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非遗艺术与传统院落的融合再创,台绣院 / 深源创新实验室 + 可米设计

非遗艺术与传统院落的融合再创,台绣院 / 深源创新实验室 + 可米设计
编辑:王子怡 | 校对:王子萱 | 2025.07.08 18:27
向南看向石庭与大门  ©陈颢
二层看庭院  ©陈颢
二层面向庭院过道  ©台绣

设计单位  深源创新实验室 + 可米设计

项目地点  浙江台州

建成时间  2024年

建筑面积  969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设计单位提供。

 

台绣的非遗传承与创新,是台州的文化名片。此次特殊的选址,也使得“老房子活化如何在新工艺与设计下,能够同时满足功能需求、文化意蕴,以及空间呈现”成为了该项目的主题。

 

葭沚片区保留历史建筑位置与新规划路网叠合关系  ©深源创新实验室+可米设计

 

传统形制

 

葭沚老街的周家里,是一座江南传统三开间大院落的历史建筑,以七开间的主屋为合院核心,由两横屋(厢房)与倒座(单层门房)共同围合而成完整体量,中央为四方道地景观石庭,形成“堂—横式”空间布局,歇山顶与硬山顶相结合,四面皆有披檐。

 

原现场照片  ©李锴然

吴语台州片区的风土民居院落尺度较大,其本身也适合转换为公共空间或商业场所。二层一般为储藏空间,也可为居住功能,“堂前”正中上方一间通常为仪式空间。设计团队在充分理解浙江民居空间脉络的基础之上,针对新主题的提出,在保留原始木结构的限制条件下,寻找合适的改造策略。

 

原状空间形制  ©深源创新实验室+可米设计
改造后空间形制  ©深源创新实验室+可米设计
原始平面与拆除规整平面  ©深源创新实验室+可米设计

 

改造策略

 

结合原有空间格局,台绣院形成新的水岸—庭院—中庭—楼梯—艺廊的公共空间轴,封闭的民居被改造为公共活动与艺术商业展示的核心,结合台绣特色走秀和文化展示活动,成为葭沚老街新的文化核心。

 

改造后一层空间横轴流线室内穿行层次  ©深源创新实验室+可米设计
改造后一层空间纵轴流线走秀观演活动创造公共性  ©深源创新实验室+可米设计

台绣院的南侧大门朝向水畔,因其是重要的历史界面与频繁展开活动的场所,我们选择对南立面只展开有限度的设计。将原本的木门换新,并增加了两联黄铜标识,让传统的砖墙与石刻门头成为主角。透过打开的大门,庭院与厅堂中的发光景墙依然展露出汇聚向内的视觉引力。同样,东侧的外立面只将少量原本的木门更替为玻璃门,面向主街道提高可达性;西侧立面设置了部分橱窗,使得游客能够一睹台绣院沿街商业空间中展陈的服装产品。

 

改造后从空中看向东北角  ©李楷然
展品逻辑  ©深源创新实验室+可米设计
周家里剖轴测图  ©深源创新实验室+可米设计
改造策略示意图  ©深源创新实验室+可米设计

入口处两厢门房被改造为氛围独到的茶室。庭院东西北三方位原本的木门与窗扇被拆除,只留下石头墙板。檐廊被玻璃幕墙围入,成为室内与庭院的通行与展示空间,室内空间因此向庭院外扩与延展。为了创造新的地坪界面和增加净高,室内原本的石板地面被拆除,浇筑混凝土后以细颗粒的米色水磨石作为最终的完成面,部分石板也被利用回填至庭院与檐廊中部分因年久失修而损坏开裂的石板地面。

 

连接东西两厢的正厅过道  ©陈颢
门厅的茶室空间  ©陈颢
二层展厅东翼  ©陈颢

将原正房中堂的三开间楼板拆除,形成通高的大厅界面,厅堂通高也符合原民居常用形制。以绸缎般起伏的褶皱墙面作为通高空间的艺术氛围主角,其在透光玻璃钢的塑造下显示出自然的形态,也划分出堂前堂后的交通分割,维持了空间原型。轻盈无定形的悬浮吊灯作为点状的光亮一同为大堂提供照明,也与台绣的织造文化交相辉映。姿态纤柔的主楼梯与收银台相连一体,在结构之间如穿针引线,将人流导向二层的艺术展厅。

 

向北看向石庭  ©陈颢
正厅的绸光褶墙  ©陈颢
格栅围合的通高中庭  ©陈颢

一楼室内以大面积暖白色水磨石地面和沉淀的木色为基调,烘托出新旧并置又相宜的物与情境关系。定制化的设计贴合原生的结构,以柔和细润的形式介入,适当创造出分区的节奏,又满足品牌展示与其他综合的功能需求。夹丝水纹玻璃紧靠原墙面设立,既成为悬挂服装的背景,又能透出背后老砖石的历史痕迹。

 

东厢看向庭院  ©陈颢
向西看向正厅  ©陈颢

二楼展厅划分为东西两翼,被空灵格栅围成的中庭分隔,一条走廊将展厅串联,宛如穿越于历史的通道。展厅中汇聚了林霞多年积累的作品,精细的照明使得艺术作品落在墙面与地上的光影也成为展览的重要部分。在这里可以寻觅传统刺绣工艺文化与现代艺术形式的碰撞,感受指尖上生命力的同时,也能在观展中一窥庭院与四周景致。由于老房子的木地板变形,二层的标高变化过大,又因层高和结构限制,无法整体拆除重造,故划分出几处统一标高分区重新规整二层地坪,缓慢以坡度过渡,铺设弹性地垫改进行走体验与隔音效果。

 

从二层看向庭院  ©陈颢
二层展厅西翼  ©陈颢
二层展厅入口处  ©陈颢
二层展厅联名设计展示区  ©陈颢

 

整体设计

 

台绣中独具匠心的工艺,如拉、雕、镂、透、包、绕、贴、抽、镶等手法,也经由设计在空间中的转译,成为了介入并实现改造的有效手段。台绣院通过一种向内的整体设计思路,以较高的比例将空间改造、室内材料、家具陈设、细部物件、景观界面等都包涵在了定制化的设计控制之中,与业主共同完成设计与落地。无论是半透明的墙体材料还是造型各异的灯具;无论是嵌入式的家具,亦或是自然形态弯折的悬挂衣架,都没有使用标准化的成品,夹丝玻璃中拥有特定孔隙率与色泽的棉麻也由业主专门选择和制作,这使得项目表达出自成体系的一致性。

 

二层面向庭院的过道  ©台绣
几种自然形态的吊挂衣杆  ©姚璐

室内细节  ©罗昊
楼梯扶手  ©罗昊
贴立于老墙面前的夹丝波纹玻璃作为服装展示背景的叠加效果  ©姚璐
贴立于老墙面前的夹丝波纹玻璃作为服装展示背景的叠加效果  ©台绣
空间作为秀场的使用状态  ©台绣
空间作为秀场的使用状态  ©台绣

改造与内容的最终呈现中,我们可以用新古拼贴、润物无声、工法互意、自然赋形来概括其整体的氛围与品质。由于改造更新项目中往往存在现场建筑结构与图纸有大量出入的情况,因此整个设计与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调适。在业主与我们对于艺术效果的追求和商业运营需求平衡的讨论中,落地也是一个充满即兴构建的经历,包括利用拆除材料重新组合拼凑完整界面。在新的技术工艺参与中,时间的痕迹与空间形制的记忆也都得到了保留。

 

朝向水面的南立面  ©陈颢
日落后的南立面  ©陈颢

 

项目图纸 ▽

 

台绣周家里总图  ©深源创新实验室+可米设计
一层平面图  ©深源创新实验室+可米设计
二层平面图  ©深源创新实验室+可米设计
南立面图  ©深源创新实验室+可米设计
西立面图  ©深源创新实验室+可米设计
东西向剖透视  ©深源创新实验室+可米设计
南北向剖透视与节点大样  ©深源创新实验室+可米设计
门房内院立面  ©深源创新实验室+可米设计
A-A剖面  ©深源创新实验室+可米设计
B-B剖面  ©深源创新实验室+可米设计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台绣院

项目类型:建筑/室内/改造/文化/商业

项目地点:浙江台州

建成状态:建成

设计时间:2023年—2024年

建设时间:2024年

用地面积:1154平方米

建筑面积:969平方米

设计单位:

深源创新实验室+可米设计

设计单位联系方式:

deeporiginlab@gmail.com

office@comilieu.com

设计团队完整名单:

可米设计:戴乔奇,唐艺倪

深源创新实验室:刘秦榕、姚璐、许朝财

 

历史建筑顾问:蔡宣皓、李楷然

开幕策划:张一琳,徐璐妮

业主:浙江台绣服饰有限公司

施工:上海速派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灯光顾问:程嵘

摄影版权:陈颢、姚璐、李锴然、台绣、罗昊

 


 

版权声明:本文由深源创新实验室、可米设计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历史建筑
古建改造
可米设计
浙江台州
深源创新实验室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