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单位 江苏中锐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荣朝晖工作室、趣锐(上海)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 新疆铁门关市
建成时间 2024年8月
建筑面积 6.2万平方米(一期)
本文文字由江苏中锐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荣朝晖工作室提供。
华山高级中学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铁门关市—— 一座年轻的城市。尽管城内绿树成荫,不远处寸草不生的裸岩山体却提醒着这里年降水量不足20毫米的严酷底色。在这样的土地上,人类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首英雄史诗,而以华山教育联盟为主体的学校便是这片土地上最温暖的庇护所。
正交网格是对抗极端环境最有效的武器,但设计并未将其做成均质刻板的系统。通过尺度的变异与多重网格的叠加,建筑群落自然生长出不同尺度的户外空间——它们既是抵御风沙的屏障,也是学生们奔跑、停留的乐园。
高考的压力迫使高中生70%的时间留在行政班内,校园空间因此呈现“以普通教室为核心”的热度递减规划格局。
与中小学生不同,高中生虽学业繁重,交往模式却已趋近成人,空间也需更具社会属性。“看起来像一所大学”成了设计的核心目标——既要满足高强度学习需求,也要呈现出成年人般的自主与交往空间。
教学楼的设计是一个有趣的套叠模式:从班级组到年级组再到群组,分级结构让建筑有了明显的生长性与模块互换可能。
高一、高二组团是教学区的核心,与北侧的高三组团、南侧的功能教室组团、东侧的对外交流中心共同围出一方水院。
每个单元又带着独立的小院,让学生在穿梭中撞见不同的光影与尺度,空间的变化中藏着学生成长的层次和交往的差异。
宿舍并未按常规以年级为单位划分:先将高三独立出来,再把高一、高二学生按性别组合成大组团。这样一来,既降低了管理成本,更让不同年级的同龄人有了更多相遇的可能。
宿舍内部藏着“收与放”的空间策略:寝室空间极致集约,把更多面积留给公共区域——共享书桌、讨论角、休憩区……这些开放空间打破了传统宿舍的封闭感,让学习、聊天、独处各得其所。毕竟,未来的学习从不止于教室,宿舍也可以是思想碰撞的场所。
三餐是校园生活的“快乐时光”,设计把最好的位置留给了食堂。它坐落在教学区与宿舍区的连接点,东侧正对着校园核心中央景观。建筑向东层层退台,目的就是让学生饭后走到户外,触摸阳光,感受云彩,在大漠的底色里,多一分与自然相处的松弛。
在地性的很多因素是由当地的建造能力决定的。在新疆做了几个项目后,设计团队发现当地施工团队擅长处理大块面结构,而在精细收口处略显能力不足。于是华山高中的设计选择了接受这个“现状”:用最简单的手法,靠虚实对比与比例关系来呈现建筑的力量和美感。
在“大虚大实”的张力里,藏着与大漠呼应的英雄气概;局部山墙面外挂的水泥压力板,又为这份硬朗添了几分独特的质感。
几个功能区块的侧面自然衔接构成了校园的“街市”,在酷热与严寒并存的大漠一侧,这里成了全校最热闹的公共客厅。
空间以一种超尺度的方式诉说着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每一个角落日后都会成为学生拓展课程的基地。空间坚毅而有力,温柔呵护着每一个学生。
街市的中心是一个殿堂,虽然这两者的物理界面是连续的,但殿堂通过光影与尺度的转换,产生一种空间室内外不断转换的错觉,迅速让人情绪从沉静转为激昂。
这个中心不止是知识的殿堂,更是人的殿堂:它是辩论赛的舞台,是画展的展厅,是毕业典礼的会场……设计在此歌颂的不只是知识的神圣,更是对人自身无限可能的赞美。
新疆从不缺阳光,但设计要的不是直射的灼热,而是“晴日满窗”的温润。高处的侧窗漏进条状光带,屋顶的圆洞洒下光斑,狭缝里挤入的光线在墙面游走……
阳光以不同的姿态铺满教室、宿舍、走廊,让室内永远明亮。哪怕室外黄沙漫卷,室内仍是一片祥和——这是建筑给学子们的温柔呵护。
设计希望校园成为“情绪的容器”:既能抚慰压力下的疲惫,更能点燃向上的力量。投标时设计团队读到但丁的诗句,觉得与这片土地的气质格外契合:
“我们一起攀登,
直到我透过一个圆洞,
看见一些美丽的东西显现在苍穹。
我们于是走出这里,
重见满天繁星。”
这所学校,便是大漠里的“圆洞”——让每个走进来的少年,都能在严酷中望见晴朗,在成长里遇见星光。当然这个奇迹背后的关键因素还是要有一群愿意为之奋斗的人,一个让人尊敬的优秀团队:华山教育联盟。
设计图纸 ▽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铁门关华山高级中学
项目类型:教育建筑
项目地点:新疆铁门关市
建成状态:建成
设计时间:2022年9月
建设时间:2024年7月
用地面积:26.6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一期)
业主:新疆铁门关华山高级中学
设计单位:江苏中锐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荣朝晖工作室、趣锐(上海)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主创建筑师:荣朝晖
设计团队:荣朝晖、顾爱天、田亚坤、崔天琦、高超、王恺成、陈杨帆、王雪丰、王之昊、王超、刘永平
施工图设计:新疆城乡建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室内设计:深圳界内界外设计有限公司(胡家艺、苏芷珊、钟鑫、文正、邱春欣、叶俊杰、吴雅瑶、张晓臣、陈怀新、陈佳华、翟俊峰)
材料:石材、水泥压力板、铝板
摄影师:存在建筑-建筑摄影、方舟摄影
设计单位联系方式:
中锐华东:http://www.zradi.com/
趣锐建筑:qurui_arch@163.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江苏中锐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荣朝晖工作室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西扎如何设计学校?
下一篇:彭博曼谷办公室,以编织定义空间 / Architectki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