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谭凌飞:我们并非任何时候都需要一张高清照片

谭凌飞:我们并非任何时候都需要一张高清照片
编辑:李菁琳 | 2019.12.10 20:50

 

谭凌飞 原画册工作室创始人,摄影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硕士。谭凌飞是2015年世界建筑节Arcaid Images建筑摄影大赛“使用中的建筑”最佳摄影获奖者,此外也在IPPA 、MPA 、MIRA等世界知名手机摄影比赛中获荣誉奖。2017年,主笔原画册工作室畅销书《手机摄影,凭什么比相机还酷?》。

 

原画册 由摄影师韩松和建筑师谭凌飞创立的内容工作室和摄影社群平台,以“探场所”为核心,创作城市、建筑、人文摄影作品,形成手机摄影独特品牌;同时推出课程、旅行、线下活动等产品。

 

以下为谭凌飞接受“行走中的建筑学”专访,分享他在建筑师与摄影师双重身份之间的转换,手机摄影的意义,以及旅行途中的故事。

 

 


 

 

行走:听说你是建筑师出身,转行成为摄影师的契机是什么?

 

谭凌飞:我研究生毕业之后在一家国有大型设计院做建筑师,去年转行专职做了摄影。但我现在不是典型的摄影师,更确切说是一个摄影内容创作者,自媒体平台的运营主理人,社群运营者。我喜欢旅行,这时我是个建筑旅行摄影师。

 

从事摄影工作是一个自然的过渡,也是我自己内心逐渐找到想追求东西的结果。我从小因为学音乐,是个很喜欢艺术的人,但种种原因高中还是读的理科。后来大学读了建筑学专业,进了“老八校”,算是在建筑这个专业上走了比较正统的道路。虽说建筑与艺术有关,但我仍然觉得二者之间隔了一层膜。于是业余时间和两位朋友一起做了“原画册”,来安放在建筑设计的实际工作中无法表达的部分。渐渐地我认识到自己更喜欢从事与文化相关的工作,就全职做了“原画册”工作室。

 

2015年世界建筑节Arcaid images建筑摄影大赛“使用中的建筑”最佳摄影 ©谭凌飞

行走:建筑师背景会给摄影工作带来特别的影响吗?。

 

谭凌飞:影响太大了。

 

好处是我认为8年建筑学科班教育背景和建筑师的工作,让自己建立起一套整体构建能力,也具备了产品设计的能力——这是工作室运营层面。在摄影上,会由于之前的设计训练,对建筑和空间、对环境(特别是城市环境)有更为敏感的审美和解读。

 

当然,建筑师背景也有“不好”的地方。拍照的时候容易太“宏观”,有时候也会下意识有强迫症,让自己的摄影语言稍显束缚。作为摄影师,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城市摄影-东京新宿 ©谭凌飞
建筑摄影-纽约Oculus ©谭凌飞

行走:原画册为什么选择专注于手机摄影?

 

谭凌飞:原画册的内核是大众美育和艺术潜能的发掘,我们认为手机摄影是一个相当好的连接大众与艺术的媒介。实际上,我们在借助手机摄影提升受众审美,向他们介绍艺术摄影入门知识,同时也提倡大家用手机摄影多记录自然、生活、城市、建筑、场所,最终达到让更多人参与艺术、触及艺术的目标。

 

行走:有些手机摄影照片在放大或截取部分构图时,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噪点,画面显得有些模糊。你如何看待手机摄影的这种“不高清感”?

 

谭凌飞:相机摄影看画质,手机摄影看画面。

 

的确,手机的画质没法和相机比。如果站在单单评判照片成像质量的角度,它是有遗憾的。只不过,我们并非任何时候都需要一张分辨率很高、画质很细腻的照片。

 

手机的轻便和贴身,大大增加了大家的拍摄可能性。例如旅行中偶然看到某个空间在光线下十分出彩,此时应该做的是用手机拍下来,而不是去寻找相机拍,然后纠结画质和清晰度。在旅行、工作、生活中,有时候画面本身的意义更为重要,记录下来更重要。

 

2015全球iPhone摄影大赛建筑类荣誉奖 ©谭凌飞
2016MIRA全球手机摄影大赛建筑类荣誉奖 ©谭凌飞
2016MPA世界手机摄影大赛旅行类荣誉奖 ©谭凌飞
2019全球iPhone摄影大赛自然类荣誉奖 ©谭凌飞

行走:在摄影之外,你还会自行编排照片、设计封面等等。这是原画册的分工吗?

 

谭凌飞:原画册是一个很注重图片编辑的摄影工作室。图片经过整理、编排甚至是照片书的设计呈现,会产生新的叙述逻辑。照片在一定语境下才能完整呈现其价值,这是我们提倡的摄影方式。因此,确切说编排照片和封面设计,不能算分工,而是我们进行摄影表达的“必要工序”。

 

原画册照片书封面-纽约
原画册照片书封面-成都
原画册照片书封面-成都
原画册照片书封面-成都
原画册照片书封面-柯布西耶的七座房子

行走:以“混凝土之诗:手机摄影里的柯布建筑”为例,你在编排照片的时候通常以先选取片段后呈现全貌的方式来表达一座建筑,可以谈谈你的编排思路吗?

谭凌飞:这算是一个经过特别设计的图片编辑思路。这个思路在“对抗”自己固有的建筑师思维

 

许多建筑摄影太过注重以建筑为主体的表达,而忽略了人的主观感受。我认为这是一种比较“傲慢”的上帝视角。实际上,人感受建筑不一定是自上而下,由总到分的。我越来越发现,普通人感受建筑可能会很局部,很感性,甚至很多人从一开始就不会在意建筑体系的存在,而感受的是很具体的场所,这包括了家具、光线、气味、声音、使用者、周围的植被、甚至是其中的流浪猫。这本照片书就是还原了这种体验。

 

朗香教堂 ©谭凌飞

例如萨伏伊别墅章节的第一张照片是站在别墅屋面上眺望河流的景色。这是一种反建筑师视角的观看方式——先不关注建筑本身,先关注主观的感受。这种表达也是与商业建筑摄影的不同之处。

 

萨伏伊别墅远眺的景色 ©谭凌飞
萨伏伊别墅带形长窗 ©谭凌飞

萨伏伊别墅细节 ©谭凌飞
萨伏伊别墅 ©谭凌飞

行走:平时有定期出去旅行的计划吗?

 

谭凌飞:做摄影工作室后的计划是一年会有2-3个月在国内外拍摄项目,目前执行情况还比较好。这应该算是旅行了。

 

行走:最近一次比较难忘的旅行去了哪里?

 

谭凌飞:最近一次难忘的旅行去了欧洲,包括法国、德国、瑞士、荷兰等国,时长40天。一方面参加法国阿尔勒摄影节,一方面在做些手机摄影的拍摄项目。空闲时间还去了韦尔比耶音乐节和萨尔茨堡音乐节。旅行中我会将自己丢在一个充满摄影、建筑、音乐和美术的环境中。

 

旅行摄影-日本新干线途中 ©谭凌飞

行走:这其中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建筑作品?印象深刻的原因是?

 

谭凌飞:旅行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建筑是2016年探访丹下健三的香川县厅舍。那是一座富有浓郁日本传统意象的现代建筑,兼具混凝土的粗野和日本文化中的细腻。但它让我印象深刻的原因在于:历经半个多世纪,这座建筑依然充满了活力,人与空间和谐共处。

 

当时正值冬日暖阳,阳光洒在一层大厅猪熊弦一郎的陶板壁画上,市民自由进出,或处理事务,或细声交谈,或静坐阅读。此时我看现代主义典型的开放空间和日本传统气质的融合在一起。在这座建筑中,这种融合并非符号化的,而是“变现”在每一位使用者的体验中。香川县厅舍构建了一个有生命的场所,这个场所穿越了半个多世纪。

 

香川县厅舍大厅 ©谭凌飞

行走:可以给大家分享几个旅行途中手机摄影的小技巧吗?

 

谭凌飞:我就说说手机拍摄建筑的小技巧吧。

 

手机拍摄建筑和用相机一样,最后的画面“矫正”后会更好(三点透视变两点透视),手机没有移轴镜头,所以可以先斜着将建筑拍下来,后期用Snapseed等软件进行梯形矫正操作。

 

也给建筑师们一些建议:不只关注构建建筑体系本身的那些元素,多关注建筑和其他元素的关系,如建筑与人、天空、云彩、器物、植物等关系,这些方才构成完整的场所。

 

昌迪加尔高等法院 ©谭凌飞

行走:平时会接职业建筑摄影的工作吗?原画册未来的计划是怎样的?

 

谭凌飞:反而以前在设计院的时候,业余时间会接一些建筑摄影的工作,现在专注在原画册的创作和社群运营中。

 

创作方面,会继续保持比较纯粹的状态,无论未来运营模式如何发展,都将划分独立的创作空间与时间。社群方面,原画册未来会在大众摄影和艺术入门的方向上深耕下去,让更多人不仅是“拍出好看照片”,而是借由拍照,开始欣赏艺术,关注建筑和城市,热爱社会和文化。过去我们已经在艺术摄影入门、建筑城市探访和音乐的融合创作等方面有一些初步尝试,未来会将这些东西做得更加系统和深入。原画册是个非典型的摄影工作室,未来我们也希望自己能保持这种独特和纯真。

 

 


 

本文编排版权归有方空间所有,图片除注明外均来网络,版权归摄影师及来源机构所有。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联系电话:0755-86148369;邮箱info@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行走中的建筑学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