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超越几何:西扎与葡萄牙当代建筑

超越几何:西扎与葡萄牙当代建筑
王方戟 | 杨绿野 | 2018.03.16 15:29

本文为有方西扎考察第1期学术领队王方戟撰写的旅行前言。

 

阿尔瓦罗·西扎(Álvaro Siza)建筑最让人好奇的是他设计中那些古怪的平面图。

我花了7-8年时间学到手的排平面功夫所排出来的几何对位、45度转折、不同轴网之间的机巧过渡、点线面的爽快构成等等的平面形态关系,在他平面中似乎都没有表现。真不知道这些平面他是如何想出来的。抱着把这些图纸中奇怪线条形成原因看懂的念头,我对西扎设计几座建筑的图纸进行了分析,分析了很久也没搞明白图纸中的那些几何是如何形成的。后来有机会向Antonio Jiménez Torrecillas请教理解西扎建筑的方式。Antonio是一位来自格拉纳达的很棒的建筑师。他告诉我西扎的建筑要从外往内看,首先看建筑与具体环境的关联。经过他的指点,我才领悟到西扎建筑的出发点往往不是内部几何秩序的完整,而是建筑在环境中得以成立的丰富及细微的理由,是把建筑嵌入环境之中的那些努力。

 

0西扎前言01
西扎草图

这在他的草图中表现得很明显。他建筑设计草图的绝大部分只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俯瞰的建筑体量图。在这种草图中,建筑体量被放在一个较大环境范围之中。这些体量上都没有什么细节。这种图是建筑师在总体上把握建筑体量大小、高低、凹凸关系的工具,它们推敲的是建筑如何恰当地在环境中存在。另一种是人视高度上建筑的局部透视草图。在这种草图中西扎描述的是一系列人眼睛里看到的建筑外部场景。推敲的是建筑在环境中给人的实际视觉感知。为了将视觉中建筑的特征强化出来,建筑经常被有意地夸张,体量被拉长或拔高,视点被降低到几乎贴近地面的程度,用弧线代替直线以表达那种人在行走中逐渐接近建筑的动态感觉。大量的这两类草图的存在是他以建筑与外围关系为主要出发点的设计方式的最好证明。

 

0西扎前言02
圣地亚哥大学信息系馆,摄影:张超

西扎以这种环境关系优先的方法进行设计,究其原因与他的生活工作环境有关。在描述波尔图的时候西扎说:“我的城市波尔图的地是有点邪恶的,粗糙而高低不平。地里的花岗岩层击败了那些(没有仔细研究过场地就)仓促上马的建造计划。一排排民宅爬在山丘上,将可以空出来的地方都留作广场。在狭窄的峡谷中,在陡峭山坡上的台地上,那些靠设计是整不出来的地方布置着广场。”在西扎的意识中,城市不但平地少,而且地质情况复杂。在这里造房子首先要考虑场地,结合场地的具体情况来计划安排建筑。受到这种生存环境的影响,西扎做设计的时候选择从外到内的手法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0西扎前言03
保娜瓦小餐厅

由于这层原因,通常的先确定建筑内部平面及空间几何秩序,把它们放到场地上去之后对建筑略做调整使其适应场地的做法,不是西扎的方法。西扎的建筑首先要满足特定场地的特定关系,而且是细微地、方方面面地去满足,并试图将时间容纳进来。一块礁石、一条河、一线景色、一棵树、一条路、一堵老墙都与自己建筑一视同仁,并会在设计中被考虑。建筑因素与这些因素聚集在一起共同完成对建筑外部环境的定义,让场地最终把建筑吸收进去。

 

建筑平面图所承载及反映出来的多是建筑内部的关系。西扎建筑的内部关系不仅仅是因内部的逻辑生成的,而是开始于外部的关系,受制于外部的条件。以此方法设计出来的建筑平面很难形成爽酷的形态。对于我们这种习惯在平地上造房子,并用以内部或功能布局关系来开始平面的建筑师来说,其平面图自然会显得难以理解。

 

0西扎前言04
勒萨德帕梅拉游泳池

虽然西扎对建筑的思考开始于局促的场地关系,这种设计的习惯也延续到了他的各种项目之中。无论是在空旷的老飞机场里,还是稠密拥挤的城市老区里;无论是在郊野感十足的新大学校园里,还是在敏感的历史性街区中;无论在环境乏味的不知名小镇中,还是在美丽的花园里,他都能细心地找出场地中的线索,然后将它们作为首要考虑因素贯彻进建筑之中。由于设计的出发点来自于场地上的具体线索,他的建筑形态便显得非常多变,很难看到标识性的形态。

 

0西扎前言05

0西扎前言06

0西扎前言07
马尔克教堂,摄影:张超

场地是西扎设计的基本出发点。他让场地制约建筑的内部关系,但没有放任外部因素,让它们肆意压制建筑内部关系的生成。他不会动用大量冗余体积及空间去塑造外部形象及外围关系,而是借助在波尔图这样的城市中得到的体验,使用挡土墙、台阶、平台、坡道、草坡、水面等元素将建筑延伸到场地上,也将场地吸收到建筑中。通过内外间不断的相互吸引使场地与建筑纠缠在一起。与此同时,建筑内部必须使用舒适、关系紧凑、结构合理、光线及空间感知受控的。尽管建筑的外轮廓因为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可能不太规则,建筑内主要房间则要尽量规整。那些因为外部关系而进行的错动、扭曲给内部带来的影响要通过设计技巧被化解,甚至让内部因这种外部约束而变得更有趣味。为了提高建筑的使用效率,建筑内部功能空间中的水份要挤掉,公共空间在少占用面积的前提下又却要显得更加阔绰。正是在这种内外双重压力的挤压下才得到了类似于圣地亚哥大学信息系馆教学楼中的那种极富创意的,将空间组织与空间感知天衣无缝地结合起来的效果。在那里,即使所有使用空间已经被高度集约化地叠压在一起,建筑中公共空间所占面积不大,但它们依然显得如此宽阔并富有纵深感。这种在外部形态要求的牵制下,自如地经营内部空间,做到了在建筑内部“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表现出一位建筑师高超的职业技巧及能力。

 

0西扎前言08

0西扎前言09

0西扎前言10

0西扎前言11
圣地亚哥大学信息系馆,摄影:张超

如果说西扎的建筑常给人一种新奇感的话,那不是因为他做设计追求标新立异,而是因为面对具体的场地、具体的任务,他都以具体的策略予以对待的原因。从这一点上来看,西扎是典型的职业建筑师,其建筑观念甚至可以说有一些保守。他依赖经验,重视先例,注重细节,讲究空间尺度的缩放分寸,尊重实际建造者的反馈,以舒适好用的建筑为设计目标,以分析及解决问题为设计方式,这些是他认为建筑中不会改变的东西,因而不会为了在设计中追寻一个从来没有过的新奇东西而烦心。

 

0西扎前言12
平托和索托梅尔银行尔科教堂

他的职业性体现在建筑设计的许多方面。比如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他不会轻易冒险尝试没有用过的、没有把握的材料。有人说白墙是西扎建筑标志性的材料,其实不然。西扎用白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白墙是一种相对耐久,容易维护及刷新,成本相对较低的成熟的建筑表面材料。如果披水等构造解决得好的话,白墙表面可以维持较长的时间。所以他才会一次又一次地在建筑中用到白墙。这不是把白墙当作一种标示,一种表现来使用的。条件允许时,他也能将砖、石材、清水混凝土、面砖在墙面上运用得非常好。对于金属墙面、木材墙面这些他不太熟悉的材料,他使用起来他用起来就很小心,只在个别建筑局部用。再比如,只要造价允许,他总要使用他建筑中特有的门窗。这种门窗外层用金属片,内层用木料。其构造结合了金属与木材的优点,隔热性能好,外框形式干净利索,玻璃紧贴门窗外皮,具有特殊的形式感。门窗内表面则与内部装修面容易交接,与人体触感也好。这种构造在使用过程不断被完善。他以类似这种不断积累的经验使建筑的细节越来越好。

 

0西扎前言13
匍匐于场地之上的建筑形态

西扎建筑形象给人的新鲜感也来自于他特有的形式趣味。除了与当代大多数建筑师相似的喜欢简洁、干净利索、交接清晰的形态感外,他偏爱非常舒展延绵的形态。也许这样可以更好地与大地的尺度相适应。他经常将建筑或部分建筑处理成低矮的匍匐在场地上的形态,就好像建筑延伸向无穷之远,边界消失在环境中一般。他也喜欢优雅孤傲的体量形态,让它们在凌乱嘈杂的周围环境中脱颖而出。尤其让他的建筑与其他建筑师的设计区分开来的是他对动感空间的偏好。他总爱设计一头大一头小的空间。这种空间透视感被增强,行进在其中的人感觉到的是一种空间的方向趋势,一种动感。这种楔形处理出现在内部公共空间中,也出现在外部庭院中,甚至还可以在竖向的剖面空间中发生。这些形态处理方式具有他个人的特征,也具有一定的地域性。

 

0西扎前言14
速写草图的西扎

西扎的建筑中无论是对环境及地貌的具体细腻应对态度,还是对具有动感的建筑内外空间的偏好,还是特有的精致考究的细节,都具有很强地域的特征。这些特征所带来的感受大多数都很难通过平面视觉媒体被传递。只有实地的体验才能感觉到他设计建筑的之精妙所在。

 

我觉得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并不是因为他那地域性的思考方式得到了大范围的理解。他的建筑具有图像感,这是符合图像时代传播特征的。但与那些以图像为目标的建筑不同,他的图像不是仅仅为了视觉感知,在感知之后总有更多层的含义。西扎曾经说:“尽管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尽管城市在那里不断地生长或衰败;尽管专业的边界划了又破,破了再划;尽管很多东西凝结了起来然后又泯灭;尽管人们欢欣鼓舞过,也垂头丧气过;尽管在人们征服了空间的同时树林消亡了;但是建筑的本质始终没有改变。”对于他来说,建筑有更加本质的问题,做设计的时候只要实实在在地去回答这些问题,建筑自然就超越了当今流行的将建筑图像化的设计意识。无论设计什么样的建筑,他都能找到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用更加宏观、准确、专业的方式加以解决。这种因地制宜又非常职业的方法让他的建筑显得千姿百态,并带有琢磨不透的角角落落。尽管人们一下无法把握这些形态形成的理由,但是那些不是为了形态而存在,并具有丰富缘由的形态反而让人着迷,并让很多人喜欢上了他的建筑。

 

 

点击此处进入西扎建筑考察报名页面。


版权声明:本版权归有方所有,转载请通过邮件或电话与有方媒体中心取得授权。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前言
旅行
王方戟
行走中的建筑学
阿尔瓦罗·西扎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