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见筑未来:Vladimir Beloglovsky建筑访谈中国首展3月9日揭幕

见筑未来:Vladimir Beloglovsky建筑访谈中国首展3月9日揭幕
编辑:原源 | 2019.03.07 13:36

 

什么是展览?什么又是建筑?

 

这是来自美国纽约的建筑策展人、评论家、概念装置艺术家弗拉基米尔·贝罗戈洛夫斯基(Vladimir Beloglovsky)不断审视、再问的两个基本问题。

 

在建成环境日趋多元而复杂的今天,建筑学涌现出大量前所未有的独特声音,这也恰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建筑灵感是否过于饱和?我们还需要多少建筑师?在观念扩散如此迅速的环境下如何保持批判性?建筑师之间应该有共同点吗?建筑师的意图要被放大吗?建筑是自我驱动的吗?标志性建筑与签名式建筑仍然相关吗?……贝罗戈洛夫斯基抛出这些问题,与建筑师们共同探讨建筑背后的意图、灵感、梦想、挫折、恐惧和希望。

 

此次展览希望构建一个平台,让建筑师的声音从复杂项目背景中抽离,被打碎、并置、解读,然后被大家听到。以期改善我们现今的建筑环境,寻求新的意义、身份,以及重塑建筑的可能性。

 

自2002年访谈项目开始以来,贝罗戈洛夫斯基已采访了300多位国际顶尖建筑师,其采访专栏收获了广泛的关注,并已在悉尼、芝加哥、墨西哥城、布宜诺斯艾利斯与观众见面。此次展览是他“建筑师之声(Architects' Voices)”巡回展系列的第五场。

 

该系列的每场展览都与展出地密切相关。2018年,贝罗戈洛夫斯基受邀作为清华大学访问学者。期间,他采访了多位活跃在一线的中国建筑师们,仔细阅读并探索了他们的实践工作。这些内容也成为了本次展览珍贵的一手资料。展览标题“I am Interested in Seeing the Future(见筑未来)”就来自与建筑师袁烽的访谈,展场设计也受到袁烽2011年作品“兰溪庭”的影响。

 

此次中国首展将五位美国建筑师与五位中国建筑师并置,采访录音和观点文字并行呈现。展览关注的每位建筑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手法和灵感来源,可以被称作是反叛者(rebels)。他们代表了不同的年龄区间,部分美国建筑师是移民身份;而反观中国建筑师,其中几位都曾在美国一流高校接受建筑教育。他们为中国带回了什么?他们之间又会展开怎样的对话?期待3月9日的Fab-Union艺术空间。

 

 

受访建筑师

 

伊丽莎白·迪勒(Elizabeth Diller)

里卡多·斯科菲迪奥(Ricardo Scofidio)

及其位于美国纽约的

Diller Scofidio + Renfro工作室

 

里卡多·斯科菲迪奥 & 伊丽莎白·迪勒
波士顿当代美术馆新馆 ©Iwan Baan

 

彼得·艾森曼(Peter Eisenman)

及其位于美国纽约的

艾森曼建筑事务所(Eisenman Architects)

 

Peter Eisenman ©Chris Wiley
六号住宅 ©Chris Wiley

 

丹尼尔·里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

及其位于美国纽约的

里伯斯金建筑事务所(Libeskind Architects)

 

丹尼尔·里伯斯金
柏林犹太博物馆 ©Michele Nastasi

 

汤姆·梅恩(Thom Mayne)

及其位于美国洛杉矶的

墨菲西斯建筑事务所(Morphosis Architects)

汤姆·梅恩
库伯联盟学院工程学院 ©Iwan Baan

 

詹姆斯·瓦恩斯(James Wines)

及其位于美国纽约的

SITE(Sculpture in the Environment,“环境雕塑”)

 

詹姆斯·瓦恩斯
BEST商店 Indeterminate Facade

 

袁烽(Philip F. Yuan)

及其位于中国上海的

创盟国际建筑事务所(Archi-Union Architects)

 

袁烽
竹里民宿 ©田方方

 

柳亦春和陈屹峰(Liu Yichun,Chen Yifeng)

及其位于中国上海的

大舍建筑事务所(Atelier Deshaus)

柳亦春 & 陈屹峰
龙美术馆 ©苏圣亮

 

张永和(Yung Ho Chang)

及其位于中国北京的

非常建筑事务所(Atelier FCJZ)

 

张永和
垂直玻璃屋 ©田方方

 

马岩松(Ma Yansong)

及其位于中国北京的

MAD建筑事务所(MAD Architects)

 

马岩松
哈尔滨大剧院 ©Adam Mork

 

张轲(Zhang Ke)

及其位于中国北京的

标准营造建筑事务所(ZAO/standardarchitecture)

 

张轲
尼洋河游客中心 ©陈溯

 

展览信息

 

策展人

吕凝珏

 

展览设计

Vladimir Belogolovsky, Pablo Wegmann

 

团队

Marco Giribaldo, Qingqing Hu,

Ashwiini K Mohanachandran, Jack Shi,

Lorena Rodriguez, Zhang Weili, Stella Wongso

 

展览时间

2019年3月9日至4月28日,周二至周日,10:00-17:30

 

展览地点

上海市徐汇区龙腾大道2555号D栋

Fab-Union艺术空间

 

Fab-Union艺术空间 ©陈颢

 

弗拉基米尔·贝罗戈洛夫斯基(Vladimir Beloglovsky)

1996年毕业于库珀联盟建筑学院(Cooper Union School of Architecture),纽约Curatorial Project(est.2008)创始人,该项目专注于策划和设计全球建筑展览。他出版了九本著作,包括《与建筑师的对话(Conversations with Architects)》以及《与彼得·艾森曼的对话(Conversations with Peter Eisenman)》。他策划了50多个展览,并在30多个国家的大学和博物馆进行了演讲。

 

吕凝珏

同济大学及米兰理工大学建筑学双硕士。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青年策展人计划2018”获选策展人。

 


 

版权声明:本文由策展方授权有方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Fab-Union艺术空间
Vladimir Beloglovsky
展览
0
参与评论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