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单位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 上海长宁区
建成时间 2024年12月
建筑面积 754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
上海市长宁区安化路201号所处片区的城市肌理,是解读上海近代史的空间密码。北临拥有108幢老洋房的愚园路历史文化风貌区,西接充满市井烟火的老式里弄;这个交织着海派建筑遗产与平民生活图景的片区,如同展开的立体城市年鉴——西班牙式拱窗与铸铁雕花门楣记录着上世纪初的营造技艺,斑驳的米白拉毛泥墙叙说着计划经济时代的集体记忆,而纵横交错的晾衣架与网红咖啡馆则演绎着当代都市的生存智慧。
△ 项目视频 ©中建西南院
上世纪80年代,安化路201号乙作为中建西南院上海分公司办公驻地,见证了中国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30余年的时光里,这栋750平方米的5层办公楼,承载着两代西南院人的奋斗与记忆。这种时空折叠的特性,为设计团队提供了独特的历史纵深——如何在保留两代中建人集体记忆的同时,重塑建筑与当代城市的对话关系。
我们的设计,从城市与建筑共生、历史记忆转译、设计空间营造等多个维度,探讨老城区办公建筑更新的设计方法与价值。
改造前场地呈现典型的老城困境:机动车道野蛮生长压缩人行空间,0.5米的窘迫宽度让行人需侧身避让车辆,封闭的围墙更将市井生活阻隔在外。
设计团队以“开放边界”为策略开启设计的第一步:用轻薄的雨棚代替现状封闭围墙,形成2.1米深的挑檐开放界面。连续的水平灰空间暗示出行走和停留的场所,0.45米高的水磨石花池符合人体坐下的舒适尺度。
空间置换策略更具破界意味:拆除原有封闭门卫室,植入通透的咖啡厅,日间为白领提供休憩,傍晚成为社区的活力聚点;西侧庭院以推拉木门为界,可完全对街道打开,两级花岗岩踏步自然衔接室内外高差,兼具社区周末剧场的功能。
当菜场的茭白与买手店的香薰在檐下相遇,设计希望通过建筑边界的消解与功能的重叠,将冰冷的道路红线转化为温暖的生活轨迹,激发建筑与城市的持续互动,创造多元混合的生活图景。
面对海派底蕴、摩登基因、市井烟火,所共同构成的多元混杂片区风貌,建筑采用“轻改造”策略,用米白色陶板基底作为中性背景,以低调的姿态融入社区背景。屋面砖红色金属檐口收边,则暗示与周边红色坡屋顶的关联。
在街角,设计置入一个半透明的对话窗口,穿孔板幕墙如同叠放四十年的信笺,外层现代工艺重现传统砌筑韵律,内层透出的暖黄灯光勾勒出四季晨昏。
△ 半透明表皮的丰富表情,早、中、晚 ©存在建筑
以120×240毫米为基本模数单元,板弯折后上下搭接咬合,形成空间受力体系;施工队老师傅说得最直白:“看着复杂,其实就是把‘六块金属波浪板’挂上去”,这是属于当代工匠的智慧。
现存弧形阳台因栏杆防护高度及构造强度不足而面临拆除风险,设计采用叠加式轻量改造策略:砖红色不锈钢龙骨与3毫米厚穿孔铝板连接构成围护体系。穿孔率根据视觉通透性呈梯度变化,与背后的弧形造型几何呼应。
最动人的细节藏在材质交接处——不锈钢板镌刻的诗句镶嵌在新旧界面之间,犹如老洋房门楣上的岁月铭文,而内侧斑驳的砖砌肌理则坦然展露着不同年代的修补痕迹。“新旧共生”的设计哲学,在建筑界面中获得诗意的并置呈现。
原有砖混结构限定了空间的大小和尺度,但也为设计提供了另一种可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回应团队和企业的多样化需求。
5层750平方米的有限体量中,设计团队谱写出空间变奏曲:首层化身“城市客厅”,以可变展陈系统支持从专业沙龙到社区市集的场景切换;2—4层办公空间采用“留白生长”策略,可满足独立创作到团队协作的模式转换;5层多功能空间则布置有运动健身等功能。
两个屋顶助力垂直空间叙事,二层露台铺上竹木地板和深灰砾石,阳光透过香樟树洒下斑驳树影,屋顶通过吊挂钢楼梯与电动天窗改造,提供了俯瞰老城连绵屋顶的独特视角;原有废弃的水箱间,也转化布置为“让脑子进点水”的思考空间。
三个庭院各具诗意,北院用两道弧线完成从喧嚣到静谧的空间过渡;东侧窄巷化身光影长廊,用拓印木纹的水泥墙记录樟叶飘落的轨迹;西院推拉木门后有花岗岩台阶,随时准备变身为社区剧场的天然舞台。这些边角空间的活化利用,让建筑成为承载生活戏剧的立体舞台。
从街角看去,半透的穿孔板隐约透出黄色的温暖灯光,我们仿佛看到当年前辈们挑灯夜绘图纸的剪影。整个设计贯穿的主题是“包容”,“包容”的目的在于更新,在于重塑新旧之间的关系。我们希望通过设计,让城市可阅读,让建筑可追忆。
辗转30余年,让我们一起期待,承载中建西南院两代人使命的安化路201号,再次迎来它的勃勃生机。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上海安化路201号乙城市更新实践
项目地点:上海长宁区
设计时间:2020年7月—2022年12月
建成时间:2024年12月
用地面积:396平方米
建筑面积:754平方米
业主单位: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结构形式:砖混结构
设计团队: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设计总负责人:黄怀海
建筑专业:时楠、梁瑽珮、周杨、童炜扬、李建行、何雨韩、孙超、徐捷
结构专业:韩克良、钟欢、李卓
给排水专业:高强、周小明
暖通专业:张涛、陈硕
建筑电气专业:姚锋、雷兰
建筑智能化专业:补翔宇
幕墙专业:殷兵利、文靖、张哲
建筑技术专业:南艳丽、郭彬彬
造价专业:董立、张镭宝、曹言北
泛光照明:程珂、叶东航、马天驰
室内设计:N加一空间产品研究所/N+1 STUDIOS(冯纾苨、朱梦、李科翰、焦飞龙、何姗)
摄影:存在建筑-建筑摄影、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阿迪达斯:上海安福322旗舰店,经典向前 / TOMO東木筑造
下一篇:corange酷橙文创微型展厅|SEEAD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