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金沙酒业文旅区,国营农场的“变身” / hyperSity architects殊至建筑

金沙酒业文旅区,国营农场的“变身” / hyperSity architects殊至建筑
编辑:王子怡 | 校对:王子怡 | 2025.11.04 19:08

金沙酒业文旅区  ©金伟琦

设计单位  hyperSity北京殊至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  贵州毕节

建成时间  2025年3月

规划面积 70亩

建筑面积  21966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hyperSity北京殊至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提供。

 


项目位于赤水河流域上游的贵州省金沙县大水岭区域,南邻黄河大道,北接金沙酒厂生产区。赤水河上游金沙酱酒产区,地处北纬27°黄金酿酒带,海拔800—1100米,是天然的酿酒基地。其水质与生态环境直接影响下游茅台酒厂的酿造原料。

 

总用地95亩(一期70亩+二期25亩),用地形态不规则,地势起伏明显,南侧临黄河大道路段形成高边坡地貌,边坡处可远眺金沙酒业厂区景观。场地周边已形成以酒业为核心的产业空间肌理,北侧为金沙酒业现状生产区(产能呈逐年递增趋势),西侧为酒业现有办公楼。

 

场地东北角现状鸟瞰  ©hyperSity architects
场地西南角现状鸟瞰  ©hyperSity architects

场地前身为1963年(人民公社后期)成立的金沙县大水国营农场,其布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划分农业种植区(含粮食、蔬菜种植)、畜牧养殖区,及工业加工区(含榨油坊、砖厂),这种自给自足的多功能模式,是公社时期国营农场的典型形态。

 

历经数十年城市变迁,大水国营农场的功能逐步转变——从生产型农场转为村民安置居住区,最终演变为城市边缘的棚户区,空间价值与风貌亟待更新。随着金沙酒业规模扩张,其将“白酒生产与文旅体验深度融合”确立为破圈发展、文化传播的核心战略。

 

通过整合酿造工艺、场地历史底蕴与现代体验设计,构建“可参观、可品鉴、可消费”的沉浸式场景,推动品牌从“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型。此次对农场厂前区的重新规划设计,正是这一战略的落地实践,塑造“产区即景区”的文旅价值,为白酒行业转型提供“小而美”的差异化样本。

 

金沙酒业文旅区俯视图  ©金伟琦

场地内遗留的国营农场建筑群中,有一座居于核心位置的原供销社礼堂。礼堂虽现状残破,屋顶已坍塌、墙体局部损毁,却仍留存主要部分的空间骨架。其不仅保留了大跨度空间形态,入口处柱廊亦保存完好,成为承载场地历史记忆的关键符号。

 

人民公社时期坍塌的礼堂废墟  ©hyperSity architects

此外,场地内还散落着多处单层或两层砖木结构建筑,均采用青砖灰瓦制式。其中部分遗存建筑仍供村民居住,但普遍存在墙根返潮、屋架腐朽等破损问题,整体风貌与结构完整性待提升。

 

人民公社时期坍塌的礼堂废墟  ©hyperSity architects

综合礼堂的空间优势(大跨度、柱廊完好)与历史价值,最终确定对其采取“修复再生”策略,修复完成后将作为金沙酒文化展览馆,让历史建筑在功能更新中延续生命力。

 

宣传画中的公社国营农场典型场景  图源:设计单位提供网络图片

礼堂修旧如旧,改造成为金沙酒业展览馆  ©金伟琦

 

 

场地定位为“厂前区综合性文旅综合体”,并以“花园式酒厂”为空间基底——这一定位并非单纯的景观营造,而是与酱酒酿造规律契合的功能性设计。

 

依托金沙当地温润的气候、适宜的湿度与通风条件,构建兼具生态性与酿造适配性的微环境,为酿酒所需的微生物群落提供温湿度稳定、菌群活跃的“天然栖息地”,既保障酱酒核心生产的微生物基础,又以绿意盎然的场景消解传统酒厂的工业感,实现“生产生态化”与“体验美学化”的统一。

 

规划后的文旅区东北角鸟瞰  ©金伟琦

70亩核心用地范围内,以“控制性网格”为空间划分组织骨架,构建“秩序清晰且充满弹性”的规划控制系统,从框架设定、功能适配到场景覆盖形成完整逻辑。

 

规划网格  ©hyperSity architects

首先明确网格尺度设定标准——以“一分钟步行可达”为原则划分网格单元,既保障游客、员工、市民在不同功能区之间的流线连贯性,又避免因尺度过大导致的空间疏离感,确保使用便捷性。

 

在此基础上,网格内部采用“弹性适配”原则布局差异化功能组团,每个单元分别承载博物馆、酿酒工艺演示区、户外剧场、亲子农田、露营场地等固定功能,同时预留灵活空间,可支撑酒文化交流节、音乐嘉年华等周期性活动,实现“固定功能不闲置、临时活动有载体”。

 

同时,团队以群体使用场景为划分逻辑,让网格单元能同步满足农田景观认知(市民/亲子)、工艺参观(游客)、历史展赏(全人群)等多元需求,避免功能单一化导致的空间活力不足。

 

规划总平面图  ©hyperSity architects

此外,这一网格系统也从项目文化内核进行匹配。一方面将建筑群单体作为网格的基本组成单元,以“小单元、多组合”的方式实现“有序复杂性”,既保证整体空间的规整性,又通过单体形态的微差异激发活力,最终契合“活力之城・日常之所”的核心定位。

 

另一方面,网格体系隐喻金沙酒“12987”酿造工艺的科学性,用网格的秩序感呼应“一年生产周期、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的严谨流程,同时借网格内功能的弹性组合,呼应制酒工艺中“理性流程”与“感性勾调”的并存关系,让空间规划本身成为酒文化的可视化表达,达成“形式服务功能,功能承载文化”的统一。

 

园区空间轴测图  ©hyperSity architects

园区设置四栋主要功能建筑,分别为金沙酒业展示中心、酱酒博物馆、金沙酒体验中心与金沙酒业研发中心。功能设计聚焦在“三重衔接”,成为串联多方需求的枢纽。

 

(1)衔接酒业生产与文化体验:作为酒厂生产区与文旅体验区的过渡缓冲带,设计专属动线实现“生产不干扰、体验有深度”——游客可通过透明廊道观察酿酒原料预处理、制曲初期等轻生产环节,再进入文化体验区参与品鉴、勾调互动,形成“生产场景化→体验专业化”的闭环。

 

(2)衔接产业功能与城市公共服务:主动融入城市公共体系,将综合体的绿地、广场、景观纳入城市慢生活体验系统,打破传统酒厂“封闭围墙”的边界感,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延伸补充。

 

(3)衔接企业需求与公众价值:服务酒厂品牌传播,如通过体验场景强化“醇柔酱香”认知。承担城市文化节点功能,例如定期举办酱酒文化科普展、非遗技艺市集等公益活动,让酒文化从“企业资产”转化为“城市文化资源”。

 

文旅区西南角鸟瞰  ©金伟琦

 

 

以场地历史遗存中“单层屋顶灰砖砖木结构民居”为建筑原型,结合不同功能需求,通过“原型保留—抽象融合—水平延展—垂直堆叠”的设计手法,对四种文旅建筑进行日常性转译。设计在结构主义哲学框架下,整合了代谢派的有机生长理念与毯式建筑的网格分层控制方法,单体建筑顺着水平延展、垂直堆叠的方向演化,把传统聚落的平面布局逻辑转化为三维立体组合以实现功能整合,在“有序且不失丰富性”的状态中,让地域性与现代性达成平衡。

 

 

采用“修旧如旧”手法,对坍塌屋顶进行木结构加固修复,破损墙体按原有工艺补砌,恢复建筑灰墙斜屋顶的历史风貌。内部空间通过灵活布局适应动态换展需求,形成通用大空间原型。

 

金沙酒业展览馆轴测图  ©hyperSity architects
金沙酒业展览馆鸟瞰  ©金伟琦

 

 

以抽象几何重构建筑原型,流线串联沉浸体验为设计手法,在保留场地记忆的同时,打造深度融合酱酒文化的空间载体。

 

酱酒博物馆轴测图  ©hyperSity architects
酱酒博物馆鸟瞰  ©金伟琦
酱酒博物馆花园入口  ©金伟琦

对场地内原始坡屋顶建筑原型进行去具象化处理,首先剥离双坡屋顶的具象形态,提炼其“单元化组合”逻辑。再以矩形体块的模块化堆叠、线性连廊的水平串联为纯粹几何语汇,重构建筑整体,既延续国营农场建筑固有的秩序感与规整基因,又借由现代几何元素的轻盈感、体块组合的通透感,消解传统酒厂常见的厚重形态与封闭感。

 

酱酒博物馆出口通道  ©金伟琦
酱酒博物馆二层橱窗  ©金伟琦

在流线与空间衔接上,以连廊、庭院为纽带构建“室内外无界”的展陈体系。内部规划连续展陈动线,串联酱酒历史、工艺、品鉴等固定展区,同时嵌入户外庭院(如原料科普庭院、发酵主题庭院)与屋顶连廊,让游客在漫步中自然从室内展陈过渡到户外场景体验,实现“看展—感知—互动”的沉浸式闭环。

 

酱酒博物馆庭院  ©金伟琦
酱酒博物馆内廊  ©金伟琦

文化表达则跳出表层符号,通过空间本身传递工艺内涵利用建筑体块的虚实对比(如实体展区与通透连廊的交替)、光影的动态变化(如庭院树影投射的时间感),隐喻金沙酒“12987”酿造工艺的流程性与节奏感让空间的递进对应工艺的步骤,让光影的流转呼应发酵的周期,真正实现“以空间叙事,用体验传文化”。

 

酱酒博物馆主入口  ©金伟琦
酱酒博物馆出口  ©金伟琦
酱酒博物馆二层展示窗口  ©金伟琦

 

 

接待体验中心建筑借鉴农场原型建筑的砖木结构与坡屋顶形态,每个功能单元单独配套。并通过庭院“东南西北四向旋转”布局,最终形成“大合院嵌套小庭院”的分形空间结构形态。该设计延续传统聚落“院院相连”的空间肌理,通过庭院提升接待空间的舒适性与渗透感。

 

金沙酒接待体验中心轴测图  ©hyperSity architects
金沙酒接待体验中心广场鸟瞰  ©金伟琦
金沙酒体验中心鸟瞰  ©金伟琦

金沙酒体验中心  ©金伟琦

 

 

金沙酒业研发楼设计以功能适配、原型创新为脉络,先破解原型局限,再构建专属空间逻辑,让建筑既呼应传统原型,又精准匹配酒业研发与办公需求。

 

金沙酒业研发楼轴测图  ©hyperSity architects

研发楼鸟瞰  ©金伟琦

因需承载办公、研发、会议、剧场等多元功能,单层公社农场建筑原型的空间容量与功能兼容性不足。设计先对原型单元进行横向拉伸、纵向放大的尺度调整,再以“竖向堆叠”手法塑“山形”建筑体量。层层叠落的形态保留传统原型的舒展感,并将其分形为多个组团式单体,每个单体精准对应一类功能,例如低区组团承载日常办公,中区组团聚焦酱酒研发实验,高区组团设置会议中心与小型剧场,实现功能分区清晰且互不干扰。

 

研发楼前广场  ©金伟琦
研发楼主入口  ©金伟琦
研发楼次入口  ©金伟琦
主楼与配楼连廊  ©金伟琦

为打破竖向堆叠可能带来的空间割裂,建筑内部系统性植入垂直公共空间。以中央中庭为枢纽,串联各层功能组团,中庭周边设置研发成果展示界面,增强团队间的信息互通。通过空中连廊连接不同组团,解决跨功能区的高效通行需求,连廊局部预留小型交流驿站,兼具科研观测与员工休憩功能。

 

研发楼北侧鸟瞰  ©金伟琦
研发楼南侧立面  ©金伟琦
研发楼室内中庭  ©金伟琦
  研发楼剧场  ©金伟琦

结合地面景观、中庭到达空中平台,构建起竖向交往网络,再配合各层嵌入的共享洽谈区、研发讨论角,进一步强化团队交互频率,让研发楼既是高效工作场所,也是酒业技术交流的立体平台。

 

研发楼夜景  ©金伟琦

 

 

金沙酒业文旅综合体成为衔接酒业生产、展示酒文化、供人日常休闲的场所,从单体建筑到城市界面,从文化叙事到技术实现。一方面结合了赤水河上游的酿酒条件,对场地内的历史遗存做了再利用。另一方面,它搭建起酒业、城市和市民之间的联系,成为日常休闲的“城市客厅”,让赤水河上游的酿酒优势与历史遗存焕发新生。

 

这一定位的本质,是打破“酒厂=封闭生产区”、“文旅=商业打卡地”的固有认知,让场地成为“生产有价值、体验有温度、城市有贡献”的复合型空间,为金沙酒业提供“生产+体验”的一体化品牌展示窗口,又为城市补充公共休闲与文化载体,最终实现“酒文化融入日常、酒厂成为城市名片”的长远价值。

 

博物馆鸟瞰夜景  ©金伟琦

 

设计图纸 ▽

 

金沙酒展厅一层平面图  ©hyperSity architects
金沙酒展厅屋顶平面图  ©hyperSity architects
金沙酒展厅北立面图  ©hyperSity architects
金沙酒展厅1-1剖面图  ©hyperSity architects
中国酱酒博物馆一层平面图  ©hyperSity architects

中国酱酒博物馆立面图  ©hyperSity architects
金沙酒接待体验中心一层平面图  ©hyperSity architects

金沙酒接待体验中心立面图  ©hyperSity architects
金沙酒接待体验中心1-1剖面图  ©hyperSity architects

金沙酒业研发楼平面图  ©hyperSity architects

金沙酒业研发楼立面图  ©hyperSity architects

金沙酒业研发楼立面图  ©hyperSity architects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从国营农场到文旅综合体——金沙酒业文旅区规划与建筑设计

项目类型:建筑 / 规划

项目地点:贵州毕节市金沙县

设计单位:hypersity architects

主创建筑师: 史洋

设计团队完整名单:黎少君、殷漫宇、董欧、李玉龙、高雯菲、冷天、王子铭、崔匡西、贺晓诺

合作设计院:湖北海业工程咨询设计有限公司

 

业主:金沙酒业

造价:1.5亿

建成状态:建成

设计时间:2019年8月—2020年6月

建设时间:2020年8月—2025年3月

用地面积:70亩

建筑面积:21966平方米

 

摄影师:金伟琦 / hypersity

 

设计单位联系方式:studio@hypersity.cn

 


 

版权声明:本文由hypersity architects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hypersity architects殊至建筑
建筑
毕节
项目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