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一等奖方案|南头小学改扩建工程项目 / 朱涛建筑

一等奖方案|南头小学改扩建工程项目 / 朱涛建筑
编辑:李博超 | 校对:李博超 | 2024.07.18 14:28
东侧视角鸟瞰效果图  ©朱涛建筑工作室

设计单位  朱涛建筑设计(深圳)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  广东深圳

方案状态  一等奖方案

建筑面积  67978平方米


历史与新篇:深圳南山五校建筑方案设计竞赛,由深圳市南山区建筑工务署主办,有方建筑(深圳)有限公司策划代理,包含南头小学改扩建工程项目、育才一小改扩建项目、沿山学校工程项目、荔山小学工程项目、红树湾学校项目,共计5个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项目。本文展示的一等奖方案仅为竞赛阶段方案,实际建设或有差异,以最终设计方案为准。以下文字由设计单位提供。

 

 

记忆模板、浇铸校园


 

“师生们因校内美好的庭院,有一种强烈的幸福感”——踏勘场地时,我们被南头小学张晶校长对现有校园的自豪表述深深打动。然后,张校长又隐约表达出一种担忧:“当初宣布要扩建校园时,我们老师既有期待、又有不舍……”

 

是啊,新校园会不会仅仅带来一堆庞大的面积指标和硬件更新,而将师生们长年培育出来的对校园空间的舒适感、熟悉感和归宿感一下子毁掉?如何让新校园传承现有空间的记忆,延续和强化师生们的“幸福感”?

 

东侧城市大鸟瞰视角效果图  ©朱涛建筑工作室

▲ 方案视频介绍  ©朱涛建筑工作室

 

 

空间策略一:

记忆模板、浇铸校园

 

记忆模板:先将旧校舍、庭院、高大乔木轮廓和用地退线等综合起来,让历史图层的叠加,形成一片综合记忆地景——“记忆模板”。

 

“记忆模板”形成示意  ©朱涛建筑工作室

浇铸校园:再以记忆模板,“浇铸”出新校园实体;以新校园实体,悉心呵护记忆。新旧校舍可在量上灵活增减,但其相辅相成的关系将成为永续的空间遗产。

 

“浇铸校园”模型示意  ©朱涛建筑工作室

针对旧校舍,任务书假定是全部拆除。而我们提议分层次保留:完整保留有强烈地标性的中央圆厅,改造为校史馆;保留两翼教学楼的首层及其围合的中央记忆庭园,改造成美术馆和艺术教室;将更外围的建筑拆除,“降维”成记忆地景。

 

新校园的核心特征不是新建筑本身如何张扬,而是新建筑如何精心呵护中央记忆庭园,使其成为校园传承记忆、铸造未来的精神内核。

 

“记忆模板、浇铸校园”示意  ©朱涛建筑工作室
“记忆庭院”鸟瞰效果图  ©朱涛建筑工作室

 

空间策略二:

找到空间秩序的DNA,整合新旧校园

 

我们致力保护的,不仅是孤立的记忆片段(如匾额、雕塑等),而是一整套三维综合性的空间记忆,包括:高大的树木、庭院、部分旧建筑,以及旧校舍所形成的一整套空间关系,加上各种记忆片段。如何找到空间秩序的DNA,既可妥善保护多维的空间记忆,又能让新旧建筑和谐相处,共同形成整体校园?

 

空间策略示意  ©朱涛建筑工作室

东西轴线连线:东入口圆厅为东校园的核心地标;将其中心轴线向西延伸,连接起校园西南角的紫檀巨树——西校园的另一个中心点。此连线成为整合新旧校园的中轴线。

 

东部对称扩展:遵循旧校舍的“中轴线+双边对称(对仗)”法则,经由记忆模板的翻转浇铸,扩展到新校舍。

 

西部向心凝聚:新旧校舍的主要廊道和庭院向西延伸,最终向心汇聚到校园西南角的“紫檀木文体广场”——以紫檀树为核心的广场,在地面层环绕布置下沉广场、音乐舞蹈中心和剧场,在上部架空田径场布置下沉剧场和升旗台。“紫檀木文体广场”是与校园东入口圆厅和广场相呼应的,另一个“灵魂性”空间。

 

空间DNA保证新旧校园在平面和剖面上的双重整合  ©朱涛建筑工作室

 

景观策略:

密度中留白,城市中造“山林”

 

如何在高密度校园中,打造宜人环境?

 

在一个紧凑场地、高密度校园内,通过空间层次过渡、不同路径和视线通廊的连接,细腻完成从外部城区到内部庭园和纵深风景的过渡,形成开阔深远的景观。

 

总体园林轴测示意图  ©朱涛建筑工作室
“记忆庭院”游廊效果图  ©朱涛建筑工作室

人文景观

如何促成久远的记忆与变化生长中的自然对话?

 

将景观人文化,让历史与自然于“记忆庭园”中交织。除拆除改造部分旧校舍外,尽量保留现有校园庭园及优良树木,再将校园中各种文化标记如匾额、雕塑、景观石等分布其中,汇成“校园记忆核心区”。与场地西边的南山博物馆“文化圣殿”相呼应,这里的记忆将成为一片人文景观。

 

“记忆庭院”分析图及人视效果图  ©朱涛建筑工作室

上部教学及其附属空间组团

如何在上部教学及其附属空间组团,延续园林体验?

 

教学、办公和宿舍等空间,在灵活扭转的平面中,被碎解为多个小单元组团,散落在各处,各有优良的景观朝向;它们又被蜿蜒曲折、宽窄不均的走道连接起来。走道还经常从主体建筑脱离开,“裂出”一系列垂直采光通风井,形成游廊(走道)与亭榭(教室、办公、宿舍等)之间通透流动的风景。

 

北楼校舍上部轴测示意图  ©朱涛建筑工作室

走道中宽阔的平台成为学生群组、班级和跨班级聚集的“共享客厅”,其中细小的“褶皱”,则成为学生三五好友间谈心与观景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