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时间:2014年4月
这次我们采访的是刘珩。
有方:最近在做的最有趣的设计项目是什么?
刘珩:深圳,深圳,还是深圳。
有方:最近在做有趣的项目的同时,是否也出于某种原因,做另一些无趣的项目?
刘珩:我们只做有趣的项目。
有方:最近在自己的业务上你觉得最烦的事是什么?
刘珩:事务所的运营, 管理和人事。
有方:最近在集中琢磨什么问题?
刘珩:我从哪里来,我在做什么,我要往哪里去。不少朋友最近都在谈危机,谈转型。我觉得自己是个晚熟型的、不接地气、不食人间烟火、认定方向就死磕、至今读不懂生活的人。应该说,这是我最大的优点,也是最大的缺点。但走到今天,也许要放慢脚步,欣赏下沿路的风景了……甚至还可以逛逛花园……但问题是如何慢下来?慢下来后,去欣赏什么样的风景和花园?
有方:最近读的最有趣的一本书是什么?
刘珩:我订了《TIME》和《亚洲周刊》, 每周通过这些杂志,可以了解全球和地域正在发生的故事;也在交叉阅读东野奎吾的侦探小说《伽利略的苦恼》和Craig Callender,Nick Huggett关于量子引力论的经典论述和辩论《物理与哲学相遇在普朗克标度》,我很喜欢这种穿越的感觉,与现实拉开距离,逃到另一个时间和空间维度里去体验一种逻辑的乐趣。
▲《伽利略的苦恼》/《物理与哲学相遇在弗朗克标度》(网络图片)
有方:最近一次旅行去了哪里?
刘 珩:前个星期去了意大利几天。虽说公差去了威尼斯N次,但头一次和一帮朋友忙里偷闲到附近的几个小岛逛逛,体验了各种家庭作坊,葡萄园和美酒佳肴。非常过瘾,这才叫生活的艺术。这里的人把衣食住行看作是一场艺术的体验和创作。非常讲究,非常认真, 同时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也非常享受,非常随性,让人觉得这种生活很美,很轻松,很自然。
有方:最近有没有新发现某位很有趣的建筑师,对你特别有启发?
刘 珩:去年尾和今年初,由于各种原因, 我走访了丹麦、奥地利、瑞士和日本几个国家,虽然学生时代都去过甚至住过这些国家,但旧地重游,此时此地,却是别有一番心情。其中丹麦BIG的作品,给我印象深刻,他们的作品极具社会性,但有一种朴素的直觉和原始的冲动,很有爆发力,很有力量,绝对引领当今的建筑创作走势;而奥地利,瑞士和日本给我印象深刻的不再是建筑师的个体,而是滋养建筑师整体的文化土壤,朴素、轻淡、节制、humble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让建筑师更加专注地追求一种内向的张力和内在的平静。即使是日常建筑,让人也觉得有涵养有品位,耐看。我觉得这是我们所需要的一种品质和创作心态。
有方:最近哪个建筑议题最让你关注?
刘珩:以城市性作为切入点(出发点)的建筑,以及以建构作为切入点(出发点)的建筑,,两者是殊途同归,还是渐行渐远?建筑的生命力在哪里?其实这是我这几年一直用自己的实践和教学来探讨的建筑议题……我不太关注和在意目前流行的建筑议题。我的各种项目本身就充满了各种冲突,矛盾,不解和挑战;实时,在地,鲜活,已无法让我不关注,这种实践很刺激,本身就是无法回避的议题。
有方:最近哪件社会议题最让你关注?
刘珩:信息时代的世界格局和“冷战”,以及信息时代的“无所不在”及盲点 – MH370。貌似自由和民主的今天,到底谁在主宰我们的一切。想起了Al Pacino在一部谍战片里的一句话:“what you see is not what you think”。
有方:最近除了设计外,花最多精力的活动是什么(除睡觉外)?
刘珩:想事情,不停地走动。
建筑师简介
刘珩
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设计博士,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南沙原创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多年來以南沙和珠三角为根据地,开展多元化的都市研究,主要 建筑作品有广东南沙游艇俱乐部、南沙鹿颈花园小区、广东美术馆时代分馆(合作)、广东连州国际摄影节厂房改造展场设计、南沙大酒店健康中心、珠江三角洲 (南沙)世界贸易中心大厦南沙科学展览中心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有方所有,图片由建筑师提供。转载请通过邮件或电话与有方媒体中心取得授权。
上一篇:柳亦春:旅行与我(下) | 行走中的建筑学05实录
下一篇:建筑师在做什么05 | 朱竞翔:最近在琢磨材料复合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