洞悉生活的智者,以建筑对生活的歌颂,完成了属于自己的那场庆典。

 

 

印度现代建筑之父

“车水马龙的大街小巷是嘈杂脏乱的,但当你从远处静坐观察它们时就能体会到永恒的流动与变化。”

 

1927年,多西出生于一个世代同堂的印度教大家庭。他从小就在有着扑朔迷离流线的房子里捉迷藏,和别人一起去邻村和寺庙参加各种庆典。“对我来说,所有事似乎都是猝不及防地偶然发生,带着某些特定宿命意义。”印度对于多西来说,便是一生宿命所系。

 

这样的成长、实践环境使他对于生活、生命、人性尤为敏感,而且这种对人的理解不带有精英主义的孤独感,而是充满对整个印度现实社会生活的热爱,带着市井街头的喧闹气息。

 

巴克里斯纳·多西 ©VSF

多西的建筑生涯始于1947年,也是印度独立那年,他进入了印度的Sir J.J.建筑学院学习。之后,多西前往伦敦参加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活动,作为唯一一个参会的印度人,他出色地回答了人们对印度昌迪加尔的疑问,并向63岁的勒·柯布西耶申请参与在那里的项目。

 

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这位年轻人将一举改变印度建筑的面貌,成为“印度建筑之父”,并在普利兹克奖上写下第一个印度建筑师的名字。

 

柯布(左)与多西(右) ©VSF

 

“我从柯布身上学到的是‘昌迪加尔需要阳光’,他曾说过印度人需要了解的基本事物就是太阳、雨露、微风、动物和人类生命。”

 

1954年,27岁的多西在与柯布共事四年后,带着对柯布的继承与反叛,回到那个渴望现代化的印度,次年创建了工作室Vastu-Shilpa(环境设计),开始了漫长的本土实践。

 

由于印度特殊的殖民地背景和严格的社会阶级划分,基于许多政府公共部门的大量设计委托,多西一直在探索作为一个独立现代的印度,它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建筑。

 

柯布(中)与多西(右)

 

“如果拥有充分的自由,使用者也能借助现有资源和知识进行创新,创造自己认为美的事物。我惊喜地发现这并不是建筑师的专利,每个人都有这种能力。”

 

1962年,35岁的多西创建印度艾哈迈达巴德建筑学院(School of Architecture, Ahmedabad)并担任首任院长,该学院成为培养印度本土建筑师的重要摇篮,并被视为印度现代建筑及规划教育的先锋和源头。

 

而1960年代,与路易斯·康在艾哈迈达巴德的印度管理学院(Indian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 Ahmedaba)项目上的合作,更是触发了多西针对教育机构建筑空间形式的深入探索。

 

康(右)与多西(左) ©VSF

 

“记住幻觉是很有意义的,因为它至少是铭刻内心的短暂欢愉,这些欢快惊喜的时刻引发我们思考人类的天性。”

 

1980年,53岁的多西设计了最负盛名的作品——桑伽事务所。有人说他毕生也没有提出一个有关印度现代建筑的解释结构,因此无法以西方话语推销自己,对世界的影响力有限。

 

也有人说他塑造了属于他自己的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语汇,在当代生活的框架中重新诠释了传统的情感和形式,在悠远的印度传统中重新定义了现代性。

 

桑伽事务所,1981  ©VSF

这种存在于众人评论中的矛盾也许来就是由于那传统印度文化与现代主义之间不可消弭的差异。一边是充满宗教、神话与宿命的传统印度文化,另一边是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催生出的现代主义风格。他的建筑中,可以看到由此融合诞生的介于真实与想象之间的神秘色彩。

 

 

“我的使命就是为社会最底层人群提供适宜的住所。”

 

2018年,91岁的多西获普利兹克奖时,评委评论其作品为“影响到社会上各个经济阶层人们的生活”。他曾说:“设计不该只为富人服务。”作为主要创建者,他成立了“Vastu-Shilpa环境设计基金会”,在低造价住宅及城市规划领域的开创性探索在印度内外均享有盛名。

 

阿冉亚低收入住宅,1982 ©VSF

1960年,他设计了第一座低成本住宅,此后他不断颠覆人们对住宅的阶级偏见,使城市中各个阶级都有提高生活水平的机会,改变对生活和生存的看法,真正使生命成为一场跨越阶层的,属于所有人的庆典。

 

 

多西代表作品

——

 

桑伽事务所

Sangath Architect's Studio,1981

 

桑伽事务所是多西在全球最广为人知的项目。“Sangath”意指“一起工作”。多西认为它像一个不断学习的村落,是走进人生历程的通道。他希望可以为来到桑珈工作室的人传递我的人生故事,在这里漫步时回遇自己意想不到的事物,同时逐渐认清自我。

 

这栋建筑融合了多西的现代建筑思想与印度传统文化,也体现了柯布在光影处理方面对多西的影响。

 

桑伽事务所概念图  ©VFS

建筑体现印度的节俭精神——外部庭院和小径地面材料,皆取自于人们遗弃的废品,通过手工艺加工激发了它们的全新功能。在设计中,多西采用了长向的筒拱作为建筑构图的主体,拱顶的形状、结构以及基座都与印度神庙相似。

 

整组建筑以理性但富有变化的形体围绕庭院中一个类似露天剧场的台地布置。工作室部分被挖入地下半层,以取得较好的隔热效果。发光的碎瓷片组成的屋面用以反射阳光、减少热能的吸收。双层外墙面不仅形成良好的通风,还提供了适当的储存空间。拱顶雨水的集收和排散通过滴水和排水渠引入庭院中的水池,同时也起到了给建筑降温的作用。

 

桑伽事务所 摄影:夏至

多西将曾在巴黎赛佛尔街35号的柯布工作室里的工作经历揉入设计之中,建筑一部分沉浸地下,入口狭小,需要转动身体才能进入,成为人们对建筑和自我的认知。所有工作人员都在一个开放空间里自由交流、生活、合作。

 

开放的庭院能消弭私密空间的界限,形成广阔的公共场所,大家在这里停留、休憩、聊天,就像一个和谐的村落,人与自然万物都是平等的,可以沐浴在阳光下感受自然的微风,还能邂逅无意闯入的鸽子、猴子等小动物。

 

 

CEPT大学建筑学院

Centre for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Technology,1968

 

在1962年的CEPT大学设计里,多西模糊了内外空间的定义,创造出将两者无缝结合的有顶开放空间。由于学院多学科交叉,办学思想开放,多西的设计主旨是建立“一个几乎没有门的开放空间”。大学内的建筑可以满足各个学科的不同需求,而不断演变的校园为后续的扩展提供了空间。

 

为了体现这一特点,他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在设计中采用了一系列的开放式布局,延续了砖窑设计,并通过没有门的开放空间促进正式与非正式的各种交流。多西将技术与照明、通风和绿化设施相结合,建成一座北向采光、配带水池形结构的校园。整座学校不设围墙,因此周围群众可以自由出入学校并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CEPT大学建筑学院 摄影:夏至

校园中教职员与学生的日常活动,使物理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产生互动关联。CEPT大学像一个大家庭,身在其中的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自己的角色而各得其所,学习氛围无处不在。

 

多西将室内外均看作是教育场所,架空的底层,变幻的院落空间,室内外空间的相互渗透。半开敞的建筑主体与自然环境相交融,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阴影和空气的对流,创造出舒适的聚会场所。

 

CEPT大学建筑学院 摄影:夏至

 

侯赛因画廊

Hussain Doshi Gufa,1995

 

1991年,多西受邀为好友侯赛因(Maqbool Fida Husain)设计展示空间。侯赛因是印度著名当代艺术家,被《福布斯》杂志称作“印度毕加索”。侯赛因画廊是不同于常规立方体的展示空间,仿佛远古时期的洞穴,造型粗犷朴实但灵活多变,蕴含原始的生命力。多西在建筑中延续了对柯布的继承,外形借鉴印度耆那教寺庙的形态。洞穴画廊,是他结合印度传统和现代主义风格的全新尝试。

 

这座建筑代表了多西建筑风格的一个巨大转变,与其以往的作品完全不同,是自由形式的建筑。他保留了场地微微起伏的轮廓线。鼓起的壳体结构和碎瓷片的表面材料类似印度城乡流行的湿婆(Shiva)神龛的穹顶。眼睛般的窗孔在达到采光与隔热最佳平衡的同时,赋子室内以神秘的光感。

 

多西借助了电脑辅助结构规划、传统部落茅屋搭建技术来设计建筑多变的曲面结构,避免不必要的失误,更好地适应印度当地环境。画廊内部的所有结构都可自承重,贯通的连续性缓解了重量。我将仅一英尺厚的钢丝网水泥用于建筑墙壁和穹顶,因为波浪的形状可以减轻荷载。

 

侯赛因画廊 ©VSF

 

印度学研究所

Institute of Indology,1962

 

印度学研究所大楼是多西脱离柯布事务所后,作为独立建筑师设计的最早的公众建筑之一,是耆那教古代文稿和绘画珍品的收藏和研究机构。钢筋混凝土在这里既是建筑结构也是建筑表皮。多西结合了现代建筑的材料、技术以及传统建筑布局,来回应印度炎热的气候。

 

他在建筑的细节借鉴了印度传统的木制庭院宅邸。这个项目既拥有现代建筑的功能性,又保留了印度的文化。

 

印度学研究所 摄影:夏至

泰戈尔纪念堂

Tagore Memorial Hall,1967

 

泰戈尔纪念堂在萨巴尔马蒂河岸,与艾哈迈达巴德市博物馆接近。它是一个有750个座位的剧场。这个纪念堂以泰戈尔命名,作为一个著名的孟加拉族诗人,小说家,音乐家,画家及剧作家,泰戈尔深化了印度和孟加拉文化。

 

泰戈尔是多西长年以来的精神领袖,所以他在创作泰戈尔纪念堂时从两种意义上向泰戈尔致敬,一是作为传奇艺术家的泰戈尔,二是具有崇高人格的泰戈尔。他通过通透的门厅与宽敞的入口,让人们观察到巨大混凝土结构的细节,大家皆可在此自由自在地交流。碗形座位的设计开起来像是微握的手掌,给艺术家带来一种亲密感。

 

泰戈尔纪念堂 摄影:夏至

这个建筑一方面是对泰戈尔的致敬,另一方面也是多西对粗野主义建筑的探索。整个空间通过折叠混凝土墙体形成强烈的光影关系,创造了极其强烈的艺术氛围。

 

 

甘地劳工学院

Gandhi Labour Institute,1984

 

继桑伽事务所的设计之后,多西又在甘地劳工学院的设计中使用了筒拱结构,从最初的草稿到最后的方案,自石台上生起的拱形建筑形态自始至终贯穿其中,这个形态紧握住了甘地的谦逊,以及他自简单平和得到的力量。

 

“天国花园”的主题在这里被台地、院落、广场、水池、廊桥等注入了人间。从前门到学院入口,多西有意地设置了斜向的轴线,迫使来访者首先以特定的角度观看代表着伟大人格的建筑形态。

 

甘地劳工学院  摄影:夏至

 

Premabhai剧院

Premabhai Hall,1976

 

“一个好的剧院……是城市最活跃和最具创造性的一部分的延伸。这是一个让所有艺术家重新认识并重现生活新形象的地方。”

 

这座建筑位于艾哈迈达巴德市老城区,具有雕塑感室外巨大体量让它的外形极具特色。在多西的这个设计中,依旧可以看到柯布的影响。作为现代公共剧院,它拥有一个100米宽的大舞台,可以进行种类丰富的演出活动。

 

Premabhai剧院  图源网络

Premabhai剧院 ©VSF

 

斋浦尔城市设计

Vidhyadhar Nagar Masterplan and Urban Design ,1984

 

“我们能把机动化旅行减到最小,把步行和骑车减到最大吗?”

 

1984年,多西为斋浦尔的Vidhyadhar Nagar设计的都市计划。他通过这个项目重新思考了柯布当时在昌迪加尔的城市计划,这个项目结合了他对人们日常生活的考虑与现代生活、工作和养生需求。同时,多西也致敬了斋浦尔市的设计者马哈拉哈· 斋辛格。

 

多西对昌迪加尔和老斋浦尔进行了分析,以构建一个综合考虑交通、人口、就业模式、基础设施和环境利用的社区。试图改变传统的土地用途模式,提供混合土地用途,创造不同规模的机会,让每个人都能一起工作。

 

Vidhyadhar Nagar城市设计

 

人寿保险公司混合收入住宅区

Life InsuranceCorporation Housing,1973

 

1973年,多西接到印度人寿保险公司混合收入住房项目的委托,他们想要建造三种不同户型:93、65和37平方米的住宅。保险公司希望每个区块的人们分开生活,因为他们属于不同的收入阶层。多西却认为印度人有共同的家族关联和归属感,不论时间如何流逝,它都历久弥新。

 

住宅区手绘 ©VSF

这个住宅区通过优化可用资源、根据不断变化的生活方式和收入水平修正建筑类型和方式,在参与过程中开发出一种新的建筑类型。这种粘合性住宅区实验性地集合了三种不同收入的人群,他们居住在同一栋金字塔形建筑的三个楼层,并通过同一条楼梯出入。多西颠覆了集合住宅的传统布局,将最大的房型设计在底层,将65平方米的户型置于其上,将最小房型设在顶层,可以享受露台。

 

住宅区实景 ©VFS

 

卡玛拉家宅

Kamala House,1963

 

这栋家宅完美体现了多西经典的“四根立柱和一部楼梯”结构。砖窑型建筑既构成他自宅的基础,也延续到他此后设计的住宅项目中。

 

多西选用当地砖石修建承重墙和外围空心墙,并根据气候条件选定了合适的朝向。夜晚时分,打开面朝后花园的主要空间,屋子便仿佛变成了花园中的凉亭,不足两层的小巧规模为这里平添了几分别致。

 

卡玛拉家宅 ©VSF

参考资料:

[1]巴克里希纳·多西,《巴克里希纳·多西访谈录》,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12—2017

[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

[3]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7127901/

[5] http://www.iarch.cn/thread-40323-1-1.html

[6] https://www.pritzkerprize.com/laureates/balkrishna-doshi

[7] 2018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多西的6个必看作品

[8] 庆贺、空隙、悖论、实践:听多西亲口讲多西


本文由有方编辑整理,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图片除注明外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联系邮箱:info@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印度建筑
多西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