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盈尺起山:40平方米居住空间改造设计 / 久舍营造工作室

盈尺起山:40平方米居住空间改造设计 / 久舍营造工作室
作者:范久江 | 编辑:魏璇 | 校对:原源 | 2019.11.07 11:20
回望山体  摄影:赵奕龙

项目地点  浙江省杭州市

设计单位  久舍营造工作室

建成时间  2019年1月

室内面积  40平方米

文章作者  范久江


 

缘起

 

在这之前,我和同为建筑师的夫人住在由老别墅改造成的工作室二楼。这种工作室和住家结合的方式虽然节省了很多通勤时间,但也带来了很多不便。所以,我们在离工作室2公里不到的位置购入了套内面积约40平米的一个商业属性的公寓,作为我俩和两只猫的新住所。这间公寓在七层楼的第二层,楼下是2.2米净高的架空层车库。单元的平面为长11.4米、宽3.8米的长方形,内侧短边进入,外侧短边是一个设备空间和一个浅阳台。小区物业类型为商业公寓,标准层拥有3.7米的对居住空间来说比较怪的室内净高。

 

原状入口  ©久舍营造

拿到钥匙进入公寓时,内部空间是“两室一厅”的格局。主入口在开间的一侧直通端头,通过尽可能少的交通面积组织各功能空间。入口走道一侧为厨房操作台和烟道,另一侧是卫生间的墙体与门洞。往内走,左侧是一部垂直于过道的窄楼梯,上到二层后是4平方米和12平方米的两个卧室。两个卧室净高不足1.6米,有明确的墙体围合,分别在朝向阳台方向的墙体上开了一个窗洞。

 

从楼梯口再往内,是进深为5.5米的客厅。但靠入口一侧有2米左右进深被上方的小卧室压住,因此此处净高不足2米。同时,局部下挂的楼板让有些空间低于1.3米,靠楼梯侧墙上有个小门洞,里面是楼梯下局促的储藏空间。实际上,3.7米通高客厅部分进深只有3.3米。客厅靠阳台侧被一个设备间挡住一小半,在另一半有一个与客厅相连的、对着阳台的小空间。惊喜的是,在对着阳台的落地窗外,可以看见杭州西湖十景之一“双峰插云“中的北高峰的峰顶。

 

公寓区位图  ©久舍营造
窗外的北高峰  ©久舍营造

在这么小的面积里,走道只有一侧为厨房操作台面,交通面积利用不够积极;前后两个卧室的设置使得后面卧室非常压抑,每个卧室都被四面墙体严格限定,空间被分割得支离破碎;后部卧室的采光口开在厨房空间的上方,使厨房空间有3.7米的净高,不仅浪费了空间,厨房的油烟也可能串入卧室;而前面的卧室只能放下一张双人床,床头脚都顶着墙壁,非常狭窄。从入口到客厅的路径笔直,大门一开,从门外走廊可以一眼望穿所有一层空间。作为居住使用来说,私密性很差,储藏空间也很有限。

 

原状卧室及储藏空间  ©久舍营造

这些问题都是一个高品质的居住空间难以接受的,更不能满足我们生活中那些更具体的需求。所以,改造势在必行。能为自己设计居住空间是幸运的,尤其对建筑师来说,通常是自我表达建筑观念的最佳机会。对我们而言,创作即创作者本身,建筑观念和生活观念无法分割。此时,我们终于有机会完全忠诚地面对和满足自己内在的真实需求。

 

更幸运的是,空间中所有的台阶、墙体、楼板都是在外墙的框架混凝土结构中内嵌的辅助轻钢结构,对整个建筑不起任何结构作用。因此,我们决定拆掉外墙框架内部除管井以外的所有隔墙与隔层楼板,让一切思考从零开始。

 

拆除内部轻钢结构  ©久舍营造

 

 

设计的开始

 

在梳理了我俩在这个空间里的所有功能后,我们发现要承载的功能既不算多,也不算少。不算多是因为我们近几年没有生小孩的计划,绝大部分的时间呆在工作室和外面,只有晚上和周末会在家。休息(身体的放松与精神的增益)构成了这个空间中最核心的内容。不算少是因为虽然不常在家做饭,但夫人会时常突发奇想地做一些甜点和菜肴,因此需要足够大操作台面的厨房、大冰箱、烤箱和洗碗机,以及可以和朋友们分享美食的大桌子(亦可作为书桌),还需要尽可能多的储藏空间来收纳大部分不常用的物件,再加上卫生间和洗衣机等日常必需品和两只猫的猫砂盆。

 

这些功能在一个常规的现代住宅里会被归纳到数个功能房间中去。而在一个只有40平方米的极小空间中,即使是3.7米的层高,按功能房间划分的方式也是无法操作的。因此我们必须摆脱功能主义,抓住核心需求,并围绕此来重新安排功能。

 

而使身心得到休息便是我们对这个空间的核心需求。这似乎暗合了受道家思想影响深远的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目的,“城市山林”这个熟悉的词又出现在眼前。回想起第一次进入这个房子看到北高峰的感动,在这空间里置入一座“山”的念头闪现了出来。

 

置入一座山  ©久舍营造

 

盈尺起山

 

要在40平方米的空间内放入一座“山”,并不仅仅是靠喜好可以支撑的。而是空间的小,层高的怪,为“山”的出现提供了可能性。“山”的内外、界面和体积也恰好作为一个整体性的策略解决了极小空间的一些问题。

 

山内外分区  ©久舍营造

正因为空间小,因此需要疏密有秩。紧密的储存空间可以匀出疏朗的活动空间;也正因为层高怪,一层太浪费二层太局促,因此一二层之间多级差的标高系统才有了充分的合理性。而这两者,都指向类似“山”的形态。而且,“山”既有体积,又是界面。作为界面,它可以把强功能区与弱功能区分开,让紧得更紧,疏的更疏。

 

这座“山”位于平面长向的中段,如一道屏障,把公寓空间分为内外两个部分。“山”外部的厨房卫生间等强功能区,和“山”内部的自由功能区。“山”的主体是一个完全由E0级环保桦木多层板构造的大家具。桦木多层板具有结构稳定、面层美观的特点,既是表面材料,又是结构材料。材料之间大多以重力叠加形式构造,辅助木枪钉直接固定,局部地柜部分用齿榫咬合,结构与构造的自然真实性都诚实地显示出来。它的正面桦木纹理与截面多层胶合的平行细密深浅线条也提供了余光中的生动细节。

 

E0级桦木多层板  ©久舍营造

它集合了大量的储藏空间(除卫生间和厨房储藏以外,在桦木多层板的山体内最终共设置了13.28立方米的巨量储藏空间)。“山脚”的“峡谷”入口,“山腰”的“院子”,逐步抬升的连续台地(而不是楼梯),以及山顶的“洞窟”卧室以及一个联系“山体”内外的窗洞成为了“山体”各部分的主要空间类型。

 

“山”体中13.28立方米的储藏空间  ©久舍营造

 

山 外

 

“山”外部的改造中,原有的入户门、烟道风管及水管井(内含上下水及污水管)位置与整栋楼宇相关,这决定了厨房和卫生间这些特别强的功能区域的相对位置无法大动。于是我们将厨房和卫生间的轮廓做了比较大的调整。

 

一层平面图  ©久舍营造

厨房由原来的走廊单边操作台,转变为双侧操作台,而且根据不同的厨房操作动作区分了台面高度。我们在入户门的位置设置了双开门冰箱和鞋柜,还在走道两侧的橱柜里放置了灶台、台盆、洗碗机、烤箱以及大量的储藏空间。走道可以在使用厨房时完全成为操作的区域,洗碗机里的餐厨具也可以零距离收入走廊对面的碗柜之中。厨房与卫生间的隔墙因为双开门冰箱与操作台面的进深差而出现了转折,也为墙体自身提供了更好的强度。

 

进门走道两侧为厨房空间  摄影:赵奕龙

厨卫部分空间的净高设定在了1.95米,这是综合上部休息空间和楼板厚度后作出的选择。为了在这个高度内使用厨房,我们精心选择了油烟机的型号来匹配这个高度。并且安装了特殊型号的内嵌式射灯来防止炫光。作为功能性极强的厨卫空间,我们选择了模数化的宜家成品白色系橱柜和吊柜,配合白色的电器和瓷砖,提高了空间的整体亮度。

 

洗碗机与碗柜的关系  摄影:赵奕龙

钻进“山”内的出口在卫生间一侧,与公寓入口各占据一边。因此在“山”外部出现了路径的转折。由于“山”的屏障作用,从主入口进门后的视线被有效的阻隔,“山”外侧也拥有了更私密的空间。而在转折的那段垂直路径上,我们结合“山体”设置了大量的储藏空间,将行李箱、当季的衣物都储藏进落地的移门内。

 

动线图  ©久舍营造
转折的路径和落地储物柜  ©吕赫煊

此外,卫生间的平面由原来的方形改为长条形,入口也移到了这段转折的路径上,并且将卫生间干湿分区,把洗手台盆和台上镜移到了直对进入“山体”另一侧的“峡谷”处,镜面也增加了从“峡谷”出来时的空间进深感。

 

表面上我们增加了走道的长度,但单位走廊长度内的操作面长度却增加了近50%(操作面与走廊的长度比由1.18增加到1.72),极大地提升了走廊空间的使用效率与行进体验,能更方便地使用厨房卫生间并获得更私密的内部空间。

 

操作面长度与走廊长度对比  ©久舍营造
走廊空间的使用状态  ©久舍营造

 

山 内

 

打开台盆对面的门扇,就进入了“山”的内部。首先要路过“山脚”的峡谷。峡谷是整个公寓中层高最高的地方,左侧贴着分户墙,右侧为桦木多层板的柜体,由头顶高处向前方逐级跌落,两侧的屏障更显出峡谷的幽深。与猫的生活相关的一些物品存放在峡谷右面的柜体中,并在最下层设置了一个没有门板的洞穴用来放猫砂盆。

 

进入“峡谷”内部  ©吕赫煊
进入山内的“峡谷”,可见侧边的猫砂盆区域  摄影:赵奕龙

正因为“山”内外入口的位置由正对入户门的一侧改到另一侧,进入“山”内部时正对的是远端设备空间的隔墙,斜角的阳台外的景色得走上两步才可看见。这反而获得了一种传统江南园林时空的幽深之感。

 

曲折尽致  摄影:范久江
平面视线  ©久舍营造

沿着“峡谷”前进,右侧的“山崖”逐渐下降,而脚下的地面也由两级台阶抬升,从峡谷中逐渐爬升的游山感受油然而生,眼前景色的光亮也逐渐加强,就进入了“山腰”的院子。

 

“山腰”的院子  摄影:赵奕龙
院子里的聚会  ©吕赫煊

院子是架空在两级踏步高度的一个3.5平方米的大平台,四周都由同为45厘米高的柜体或墙裙围绕,单一的桦木多层板材料形成了强烈的包裹感,半高的墙裙如同床榻的靠背引诱人席地而坐。这个平台的下方是满铺的储藏空间以及一大一小两个电动升降的桌板。当桌板全部降下时,这个空间就是家里随处可坐可躺的大地铺。而当桌板升起时,这个空间就变成了餐厅、画室、书房甚至棋牌室。除了一些可以收纳进地柜的懒人折叠沙发以外,院子内唯一的家具就是一个渔夫造型的落地灯。

 

单独升起的大桌面  ©吕赫煊
两块桌面全部升起  摄影:赵奕龙

与院子一圈低矮的柜体或墙裙相衬,整个墙体上使用了具有细腻混凝土质感的水泥涂料。这种材料和色彩的对比,配合院子外阳台投入的日光,使得“山腰”的院子获得了在开阔室外的错觉。

 

院子与外部阳台之间,设置了一个比院子再抬高12厘米的榻榻米,成为我们和两只猫在周末晒太阳的区域。抬高的动作让外部的阳台地面近一步消隐,这个“榻”便有了临空的意味,远处的北高峰似乎触手可及。榻榻米区域与院子之间的洞口上方也安装了窗帘和幕布,未来也可以成为家里有密友亲朋来临时休息的小卧室。

 

榻榻米空间  ©吕赫煊

从院子越过榻榻米空间往外看,是窗外阳台前方近处的乔木以及远处部分可见的北高峰,而转头内望,一个连续攀升的台地从眼前展开,一直铺陈到贴近顶部的“山顶”洞窟。这是一个联系上方卧室和下方院子的台地系统,也是内部常用物品的顺手储藏空间。四层台地提供了逐步抬升的视线高度,在不同的高度上或坐或站,从平视一直到俯视,眼前的院子和阳台外的密林都将以不同的面相呈现眼前。在最高点,阳台的两扇大玻璃移门逐渐被窗外的绿植充满。

 

连接山内外的通路  摄影:赵奕龙
连续的阳台、院子、台地、卧室  摄影:赵奕龙
影院模式  摄影:赵奕龙

台地的上部两层的储藏空间是从山外打开,而下部两层则分别是存放床垫等大型物件的深柜和存放随手物件的组合抽屉,方便坐在院子周边时(最高频的小坐位置)取用。

 

组合抽屉  摄影:范久江
台地的储藏空间  ©吕赫煊

与楼梯纯粹的交通作用不同,有一定高差的台地并不能让人连贯顺畅地上下行动。上的时候有时需要手脚并用;比较懒的时候,爬了两层还可以中途坐下回头看看窗外的绿色和远处的北高峰,甚至坐到侧边高出台阶的柜体上一览众山小,生活的节奏被无意中打断和放慢。这种设置,彻底改变了常规居住空间的楼层概念,但获得了在居住空间中非常规的视线与位置关系,而这种特殊的体验构成了新的日常性。

 

身体与空间  ©久舍营造

在这个台地的最上面一级,我们打开了一个扁长的洞口,安装了一个上悬窗,并安装了黄铜的风钩和插销。这个窗不仅有为厨房和卫生间辅助通风和采光的作用,而且人可以躺在这级台地上俯瞰厨房做饭的情景、从窗洞拿到食物;同时也可以坐在这里边看投在幕布上的电影,边回头看两只猫在厨房的动静;甚至在卫生间看见阳台外的满窗绿意。而这个窗洞更成为两只猫进入“山”内外的近道,轻松地在内部台地和厨房台面之间穿梭。

 

内外入口及窗洞位置  摄影:范久江
从窗洞俯瞰厨房  摄影:赵奕龙
由入口厨房透过洞口望向室外  摄影:赵奕龙

两只猫的“捷径”  ©吕赫煊

 

山 顶

 

台地最高处的山顶,是一个如同洞窟的空间,也是休息的地方。这个空间仅有1.6米的净高,无法在其中站直。但由于上到这个空间,人基本是坐在或者躺在床垫上,所以并不会感到压迫。

 

山顶卧室  摄影:范久江
二层平面图  ©久舍营造

这个空间同样整体由桦木多层板包裹,台面也铺上了榻榻米,三面为柜体,换季的衣物都收纳在内;床垫嵌入其中一侧,床头的柜体内包裹着原有建筑风井,我们安装了暗藏的排气扇帮助休息空间换气。而朝向台地的一侧则完全打开,窗外从下面无法看到这个空间内的活动,而坐在床垫上却可以看到下面发生的一切,包括窗外的四季变化。

 

通风示意图  ©久舍营造
高处的满窗绿意  摄影:范久江

在开口一侧的顶部我们也暗藏了一条轨道。如果楼下榻榻米有人临时居住,就可以方便地挂上窗帘,变成与下方互不干扰的空间。

 

装了帘子的卧室  ©吕赫煊

 

结 语

 

内部这座“山”,同窗外的北高峰遥相呼应,就像住宅也被拉入了西湖十景的城市地理结构中。“山”内外一系列空间的设置,使家中的居住体验变得极其生动,甚至有些“恣意妄为”。这座置入仅仅40平方米空间的“山”并不是通过造型或构造的方式设计出来的,而是在对个体日常诗意的一次次追问中逐渐呈现出来的。

 

日常生活  摄影:范久江
探出头的猫  摄影:赵奕龙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项目类型:室内/改造

设计单位:久舍营造工作室

设计团队:范久江、翟文婷、朱伟南

设计时间:2018年5月至2018年9月

建设时间: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

建成时间:2019年1月

建筑面积:57平方米

室内面积:40平方米

施工:左心强、王建国(木工)、崔健康(水电)、小金师傅(涂料、油漆)

摄影师:赵奕龙、范久江

视频拍摄及文内GIF:吕赫煊

视频剪辑:万稼涬

文章作者:范久江

 


本文由久舍营造工作室授权有方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关键词:
40平方米居住空间改造设计
久舍营造工作室
住宅
公寓改造
居住建筑
项目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