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单位 徐昀超建筑工作室Atelier Apeiron(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施工图设计院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 广东省珠海市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
建成时间 2024年9月
建筑面积 14.2万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徐昀超建筑工作室(深总院)提供。
“今年冬月,到现场开馆协调,是我的第127次巡场。跨越六载,往返深珠,工地上下穿梭,每次万步有余,建筑从无到有,缓缓生长……
我希望这座文化艺术中心,如同横琴的山水自然,慢慢滋养人们生活的无限生命力。“
——主持建筑师 徐昀超
由徐昀超主持设计的横琴文化艺术中心,于2024年9月14日正式亮灯启用,进入试运营阶段。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成立三周年之际,这座秉承“山水横琴,湾区客厅”设计理念的文化艺术综合体,将于年底前逐步向公众开放。
横琴文化艺术中心面朝天沐河,背靠小横琴山,西邻天沁园城市公园。建筑顺应“横琴山水”的天然轮廓,遵循了“以空为用”的中国传统哲学,运用“中西合璧”的连续圆拱空间,在自然与人之间营造出一种呼吸与共的“能量之场”。在这里,时间与空间由光编织成一片诗意的小小世界,围绕人们的生活缓缓展开,并持续激发城市的内在活力。
这座建筑的创新之处,还在于大胆采取“九馆合一”的策略:巧妙地将美术馆、科学馆、文化馆、图书馆、书城、档案馆、长者中心、青少年宫、成长中心九大功能区域科学布置,资源共享;构建知识中心、演艺中心、博览中心,既相互连通,又融为一体;进而形成具有文化浓度、艺术温度、高混合度的“城市第三空间”,为横琴创造出一座面向世界的超级文化艺术客厅。
“我想让建筑呈现出自然美学,以‘空’的方式,连接天空、大地、山水与人心。“
横琴自然优美,绿水青山,起伏延绵。然而天沐河两岸高楼林立,已成为垂直都市。于是我们放大视野,在天地山水之间重新找回自然的尺度。
建筑天际线由小横琴山起,向南自然弯垂,水平延伸至天沐河畔,形成优雅飘逸的一道弧线。在垂直都市的背景中,我们创造出水平舒展的公共空间,开放而亲切,活力而诗意。
从天沐河彼岸望去,建筑上承青山,花园层层叠落,轻轻漂浮在绿水之上。屋顶百草,四季长青,花鸟虫鸣,诗意盎然。还在施工期时,这里就已经成了飞鸟的乐园,晚上可以听到悦耳的虫鸣。
在钢筋水泥体块之间,建筑本身成为一座山丘、一条河流,自然而然,融入大地。我们从未想过设计一座地标,而是为人们营造一处自然之境——建筑自成山水,人们乐在其中。
建筑中有三个巨大的拱形空间,通透开放,如同一幅立体的山水的空间画卷,向公园、向河岸、向城市水平展开。
巨拱的灵感源于森林与树木。人们喜爱在森林中漫步,树干垂直高耸,树冠水平交织,下面自然形成了拱形的空间。大自然把枯燥的“密度”变成了有趣的游戏,走在树荫之下,既有围合感,又通风透气,随阳光还能拥有光影的变化。
整座建筑的“空”无处不在:面向西侧公园的连续圆拱空间、南侧临河的18米挑檐空间、屋顶的巨大采光天窗,每一个孔洞都让建筑内部与外部环境紧密相连。
这是个名副其实的多孔建筑,更是一座会呼吸的建筑。无论在室内还是室外,人们都能感受到自然的韵律和节奏。
三个拱形大厅比例各异,将自然界最原始的美学巧妙地呈现于人们眼前。在展现神秘魅力的同时,也在人们内心深处唤起了最原始而圣神的舒适感和安全感。
回顾六年的历程,整座建筑从策划到设计,从建造到运营,正是一个“源于自然,回归自然”的过程。
“在这片无形之‘场’,时间和空间交织一体,你将体验无限变化与动人生机。“
建筑以平行透视的空间,让每个拱洞的时间同时呈现在到访者的眼前。如同东西方绘画共通的叙事模式:在一幅画中,时空交织在一起,在观者和画面之间形成一个无形的场。
我们希望打破传统固化的建筑类型学,以统一场的模式,跳出功能与空间的循环,消解建筑与场地的界限,模糊空间与空间的分隔。
文化艺术中心既不是九个相互切分的空间,也不是混在一起的功能。各个场馆有如人体的各个器官,相对独立又协同运作。
三个连续的拱形大厅成为穿梭时空的纽带,巧妙地将文化艺术中心的各功能区域融合,成为一个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生态系统。
在建筑内部,可以欣赏到世界各地的艺术珍品,聆听悠扬的音乐,观看精彩的演出,或享受静谧的阅读时光。这些看似不相关的活动,通过空间与时间的叠加,将人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可能刚刚还了一本书,就碰到一位穿着芭蕾舞服的舞者在面前经过。
这正是我们所期望的:用几何的方式去规划时间的场景,让每个人、各种事件、不同空间,无限组合,共同演奏时空的交响诗。
屋顶花园设有不同标高的主题平台:低层为环绕式庆典花园,为空中婚礼或各类聚会提供了优美的场所;中层是台阶式户外表演舞台,将天沐河的美景尽收眼底;高层是一个漫步生态花园,可以在天空书店旁享受一个宁静的下午茶时光。
建筑之外,这片“场”继续延伸,与城市融为一体。晚上,围着建筑转一圈,总能发现各种各样好玩的事情。虽然建筑没有开放,但周围已经开始聚集人气。
比如,年轻的乐队开始在罗马剧场的中拱檐下排练。在音乐声中,八米进深的巨拱空间变成了天然的扩音器,效果好得出奇。
期待如有一天来到这里,可以忘掉建筑,忘掉时间,忘掉空间,以心的尺度,体验美好与无限。
“无限之光,如梦如幻,将现实映入每个人的心中,生出一片片小小世界。”
光,赋予自然美学在时空之场中的持久活力。白昼星光,深夜阳光,大地圆月……我们希望在这座建筑中,构建出一场场奇妙的光之游戏。
每个拱都是光的如意门。走进每一个拱,就是进入一个不同的世界。同样,走出每个拱,又是进入另一个世界。
走进文化艺术中心,光经过各种孔洞进入室内,以直射、透射、散射、反射、折射等各种方式制造场景,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的呼吸。
高拱以“水晶书山”为径,为各类读者营造出层台叠落的立体书房。上空的镜面光环将地面的一切反射倒置,同时也把公园的绿色映入室内。
中拱以半圆形罗马剧场为核心,与飞跃上方的光桥共同围合出戏剧性的演艺场。舞台以自然为背景,这里成为独特的演奏空间。
低拱有九个“月亮”,深深的圆形孔洞将自然光散射到空间中,同时让科学馆与美术馆上下连通,随日光而变化无穷,带人们进入梦境般的独特场景。
各种光与材料反射性、空间透明性产生了奇妙的叠加效果,让人感到重力消失,仿佛飘浮在空中,带来意料之外的超现实感。
白天,人们在每个拱内可以远望公园,感受自然的河岸美景。晚上,夜幕低垂,灯光与星光交织,三个通透的拱形大厅发出柔和荧光,如同三轮大地圆月,成为公园里各类活动的梦幻舞台。
建筑与公园的空间互为背景,呼吸与共,连为一体。雨夜,几位年轻的芭蕾舞者在拱下排练。那跳动的光影,被映射在悬挑拱璧上,就像活了的岩画,让人神往。
也正是那个瞬间,成就了这座建筑的自我解放。它离开建筑师的预设,开启了自己的生命。那是一种自发的,在每个使用者的心中,渐渐生长出来的一个个小小世界。
一切才刚刚开始,以后的日子还长。
设计图纸 ▽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横琴文化艺术中心
项目类型:建筑设计
项目地点: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
代建单位:格力集团/格力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建设管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规划建设局建筑工务署
业主单位: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民生事务局
运营单位:横琴深合资产运营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徐昀超建筑工作室Atelier Apeiron(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事务所网站:www.atelier-apeiron.com
主持建筑师:徐昀超
项目建筑师:齐嘉川、刘宏瑞、高侃
方案设计团队:陈健璇、史振东、邱一林、陈天帅、李天雄、廖凯、徐蒸、申震、邢锐东
驻场建筑师:李国鸿
设计时间:2018年
建设时间:2019年—2024年9月
用地面积:4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14.2万平方米
施工图设计院: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孟建民、范慧敏
建筑专业:范慧敏、樊勇、熊玲芝、廖扬珺、凌惟萌、钟嘉俊、覃翠云、张露
结构专业:覃建华、鲍明喜、林坤洪、周小伟、吉中军
给排水专业:曾缤、李扬、潘爱民、万晓伟
电气专业:陈扬、蒋少华、詹汉伟
暖通专业:陈萍 朱树园、伍晓峰
智能化专业:蔡丹确、程岚、詹汉伟
室内设计深化及施工图团队:RBD阮斌设计/深圳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
室内设计深化及施工图团队人员:阮斌、胡俊波、唐韵珊、潘长兴、李林枫
景观设计深化及施工图团队:GVL怡境
景观设计深化及施工图团队人员:闾邱杰、曾苏杨、陈致威
幕墙顾问:Michael Kokora、Miranda Lee
幕墙设计深化及施工图团队: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幕墙设计深化及施工图团队人员:刘晓东、谭宏龙、张晓波、李梦梦
灯光设计顾问:大观照明
灯光设计团队人员:王彦智、周同讯
声学及舞台工艺设计顾问:中孚泰
声学及舞台工艺团队人员:罗泽红
标志标识设计顾问:维唐设计
标志标识设计团队人员:吴玮
人防设计团队:江西省人防工程设计科研院
人防设计团队人员:白星辰、崔业华、陈良萍
绿色建筑/海绵城市设计顾问:珠海昕锐生态科技
绿色建筑/海绵城市设计团队人员:杨龙飞、田曦晖
造价咨询顾问:深圳市航建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工程造价咨询主管:周全
基坑支护设计院:陕西工程勘察研究院
基坑支护设计团队人员:朱强、李霏
室内气流模拟顾问:浦至
艺术设计顾问:李海明
可行性研究报告:张亮君
施工总承包:珠海市建安集团有限公司
钢结构施工:中建三局
幕墙施工:大潮幕墙
室内装修施工:深圳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声明:本文由徐昀超建筑工作室Atelier Apeiron(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海南非遗展示中心 / 饶承东工作室-CBTGC
下一篇: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孙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