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单位 上海都设营造建筑设计事务所
项目地点 江苏南京
建成时间 2025年
建筑面积 109035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设计单位提供。
01 和而不同
由都设设计的南京雨花置地中心双塔(150米与120米)正式竣工,这是华润在南京雨花区的综合开发的一部分,它与还未建成的由罗杰斯事务所设计的200米塔楼以及旁边公园由都设设计的100米塔楼共同统领此区域的城市天际线。
▲ 项目视频 ©章勇

双塔紧邻已经确定方案的200米塔楼,三栋楼需要协调统一,200米塔楼以“视窗”为设计出发点,双塔既要和其协调,又需要有自身的特点,造价也有不同,所以这是一次“限制中的设计”,也是一张有轮廓之后的画作。

呼应
通过延续体块划分逻辑,在西侧城市界面上,如“视窗”般的玻璃体量形成逐级上升的错落关系,从而形成呼应。
山墙面四个柱子突显,从底到顶“支撑”玻璃体量,强化极具辨识度的造型关系。

不同
双塔标准层控制在2000平方米以内,以方正标准层保障办公效率,因此不做大的内收,仅在大堂、塔冠做局部切角,既呼应200米塔楼的几何语言,又保证了办公空间的方正好用。



02 结构成就建筑之美——270度的景观面

山墙的柱子并非只是装饰,而是结构结合造型,取消传统转角部必需的结构柱,两侧分别留出约9米的玻璃界面,使每层转角形成270度无遮挡景观面,几乎消弭建筑表皮的“边界感”。重新定义了南京高层办公的空间。




03 开启——完整的玻璃幕墙面
为了最大化办公区域的视野并保证幕墙的完整性,立面采用夹胶中空玻璃,取消防护栏杆。同时把开启扇设在底部,避免了开启对外立面的影响。









04 大堂——向现代主义致敬
密斯在西格拉姆大厦中通过底层后退实现了大堂的无柱和自由,结构的真实性以及底层空间的自由度使其成为现代主义高层建筑的典范。

在国内严格的防火分区以及习惯性的中筒结构形式双重限制下,内退往往造成底层空间进深小。本案结合造型,利用角部空间增加其进深感,从而实现了国内少见的无柱大堂空间。通透的大堂让室内外环境得以沟通,后退的空间也彰显了结构的力量。




这种对于空间的解放不仅限于大堂,在避难层的可用空间里也存在。


05 有限造价下的高完成度
设计通过精准控制,在幕墙单方造价不超1500元/平方米的限制下,实现了高完成度。
造价的分配:占主要立面的标准段要极限控制造价,才能在底部等近人尺度的地方用更好的材料提升效果。
标准段框架式,以金属开启扇调节玻璃尺寸(≤4平方米)并增加层次,上下单元的脱离降低了对施工平整度的要求。



大堂区域设计采用夹胶超白玻璃,相对中空玻璃能降低造价,同时提升大堂的通透观感。室内采用T型精致钢立柱,弱化内侧体量感。同时,精致钢承担门斗的部分竖向荷载,以此取消门斗钢立柱。主入口立柱以约9米通高铝复合板覆面,两柱之间外挑不锈钢雨棚,形成丰富的空间关系。


塔楼东侧紧邻商业街区,设计整合出地面风井,在二层与空调室外机结合布置格栅,首层完整留给商业界面。格栅微微倾斜,在保证外机通风率的前提下,确保人视点观感。

大型公建要达到一定的落地水准,光靠建筑专业是不现实的。本项目从方案阶段即开始各专业协调设计,建筑师牵头协调结构、机电、幕墙、泛光等多专业齐头并进。全流程的“一体化设计,精细化营造”,既满足了限价要求,又在城市融合、空间体验与建筑品质上实现突破,为标准化写字楼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设计图纸 ▽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南京华润置地中心写字楼
项目类型:办公、酒店
项目地点:江苏省南京市陇淮路与数字大道交叉口
建筑设计:上海都设营造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建筑设计团队: 孔君涛、吕骥超、戴哲斌、姜安东
委托方: 南京润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建筑设计:上海都设营造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施工图(地上)设计:上海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地下室建筑设计: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澳洲艺普得城市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幕墙顾问:弗思特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照明设计:上海碧甫照明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绿建顾问: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人防设计: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建成状态:建成
设计时间:2021.8—2024.8
建成时间:2025年
建筑面积:109035平方米
摄影师:章勇
版权声明:本文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深圳华侨城瑞湾大厦及瑞吉酒店|Aedas
下一篇:朱培栋-line+新作:浙江新昌小球中心“Sports Mall”,体育变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