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华工院孙一民工作室作品:梅州两馆一场,剑英湖畔的文化厅堂

华工院孙一民工作室作品:梅州两馆一场,剑英湖畔的文化厅堂
编辑:王子怡 | 校对:原源 | 2025.10.23 09:53

梅州两馆一场  摄影:战长恒

设计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孙一民工作室

项目地点  广东梅州

建成时间  2021年8月

建筑面积  46874.23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孙一民工作室提供。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梅州市江南新城核心区,项目用地北侧紧邻剑英公园,南侧为新城发展轴线。江南新城是梅州城区扩容提质的龙头项目,是嘉应新区的起步区和核心区,围绕“宜居宜业宜游、新城新区新貌”的建设目标,致力于打造粤闽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广东生态适宜型产业集聚区、山区绿色崛起的重要引擎、广东文化旅游特色区的核心区,以及乡贤回归投资兴业的重要载体。

 

项目区位  ©孙一民工作室

剑英湖公园是梅州市的公益性市民公园,原有面积410亩,未来将扩大到894亩,在保留剑英公园原有公益性、市民文化休闲基本属性的基础上,对剑英湖公园进行改造提升,新增景观绿化、园区道路,以欢乐梅州为主题,建设儿童乐园、客家风情街等。

 

两馆一场作为剑英湖片区重要的公共空间节点,设计希望项目建成之后,不单纯是一个展览空间,而是成为梅州市民、儿童、工作人员、外来游客等的聚集场所,通过对空间的重新梳理营造,创造出一片具有特色吸引力的城市标志性公共空间。

 

两馆一场北侧鸟瞰  摄影:战长恒
西侧半鸟瞰  摄影:战长恒

在场地内部,存有座一层夯土墙体旧围屋,屋架主体结构为木檩条。该房屋坐东朝西,外墙、内墙均为混合砂浆抹灰扫白饰面,地面为水泥砂浆找平压光。围屋目前处于空置废弃状态。室内墙体老化严重,局部已坍塌,多处墙体开裂风化,屋面木檩条老化、变形。

 

围屋旧墙体现场照片  ©孙一民工作室

 

两馆作为南部新城重要的城市公共建筑,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场所。在设计中,广场面向城市以及水面打开,为城市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城市客厅。两馆造型圆润、温婉,围绕中心几何圆形广场,呈汇聚之势,成为剑英湖南岸的视觉焦点。建筑外部流线与内部流线整合统一考虑,使整个场地空间得到充分、合理、高效的利用。

 

向北侧望中轴  摄影:战长恒

项目总用地面积约41741.2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46874.23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13822.86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为33051.37平方米。城市馆地上首层层高4.2米,夹层3.6米,二层最低处净高2.5米,最高处净高8.5米。主要展厅层为两层,首层展厅层层高7.8米,二层展厅层最低处净高2.5米最高处净高8.5米。檐口高度为10.500米,屋面最高点17.750米。科技馆地上一层,檐口高度为6.8米,大馆屋顶最高点为15米,小馆屋顶最高点13.8米。

 

孙一民手绘草图  ©孙一民工作室

建筑群体顺应城市公共空间,与环境融为一体。设计上控制建筑高度,建筑以谦逊、低矮的姿态占据剑英湖公园一角,中央广场开合转折,连接城市与滨水空间。与客家“内敛”“包容”的特质相得益彰。两馆建筑成为剑英湖畔“璀璨的明珠”。

 

总平面图  ©孙一民工作室
总平面功能分区  ©孙一民工作室
城市关系推敲模型  ©孙一民工作室

 

 

设计中保留基地现存围屋,将其纳入城市规划展览馆的设计范围,体现城市“过去、现在、未来”的主题。该理念得到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认可,设计深化也一直在此基础上进行展开。围屋作为场地中的历史元素,应被保留下来,无论其是否划分为保护建筑都不应拆除。将围屋的存在作为城市记忆纳入到两馆设计当中,其对场地环境与城市价值的影响,远不止于其使用功能,更在于其长期传递给城市及市民的历史信息,是一个非常宝贵的元素。

 

与城市馆围合的活动广场  ©孙一民工作室

这种新旧的并置与平衡,既体现了决策者对未来的远见,也体现了建设者对历史的尊重,避免了将城市推向千城一面的窘境,也展现了现代人对传统所应持有的理性态度。

 

西南侧鸟瞰  摄影:战长恒

两馆的现代造型,与传统围屋相互呼应,历史与现代并存。围屋合理、科学的保留,在城市馆与围屋之间围合出一个小型广场,供民俗非遗表演和举办市民活动使用。保留围屋建筑作为客家日常生活文化相关活动的展示场所,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展现客家不忘历史、尊重传承的精神。围屋作为城市馆展示的外延伸,提供历史的线索,让人们在广场上,感受新旧时代的对话。

 

北部滨水半鸟瞰  摄影:章勇

 

 

现状围屋与南北城市轴线之间存有夹角,设计通过设置一条南北走向的景观廊,在广场东侧形成新的城市界面,功能上为市民提供休息和遮蔽场所。景观廊在城市广场和保留围屋之间形成一个过渡的公共空间,整合了新旧建筑;同时连通入口广场、公交车站下客点与城市展览馆入口。

 

景观廊可作为广场的舞台背景和群众性、娱乐性活动场地的服务设施使用。此外,景观廊本身可作为室外展廊,与城市展览馆及围屋在功能上共享使用。

 

对围合关系的研究(左)、围屋连廊对城市广场关系的修正(右)  ©孙一民工作室
连廊参与围合的广场关系  摄影:战长恒
广场望向围屋  摄影:战长恒
展廊  摄影:章勇

 

 

城市馆观众由南侧沿城市中轴进入主广场,主入口在中心主广场东侧。公众进入城市馆,依次经过门厅、序厅、常设展厅,在展厅尽头有楼梯连往二层,进入专题展区,最后到达总规模型展厅。该展厅主要观看平台设置在二层。

 

室外环廊  摄影:战长恒

城市馆主入口及办公入口均设置无障碍设施,残疾人由此可乘电梯到达展厅。主入口空间设置残疾人卫生间。展览期间,贵宾、赞助商可沿贵宾通道到达首层的贵宾接待区,再通过电梯到达二层的总规模型展厅和专用看台;或由序厅直接乘扶手电梯到达二层观看平台,也可由首层环廊上到二层平台,不同视角观看总规模型。常设展厅有扶手梯直接引至二层总规模型展厅空间,流线简短。

 

城市馆环形路径主展厅  ©孙一民工作室
主体沙盘模型展厅  摄影:战长恒
沙盘展厅入口  摄影:战长恒
夹层环廊  摄影:战长恒
专题展厅  摄影:章勇

办公人员的独立出入口位于建筑东侧,由电梯连接各层。展品卸货区位于地下,靠近东侧办公区域。货物电梯与办公区域电梯合用,连接各层展览和办公空间。科技馆主展厅及演艺汇演厅由公共空间连接,主体平层布置,由大小两个馆构成,分设出入口满足独立分区使用。

 

两馆一场西侧鸟瞰  摄影:战长恒
向南侧望中轴  摄影:章勇

 

设计图纸 ▽

 

首层平面图  ©孙一民工作室
夹层平面图  ©孙一民工作室
二层平面图  ©孙一民工作室
典型立面图及剖面图  ©孙一民工作室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梅州两馆一场项目(城市展览馆、科技馆)

项目类型:文化建筑

项目地点:广东省梅州市江南新城

建成状态:建成

设计时间:2016年11月

建成时间:2021年8月

用地面积:41741.22平方米

建筑面积:46874.23平方米

业主:梅州市汉嘉旅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孙一民工作室(负责两馆地上建筑及总图景观)、广东诚实建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负责两馆地下人防停车场地下建筑)

主创建筑师:孙一民、汪奋强

设计团队完整名单:

建筑专业:李海全、朱晓静、聂昌东、蔡傅懿

结构专业:孙文波、陈汉翔、周伟星、陈志华

给排水专业:韦桂湘、钟祥秀

电气专业:高飞、王一平

智能化专业:耿望阳、范细妹

暖通专业:王钊、邹玉进

 

合作单位设计单位完整名单:

建筑专业:钟育彬、刘召兵

结构专业:杨德跃、吴君、刘耀棠

给排水:陈晨凯

电气:李超

通风:温海峰

装修:张东亮

景观:陈昌茂

 

摄影师:战长恒、章鱼见筑

 


 

版权声明:本文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孙一民工作室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公共建筑
孙一民工作室
梅州
项目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