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向基础设施学习:捞鱼河三亭记 / Space Strategy+重峰建筑

向基础设施学习:捞鱼河三亭记 / Space Strategy+重峰建筑
编辑:李博超 | 校对:李博超 | 2025.02.07 19:19
方亭实景  摄影:王策
长亭实景  摄影:王策

设计单位  Space Strategy+上海重峰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结构咨询  和作结构建筑研究所

施工图深化设计  昆明新正东阳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项目地址  云南昆明

项目年份  2023—2024

建筑面积  方亭36平方米,长亭36平方米,土亭24平方米

撰文  张子航


 

项目背景

 

最早关于“滇”“滇国“的记载可以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发现。“滇”既是湖泊的名字,也是地区的名字,还是对部落人群的称呼。公元前109年,汉军灭夜郎,抵达古滇国。随着汉王朝对滇地区的管控,西南地区易名为益州郡,古滇国举国外迁,古滇文明就此消失。这一时期,滇地地区作为云南的中心开始沿湖进行城市聚落开发。至元朝,设云南行省。滇池水利工程的建设从这一时期开始。自此,滇池的大小形状随着人们的需求几经移易(图1)。元朝的赛典赤通过修筑各种水利设施,引水入田消除了季节性水患。到明清时期,滇池水患的治理主要围绕“海口河”疏浚工程及北岸“六河灌溉工程”展开。随着滇池水域的缩小,滇池北部在元、明时期逐步出现“海埂”,即水中隆起的带状梗地。

 

图1 滇池水域变迁(汉-元-明清)[1]

到了上世纪50—70年代,围湖造田运动大兴,其中一次以十万人夜以继日“围攻”滇池,填平了滇池草海三万亩湖面。这一举动非但没有获得更多的有效耕地,还对滇池的生态造成了巨大破坏。80—90年代间,滇池沿岸又有大规模工业开发,排放的废水废气进一步破坏滇池的生态环境,湖中曾一度爆发蓝藻和水葫芦,对湖中的原生鱼类造成了巨大的打击。2008年前后,为了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四退三还”生态建设开始实施,期间有众多科学家参与,也研发出一些采样道具辅助科学研究(图2)。

 

图2 柱状沉积物采样平台 [2]

捞鱼河湿地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生态型基础设施。它位于捞鱼河入滇池河口,是松茂水库和横冲水库所蓄水体供给城市使用后的“终点”。在此终点前设有机械工业式污水处理厂,但处理后的水质仍会有较高含盐量(图3)。人们在研究与实践中发现,湿地作为一种综合性的生态体系对这样的水质有较好的处理效果,通过土壤、水中生物、中山杉的根系等作用,能够将污水厂处理好的水体再次净化(图4)。捞鱼河湿地公园于2015年5月1日开始向社会开放。

 

图3 捞鱼河地理位置示意图  设计单位供图
图4 捞鱼河河口工作原理示意图 [3]
图5 捞鱼河河口生态修复流程图 [3]

2023年,滇池风土艺术季由昆明市委、市政府和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共同发起,艺术季的主策展人是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秘书长丁枫,并由阿兰·朱利安(法国)、董一平、黄云鹤、罗永进、聂荣庆、施翰涛、杨雄等联合策展。“捞鱼河湿地三亭”是艺术季“湿地艺术节板块”中的参展作品,设计拟改造提升三座驿站,分别是方亭、长亭、土亭

 

 

湿地三亭

 

方亭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对滇池生态历史的反思,这个天然的体系虽然具备很强的弹性,能够在过去数千年为人类活动提供支撑,但这个弹性一旦被突破,造成的影响极其广泛,且难以修复。作为类比,设计采用了弹性的结构体系,屋顶中心由锥体支撑,四角由实心拉杆拉结。这样的结构设计上有别于常规需要结构体坚固不可变的设计思路,将整个屋面考虑成一种效果的放大器。为了展现出肉眼可见的变形,我们有目的的削减结构刚度,为此在屋面四角拉杆下增设了可刚度调节的板簧,将结构周期及变形调适到需求的范围内。通过弹簧(板簧)的作用,屋顶始终处于动态当中,弹性之维持成为了整个体系之存活的关键。

 

图6 屋顶上下浮动时的结构内力图  设计单位供图
图7 屋顶扭转时的结构内力图  设计单位供图

图8-11 方亭实景  摄影:王策
图12 方亭实景  摄影:高长军

长亭试图在林间恢复一种“儿时吊床”的舒适情景,设计采用了一系列倾斜的钢柱支撑一个水平的屋顶,将空间压低在一个2.2m高的亲密尺度,并在钢柱间设置一系列膜结构吊床。水平屋顶限制了上仰的视角,压低了游人的视线,限定出水平方向无限的纵深感;在倾斜的钢柱间穿梭时,必须始终保持警觉——相比起久坐在城市办公室后,得暇去山间民宿欣赏自然风光来讲,这才是人类与自然间更加原初的知觉关系。

 

图13-15 长亭实景 摄影:王策

湿地中的落叶,会遮蔽阳光穿透水体,导致水体生态结构的不良变化。因此,此生态体系的正常运行,需要人力持续不断地将落叶打捞出来,集中放置在落叶收集站等待下一步处理。如此看来,落叶收集站便是这个生态系统“不可见”却十分根本的功能性基础。方案设计除了通过屋顶挑檐与休憩座椅的方式让它“驿站化”,也在侧墙上设置了带有刻度的景观窗,有心的游客便可通过景观窗看到落叶收集的数量变化,使这道功能性的工序,转变为公园的景观。

 

图16 工作人员打捞湿地中的落叶  摄影:张峰

图17-18 土亭效果图  ©Space Strategy+重峰建筑
图19 土亭侧窗,观看落叶收集情况  ©Space Strategy+重峰建筑
图20 土亭轴测示意图  ©Space Strategy+重峰建筑

 

设计图纸 ▽

方亭平面图与柱位布局图  ©Space Strategy+重峰建筑
方亭立面图  ©Space Strategy+重峰建筑
方亭剖面图  ©Space Strategy+重峰建筑
方亭轴测示意图(青蛙视角)  ©Space Strategy+重峰建筑
方亭锥顶构造大样图  ©Space Strategy+重峰建筑
左:方亭拉杆及弹簧装置大样图;右:方亭轴测示意图  ©Space Strategy+重峰建筑
方亭结构布局图  ©Space Strategy+重峰建筑
长亭平面图  ©Space Strategy+重峰建筑
长亭A-U轴立面图  ©Space Strategy+重峰建筑
长亭1-5轴与5-1轴立面图  ©Space Strategy+重峰建筑
长亭剖面图  ©Space Strategy+重峰建筑
长亭结构图  ©Space Strategy+重峰建筑
长亭节点构造详图  ©Space Strategy+重峰建筑
土亭平面图  ©Space Strategy+重峰建筑
土亭A-B与B-A轴立面图  ©Space Strategy+重峰建筑
土亭3-1与1-3轴立面图  ©Space Strategy+重峰建筑
土亭剖面图  ©Space Strategy+重峰建筑
土亭节点图  ©Space Strategy+重峰建筑
土亭屋面构造详图  ©Space Strategy+重峰建筑
土亭立面构造详图  ©Space Strategy+重峰建筑

 

图片来源:

[1] 尹露曦. 云南滇池地区传统地域景观研究[D]. 导师:赵鸣. 北京林业大学, 2021.

[2] 孟祥琪. 滇池水域重金属污染的历史追溯及生态风险评价[D]. 昆明理工大学, 2016.

[3] 马竞一. 昆明捞鱼河国家湿地公园景观生态规划研究[D]. 西南林业大学, 2018.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地址:云南省昆明市捞鱼河湿地公园

设计单位:Space Strategy+上海重峰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主持建筑师:高长军,张峰

设计团队:陈融升,康乾

结构咨询:和作结构建筑研究所

结构咨询团队:张准,胡晓劼

施工图深化设计:昆明新正东阳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建筑面积:方亭36平方米,长亭36平方米,土亭24平方米

项目年份:2023—2024

摄影师:王策,高长军,张峰

撰文:张子航(实习)


版权声明:本文由Space Strategy+上海重峰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Space Strategy
云南
昆明
景观建筑
重峰建筑
项目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