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蕉岭棚屋:营造乡村客厅 / 造作建筑工作室

蕉岭棚屋:营造乡村客厅 / 造作建筑工作室
编辑:陈娅凡 | 2020.03.04 18:08
蕉岭棚屋  摄影:赵奕龙

项目地点  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蕉城镇龙安村

设计单位  造作建筑工作室

建设时间  2019年11月

建筑面积  1992.3平方米


 

蕉岭棚屋落座在粤北地区的田野之间,用于迎接远客之余,村民还会在日常农忙闲暇时,来这里休憩、闲聊、喫茶。它很独立,脱离于周边的村落肌理,场地仅一条机耕路进出。但它不孤独,村民的耕种与田垄的延展,让它仍旧维持着与周边乡村群体的连接与对话。我们的设计就起始于针对这种对话的田野调查。

 

乡村客厅,连接对话  摄影:赵奕龙

我们先将早已存在于某种成熟体系中的,大量且重复出现的词汇与句式摘录出来,作为奠基。再挖掘那些游离于体系之外的,它们充满偶然、生活化、无法定义,但足够生动有趣。最后,试图将新词与旧句融合,形成一种新的章法。

 

田垄延续  摄影:赵奕龙

在蕉岭当地有一种最普遍、最具历史意义、村民认知度最高的客家建筑类型,围龙屋。我们将其作为这次的母题,亦视为既有体系。围龙屋是一种家族式建筑群,呈半圆状。宗祠,即“堂屋”,居于圆心,直线型“横屋”夹两侧,弧线“围屋”绕后,面水背林,前低后高,具有明确的向心性与风水学讲究。

 

围龙屋肌理  图源:谷歌地图

围龙屋自身有着多种变化,主要体现为 “围数”的多少。但由堂屋、横屋组成的“横堂屋”单元,与屋前池塘组成的核心结构基本不变。可以说,“流水的围屋,铁打的横堂”几乎是该体系演变中的铁则。

 

除了围龙屋类型,在蕉岭的乡村,大部分仍旧是现代民居。豪放自由的建造,带来五花八门的平面形制与立面构成,但在屋顶的处理上,民居们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体系。我们称其为“棚子结构”——由建筑主体屋面及一顶简易钢棚组成的二次屋顶。

 

在这套现代体系中,主体屋面主要由露台及围栏组成,解决食物、衣物的晾晒,建筑维护等日常问题。但当地骤雨较多,且日晒剧烈,露台的日常就需要遮雨遮阳且足够通风。

 

棚子调研  ©造作建筑工作室

“棚子”是自然的答案。村民通过这种自发搭建,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可以扩大生活空间,增加吃喝玩乐等休闲、社交功能。久而久之,这种搭建灵活、维护简单、材料便宜的露台棚子逐渐成为当地整体乡村风貌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从某种角度来说,它在柔和乡村立面与天际线的基础上,重建了一种隐性的秩序。这种秩序基本遵循两种规则:

 

首先,是立面轻体量结构。钢结构,板材屋面。结构清晰,棚顶脆薄扁平,柱子细长且跨度大,立面横向比例体现出一种脆弱却宽广的支撑感。

 

其次,是屋面阴影的高覆盖率。屋顶的扁平程度与挑檐尺寸,使阴影面成为立面与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屋顶之下是围合的,还是开放的,都被阴影遮盖,使其成为隐藏要素,连接建筑的各个部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由于阴影对空间的高覆盖,视觉上使屋顶摆脱平面束缚,建立了自我秩序。

 

檐下  摄影:赵奕龙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们始终将屋面的遮盖作为主要线索,由这种遮盖引导地面空间秩序、流线组织、功能分布等。而大面积覆盖产生的大面积阴影为这种自上而下的设计增加了丰富且有趣的立面不确定性。

 

在我们正式介入场地之前,这里已有一组横堂屋,一些零散、破败的民居以及两个池塘。根据围龙屋规则,我们将位于场地东侧的祠堂及其门前的池塘作为轴心保留下来,将周边的建筑拆除,腾出场地。

 

总平草图  ©造作建筑工作室

随着半圆轴心的辐射方向,我们首先确定了新建筑群的西北侧形态——一种抽象化的围屋局部。短进深,长开间,西侧为主立面。再根据规则,确定南侧建筑的位置与走势。此时已形成一个新的场所关系——东侧的横堂屋为场所核心轴线,北、西、南侧由新建筑形成围合,这样新老建筑之间自然形成一个内院。

 

内院  摄影:赵奕龙

我们决定在这儿放置一个浅水鱼塘,作为一个新的精神场所。在客家民居体系中,水是最重要的精神要素之一。从建筑四要素的角度出发,在中国人的自然观念中,水可能比火处于更重要的位置,所谓抱阴负阳,抱的往往也都是水。

 

浅水鱼池  摄影:赵奕龙

同时,我们将原本在此处的一座破败“横屋”拆除,按原尺度将其重塑为一座塘边闲亭。将原建筑使用的生土夯筑与抹面技术作为“围合”,将框砼结构作为“骨架”,再通过T型钢挑件,使木构屋顶架于框砼之上,试图探讨不同工艺之间的衔接方式。

 

亭子爆炸图  ©造作建筑工作室

闲亭光影  摄影:赵奕龙

最后,在这个已经形成了包裹,围合与联系的场地中,西南角为新建筑靠近道路的端口,我们将其打开作为建筑群主入口。

 

主入口  摄影:赵奕龙

这个入口空间将建筑分割成两个单元,主体独立,但屋顶互相形成遮蔽,维持连接。

 

场地俯瞰  摄影:赵奕龙

场地组织分析  ©造作建筑工作室

在此之上,我们增加了调研中发现的一些有趣的偶然性。

 

立面草图  ©造作建筑工作室

其一是“屋顶斜线”。一种由于平面扭曲导致的屋檐屋脊不平行关系。它破坏了横向线条为主的村落天际线,为这种固化形式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我们将这种变化运用在屋顶的设计中,将新建筑的三段屋顶都附于不同的屋脊斜率与檐口斜率,同时互相覆盖叠加,期待出现意想不到的偶然关系。

 

“屋顶斜线”,打破固化天际线  摄影:赵奕龙

其二是“立面递进”。由于围龙屋前低后高的风水学讲究,局部建筑的立面上产生了模块式变化:每一开间作为一个单元体,沿着轴线逐级抬升。由于这一开间的门、窗、扶手间的相对位置不变,这个“递进”更加凸显了立面构成规则。

 

墙身轴测  ©造作建筑工作室
墙身大样  ©造作建筑工作室

我们将这个秩序运用在建筑立面的组织中,使每一固定柱跨的立面,随着屋顶倾斜的方向抬升或递降,制造自己的韵律。

 

“立面递进”,韵律  摄影:赵奕龙

我们想通过将棚子转变为屋宇的过程,让此棚屋成为彼棚屋,试图探讨精神、屋顶、围合与地台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出于对建筑语意来源与再创造的纠结,我们倾向于在建筑与景观的建造过程中尝试多重的不确定性。

 

闲亭,对不同工艺的探讨  摄影:赵奕龙

包括通过池塘被包裹的程度,池壁与地台的融合方式,去体验精神核心的呈现。通过不同的斜率、挑檐、遮蔽率,通透性,体验屋顶的覆盖。通过立面梯度及折叠形式的变化,木构、竹编、砖砌的材料切换,体验围合的编织与装饰性。

 

廊桥私语  摄影:赵奕龙
竹桥——螺旋穿梭  摄影:赵奕龙
竹构——编织光影  摄影:赵奕龙

最终,无论如何,棚屋还是需要被乡村消解、同化的。至少我们现在欣喜的获知,村民们正不断的去读懂、比较以及使用。

 

西望  摄影:赵奕龙

 

设计图纸  ▽

 

肌理总平面图  ©造作建筑工作室
场地总平面图  ©造作建筑工作室
一层平面图  ©造作建筑工作室
二层平面图  ©造作建筑工作室
立面图(上、中)、剖面图(下)  ©造作建筑工作室
场地剖透图  ©造作建筑工作室
竹构节点分析图  ©造作建筑工作室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蕉岭棚屋

项目类型:建筑(主要类型) / 景观 / 改造

项目地点: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蕉城镇龙安村

设计单位:造作建筑工作室

主创建筑师:沈悦

设计团队完整名单:沈悦、戴文竹、包莹、盛仁、雷金剑

业主:卓创乡建

造价:1500万

建成状态:建成         

设计时间:2018年4月—2018年7月

建设时间:2018年8月—2019年11

用地面积:5733.4平方米

建筑面积:1992.3平方米

结构:周建成

景观:沈悦、戴文竹、包莹

施工:卓创乡建

摄影师:赵奕龙

 


 

版权声明:本文由造作建筑工作室授权有方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0
参与评论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