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仪三,国家建设部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努力促成平遥、周庄、丽江等众多古城古镇保护,因而享有“古城卫士”、“古城保护神”等美誉。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保护委员会颁发的2003年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2016年7月3日,见到阮仪三先生之前。“古城卫士”,“刀下留城救平遥”,“要拆,就从我身上轧过去”……我一边做着采访准备工作,一边依旧在心中思考着这些附加在老先生身上的标签、故事以及话语,这不就是金庸笔下的“侠之大者”,而这份一生的坚持与勇气时刻令人肃然起敬。这次有机会采访阮仪三先生,源于深圳一座500年的古村落正面临拆迁,一批长期关注深圳城市的专家、学者与规划师发起了“湖贝古村120城市公共计划”,并邀请到阮仪三先生。
7月3日正午,我们终于得见阮仪三先生真容,这位耄耋老者的精气神甚至令在场的年轻人自愧不如,在湖贝古村考察一上午,老先生身上兀自透着兴奋劲,话语间目光始终炯炯有神,在他看来,湖贝村在中国范围内都是一块宝,是深圳不可多得的财富,老先生笑称这块宝已让自己“得意忘形”。
有方:你刚看完湖贝古村,比起你此前保护规划的其他古镇、古村落,湖贝村最大的价值在哪里,尤其是在深圳这样的城市背景下?
阮仪三:我看到湖贝村以后,很震惊,像深圳这样现代化的、平地上兴建起的城市居然还留存着这么一个古老的、被人们遗忘的城中村,而这个城中村不是破烂、大杂烩,不是贫民居住区,而是一个原生态的、老广东的小农村,它还保留着老广东人、土著居民,原生态的生活状态,很多村民还过着过去的生活,房子门头上还有新贴上去的“福”字、门神,这个东西现在看到得非常少了,他们的生活过得非常安详,非常有地方特色。今天也不知道是什么节日(编者注:7月3日,农历五月廿九,上半年最后一天,有烧香习俗),家家户户都烧香敬神,村口香火旺盛。
最近这几年,我也看过广东不少小村庄,上个月,我去罗浮山下的一个叫罗浮村的老村庄。他们的老村都在,很完整,祖庙、祖祠都在,但是空了,我去看的时候,他们当地的书记专门赶回来帮我介绍,“我们老祖宗在这里,这里很好,我们要保护”,我说对啊,很不错啊,是要保护。但那个村庄已经没生命了,死亡了。但是,它还是一种完整的聚落,这种东西,以后可以成为很好的旅游资源。
罗浮村不具有生命力,而湖贝村是活生生的、现在不可多得的村镇,我觉得是深圳的一块宝,如果有人说这不是宝,那都是糊涂蛋。在中国的范围里,这块宝也不可多得,我看他的建筑,大多数房子都是明初清末的东西,都大概有一两百年的历史,房子门头的装饰,基本上保存完整,好好修一修,可以恢复原来的样子,无论是彩塑、花纹,都是地方特色。事实上当地的居民很敬神,家家户户门前都有插香的香斗,说明当地人很有信仰,有信仰的人,他活得是很有意思的。湖贝村人的信仰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而且这种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在他们那里还在滋长、繁荣、兴旺。在湖贝村,我们可以获得历史的记忆和标本,而我们这一代人,包括很多年轻人,看不到这些并且不太理解。
习近平在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我们说“留住乡愁”,首先就要把“乡”留住,把这些房子留住,把房子里的人以及他们生活的原型留住,这个是我们现在太少的东西。所以这是深圳的一块瑰宝,谁发现了,谁就有功劳,谁把他拆掉了,谁就是大混帐!这么好的东西你把他拆掉,拆掉以后,再也没有了,历史就隔断了,这里留存着土著居民完整的历史和生活的原型。那么,把它留下来干什么?留下来就有办法,可以作为一个获得历史的一种博物馆,一种民生、民居的博物馆,能够让人们很好地了解过去一些活生生的历史状态。湖贝村的存留,是对原生态生活的一种叙述,它是能够形成历史生活的古代生活样本。这种东西我们现在很难找到了,我们要珍惜,假如在现在的建设中,我们把这里全部拆光,开发商、政府部门,把它全部销毁,很可能我们以后就是历史的罪人,我们绝对不要去做这种蠢事,让后人骂。
今天我去现场,虽然天很热,我看得“得意忘形”:得什么“意”,得湖贝之意;忘什么“形”,忘掉我这个老头子的形,心思又回到年轻时候。湖贝村现状是:居住太拥挤,生活条件太差,没有很好的上下水设备,没有很好的消防设施以及卫生设备。假如我们很好地改善这些状况,改善村民的生活,这里可以成为一个重要的、活生生的橱窗,这种橱窗让人们可以找回记忆、历史、民俗,甚至现代人和古代人的差距和状态,人们也可以到那里很好地研究。我到好几户人家里去看,我要了解房屋结构,可惜它现在装修都看不清楚,但从外表判断,屋架、屋顶都是老式的。这就是个宝,现在这种状态的建造方式,已经没有了。这就是很好的建筑博物馆、历史博物馆。这里房屋的构架,建得很好的,可以抵御自然灾害,这一点,是我们现代人想象不到的。现代人造房子太简单化了,钢筋混凝土,加个钢筋,混凝土一浇就起来了;而过去的人造房子,先打实基础,然后砖墙砌上去,上面架木屋架,这套体系是防震的。
湖贝村就是深圳具体的历史遗产,就是深圳的“乡愁”、深圳重要的文化财富。这种财富是无形的,你不能拿钱去计算,当然这块地是很值钱,拆掉以后建高楼,可以创造巨大的利润,那个钱你算得出来,而留下湖贝村,这是你无法计算的,它是无价之宝,深圳找得出第二块吗?广东能找出第二块吗?我要发动我能号召的力量去抵制这些浅薄的人们,他们认为房子底下的地值钱,房子不值钱,房子里的人也不值钱,我说,你们错了,我们今天就是要一起捡起这块被遗忘了的精粹,让它发出新的光辉。
有方:那么,在具体的保护中,除了来自开发商,阻力还可能来自于哪些方面?以及未来湖贝村的发展方向会变成一种旅游资源么?
阮仪三:还是要看你怎么去做。我保下来的江南水乡,前面六镇,后面六镇,现在其中8个成为世界遗产。我1980年抢救平遥,1985年抢救周庄,之后,同里、乌镇、甪直、南浔、西塘、丽江,申报世界遗产都是我做的,现在这些是世界之宝,世界珍贵的遗产。当时没人认为这些是宝贝,没人认识到它重要的价值。因为我比较早地接受了欧洲历史城市保护的先进思想,我坚持用规划的手段合理规划,不能在建设城市的时候拆掉旧房建新房,反而要保护旧房、另建新房,要留存着这些重要的历史遗产,当人们认识到这一点时,它们就成了无价之宝。而且老百姓也能从中得到实惠,现在的周庄就很富,乌镇也很富,乌镇现在每年的旅游收入、人均产值全国最高,比黄山、泰山、九寨沟、张家界等等地方都要高。它靠的什么?就靠的那些小平房,人家看中的就是你小桥流水人家,因为这个景色,在世界范围内,都可谓极其漂亮精彩。
相对而言,湖贝村就是小房子、破房子,人们的居住区,但是它的形态具有非常深厚的地方乡情、地方特色、地方的民俗文化留存。这种民俗文化的留存,在现代文化中已经消亡、死掉了。我们今天去看的很清楚,人人都在烧香。现在我们在高楼大厦里怎么烧香?我们最多为了改善空气而点香;而他们烧香是因为虔诚,我们看到,两个中年妇女,一烧香一磕头,这完全是一种信仰。
这个信仰是什么?跟人所处的环境有关系,他们觉得土地公公、土地婆婆在这里,菩萨在这里,天、地、父母、双亲,我看到你们广东还有“天、地、君、亲、师”,敬天、畏地、忠君、爱国、敬重双亲、尊重知识,天和地怎么表现出来,都是神灵——天神、地神、财神爷、地藏菩萨,还有各种各样的神灵,在他们的心中,是有信仰的。信仰有一种神灵,保护着他,然后呵护着他们,然后助长他们能够取得更多的社会财富。这种人肯定不是富翁,但他日子肯定过的比较富态、祥和、具有希望,他有希望才去敬神
。
那么,这种房子里面,怎么会产生这种生活习俗?是由于他们所处的这种生活环境,由于这种门对门、街对街的生活环境形成了这种生活状态,所以要把这些房子留住,把他们生活的环境留住,把人留住,把他们生活的原型留住。同时,我们应该努力改善村民的必要生活设施,要想办法避免发生火灾。我们看到这里的村民还是住得很拥挤,乌镇、同里、周庄也是这样,原来都是一家一户的,后来都增加了,再加上二房东、三房东,房子出租、出让,我们要疏解他们老家的人口,一疏解掉,原来的房子里,两户人家变一家;原来的房子里,四户人家20个人,我们疏解到5个人,5个人的日子就好过了。这个是我们要做的工作。这些房子形成的形态以及其中居住的人在房子里进行的种种互动,就形成了一种地方的、民俗的风情,我们要保护这种风情。
为什么我们今天跑过去,大家都用手机到处拍来拍去?大家都觉得很有意思,很有特点,很有看头,很有文化的内涵。这是很重要的内容,这些内容跟我们现代的生活有很大的差距,正是这种差距,才是我们热衷的地方。这个就是价值。什么价值?文化价值!什么资源?历史资源!历史的资源留存的文化价值,就表现在人的这种互动的状态上。这种互动的状态依附在物质的形态上,所以房子、街巷留住,环境、条件加以改善,人继续生活在其中,让它的互动继续延续下去,我们就留住了历史,留住了城市的记忆,也就留住了我们的“乡愁”。所以说,深圳的“乡愁”在哪里,可能就在湖贝村。不是金融大厦,大体育馆,是这一方的居民。有的人到那里也是无动于衷,看到这些房子就想拆掉盖高房,这些人就是冷血动物,没感情,对中华民族没感情,这些人对我们的家乡没感情。既然缺少这个东西,我就要补上这门课。
有方:现在国内古镇旅游特别热,每到节假日,游人如织。这是不是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国人文化性的缺失,以及文化断层带来的忧虑?你觉得对于古镇的保护和开发未来会呈现怎样的方向,以促进文化性的延续?
阮仪三:我做古镇保护34年,实际上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大家不知道要保护,那就提高大家的认识,要保护,但并不是所有的都要保护,挑好的、精彩的。以江南水乡地区为例,我调查过,有近200个历史古镇,最后我们保了10个,我们是挑有特点的。我做的江南水乡,每个水乡都有各自的特点。有学生曾经问我:阮老师,你这个江南水乡都是“小桥流水人家”,都差不多嘛。我说,是你不会看,你缺乏文化,老师来教你:周庄都是水巷,“家家临水,户户通舟”,河两旁没有路,路在房子背后,过去都是以舟来通行的,坐船的。这些江南水乡,日本鬼子都没有进去过,为什么不进去,他把桥一炸掉,日本大机船根本进不去。水巷就是水乡的命脉,水巷是可以通到家家户户门口,周庄有个张厅,人家说“船从家中过,货从家中进”,比较安全可靠,小姐们不要抛头露面,从后门口进去,一下就到船坞里去了。
乌镇,它那个陆地小,河宽,河上就可以造房子,打上桩,铺上板,就可以造房子,“家家尽枕河”,枕河而眠,卧床听水声,这个是乌镇的特点;你到西塘看,整个西塘全是廊子连起来的,1800公尺的廊子把整个古镇全包围起来了,为什么全会有廊子,因为他们都开酒店,绍兴喝黄酒,西塘家家酿酒、卖酒。在绍兴吃酒都站着喝的,不是坐下来喝的,而是喝两杯酒就走了,养个精神、解个渴,是这样的。因此为了方便,就搭个檐出来,我家搭檐,你家搭檐,家家搭檐连成一片,那整个镇子都被廊子围起来了。
同样有廊子、有廊房的,就是南浔,因为南浔富,南浔卖绸子的,不是卖丝的,乌镇卖丝,原先丝的价钱便宜些,南浔卖绸,制绸,就出了很多大富翁,有“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之称。“四象”,就是四个大富翁,都是富可敌国,千万两以上。孙中山,辛亥革命打武汉,武昌起义没有枪。张静江说,我给,你要多少枪。2000支枪。行,2200支,他从英国买来,然后辛亥革命就成功了,他也成为民国第一届财政部长。就是这么有钱,所以,廊子都有券,“券廊”,弯弯的河流,弯弯的廊子,弯弯的桥,倒影在水里,哎呀,简直漂亮极了。
每个镇都有每个镇的特点,你会看,你就流连忘返,你不会看,“小桥流水人家”一走而过。过去每个镇都有它特色的产品,乌镇就是产茧、西塘产老酒、周庄做木器、朱家角产油和布,各有特点,就应该把这些特色都留存下来,不能仅仅是观光型的,老百姓看到游客来了,就想卖点东西、开点店,家家户户都开店,所以,整个的江南水乡这一带,全部都开店,商业大泛滥、旅游大泛滥,这些都是初阶的、观光性的。
到了第二阶段,乌镇出现了。乌镇的领路人陈向宏逐渐发觉它的重要文化特点,乌镇有茅盾的故居,现在是茅盾纪念馆,然后他就想办法把这套文化的东西发展起来,每年的茅盾文学奖这里颁布,之后,他又举办了很多文化沙龙,开了很多文化的图书馆,加入了很多文化的内容,同时他也开了很多高档酒店,请外国大厨入驻。他就逐渐把观光进展到了休闲,越来越多的国际会议在这召开,一年就开20几次国际会议,这就从观光阶段到了休闲阶段。
第三阶段,就是我们上海的新场古镇。他就放弃卖门票了,不卖门票,家家户户都是原生态的居民,你把原来的生活状态很好的表现出来,大家就研究你的原生态。家里也可以开很多很好的民宿,要求都是三星级以上的,来了客人,被子肯定要换,根据你的需要我可以帮你烧农家菜,因此新场古镇就是体验型的。
第一阶段观光型,第二阶段休闲型,第三阶段到了体验型,到了体验型以后,把三点结合起来,都可以成为大城市后方的重要基地,作为大城市疏解人口、丰富旅游的重要场所,这个是江南水乡将来可以致力发展的方向。
湖贝村就可以是第三种旅行,也可以把第二种、第三种旅行结合起来,让大家来体验你这里民居的生活,看看你这种很重要的习俗,这种东西现在看不到了。我们要是深入去研究的话,会发现,门神是不一样的,张飞、关公,我之前还没看到过,另一边也有尉迟恭和秦琼。他这种演绎的过程,都是历史的过程,都有很多历史文化可以讲。
我们看他的祠堂,是张家的几个祖先,张良,张九龄,等等,他这里面都有很多文化的内涵,我们去发掘、去提高、去引申,都是文化很好的看点。这种文化的看点,靠我们去发掘,靠我们去把它发扬出来。我们说简单地烧两柱香,反映了他们的一种信仰,你要把他的内容扩展开来,比如,今天看到的那个八卦,有先天八卦,也有后天八卦,它干什么的?先天八卦它就一般性的,就是逢凶化吉,他肯定家里遭遇到什么事情,家里小孩生病了,或者老人过世了,他觉得风水不好,要贴个八卦辟邪;后天八卦,就根据他的需要,他就避掉。这些现象都有很深奥的内容,同时又很浅显。又深奥又浅显,浅显就是说避凶救急;深奥的,就是八卦里面传递了很多人文的信息在里面,是对我们古老文化的一种认真传承。再比如他们门头上的装饰,我就会看,是西洋与传统的结合,西洋的卷草和我们的“福禄寿禧”、麒麟、吉祥连在一起。估计在湖贝村,民国时代很多外来文化已经进来了,所以这个墙头上的花纹都是卷草的,那是西洋的,但是他们门头上的花纹又是麒麟送子,那我们就可以很好地把这些吸附出来,都是很好的内容。对今后旅游来讲,也是很好的旅游资源,光这些门头,导游小姐领一路就能讲很多很多故事。这些内容都可以成为我们重要的、丰富的旅游资源,而又蕴藏着丰富的民俗文化,我们可以很好地发掘、运用它,这是不可多得的好东西。
我呼吁地方政府铭记一点,绝对不要去拆掉,谁拆,谁就给我们地方民俗带来灾难,这种灾难不是天灾,是人灾,我们既然晓得了,我们就把它留下来,怎么能留得好?好好研究,好好发掘,我们做出独一无二的好东西出来,我相信深圳能做出好东西来,因为深圳是在近代发展中是比较有文化的城市,在近代文化当中是不错的,那么对待传统文化也应该很好地拿出本事来。听说我们这里搞了很多沙龙性质的活动,出了很多实际的方案。一定要拿出好的方案来,把这里打造成发出奇光异彩、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文化亮点,这是我的期望。
采访 张远博
校对 林楚杰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有方所有。转载请通过邮件或电话与有方媒体中心取得授权。
上一篇:建筑绘28 | Peter Cook:超自然的生命力
下一篇:建筑摄影课25 | 人物点亮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