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单位 又山建筑
项目地点 北京市
完成年份 2023年
建筑面积 200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设计单位提供。
这是胡同里一对年轻的夫妇的家。业主豪爽仗义,朋友多,家中聚会也多。
01.年久失修的老宅
原有场地建筑是由四栋独立的老房子、三个院子和一棵核桃树组成。房子是多年前盖的。墙面漏风,屋顶漏水,雨天需要拿盆子接着漏进来的雨水,墙面能看到水渍和霉印。业主找到设计团队想解决这些基本的居住问题,同时也提出改造后室内都要连通起来。
在这个项目中,设计除了完成业主的要求,也想探索如何在内向、注重私密性的胡同空间生出一片自由的恣意生长的天地来?
02.连通的新家
设计将各功能房间调整为室内可顺畅穿行的连续空间,同时兼顾空间与视线的双重连通性。在完成功能梳理与优化后,将主卧、次卧、茶室及卫生间之外的区域,均设计为无门开敞的、相互连通的空间。连通的空间实现了业主对室内动线的需求,也让房子看起来格外宽敞、通透。
03.感知“天”和“地”
对于多数生活在钢筋水泥的楼房里的人来说,能接触到天地的平房尤为珍贵。在这个胡同项目中,设计的核心思路是保留并强化人们对屋顶与地面的感知。
一方面完整保留原建筑坡屋顶形态与朝外屋檐高度,仅依据功能需求微调局部朝向内院的屋顶坡度,最终形成连绵且富有变化的屋面轮廓——这种连贯的屋顶覆盖,为原有建筑边界框定的空间注入了自由气息,而吊顶选用的厚重木色,更让屋顶的存在感得以凸显。
另一方面,设计在一层与夹层地面设置差异化标高,整体呈现从外院到内院逐步抬升的趋势:一层地面的适度降低,既为夹层空间的打造创造了高度条件,又能借由高差,自然划分出相互连通的各个开敞区域,让空间边界更具层次。
不同的高差划分出连通起来的不同的领域,屋面则像是一个巨大的被展开的伞儿,从顶部覆盖下来。游走在里面,你能感受到不同空间有不同归属,又能体会到融合在一个空间的奇妙感觉。屋顶的浓烈的木色,让空间连通一体的布局更加显化,完成了对家的记忆。
04.相互渗透的房子
胡同里的房子相对闭塞内向,设计希望这个房子向四周打开、借光——在所有可开窗的朝向均设置窗洞,让自然光线与流动空气能渗透进来,贯穿室内每个角落。
同时,设计也注重室内空间之间的渗透性——公共区域之间保持 “隔而不断” 的通透感。即使是相对独立的卧室,也未与公共空间完全割裂,而是通过设计保留了功能分区的独立性,又破除了封闭感,让空间彼此穿透,整个房子更加一体。
设计图纸 ▽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胡同住宅改造
项目类型:改造、室内
项目地点:北京市
项目设计:2022年
完成年份:2023年
建筑面积:200平方米
设计单位:又山建筑
设计团队:朱伶俐、王俊(建筑、室内)
结构:张雄迪
给排水:刘洞阳
摄影:王俊、qiu、朱伶俐
材料:青砖、青瓦、艺术涂料、木纹吊顶板、瓷砖
设计单位联系方式:youshanjzGZH@126.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又山建筑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智芯插件:杭实智造中心公共配套改造 / ATAH介景建筑
下一篇:甜梦·逢时民宿,飘落海边的蒲公英 / 泛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