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翥,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建筑学院副教授
本系列讲座为三联文化基金开方讲堂,将介绍中国及亚洲各地的佛教建筑。讲座着重佛寺建筑的空间和视觉形式,通过多个实例分析佛寺建筑的形式与空间、类型与发展、美学与意义、建造与技术,以及它们如何反映仪式功能同时呈现宗教想象。
第八讲——讲座将介绍公元8到15世纪全面处于南亚文化洗礼下东南亚诸印度化王国佛寺建筑的两种范式。一方面,8世纪印度帕拉时代的摩诃毗诃罗大寺以金刚乘曼荼罗宇宙图像为布局的理念,传入东南亚后受到以神王自居的王室青睐,并糅合印度教的圣山崇拜,发展出前所未有的庙山,成为爪哇夏特连拉、高棉吴哥、缅甸蒲甘等王朝国寺的经典形制。另一方面,10世纪从斯里兰卡传入缅甸与泰国的上座部佛教,则强调寺院是僧团修行为主的场所,发展出回归支提、戒堂、像殿等早期印度佛寺遗韵的漥寺。
上一篇:佛教建筑第七讲|中日的禅寺:东亚寺院中的建筑与庭园
下一篇:比利时立体停车楼,可变的容器 / POLO+Archipel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