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柏文峰:农村住宅应该进入绿色建筑的视野 | 建筑师在做什么132

柏文峰:农村住宅应该进入绿色建筑的视野 | 建筑师在做什么132
编辑:胡康榆 | 2018.09.13 14:40
柏文峰(左)在现场指导施工

 

这是有方“建筑师在做什么”第132个采访。

 

柏文峰

清华大学工学博士,现任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绿色乡土建筑理论与技术研究,拥有多项研究专利。他与香港中文大学吴恩融团队合作的云南鲁甸光明村震后重建项目获得2017年度Architectural Review (AR) House awards大奖。

 

 

| 还有八亿农民居住的农村也应该进入发展绿色建筑的视野

 

我本科和硕士均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学了较多工程力学课程,为自学建筑结构、建筑材料相关知识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硕士研究生的论文方向是中国古代桥梁结构史,受到古人如何就地取材,跨越河流峡谷的工程智慧熏陶,也初步培养了自己以历史眼光看待技术发展的能力。博士学位在清华大学完成,师从国内绿色建筑理论及实践先驱之一秦佑国教授,秦先生早在2006年就提出:“还有八亿农民居住的农村住宅也应该进入发展绿色建筑的视野”,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引导我开始系统的探索绿色乡土建筑技术。

 

目前,生土研究在我国正迎来一个好的发展机遇,今年6月国务院颁布的文件指出:农村危房改造任务较重的省份要结合地方实际推广现代生土农房等改良型传统民居。另外,由于夯土建筑本身具有独特的美感和舒适健康的居住性能,也得到旅游休闲产业的青睐。

 

夯土建筑施工现场
夯土建筑施工现场
生土展示

在这样的现实需求下,夯土建筑研究迫切需要解决几个问题:抗震性能的保障、技术的深化细化研究、与生土建筑技术有关的国家和地方标准的建立和完善。此外,夯土墙劳动强度高,施工速度慢,还要关注装配式建筑与夯土建筑技术的集成,提高建造速度,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 让当地群众重拾对于夯土建筑抗震性能的信心

 

光明村灾后重建夯土民居项目在技术上主要从三个方面去考虑的:一是就地取土,我们将地震中垮塌的墙土经过加工再次利用,土料配比采用的都是当地易得的材料;二是新型夯土技术本地化,光明村的工匠和精壮劳力经过培训后能够很好的完成新型抗震夯土墙的施工;三是用轻型铝合金模板替代传统木模板,夯土墙的施工精度和墙体密实度有明显提高。项目建成后,又经受了多次地震考验,抗震性不低于灾后重建的砖混结构民房。

 

这个项目得以实现的意义更多在于让当地群众重拾对于夯土建筑抗震性能的信心;项目实施通过本村群众互助帮忙,也增强了社区凝聚力;此外,掌握这个技术的工匠又被聘请完成多个新型夯土建筑的施工,能增加收入,夯土建筑施工技术已经成为他们谋生的技能。

 

光明村灾后重建项目 摄影:王策
光明村灾后重建项目 摄影:王策
光明村灾后重建项目 摄影:王策

光明村的项目完成之后,最近在实施一些技术示范项目,希望把获得试验验证的专利技术用于实际项目,以便进一步优化改进,为技术推广创造条件。比较典型的生土建筑项目有云南省绿色乡土建筑技术示范项目——昆明近郊乡村旅游整村新型夯土民居建设、四川省现代夯土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等。竹建筑以及竹钢混合体系技术示范项目也将于近期在普洱亚洲竹藤博览园开工建设。在西双版纳勐腊南赛河的农村扶贫安居房已经开工建设,这个项目点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底层钢框架与上层冷弯薄壁混合体系在未使用吊车、无现场焊接的前提下,完成主体结构安装。

 

 

| 玉溪市大龙潭村的三层夯土民居经受住了通海“8.13”5级地震

 

我从事乡土建筑可持续营造技术研究三十余年,时间不算短,但建成的项目其实不多。简要举几个例子:

 

西双版纳景洪市曼景法村装配式傣族民居:传统傣族民居木材消耗量大,而且传统傣族民居在耐久、抗震、居住舒适性等方面确实难于满足当地居民的居住需求。与此同时,当地群众改用砖混结构替代传统的木结构建造傣族民居,又导致村庄特色风貌严重异化。为扭转这个局面,中国民居建筑大师朱良文先生开展了傣族民居向现代小康住宅过渡的课题研究。我在课题组中负责结构体系更新工作,在1997年开发了钢筋混凝土预应力预制装配式傣族民居结构体系。这个装配式框架体系具有构件尺度轻盈、预制构件可原状拆除循环利用的特点,保持了传统干栏民居的建筑特征,不仅在傣族新民居建设中得到应用,还用于哈尼族民居、藏族民居的建设,在民居建设减少木材消耗、保持民族特色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专利技术“村镇建筑预应力预制装配式绿色结构体系”也获得了2008年云南省技术发明三等奖。

 

在玉溪市江城镇大龙潭村的夯土民居项目采用了夯土墙和砌体墙混合承重的技术,依托昆明理工大学的抗震夯土建筑专利,在抗震设防八度地区建成三层夯土民居,经受住了刚刚过去的通海“8.13”5级地震的考验。此外,在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灾后重建藏族民居项目中,采用了新型抗震夯土建筑技术,我的研究生叶银霖现场向藏族工匠传授技术,指导施工。在恢复民居原貌的同时,也提高了夯土墙的抗震性能和耐久性能。

 

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灾后重建示范项目
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灾后重建示范项目

我们有一个由不同专业背景成员组成的团队,这本身为推进乡村建筑营造提供了更为综合的视野,我们所实施的项目,正是团队成员协力合作的成果。团队的主要工作就是提供更多的绿色乡土建筑技术选择,通过示范项目建设进行技术本地化,助力乡村建筑实现可持续营造。我们希望,低成本的乡村建筑也能有较高的居住品质。低成本与高品质似乎有些矛盾,恰恰是这些矛盾,为技术研发应用提出了很多具有挑战性的题目。

 

 

对话建筑师:

 

有方:除了生土研究外,您还有什么方面的建筑材料或构造研究?研究目的是什么?

 

柏文峰:除了生土外,最近也投入很大精力在研究竹材利用,包括装配式竹结构体系、维护体系以及竹瓦、竹纤维保温隔热材料等等。近年来,绿色乡土建筑技术研究渐成体系化,这些研究可以大致分为传统建筑材料的可持续利用,现代建筑技术在乡村的适应性改造以及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所衍生出的混合结构体系。云南地理气候复杂,民族文化多元。在这些因素的交织作用下,传统民居在建筑材料的使用方法上异常丰富多彩。

 

这些技术的研发目的,就是希望在西部地区乡村经济技术条件较为落后的条件下,继承和强化村民自主建造的潜力和能力,为传承和发扬民居特色提供多样化的材料、部品部件、结构体系的技术支持,提升乡村建筑品质和建筑技术水平。

 

有方:近些年您有哪些比较大的实验进展

 

柏文峰:近年完成的一系列结构试验和材料热工性能测试都跟刚刚提到的研究内容有关。从结构试验结果看,夯土墙承重建筑、装配式竹结构、钢竹混合结构、底层钢框架上层冷弯薄壁体系都能满足低层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九度的抗震设防要求,其中,装配式竹结构、钢竹混合结构、底层钢框架上层冷弯薄壁体系经历超九度罕遇烈度振动台试验后,足尺抗震房屋模型仅有轻微损坏,体现出优异的抗震性能。在材料热工性能测试方面,测试了天然纤维增强轻质保温黏土的导热系数,测试结果在0.09~0.12W/(m.K)之间,满足绝热材料导热系数最低限值小于等于0.25W/(m.K)的要求。

 

竹结构抗震试验
夯土结构抗震试验

有方:一个项目您是否会全程参与?一般项目的运作又是怎样的?

 

柏文峰:乡村建筑的规模小,具备可从策划到施工全过程参与的优势,在可能的情况下,我会全程参与。但我更希望的是以社区、村民、工匠为主体的自我建造,高手在民间。

 

有方:技术研究和实际建造之外,您如何平衡学术和教学?

 

柏文峰:确实需要平衡,一方面大量的现场工作需要有连续的时间保障,有时会与教学工作发生时间冲突;另一方面,从研究到实践的完整过程为教学提供了鲜活的案例和素材,研究生可以接触较为前沿的科学和技术问题。

 

有方:教学过程中,您对研究生的培养是什么样的?

 

柏文峰:一般在正式面试之前我会和要报考我研究生的同学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交流。乡村建设工作环境比较差,要求参与者具有一定的吃苦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确实对这个方向感兴趣又有一定能力的同学才会考虑接纳,才有可能在较为艰苦的工作中找到乐趣,没有这一点是很难读好研究生的。

 

我对研究生的培养思路是以问题为导向,这个问题可以是理论问题,也可以是技术问题。结合学生的特点,提供必要的实验、学习、实践平台,同时,提供机会让学生能够参与本领域、本方向国内高层次的研究项目,开拓学生视野。

 

有方:听说您会给自己的研究生罗列一个阅读书目。

 

柏文峰:对,书目的内容与学生的本科教育背景和学生的专业兴趣有关,技术类偏多。乡村营建活动看似简单,实际与乡村物质精神的各个层面都有关系,工科学生人文熏陶较为薄弱,需要有所加强,也包括我自己。

 

有方:您最近读的有趣的书是什么?

 

柏文峰:《万物简史彩图珍藏版》([美] 比尔·布莱森 著,严维明等译)引言开篇有段话:“几万亿个游离的原子不得不以某种方式聚集在一起,以复杂而又奇特的方式创造了你。这种安排非常专门,非常特别,过去从未有过,存在仅此一回”。人来到世界上是一件非常非常幸运的事,在有限的年华里,尽力去做自己喜欢、又可能对他人有所裨益的事。

 

有方:您最近一次旅行去了哪儿?

 

柏文峰:沿莱茵河顺流而下,走马观花看了瑞士、法国、德国以及荷兰等国家沿莱茵河两岸的村镇与城市。

 

有方:您最喜欢或对您影响最大的建筑师是谁?

 

柏文峰:哈桑.法赛毕生致力于穷人住宅问题的研究,努力探求低造价乡土建筑在广大乡村现实中的可行性。虽然他的理论与实践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但他对人性的关注、他在六十余年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专业品质、耐心和毅力,是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有方所有,欢迎转发,禁止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人物
光明村
建筑师在做什么
柏文峰
绿色建筑
0
参与评论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