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单位 SEEAD西岸
项目地址 浙江宁波
建成时间 2025年5月
建筑面积 70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设计单位提供。
在人工智能重塑生活节奏、图像算法塑造视觉逻辑的当下,人们正处于一个“专注”逐渐稀释的时代。信息流极速奔涌、图像逻辑趋于扁平,而空间本应作为调节感知节奏的物理存在,却时常陷入消费功能的简单复述。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语境中,corange酷橙文创提出了一个非典型命题:在一间70平方米的写字楼办公室空间内,既容纳200+SKU的展示,又营造出仿若沿街品牌店般的可感氛围。一个带有承重柱、消防阻碍、仅一面北窗采光,甚至并无独立门头的方正空间,是否可能转化为富有内容节奏与叙事能量的品牌发生地?
△ 项目视频 ©西岸SEEAD
在这场空间实验中,设计不再将面积作为唯一的参数,而是引入一个不同的空间模型——节奏之岛。它是一种结构隐喻,也是一种精神状态,更是一种面向当代注意力生态的空间回应。
从障碍柱到空间主轴,策略始于结构的觉知。
空间的原始构造并不理想:矩形格局、北侧落地窗、缺乏正式入口,更有一根不可移除的混凝土柱体横亘其中,正切割出空间的心理“断点”。
设计没有将其视为障碍,而是选择将其“反激活”,作为空间组织的核心原点。围绕这根柱体构筑的中岛装置,不只是为了绕行与展陈,更是将动线转化为一种心理节奏—— 一个具有回游属性的空间漫步。
此举打破了“起点—终点”的线性逻辑,使参观者以任意角度进入,并在环形动线上自由调节节奏。密集展品之间穿插以空隙、光源、角落、结构节点,形成“停留—过渡—再停留”的节奏组合,使展览不再只是内容的堆叠,而成为一种可被呼吸的空间叙事。
这一结构,也隐隐回应着柯布西耶提出的“建筑漫步”理论:空间的意义不在于形体,而在于行走过程所激发的知觉节奏。
仓库的再定义,是从堆叠逻辑到策展语言的结构转换。
面对超过200件产品SKU的展示诉求,最初浮现的是“仓储”式空间原型。但设计没有回避“堆叠”这一概念,而是选择将其转译为空间策展语言的一部分——以再定义仓库的方式,组织认知秩序。
这个展厅并不掩盖其功能密度,而是正面回应它:展具采用金属与再生材料的模块化构件,可自由拼装、替换、拆解;灯光与材质不过度包装,而保留材料原貌,让每件产品、每组结构成为内容的参与者。
在这里,仓库不再只是功能逻辑的承载器,而成为空间策展的构造母题。就如同许多20世纪后期的艺术机构,也正是借助“仓库语言”建立起工业美学与当代叙事之间的连接。
更进一步,设计打通了原本与走廊隔绝的实墙,打开一个“窗口”装置,并以品牌色强化其识别度,使这个“藏于办公楼中的展厅”获得了一个面向外部城市界面的视觉触点——观者从电梯中走出,即可透过此窗口对空间产生窥探欲与走入感。
一个微型的仓储空间因此被赋予策展逻辑、展示节奏与开放性传播结构,成为一台可参与的“叙述仓库”。
设计将展台做成岛屿,让品牌的节奏慢下来。
围绕结构柱设置的中岛,不仅承担展陈功能,更是空间语言的隐喻核心——设计称之为“节奏之岛”。
这个岛屿既非封闭体,也非中轴,而是一种反线性结构的心理容器:它切断直视、引导转身、制造滞留。观者绕行它,不是为了到达某一终点,而是在不断的移动与回返中构建起个人化的观看路径。
这是一种对快节奏信息逻辑的柔性抵抗:展厅不再急于推送产品信息,而是邀请观者在低密度、高识别的节奏中完成一次心理重构。
岛屿更承载着品牌的隐喻姿态。酷橙文创作为环保文创企业,在全球化高效供应链逻辑中选择慢行、坚守生态路径。在信息过载的商业世界里,他们如同孤岛般坚持克制、坚持表达节奏与价值判断。
这是一种温和的独立,也是一种空间式的文化意志。
微型展厅的再定位,是对空间类型边界的重新勾勒。
这个展厅本质上是一个“微型界面型展厅”:它没有正式大门,在封闭场域,与外界隔离。但它正是借助这些“不足”,展开了一系列反向策略:
设计于走廊侧制造“窗口”视觉锚点,通过品牌色符号强化识别度,使空间与外部流动建立视觉对话;于茶水间方向设置“门头”,以灯光与导视构建入场仪式感;原本面向走廊的小门也被重新功能化为品牌海报装置位,实现空间的信息双面展开。
使每一面墙、每一组结构皆具有“外向型传播”的能力。这一系列动作,构建出一种高密度、无墙体、强符号的传播结构。它强化了微型展厅的当代表达能力——不只是“小而美”,而是“小而有语法、小而具传播策略”。
材料的选择不是表象,而是意识。
在材料策略上,设计选择完全贴合酷橙文创“环保再生”的产品理念,构建一套生态逻辑主导的建构系统:
展架以桦木板为骨架、再生铝型材和不锈钢为连接轴,再生塑料为承托部件,并刻意保留粗糙颗粒与原始色泽;墙面与展柜选用肤感桦木夹板,在保证温润触感的同时延展木质的纹理张力。
顶部天花不作吊顶,而采用裸露结构+灯轨组合,灯具可随展示需求灵活调度,呈现出一种“工业秩序感中的呼吸节奏”。
植物墙作为自然介入的一种形式,嵌入北侧柱体,其意义不在装饰,是作为一个“呼吸接口”——它让这个封闭的展示空间,与自然建立起隐秘而持续的对话。它模拟着户外微气候的回声,让密闭的内部也能拥有呼吸、有机、湿度与心理安定的通道。自然,不应被拒于空间之外。
空间中不再只是展示“环保产品”,而是成为“生态价值”的显性样本。
空间即叙述机器,它拥有节奏、语法与再生能力。
这个空间是可被共创的:展台为模块结构,可拆卸与迭代;
这个空间是可被重写的:路径无中心,入口无序列,观者即策展人;
这个空间是可被再生的:随产品更新,结构随之灵活切换,实现“低物耗的高传播”策略。
它就像一台“叙述机器”,内置了语法、节奏、语义,也拥有开放式的输入与输出接口——成为品牌对外发声的新型语言介质。
最终,这座节奏之岛是一种空间姿态,也是一种行业启示。
对环保文创行业而言,这不只是一场关于展厅的设计实践,更是一次空间语言的更新尝试。它试图提示:可持续设计不仅发生在产品,更应嵌入结构;品牌传播不必依靠规模,也可借由节奏;空间表达不再只是商业表达的工具,而可以成为公共意识生成的发生器。
这座70平方米的展厅静立在一座写字楼的走廊尽头,如同一座孤岛,又像一盏灯塔。它微小、简洁,却拥有一种慢而坚定的节奏感,提醒我们重新认识“节奏”与“秩序”的意义——尤其是在快时代的设计现场中。
它不是一座等待人群的展厅,而是一种主动提问的空间结构;
不是封闭的终点,而是品牌对世界发出邀请的开端。
设计图纸 ▽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corange酷橙文创礼品
项目类型:室内改造
项目地址:浙江宁波
项目设计:2025年1月
完成年份:2025年5月
建筑面积:70平方米
设计单位:SEEAD西岸
主创设计:李依诺
设计团队:张佳佳、王媛
道具制作:弄也美陈
摄影版权:西岸弄也
摄影团队:秦榴可
材料:艺术漆、再生铝、再生不锈钢、桦木多层板、再生pvc
版权声明:本文由SEEAD西岸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Kuu 花店:几何褶皱间,光影生花 / 治木设计
下一篇:意大利南部特鲁洛度假屋:三代石墙,一栋新家 / 八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