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老墟新生:三个骑楼街更新案例

老墟新生:三个骑楼街更新案例
编辑:崔婧 | 2019.12.21 20:56

 

兴盛于20世纪初珠江三角洲城乡的骑楼街(墟市),不仅是区域传统城市现代化的先声,也在当下具有重要的空间历史意义。

 

本次2019“深双”龙华·观澜古墟分展场(12月23日开展)将于西北位置的临时展览建筑的更新展区中,展出全球不同尺度、最好的三个骑楼街更新案例:海口骑楼老街更新、克拉码头,以及连州摄影博物馆

 

许多城乡的近代骑楼街与墟市正在衰落,有些已沦为废墟。一些先期进行了街区更新的城市,由于认识误区,予以大规模一次性修缮,变保护性更新为再开发式更新。大规模修缮后的骑楼街区不仅历史语境丧失,街区的空间品质也相应沦落。

 

本文介绍的三个更新项目,本身处于具有丰厚骑楼街历史遗产的城市中,都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保护策略与实践。海口骑楼老街更新辐射整个海口老城区,从最初的测绘到落实,绵延二十余载,实现了老街物理环境的修复与生活氛围的重现;克拉码头基于新加坡市区重建局发布的《历史街区保护导则》的限制与引导,将历史骑楼街区打造成城市和滨水改造的标杆;连州摄影博物馆以当地渊源已久的国际摄影展为契机,展现了当代艺术活动如何深入介入历史骑楼街道建筑更新。

 

除了对项目的介绍,有方还对海口骑楼老街更新项目的设计师常青、连州摄影博物馆的设计师何健翔进行了采访,他们分别对项目的要点、难点做了进一步的阐释。采访分别附在项目介绍后。

 

 

1

存旧续新:以创意活化海口骑楼老街

海口骑楼老街更新

同济大学城乡历史环境再生研究与设计中心

上海市住建委科技委常青专家工作室

当地骑楼街节庆仪式  摄影:张嗣烨

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伊始,海口成为经济发展的热点城市,骑楼老街区的整体修缮与活化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海口骑楼老街保护性整饬和再生的设计目标可以概括为:重修骑楼本体、重塑老街风貌、提升街区价值、改善空间质量、调整功能业态、恢复经营活力,使骑楼老街能够获得可持续的复兴,成为海口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文化驱动力。

 

  整饬前的中山路  摄影:常青
修复后中山路街景  图源:常青研究室
修复后中山路街景
整饬后的中山路-中山横街路口  图源:海口骑楼老街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中山路上的节庆仪式场景  摄影:张嗣烨

对于骑楼街廓的整饬和修复问题,面临两种方式的选择,一是现状整饬式的“修旧如旧”,二是原状重现式的“整旧如故”。这两种方式在设计中根据对象的不同分别都被采用了。

 

骑楼“竹筒屋”空间整饬示意  图源:常青研究室

骑楼“竹筒屋”空间再生效果  图源:常青研究室

长堤路骑楼风貌区路段的再生设计,选择了“新旧对比、与古为新”的方式,其实质是要追求“古今融合以为新”的境界。而“活化复兴”正是来自于古今融合所产生的反差和张力,也是“与古为新”所要达到的目的。

 

骑楼风貌区长堤路路段北向界面与总平面 – 现状(平面图中灰色为低质后加建筑) 图源:常青研究室
  骑楼风貌区长堤路路段北向界面与总平面 – 再生设计  图源:常青研究室
长堤路-新华北路路口北侧路口东侧的海口骑楼外滩广场景观效果  图源:常青研究室
长提路-水巷口路口广场上的新骑楼景观效果  图源:常青研究室
长堤路的新华北路至中山横街路段骑楼街区再生鸟瞰  图片来源:常青研究室

海口骑楼老街的整饬与再生项目已断续延宕了整整八载。做这样的项目,要同时面对产权关系复杂、遗产质低价高、专业风险明显大、成本效益难确定等问题的综合压力。也正因为工程用时超长,才使项目团队获得了反复拿捏、推敲的机会和条件。短平快的方式绝对不适合海口骑楼老街区更新这样的历史环境整饬与再生工程。

 

团队简介

同济大学“常青研究室”创办于1996年,20多年来一直作为特色专业团队活跃于相关学术前沿,主攻历史环境保护与再生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先后完成四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领衔完成一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课题。完成上海外滩、豫园地段,浙江杭州、台州等城市历史风貌街区,西藏日喀则宗宫等保护与再生工程设计,影响及于海内外。近年来以研究室为基础,组建了同济大学城乡历史环境再生研究与设计中心及上海市住建委科技委常青专家工作室。

 

有方专访

 

有方  您在展览题目“存旧续新:以创意活化海口骑楼老街”中,所提到的“创意”,在项目中是如何具体体现出来的?

 

常青  关于项目中的“创意”,我觉得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技术应用的创意。我们通过材料病理学分析,对建筑面层的材质色泽进行逐层检测,以此为依据完成彩楼一条街。我们把这叫“整旧如故”,让它回到历史上原来应该有的样子。采用技术手段做到这一点,在历史街区修复的一般案例当中并不多见。

 

第二个是‍空间改良的创意。比如,以前天后宫的大殿藏在窄弄里面,‍人进出很不方便。现在我们削减了沿街骑楼后部的一部分,在骑廊内开辟了宫门,扩大了殿前庭院,实现了天后宫和骑楼老街的‍贯通。

 

‍第三个是城市更新的创意。‍‍在面对海甸的长堤路界面上,我们‍探索了现代古典(Modern Classic)的设计‍手法,为的是实现‍新老骑楼的“新旧共生、和而不同”。‍这个设计已经通过了‍全国专家评审的论证,‍只是过去好几年了,到现在还没有完全实现。

 

有方 针对这样一个骑楼街区的更新项目,您认为最大的难点,或者最需要花精力攻克的部分是什么?

 

常青  我觉得一个是对于面子与里子的处理。老骑楼‍,也叫竹筒屋,每户也就三米‍来宽‍,深可达十几到二十几米。如果‍保持这个空间肌理,则无法适用于今天的使用需求;如果改掉了,那就不再是骑楼‍了‍,它的文化遗产价值也就失去了。‍我们的工作就是既要改善内部条件来适应‍今天的生活,又要‍把它的外观留住,特别是巴洛克的山墙,‍以及‍建筑里面的隔墙,都得保留。里子和面子要区别对待,面子要完全保留原来的南洋风与琼北乡土风貌的‍特点‍;里子要大胆更新。这点在天后宫和几个临街建筑中得到了体现。

 

‍另一个是实现周期的漫长。这个工程曾经两次流标,是没人愿意碰的“豆腐工程”。1992年我带队测绘了海口骑楼老街,后来海旅集团请我回去做这件事,我当时就一口答应了,‍因为我对骑楼还是有情感上的联系。长堤路‍现在只有几栋老骑楼还矗立在那里,‍我们正在进行修缮,‍其他那些低质量的现代建筑都已经拆除或者烂在那里。‍因为这里处于历史文化核心区的边缘,属于保护范围,‍不可能建高楼大厦,‍所以投资商换了几茬都没有下文,新骑楼设计的施工‍也迟迟不能上马。‍还好我们设计是经得住考验的,有‍全国专家评审的结论。我相信有实现的一天。

有方  您在相关论文中提到,“海口骑楼街正以活态遗产的形式展现于世。”针对“活态遗产”这一点,以及它对于城市更新的意义,可以具体讲下吗?

 

常青  从2010年‍开始算起,海口骑楼老街整饬和再生工程马上就要进入第10个年头了。‍海旅骑楼公司和设计方、施工方相互配合,下了很大的功夫。可以慰藉的是,修好的中山路、博爱北路等等几条老街都已经是海口城市更新的亮点了。‍

 

为什么说它“亮”了呢?不只是说建筑街廓恢复了历史风貌,更重要的是‍城市历史场景被激活了。我们原来也没有想到。‍这里现在举办了妈祖像的巡礼仪式、长桌宴,‍还有一些‍民俗活动,甚至海口的春晚都搬到了中山路上。我们过去修缮‍保护这些老房子,注重的是空间实体,‍这次则确实‍表达到了当地的场所精神。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那些东西得到了恢复,“活”了过来。对于这一点原住民是最喜悦的。

 

我觉得城市更新的最大意义并不是“为新而新”,而是“与古为新”,‍也就是城市传统文化的精髓能够得到复兴。‍这就是我们‍真正要追求的,也是很难达到的。‍目前海口骑楼老街修缮工程可以说‍逐步实现了这一价值。

 

 

2

从历史遗存到活力目的地的创意复兴

克拉码头

SPARK思邦

 

克拉码头  ©Sparch

克拉码头历史悠久的“店屋”(编者注:一般认为,南洋店屋前“五脚基”相连形成的通廊是我国“骑楼”形式的发展源头)在全盛时期曾服务于新加坡繁忙的河运贸易。随着70年代新加坡城市化的急速加快,克拉码头区域已逐渐破落并需要修缮。在1980年进行的商业翻修并未吸引到大批的游客,成为开发商的灾难。

 

2000年史蒂芬·平博理受新加坡开发商凯德置地委托,将克拉码头地块打造成新加坡旅游业基础设施的重要部分。

 

平面图1. Restaurants, Urban Entertainment & Retail; 2. “Angel” Canopy Covered Streets; 3. Central Fountain Square; 4. Car Park; 5. “Lilypad & Bluebell” Riverfront Dining; 6. Proposed Pedestrian Bridge; 7. Clarke Quay MRT Station  ©SPARK思邦

立面图  ©SPARK思邦

SPARK思邦通过对河岸边老旧商铺的翻新,街道及滨水的景观设计,克拉码头的图形语言规划,新的滨水餐饮区的设计以及雅致的建筑天篷创新,共同构成了克拉码头的品牌形象,使这一历史街区在环境、功能和外观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面貌。

 

河岸  ©Jeremy San

克拉码头同时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入新加坡。“天使”天篷所覆盖的街道,创造了低于室外温度5℃的阴凉环境,避雨设施可方便行人24小时出行。克拉码头的天篷也是亚洲第一个成功使用ETFE(聚四弗乙烯薄膜)作为覆层材料的项目。

 

模型照片
  膜结构  ©Jeremy San

最终,克拉码头的改造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运营的第一年就实现了100%的商户入住率,并吸引到了超过1200万游客的参观。克拉码头建成距今已超过20年,它仍然被誉为城市和滨水改造的标杆,证明了设计师、客户和新加坡政府的远见。

 

夜景  ©Jeremy San

值得一提的是,类似于克拉码头的新加坡骑楼街改造,都是基于由新加坡市区重建局发布的《历史街区保护导则》(Conservation Principles of Historic Districts,以下简称《导则》)。它使骑楼街这一具有时代性的建筑形式如何在当代进行适应性改造变得有章可循。

 

《导则》中提到,新加坡的建筑史是由熟练的工匠与追求质量的建筑师共同谱写的。旧的技艺与新的技术相结合,可将过去带回当下的生活。恢复建筑质量不仅仅意味着保留建筑的外表面,更需要保留历史建筑原初的精神与氛围。这需要对历史建筑、优秀实践、管理方式有足够的审美与理解。

 

《导则》中骑楼的类型研究  ©新加坡市区重建局

《导则》中骑楼廊道“五脚基”(Five Foot Way)的更新要求  ©新加坡市区重建局
《导则》中山墙面的更新要求  ©新加坡市区重建局

团队简介

SPARK是一家屡获殊荣的国际建筑设计咨询公司,在建筑、城市、景观以及室内设计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其创造出的独特项目横跨亚洲、欧洲和中东。基于要创造出务实的、社会化的以及令人愉悦的建筑的理念,SPARK与客户紧密合作,创作出以项目预算为基础、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可持续建筑。

 

 

3

艺术缝合地方

连州摄影博物馆

源计划建筑师事务所

 

鸟瞰  ©陈小铁
连接街道的入口广场  ©张超

在商品市场和快速城市化的冲击下,地方正在失去它们原有的传统和文化,本来丰富的地方文化生态堕入无序和匿名,地方和文化身份迅速迷失。借助连州摄影年展成功的契机,地处粤北的小城连州希望通过建立一幢小型的摄影博物馆以延续重塑老城迷人魅力。

 

旧糖厂俯瞰
果品仓展区景观

建筑师在这个过程中身兼两个身份:一是传统意义上,作为空间规划和物料搭建指导者的角色,二是地方物质文化的观察者和重组者,缝合艺术和地方并使之成为新的连州地方性的空间和物态呈现。

总平面图  ©源计划建筑师事务所
轴测分解图  ©源计划建筑师事务所
立面图  ©源计划建筑师事务所
剖面图  ©源计划建筑师事务所

博物馆建筑既是建筑学的自治,同时又是社会学的勾连;它将惯常博物馆的机构性、纪念性分解为一个与老城肌理同构的立体观展游历,完整的“白盒子”空间被建构为一系列由户外连廊、楼梯串联起来的展览聚落。循环使用到新博物馆建造当中的老城旧物,加上当地的天然物料,以一种奇异的方式编织成新的时空叙事和场所体验。

 

藏身老城中的摄影博物馆  ©张超
同一屋檐下的各种空间  ©张超
从入口广场通向二层的坡道  ©张超
旧建筑中的展厅  ©陈小铁

这个编织的空间最终重新赋予和定义了一种全新的地方公共性文化机制,也为岭南地区的建筑和城市发展提供一个新的空间的建构研究样本。

 

从屋顶剧场远眺老城区  ©张超

团队简介

团队成员:何健翔、蒋滢

源计划成立于2007年,立足于对珠三角城镇群的空间文化研究,事务所以跨文化的工作方式介入于不同尺度的空间设计。自2009年起,其实践重点为珠三角城市历史保护更新和新都市集合居住类型。源计划的建成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设计奖项,包括英国《建筑评论》评选的“高度赞誉”称号,IAA国际建筑奖等。2015年被美国《建筑实录》评为今年全球十大先锋建筑事务所之一。

 

有方专访

有方 连州博物馆这样一个点式更新的公共机构,是如何回应当地老的骑楼街区空间和文化传统的?

何健翔  一方面,博物馆本身建设的契机是当地举办超过十年、颇具影响力的国际摄影展。这个展览最特别之处在于它与老城的文化生活并置,所使用的展览空间也和传统的街道叠合。这个艺术事件本身诞生于骑楼街区的城市生活。另一方面,从建筑设计的角度,这个建筑可以说是一个“立体的骑楼”。大屋面与通透的外墙表皮,将展览、交通与日常活动整合在其中。

有方 这个项目中您认为最大的难点,或者最需要花精力攻克的部分是什么?

何健翔  项目有两个难点。第一个是选址。许多市级的重点文化建筑会放在跟新城有关的节点,而本项目是在老城。这是政府层面的一个决策,把这么重要的一个建筑放在破旧的老城区,中间需要很多协调沟通工作。第二个,是本项目单体的建设规模较大,在老城区的肌理中,面临例如消防、基础开挖等问题,还需要保持跟邻里之间的关系。

有方 在骑楼街区中进行建筑改造,相比其他类型历史城区中的建筑改造,有什么特点?

何健翔 最大的特点在于城市生活的再现。在近代发展起来的骑楼老城中,大量的公共生活、市民生活、商业生活都是发生在骑楼街,不光有商业买卖,还有老人一组一组地聚在骑楼里聊天喝茶。这种空间的城市生活在别的老城里很难有。它是介于马路和私密居住之间的过渡空间,是一个线性的灰空间。我们的建筑就是将这种空间放大、立体化了,使整个馆都是半开放、半户外、半公共的。

骑楼除了偏向商业的主街之外,还有偏向于居住肌理的后街空间。博物馆在呼应当地公共生活的同时,也连接上周围居民的日常生活。

以上三个更新案例均将在本次2019“深双”龙华·观澜古墟分展场更新展区进行展览。欢迎到场观展!

2019年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

龙华·观澜古墟分展场

 

如何抵达观澜古墟?

 

如何找到(二)更新展区?


版权声明:本文编排版权归有方所有。资料由参展人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克拉码头
海口骑楼老街更新
深度
珠江三角洲
连州摄影博物馆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