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扎根日本的现代建筑:前川国男作品选读

扎根日本的现代建筑:前川国男作品选读
有方特约记者:林静言 | 编辑:崔婧 | 2019.08.07 10:54
前川国男邸,前川与其妻子  图源:《建築家前川国男の仕事》

 

前川国男生平:师承柯布,本土先驱

 

前川国男于1905年出生于日本本州岛新潟县,四岁左右一家随父亲移居东京,之后就读于东京真砂小学、东京府立第一中学、旧制官立第一高等学校,并于1925年4月进入东京帝国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科。当时在东大任教的佐野利器所带领的学习风潮中,大部分的学生对于德国表现主义与包豪斯有浓厚的兴趣。前川却自学法语,通过法国杂志L'Architectrue Vivant接触了勒·柯布西耶在Vaucresson的作品,其几何学的抽象美、简洁的纯粹主义造型让他印象深刻。

 

1928年东京帝国大学工学部毕业合影,中间一排左数第三个为前川国男  图源:《前川國男作品集―建築の方法》

上世纪20年代正是日本开始认知柯布的时期。1922年陆军省技官的药师寺主计在巴黎会展会看到了“300万人的现代都市计划”,以索要资料为契机与柯布本人见面,回日本后在《建筑世界》杂志发表了采访内容[1],并将柯布的“都市计划”设计方案登载在杂志上。 1926年,早稻田大学副教授今井兼次在访问包豪斯期间,通过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的介绍,拜访了柯布并参观了其已经建成的作品,并于回国后在多个杂志上登载了此次采访的内容,引起了日本建筑圈对柯布的兴趣。之后的十年间,日本国内对于柯布的报道逐渐增多,亲自去巴黎拜访柯布或造访其建筑作品的建筑师也逐渐增多。

 

前川国男深受这一潮流的影响。前川在东京帝国大学工学部建筑学二年级时,在老师岸田日出刀的介绍下接触了柯布。前川国男向老师借了几本柯布的著作,对其非常欣赏,甚至毕业论文也与其相关。在岸田从欧洲带回的柯布书籍中,前川对于《今日的装饰艺术》( L'art décoratif d'aujourd'hui)有深刻的感动与共鸣,也因此下定决心赴法拜其为师。

 

前川国男于1951年第八次CIAM中与柯布再会  图源:《前川國男作品集―建築の方法》

1928年毕业典礼结束当晚,前川从神户出发前往大连,并从长春搭乘西伯利亚铁路前往巴黎,成为第一位进入柯布事务所的日本人。赴巴黎与柯布工作的两年间,前川在事务所里参与的工作有救世军的船屋改造、CIAM第二次会议的最小限住宅、萨伏伊别墅等。同时,前川也造访了西欧各国,了解当时的建筑思想和作品。

 

前川国男在1930年4月回国,8月进入安东尼·雷蒙德(Antonin Raymond)的事务所工作。同年10月,前川将《今日的装饰艺术》翻译成日文版。1935年,前川独立开业,并在战后柯布设计的国立西洋美术馆的建设过程中,与坂仓准三、吉阪隆正一起担任施工监理。

 

前川翻译的日文版《今日的装饰艺术》 图源:《建築家前川国男の仕事》

所谓现代建筑,简单地说即是追求合理的空间,反对古典主义的过度装饰。造型上,追求几何学的抽象美与机械美学的均衡性;技术材料上,多采用新的工业技术及其制品,如钢筋、玻璃和混凝土。1920年代,现代建筑以格罗皮乌斯、赖特、柯布西耶以及密斯为代表,形成以讲求空间构成与规则性、忌讳装饰的思潮。此外,柯布所提出的“现代建筑五原则”,以及1928年6月28日在瑞士召开的国际现代建筑会议CIAM,也为现代建筑架设了理论框架,赋予了其伦理性精神。

 

前川国男在师承柯布以及在欧洲工作的两年间,持续吸收现代建筑思想。虽然前川的名声不及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弟子丹下健三,但他在日本的尝试涉及了各种住宅与公共建筑,确实也给日本近代建筑提供了养分,建立了脉络。他开启了对现代建筑在日本落地的探索,可以说是20世纪日本现代建筑的先驱之一。

 

 

前川国男作品:内化潮流,融合传统

 

在前川国男的设计中,我们既能看见来自西方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体现,也能看到日本当地传统的影响。下文将通过前川国男邸、晴海高层公寓、东京文化会馆、世田谷区役所·区民会馆共两个住宅和两个公共建筑,分析前川国男如何在日本建筑界扮演关键的角色。

 

前川国男邸(1942)

融合日本元素与西方现代建筑思潮的木造住宅

前川国男邸南面庭园  图源:《建築家前川国男の仕事》

此作品为前川国男1942年在东京品川区上大崎所设计的自宅。1973年建筑解体后被保存,并在1996年于江戶東京たてもの园被重建。

 

日本建筑界曾有表现日本传统文化风格的潮流。住宅的外观灵感受到崎谷伊势神宫的影响,切妻屋根的破风板往轩先处宽度的变化、南面中央的圆形栋持柱子都可看到其影子。

 

室内居室挑空  图源:《建築家前川国男の仕事》
南面栋持柱  图源:《建築家前川国男の仕事》

1939年(昭和14年)因战争期间材料物资缺乏,政府提出“资材统治”,新建的住宅需符合楼地板面积(延べ床面積)100平方米以下的限制,在此背景下前川依然设计出丰富的住宅空间。他在建筑中央创造挑空的大空间,利用屋檐出挑处理日照和雨水环境,并在南面设置了通透的开口。室内格局简单,以客厅(居室)为中心,周边配有寝室、书房、厨房,浴室等。

 

室内与二楼夹层  图源:《建築家前川国男の仕事》
室内往南面庭院方向  图源:《建築家前川国男の仕事》
室内 图源:《建築家前川国男の仕事》

受到西方现代主义熏陶的前川,虽然未采用现代建筑特有的平屋顶,但在住宅的配置与空间设计中皆可见现代的语汇,因此该作品也被称为“日本木造的现代建筑”。

 

一层平面图 图源:《前川國男作品集―建築の方法》
二层平面图  图源:《前川國男作品集―建築の方法》

住宅除了作为夫妻日常生活使用外,位于银座的事务所因空袭烧毁后,这里也曾作为员工的工作地点。前川称之为“沙龙”的挑空客厅,更经常作为接待客人与交流的场所。不限制空间用途的弹性化设计,确实是现代建筑的理念之一。


另外,南北向门窗敞开后,居室与屋檐下形成视觉一体连续的开放空间,与柯布所说的底层架空(ピロティ,Pilotis)的空间概念类似。二楼的夹层房间面积不大,却也承袭柯布常使用夹层创造舒适通透空间的手法。柯布的Pavilion of the New Spirit与Maison Ozenfant中皆可见到类似的空间。

 

北立面图(左)、南立面图(右) 图源:《前川國男作品集―建築の方法》

立面上切屋根与屋瓦均为日式的表现;然而外观强烈的几何构成、格子窗棂障子大胆的尝试,都可以找出现代主义的造型原理。现代主义的手法通过前川的吸收与内化后,落实在这个木造住宅之中。

 

 

晴海高层公寓(1958)
工业技术与现代思潮下的高层集合住宅

 

晴海高层公寓外观  图源:《前川國男作品集―建築の方法》

公团为日本政府对于住宅、公共建筑等建立的事业团体,设立初期除了提供都市中低层的集合住宅,也尝试高层住宅设计。1958年(昭和33年)完工的晴海公寓为总户数168户的十层钢骨钢筋混凝土建筑,是日本公团高层集合住宅的先例。建筑外观容易使人联想到法国的马赛公寓,内部的空间更有融入了日本元素的“现代建筑五原则”的体现。

 

非廊下住户单元面海的房间  ©林静言
非廊下住户的厨房与餐厅 ©林静言

建筑的特点之一,是运用了大构架(Megastructures)的概念与模数单元。晴海高层公寓以三层六户为重复单元,减低建筑成本。建筑在填海的基地上有效地减少了地桩、钢骨的接合处数量和材料使用量。空间上,建筑的期待寿命长,其结构框架中可以容纳不同的空间以适应时代与社会的改变。此尝试与柯布提出的Dom-ino House中混凝土柱子和楼板的模数单元是类似的概念。

 

公寓的大构架结构(上),结构示意图(左下),建筑外观(右下) ©UR都市机构

建筑的特点之二,是采用了自由平面。住户间的墙壁使用了便于拆除更换的水泥砖,以及管线的露出设置,这些都表现了前川对于空间可变性的考虑。建造时在13平方米居住空间基准下所设计的空间,未来面积需求若改变也可以弹性调整。室内的隔间以木制为主,活动式的拉门简单地分割空间,在使用与改建时都有非常大的自由度。

 

从以上两个建筑特点中,晴海公寓发展出特有的间隔楼层入口形式。建筑每三层为一个单元,中间层设置公用通廊,上下层的住宅单元以楼梯连接通廊及住户入口。非通廊层的住宅拥有较好的通风及采光,居住单元较大因此租金较高。3、6、9层为电梯可停留楼层的通廊型住房,宽敞的走廊提供生活的安心感和交流的空间。

 

公寓的间隔楼层入口(スキップ形式のアクセス)   ©UR都市机构
公寓里当时的住户动线  ©林静言
非廊下住户与廊下住户平面图  ©UR都市机构

非走廊层楼的住宅面积为39平方米,拥有海景与银座方向的街市景致。住宅平面为长方形,沿着长轴配置厨房、餐厅及厕所。隔间上方的栏间改为透明玻璃;各个房间以活动式户袄作为区隔,让空间更为开放流通。前川认为建筑与工业化技术和产品应该相辅相成,有所谓“Technical Approach”(テクニカル·アプローチ)之称法。公寓中利用了预制混凝土的扶手、工业化产品的电梯、洋式马桶、通风扇、不锈钢流理台等等,打造出当时最摩登的生活方式。

 

非廊下住户单元厨房流理台、洋式厕所  ©林静言
非廊下住户生活空间照片  图源:《建築家前川国男の仕事》

 

东京文化会馆(1961)
巨大的曲线屋顶创造连接内外的都市空间

 

东京文化会馆外观 ©林静言

东京文化会馆位于上野公园,于1961年完工。建筑既是为了纪念东京开都500年,也是为了使东京有一个正式水平的音乐表演空间而设立。这也是当时日本经济急速成长之下,为塑造欲摆脱战后贫困的自信与姿态而进行的建设事业。

 

建筑内有大厅、大小音乐厅、音乐资料室等等空间。准备室后台、排练室埋藏在地下,会议室设置在屋顶上。进入室内,挑高宽敞的大厅由蓝色天花板和清水混凝土柱子构成。错落安置的灯光隐喻着“天上的河流”,混凝土柱子则象征森林里的树木。竣工以来,建筑曾被批判造型表现过多。建筑外观上与朗香教堂、印度昌迪加尔议会大厦相仿;从内部空间设计来看,也可找出柯布的设计手法与现代建筑的思想。

 

东京文化会馆大厅内部  ©林静言
东北侧立面  图源:《建築家前川国男の仕事》
西南侧立面  ©林静言

巨大的曲线屋顶向外延伸,将建筑内部和都市空间串联。出挑的水泥屋顶由户外混凝土柱撑起,形成了类似底层挑空的开放空间。室内的挑高大厅强调流动的空间感;内部装修鲜艳的配色也看得出现代建筑的线索。


对比一旁的国立西洋美术馆,东京文化会馆少了围墙的设置。邻近美术馆的东北侧并非正面入口,却表现出极度开放的空间感。由此可见前川对于将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理念。让使用者轻松、自然地使用的空间是他对都市建筑的理想。

 

一层平面图  图源:《前川國男作品集―建築の方法》
立面图  图源:《前川國男作品集―建築の方法》

 

世田谷区役所·区民会馆( 1959、1960、1969)
以广场为中心、由底层挑空廊道串起的建筑群

 

世田谷区民会馆与广场  图源:《建築家前川国男の仕事》

此项目主要包括了区民会馆(1959)、区役所第一厅舍(1960)、第二厅舍(1969)以及中间配置的广场。基地周围以住宅区为主。全区建筑内设有约1300席的表演厅、集会室、图书馆、婚庆会场、食堂等复合设施。

 

区民会馆西侧表演厅使用了折板构造,东侧为柱梁系统的大厅及展示区。折板构造为当时设计大跨距空间的经济做法,群马音乐中心(Antonin Raymond设计)、今治市公会堂(丹下健三设计) 、福岛县教育会馆(大高正人/ミド同人设计)等建筑中都可以看到此结构的表现。区民会馆二楼围绕的露台、回廊、外部的楼梯,形成了流动的、回游性的开放空间。

 

建筑群外观(左上),区民会馆表演厅外观(左下),表演厅内部(右) 图源:《建築家前川国男の仕事》
世田谷区民会馆,一楼大厅  图源:《建築家前川国男の仕事》

北侧的区役所第一厅舍为口字型设计,并配置有烟囱状的造型体量。一楼入口为两层挑高的空间以及大沢昌助的浮雕作品。天花由格子梁构成,上方引入的天光与稳重的楼梯构成大气的入口意象。将区民会馆与第一厅舍串连的是南北向的两层建筑,一楼全部挑空,作为通廊及开放空间使用。不论下雨或是艳日,皆可让居民与区役所员工方便自由地使用、通过、停留休憩。

 

世田谷区役所第一厅舍大厅  图源:《建築家前川国男の仕事》

第二厅舍完工最晚,隔着道路与第一厅舍及区民会馆夹出一个开放性的广场,与周边环境、住宅和谐地对话。广场上不时可见坐着喝茶的居民、奔跑游戏的小孩、路过休憩的行人。有时广场也被作为各种活动祭典举办的场所。各式各样自由使用的方式也印证前川对都市广场的设计理念。

 

连接区役所第一厅舍与区民会馆的底层挑空  图源:《建築家前川国男の仕事》
区民会馆(左侧)、役所第一厅舍(右侧)一层平面图  图源:《前川國男作品集―建築の方法》
世田谷区役所·区民会馆剖立面图  图源:《前川國男作品集―建築の方法》

世田谷区役所·区民会馆可称为前川国男清水混凝土代表作之一。之后他开始考虑混凝土与日本风俗气候的关系,并尝试在混凝土墙壁外贴砖处理(特別是打込みタイル)。后期作品中的新宿纪伊国书店(1964)、琦玉县立博物馆(1971)、东京美术馆(1975)皆有此类立面做法。

 

东京美术馆,外墙贴砖手法  ©林静言

至今,这些建筑群建成已超过半世纪,面临拆除或更新的议题。平成21年,日本建筑协会关东支部特别向政府提出保存利用的期许,指出此作品在日本现代建筑的脉络中有重要的意义。地区的文化设施象征了战后地方的自治体制,1950年代在全国大量建设。世田谷区役所·区民会馆的复合设计提供给区民多样的文化场所,建筑在基地上分栋配置,中央设置了区民可以聚集使用的开放广场。分散建筑体量的做法塑造了不强调纪念性的开放空间,形成了当时很独特的作品。

 

区民会馆、低层建筑、第一厅舍等建筑分别以折板构造、底层挑空、预制混凝土等手法进行设计。建筑底层的挑空连结、具有通透感的大厅与入口、强调水平感的二楼露台都相当有现代建筑的特点。以广场为主轴所设计出的地域文化设施更是日本现代建筑中的先驱作品。

 

 

结语

 

前川国男在日俄战争期间出生,经历了“二战”前40年间日本国力的突飞猛进、战争后的焦土、战后的高速经济成长以及泡沫经济的开端,可以说看过日本许多不同阶段。师承柯布后,前川参与了为解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住宅不足的问题、以工业化住宅为想法的“最小限住宅”的提案,并在1929年参加了第二次国际现代建筑会议CIAM,显示其探索现代建筑的志向。

 

以新的工业技术与合理的方法改善恶劣的生活空间、创造健康的城市,这是现代建筑师们的理想。柯布所提出的“现代建筑五原则”、不需要厚重墙面支撑的Dom-ino House以及信赖工业技术的观念直接影响了前川。他将这些带回了日本,并让它们在日本落地。


从前文的四个作品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前川对现代建筑的尝试,也可以看到他在日本的地理、气候、传统木造建筑等背景下,融合并修正了自己的想法。他也影响了其弟子大高正人、丹下健三和许多后辈。如此,前川国男在时间与空间上串起了一个紧密的脉络,或许这也是现今日本建筑在世界舞台上持续发光、吸引众人目光的一个原因。

 

 

注释与相关链接

[1] 大正12年8月10日发行的《建築世界》八月号中,药师寺主计(やくしじ かずえ)在以「欧米を巡りて(仏蘭西の青年建築家コーブ‐セースーニエ氏に会ふの記)」为名的文章中,介绍了柯布。

[2] UR都市机构的集合住宅历史馆:
集合住宅历史馆为UR都市机构的展馆之一,陈列了近100年来日本集合住宅的资料,并复原了四个日本住宅史上重要的公团作品,包含同潤会代官山アパート、晴海高層アパート、蓮根団地、多摩平団地/テラスハウス。(更多信息可参考官方网站)
集合住宅历史馆网址:
https://www.ur-net.go.jp/rd/index.html
参观申请网址:
https://www.ur-net.go.jp/rd/03_open/index.html

 

作者简介

林静言,东京大学建筑学专攻M1。

 


 

版权声明:本文由林静言授权有方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0
参与评论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